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父亲的致命弱点

父亲今年77岁了,可是依然是年轻时的样子,喜欢唠叨,喜欢指点别人,喜欢和人争锋,时时、处处都喜欢显得自己比其他人高人一等,尤其是在子女们的面前。通过长期的观察和分析,笔者终于找到了问题的根源。

为了将来自己在教育孩子方面不再重复父亲这样的错误,也给身边很多朋友提供借鉴的思路,现将已经发现的弱点及原因汇总归纳如下,以便时时提醒自己,提示朋友,警示后人。

一、事无巨细,都要自己过手,究其根源是缺乏心理安全(感)的表现。

从笔者记事起,父亲只要在家,凡事都要自己动手,家人任何一个人做的任何一件事,在他这里都是标准太低,不符合他的要求,只有经过他的手以后,即便是大家都认为他做的很差,可是在他这里都是非常满意。很长一段时间,笔者对此一直困惑不解,于是多年来一直寻找答案。后来,终于有一天,在一个管理讲座当中找到了答案,原来父亲根本不懂得管理,因为这些动作,恰恰暴露了他内心的脆弱和孤独,这来源于他从小的生活环境影响。因为他从小是一个孤儿,很多的事情,没有人给他做主,更没有任何依靠。所以,在不知不觉当中,就养成了一个习惯,在潜意识当中,所有的事情,他都要自己动手做一遍,这样从他的内心来讲,才是最可靠的,才是最安全的,也才是最放心。

这样的情况对于他自己来说,一方面是他可以放心,也是做事情负责任的一种表现,可另一方面,对其他人来说,问题是很严重的,在他动手做这些事情时,其他人的作用被边缘化了,参与度被降低,参与的热情受到了打击,那么不仅对于替手的培养非常不利,也使人们对他的不喜欢程度不断的加深。在历史上,这样的事例就曾经出现在诸葛亮的身上,诸葛亮作为蜀汉的丞相,从小是一个孤儿,所以事必躬亲,事无巨细都要自己亲手抓。最后,搞得自己很累不说,而手下没有得力的接班人。虽说诸葛亮是三国时期智慧的化身,但是作为人都会有缺点,特别是作为管理层的人,而对手在攻击你的时候,不是攻击你的优点,恰恰是攻击你的缺点,并且专找你的薄弱环节下手。所以在人才培养和替手训练这一点上,诸葛亮和曾国藩相比,要稍逊一筹。而父亲作为一个家庭中的长者,虽然负有管理家庭发展的责任,却并不拥有管理的能力。尽管没有读过任何书,对历史人物的故事根本不知道,更不可能有曾国藩那种思想意识和境界,更缺乏管理的智慧和艺术,所以他只能在自己的天地里打转转。所以这些因素注定了他一生不会有太大的作为,无论他付出多少汗水和努力。

归根结底,父亲其实是一种心盲之人。就是对外不服气任何人,逞强好胜,对村里人的提醒和规劝毫不理会,一味的自恃能干,导致无人亲近,只能被人愚弄和指使;而他又偏偏容易轻信人,对任何人都是真诚相待,分不清楚人和鬼。在家总指点、评论每一个家庭成员,无论别人干什么事情都不称他的心思,一味的否定和批评,毫无包容和宽怀的心态,又外加人身攻击。虽然长期以来,他活干的最多,心操的最到,付出的最多。可是到处都得罪人,内外所有人都不喜欢他,而自己又毫无觉察,真的是如同盲人骑瞎马,瞎碰乱撞。

 

二、君子不器

《庖丁解牛》中的庖丁,从“解牛”当中悟出了人生大道,可惜,同样是手艺人出身的父亲,却只能和绝大多数人一样“泯然众人矣”。这何尝不是一种悲哀。然而更为悲哀的是,父亲竟然浑然不知,整天对于自己的雕虫小技竟然是志得意满,津津乐道,还整天用自以为高明的见识,对子女们吆五喝六的,当然他无论是瓦工、木工、钳工这些职业,或者是种植苹果、庄稼,还是卫生和农用车的保养等等等等,都非常在行,这或许因为祖父是有名的木匠,而本家族的人大都是手工业者的缘故,遗传给了他这种能力,特别是动手能力超强,很多手艺活只要看一眼,他就可以动手做,几乎是无师自通。正是因为这些能力的突出,造成了他对谁都不放在眼里。年轻的时候,对于同龄的当官的那些人还有一些尊敬,可是上了年龄之后,慢慢的也不再像从前那么尊敬和尊重他们了,对别人的钱、豪车、豪宅更上心。

尽管他对于很多的小事非常内行,可是终究也只是停留在操作能力比其他人强,没有从中感悟出更多的道理,与庖丁相比,真是相差巨大,不能同日而语。由于不懂得举一反三,更不能做到“闻一知十”这样的反省和觉悟,也正是因为这样的心理定势,决定了他这辈子只是将自己定位在一个接近专业技术人员的角色。

三、争强好胜

虽然他的生理年龄已经到了70多岁,可是他的心理年龄依然在20多岁上。

理由之一:凡事特别喜欢争强好胜,处处与人争锋,时时锋芒毕露,总认为比别人强,不知谦虚好学。正是由于不懂得修身,更不懂“以柔克刚”这些道理,更不懂得“聪明睿智,守之以愚”这样的生活智慧。无论是同事、同行还是同乡,对于他这种刻意显示自己能干的做法,采取的统一的做法就是——疏远他,孤立他。

理由之二,喜欢议论人。别人都是“难得糊涂,”而父亲恰恰相反,孔子讲“聪明深察而近于死者,好议人也”,偏偏父亲在很多小事情上都是“能明察秋毫之末”,这还不算,特别喜欢评头论足,并且还在评论的过程中从来不会察言观色,自顾自说。所以很多的事情,看的很对,认识的或许也没有错,但是终因喜欢评论,使周围的人没有一个人喜欢他,没有一个人在心里认可他、肯定他,所以总是将自己陷入孤立无援、孤掌难鸣的境地。虽然常常是发自真心,出自真心,可总是好心办了坏事。

理由之三,好逞勇斗狠。对村上的一些事情,本来没有他的什么事情,因为从根本上来讲,他只是暂住人口,可是,偏偏很多事情他都要参与进去,村干部卖地他要管,村委会贪污他也要管,……因为看不清形势,总被一些居心不良的村干部的心腹之人利用,经常充当拼命三郎或急先锋,可能是因为正义感得不到伸张,60—70岁了,动不动和村里的小年轻打架,幸亏年轻的时候有把子力气,总算没有吃太大的亏。

四、智力有限

或许是因为年龄越来越大,他对于子女不如别人家孩子会挣钱,产生了更多的焦虑的缘故,也或许随着年龄的增长,不知道是父亲对于自身的修养似乎越来越不在乎了,还是对金钱越来越痴迷了,经常开口闭口都是谈论东家孩子今年赚了多少万,西家邻居今年买了豪车上百万等等一类的话题。苦思冥想之后,终于发现这些年以来,父亲为什么在很多人做事情赚钱了以后,才跟着别人后面亦步亦趋。而最终的根源竟然是他的智商有限。因为他只能对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感兴趣,他不会对抽象的东西感兴趣。特别是在看到已经四十多岁的我们,每次回家看他们,都是带着几本书在看,他就很生气,认为是不务正业。特别是关于哲学类的书籍,以及笔者开始写文章的时候,那眼神根本就是不屑一顾。唯一保持沉默的时候,是笔者在给他的孙子、孙女们辅导文化课那一刻,才能有几分钟安静。他根本就不知道,当年孔子到洛阳问学老子的时候,老子正在院子里晒头发,只是用手指了指嘴巴,告诉他:牙齿掉完了,而舌头还在。意思是说,那些软实力的东西才是最有生命力的。笔者的文章和思考这一类东西可以千百年传下去,而那些住宅和车辆只不过短短几十年寿命而已。

对于父亲的这种现状,当然作为子女我们最多的只能保持沉默,因为中国是一个重视孝道的国家,由于几十年来都是在逆来顺受的环境下长大,我们不会和他直接顶撞或者顶嘴,最多的就是在他训斥的时候,冲着坐在身边自己的子女做个鬼脸,但是表面上还得装作很认真在听的样子。也有些时候,也借机给他一些委婉的提醒,遗憾的是,似乎在这方面他的悟性很差,尽管我们也曾试探用一些情商训练的方法和他进行沟通,可收效甚微。因为几十年下来他已经习惯于始终在原地踏步,“不闻、不知、不觉、不悟、不改”,这种行为习惯和思维方式已经固化,这种顽强与固执,毫无办法改变。鉴于年龄的缘故,也只好是让他随心所欲了,不想更多的去纠正或者改变他,只想双方都获得更多安宁的环境和空间而已。

老子讲:“反者,道之动也”,之所以整理和汇总他的这些缺点和不足,只是想将来自己在教育子女方面树一个参照,从中有一些吸收和借鉴,不至于自己和后人再重复这样的道路。毕竟父亲属于上一个时代,从没有进过一天学堂,也没有受过一天的正规教育,缺少良好的文化熏陶,加之生活环境的限制,所以我们不想苛求他有什么更大的垂范和表率作用,只想牢牢记住:“前车之鉴,后事之师”,以此自勉而已。毕竟,“家有一老,如有一宝”,虽然父亲不能给予儿孙们更多的证明的智慧和启蒙,但是,作为子女,我们能够从另外一个角度,作为一种借鉴来启发自己,教育子女,或许这才是我们应该觉悟到的。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让老人拥有“存在感”
人性的五大弱点,用来控制人很管用
人过50,哪些事情要“通透”?
历史上那些伟大的父亲,其实都在教孩子同一样东西
测试解析你性格弱点
46岁妈妈生了10个娃还要生 大女儿彻底怒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