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大智度论 白话译(第二册59)
       大智度论 白话译(第二册59)
                   第二册卷21-卷40 
           卷第三十七 释习相应品第三之三
  

    问道人


【经】复次,舍利弗,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时,不作是念:有法与法若合若不合,若等若不等。何以故?是菩萨摩诃萨,不见法与余法若合若不合,若等若不等。舍利弗,菩萨摩诃萨如是习应,是名与般若波罗蜜相应。

【论】释曰:一切法,无有法与法共合者。何以故?诸法无少分合故。譬如二指有四方,其一方合,三方不合,不合多故,何以不名为不合?  

(【论】释:一切法,无有法与法共合的。为什么?因为一切法无少分合。譬如二指有四方,其一方合,三方不合,因为不合的多,为什么不名为不合?)

问曰:以有合处故名为合,云何言不合?  

(问:因有合处所以名为合,为什么说不合?)

答曰:合处不为指,是指分,但是指分,更无指法。以二指相近故,假名为合,更无合法。  

(答:合处不是指,是指的一部分,但是指的部分,再没有指法。因为二指相近,假名为合,再没有另外的合法。)

复次,色、香、味、触,总名为指,但触有合力,余三无合;以是故,不得言指合。  

(又,色、香、味、触,总名为指,只是触有合力,其余的三种没有合;所以,不得说指合。)

复次,如异类同处,不名为合,相各异故。诸法亦尔,地相地中,水相水中,火相火中,如是性异,不名为合。以是故言,无有法与法合,无合故亦无不合。  

(又,如异类同处,不名为合,因为相各不同。一切法也是这样,地相地中,水相水中,火相火中,象这样性不同,不名为合。所以说,没有法与法合,因为没有合也没有不合。)

等者,一切法一相,故名等。以皆是有相,皆是无常相,皆是苦相,皆是空、无我相,皆是不生不灭相,事无异故名为等。不等者,各各别相故。如色相,无色相,坚相,湿相,如是等各异不同,是名不等。

(等的意思,一切法一相,所以名等。因都是有相,都是无常相,都是苦相,都是空、无我相,都是不生不灭相,事实上没有不同所以名为等。不等的意思,各各法有别于它法的相。如色相,无色相,坚相,湿相,象这样等各异不同,这名不等。)

菩萨不见等与不等。何以故?一切法无故,自性空故无法,无法故不可见,不可见故无等不等。等与合是习相应;不合不等,是不相应。  

(菩萨不见等与不等。为什么?因为一切法没有,因为自性空所以没有法,没有法所以不可见,不可见所以没有等不等。等与合是习相应;不合不等,是不相应。)

问曰:何以不说相应竟,然后赞叹?  

(问:为什么不说相应结束后,然后赞叹?)

答曰:听者厌懈,是故佛赞叹果报功德,闻者心得悦乐故。

(答:听的人厌烦懈怠,所以佛赞叹果报功德,听的人心得悦乐。)

【经】复次,舍利弗,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不作是念:我当疾得法性若不得。何以故?法性非得相故。舍利弗,菩萨摩诃萨如是习应,是名与般若波罗蜜相应。

【论】释曰:法性者,诸法实相。除心中无明诸结使,以清净实观,得诸法本性,名为法性。性名真实,以众生邪观故缚,正观故解。

【论】释:法性是,一切法实相。除心中无明一切结使,用清净实观,得诸法本性,名为法性。性的意思是真实,众生因邪观所以缚,正观所以解。

菩萨不作是念:我疾得法性。何以故?法性无相,无有远近;亦不言:我久久当得。何以故?法性无迟无久。法性义,如如、法性、实际义中说。

 (菩萨不作这样的念:我疾得法性。为什么?法性没有相,没有远近;也不说:我久久当得。为什么?法性无迟无久。法性的义理,在如如、法性、实际义中说过了。)

【经】复次,舍利弗,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时,不见有法出法性者。如是习应,是名与般若波罗蜜相应。

【论】释曰:无明等诸烦恼,入一切法中故,失诸法自性;自性失故,皆邪曲不正。圣人除却无明等,诸法实性还得明显。譬如阴云覆虚空清净性,除阴云则虚空清净性现。

【论】释:无明等一切烦恼,因为入一切法中,失一切法自性;因自性迷失,都邪曲不正。圣人除却无明等,一切法实性还得明显。譬如阴云覆虚空清净性,除阴云则虚空清净性又现。)

若有法无明不入者,是则出于法性;但是事不然!无有法出无明者,是故菩萨不见是法出法性者。譬如众流,皆归于海;如粟散小王,皆属转轮圣王;如众小明,皆属于日。

(如果有法无明不入的,这个法就出于法性;但事实不是这样!没有法出无明的,所以菩萨不见有法出法性的。譬如众流,都归于大海;如粟散小王,都属转轮圣王;如众小明,都属于日。)

【经】复次,舍利弗,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时,不作是念:法性分别诸法。如是习应,是名与般若波罗蜜相应。    

【论】问曰:何以故不作是念:法性分别诸法?

【论】问:为什么不这样想:法性分别一切法?

答曰:为著法性,贵于法性,以是因缘生诸结使,是故不作是念。  

(答:是著法性,贵于法性,因为这个因缘生众结使,所以不这样想。)

问曰:若法性空,一相无相,云何分别诸法?  

(问:如果法性空,一相无相,如何分别各种法?)

答曰:得是法性,灭无明等诸烦恼,破诸法实相者,然后心清净,智慧明了,知诸法实;随法性者为善,不随法性者为不善。

(答:得此法性,灭无明等众烦恼,破一切法相的人,然后心清净,智慧明了,知一切法实相;随法性的是善,不随法性的是不善。)

如婆蹉梵志问佛世尊:天地间有善恶、好丑不?佛言:有。婆蹉言:我久归命佛,愿为我善说!

(如婆蹉梵志问佛世尊:天地间有善恶、好丑不?说:有。婆蹉说:我久归命佛,愿为我善说!”)

佛言:有三种恶、三种善,十种恶、十种善。所谓贪欲是恶,除贪是善;瞋恚、愚痴是恶,除恚、痴是善;杀生是恶,除杀生是善;乃至邪见是恶,除邪见是善。能如实分别善、恶,是我弟子,入于法性,名为得道。

说:有三种恶、三种善,十种恶、十种善。所谓贪欲是恶,除贪是善;瞋恚、愚痴是恶,除恚、痴是善;杀生是恶,除杀生是善;乃至邪见是恶,除邪见是善。能如实分别善、恶,是我弟子,入于法性,名为得道。”)

【经】复次,舍利弗,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时,不作是念:是法能得法性若不得。何以故?是菩萨不见用是法能得法性若不得。舍利弗,菩萨摩诃萨如是习应,是名与般若波罗蜜相应。    

【论】释曰:云何得法性?行八圣道分,得诸法实相,所谓涅槃,是名得法性。  

【论】释:如何得法性?行八圣道分,得一切法实相,所谓涅槃,这名得法性。)

复次,性名诸法实相,法名般若波罗蜜。菩萨不作是念,行般若波罗蜜得是诸法性。何以故?般若波罗蜜及诸法性,是二法无有异,皆毕竟空故,云何以般若波罗蜜得达法性?

又,性的意思是一切法实相,法是般若波罗蜜。菩萨不这样想,行般若波罗蜜得此一切法性。为什么?般若波罗蜜及一切法性,这二法没有不同,因都是毕竟空,为何因般若波罗蜜得达法性?)

【经】复次,舍利弗,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时,法性不与空合,空不与法性合。如是习应,是名与般若波罗蜜相应。    

  【论】释曰:菩萨不观法性是空,不观空是法性。行空得法性,缘法性得空,以是故无异。所以者何?是二毕竟空故。

  (【论】释:菩萨不观法性是空,不观空是法性。行空得法性,缘法性得空,所以空与法性没有不同。为什么?因为这二法都是毕竟空。)

  【经】复次,舍利弗,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时,眼界不与空合,空不与眼界合;色界不与空合,空不与色界合;眼识界不与空合,空不与眼识界合;乃至意界不与空合,空不与意界合;法界不与空合,空不与法界合;意识界不与空合,空不与意识界合。是故,舍利弗,是空相应,名为第一相应。 

 【论】释曰:眼界不与空合,空不与眼界合者,眼是有,空是无,空有云何合?

  (【论】释:眼界不与空合,空不与眼界合是,眼是有,空是无,空有如何合?)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大智度论集注(825)——法爱堕顶
《大智度论》第七十五卷 释梦行品第五十八
卷第二
卷036 初分无住品第九之一
菩萨摩诃萨亦复如是。欲入一切智海。先当观察勤行六波罗蜜多。
爱无常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