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一个中年男人的八张面孔 之 第七张面孔:对他人,做殷殷期望的分享者

一个中年男人的八张面孔

第七张面孔:对他人,做殷殷期望的分享者

台湾的曾仕强教授曾经说:“当一个人最失意的时候,应该去写书。”对于这一点我非常认同,或许这也是自己利用业余时间学习写作的重要原因。在生意失败之后,我曾冷静下来深刻的反省了原因和教训,可以说,人在最失意,最落魄的时候,往往也是最冷静、最清醒的,也才能真正认识哪些是花天酒地、捧场做戏的朋友,哪些是赤胆忠心、雪中送炭的兄弟;哪些是利益至上的相互利用,哪些是真情第一的支持帮助;哪些是一直在欺骗忽悠你的人,哪些是真心诚意对待你的人……,人生只有处于最低谷的时候,才能最清楚的认清朋友,更认识自己。在中国,人们经常讲“成王败寇”,当你成功了,你说的统统是真理;当你失败了,你讲的全都是放屁,即便你讲的一百句话全都是真理,统统没有用,因为没有一个能相信你,别人只看结果,所以中国人是非常现实的。

感悟到这一点以后,我开始变得不再喜欢到处乱跑,交一些毫无价值的朋友,从此也变得谨言慎行,喜欢在书中寻找快乐修行自己,当然并不是去寻找什么“颜如玉”或者“黄金屋”一类,而我最大的收获就是从读书中学会了认清自己,反省自己,尤其是能结合自己的日常行为,开始修身养性,并且用纸和笔记录下一些感悟与感受,并且在不断的整理过程中思想变得更加成熟起来。很多时候,当我在面对网络时,也是自己最能敞开心扉的时刻。因为这一刻,我不必太多的去考虑现实生活中别人的感受与看法,以及回应的态度怎样,我只做最真实、最真诚的自己就OK了。当然,在这些文字当中多少包含了一些哲理,虽然不一定全是自己的感悟,但是很多哲学的东西可以在现实当中找到落脚点,这是我最大的收获与快乐,尤其是在自己的生活中,不断的去实践和验证一些道理,这一点也恰恰是人们经常说的最多的“日用而不知”,而我也只是在不断读书的过程中将自己的思想认识提升到更加通透、更加灵光的程度而已。而这一点是符合理论指导实践,实践又反过来促进理论的客观规律。并且我还发现一旦掌握了理论之后,再重新开始指导实践,往往可以达到一日千里的效果,可是从实践到理论,却常常要经过千山万水的艰难跋涉,才有可能抓住真理的尾巴,而这或许是人们写书的原因之一。在这一点上,特别是有关工具类的操作书籍,在实践与操作更是方面占有较大的优势。其实,哲学类的书籍也完全一样,虽然之前我们总认为哲学似乎是在另一个世界很遥远或者很空洞的东西。然而,中国古代的自然哲学却给了我非常大的启发,尤其在通透人性方面更是能起到一日千里的作用。归根结底,就是思维方式的正确与否。

正是在书中,我进一步感受到,人的一生其实是一个不断磨砺与修炼的过程,在走过了将近五十年的岁月之后,才突然间发现,有的人一生走过了几十个春秋,他们的人生历程几乎一直如钻石般闪闪发光,熠熠生辉;有的人活了几十年,依然如同一块顽石,既没有华丽的外表,又缺少秀丽的内涵,虽然粗糙不堪,却也很实用,一生都保持着自己坚硬的个性不动摇。而有的人,一生却几乎没有多大作用,仅仅只是在人世间走了一遭而已。而回顾自己走过的这大半生,其实是从顽石走向玉石的一个过程,虽然如今也已经经过了将近五十年岁月的打磨和浸泡,还没有变成价值连城的石头,至少也是非常有价值的玉石。可是,却一天天、一年年由混沌逐渐向通透靠拢。年少的时候,如一块顽石,不仅粗糙不堪,而且浑身是刺,让人望而生畏,退避三舍,那时最大的优点即便是愚钝不堪,却也是自强不息,那时候最大的缺点就是喜欢和人抬杠,常常能一句话能将对方噎死,自己却总以此为荣,不知悔改。青年的时候,如同一块刚刚被人从泥土当中刨出来,洗干净,但还不知道内质如何,更谈不上价值几何的石头,结果却自己不断的一味标榜自己,一心只想着要如何发光,甚至还不断的贬低他人,抬高自己,那种年少轻狂与自命不凡,无非是想要让别人知道自己是一块好玉而已,缺乏最基本的成熟与老练。直到后来被碰得头破血流,却依然执迷不悟;其实自己眼里所谓的收获,仅仅是在迷茫中随大流在人生的台阶上向上多走了两步而已。等到了不惑之年,如同刚刚被削了表皮,露出一点点质地的石头,是上等材料还是普通石材,虽然可以看出一点端倪,但是却不堪大用。而我的思想世界却依然是生活在一片混沌之中,竟然不明白原来生活被自己过的成了一地鸡毛,狼藉遍地,事业没有多少起色,人际关系也是别别扭扭的极不顺畅,家庭关系时常不睦,虽然自己浑身是刺,还总是找别人的毛病,那种执迷不悟让自己错失了多少机遇却从未开化。如今,即将到了天命之年,如同一块被剥了表皮,终于露出有一点质地不错的石材的迹象的石头,似乎有了一丝曙光,但是还必须要再经过很多遍的打磨、抛光和养护,或许才会有一点点灵性与光泽,再慢慢变得通透和温润,而这将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放眼望去,茫茫人海,芸芸众生,如自己一般平凡而普通的人的确是一大片一大片的,自己只不过是众多石头中最不起眼的那一颗,经过很多事情之后才明白,原来自己谁都改变不了,即便是自己亲生的孩子也依然无法改变,充其量最多也就是对她有一点点影响而已,改变几乎完全是不可能的,而最终认识到书籍才是自己最亲切的伙伴和知己,而写作则变成了最亲密的爱人和朋友,在书海中不断寻找自己人生的导师和朋友,一直到我将近五十岁的时候,才慢慢的明白过来古人在教人方面的真谛。这其中我对曾国藩的认可度最高,特别是他在镇压太平天国起义的前五年和后五年之间的对比,他成功的最大秘诀原来是“修、齐、治、平”这四个字,而从他中进士算起,到他成功为止,也是经过了长达二十多年的打拼和磨炼,也是在他的人生最低谷期才真正开始觉醒和觉悟。那一年他四十五岁,非常巧合的是,我开始意识到这一切的时候,刚刚四十六岁,历史似乎在某些时刻总是相同的,四十五、六岁这个年龄也是当年刘备遇到诸葛亮时的岁数,或许很多人是在这个年龄段上开悟或者觉醒的,因为没人做过统计,所以也不敢断言。

尽管自己不能和这些杰出的人物去比事业,可是有一点是相通的,那就是人到中年,经过了前半生的积累与积淀,应该有很多的故事和经历,这些都是在为未来的转折或者腾飞做一步步的铺垫,这一切,将对自己的人生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转换的好坏,不仅和前期的准备有关,更和这个关键时期的觉悟密切相连,甚至说关键时刻的觉悟作用更大,否则人们也不会说“放下屠刀立地成佛”、或者“苦海无边,回头是岸”这一类的说法,那么从此是一飞冲天光芒万丈,还是跌入万丈悬崖万劫不复,这都取决于自己的心态,而这种心态的最终来源,恰恰是我们中国人最古老的智慧——中国古代哲学思想,并由此衍生出来的传统文化——“修、齐、治、平”这一思想与理念,很多人直到走到生命的尽头,才突然发现为什么自己人生走过几十年弯路的原因所在。当开悟的那一刻,有的人从此“废寝忘食”、“乐以忘忧”的开始补回原先欠下的功课,这也是自我修炼、自我反省、自我提高的过程。很不幸,这也未免有些太过迟缓了,当然我也属于这个行列,毕竟从小受到的家庭教育环境决定了我只能整天为了温饱去奋斗,再后来,为了讨生活又整天四处奔波忙碌,无暇静下心来思考,这恰恰也是“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的一种体现。虽然曾经也有不少好心人想要点化我,可是我却是那块冥顽不化的石头,根本不知道也不明白别人是在为我拨云见日,是在为我明灯指路。经过了人生的波折之后,也经过很长时间的反省,加上阅读的大量书籍,我终于幸运的懂得了人生的智慧,懂得了谦虚谨慎,懂得了韬光养晦,懂得了以退为进,学会了宽容,学会了看开,摆脱了曾经的幼稚可笑与浮躁轻狂。每天清晨,当我躺在床上脑海中对前一天发生的事情如同过电影一样回放的时候,自然会反思自己的不足和缺点,不断进行改进和完善,整理与加工。特别是自己待人太过真诚与坦诚,却常常不看对方的反应,只是一股脑的将自己的想法抛出去,结果经常弄得不欢而散,因为我不懂得:“所有人根本不喜欢不穿衣服的'真实,而喜欢穿着华丽外衣的'谎言’,这就是我的悲哀的根源。”我也不懂得“前半夜想想自己,后半夜想想别人”这样的道理,没有学会见人只说三分话的有意识保留,特别在人际交往中犯的最大禁忌有两点,一是“交浅言深”;二是“好为人师”。前者暴露了我为人单纯的性格,这种毫无保留与坦露如果在五、六十年代可能会非常受欢迎,可如今,时过境迁,人心不古,我的真诚反而引起了人们更多的猜忌和怀疑,不知这是谁的悲哀?而后者则是我过高的估计了自己,虽然我是一个从自卑走向自信的成功的典型,可是这种成功只是自己的一种自我满足而已,对于别人来说根本是不值一提的。当然还有一种可能,那就是这种自吹自擂引起了别人的嫉妒,从而引发了其内心的排斥或反感也未可知,总之他们大都选择了疏远我,这对我的热忱和真诚无疑是很大的打击。所以,经过深刻的反省,我在待人接物方面发生了很大的转变,不再轻易发言和表态,而是将更多的心思用在了读书和写作上,没有意义的应酬也都统统推掉,能不参加的聚会一概不去。深居简出是我最大的爱好,修身养性也成为我最专心的事业。在书海中遨游,在茶的世界里陶醉,在写作中心驰神往。白天到工厂打工挣钱,补贴家用,夜晚在家中挑灯夜读,奋笔疾书。我要用大量的时间将从前缺少的生活智慧和人生哲理统统补回来,并且要弄通其中最深刻的原因,使自己在未来不再跌跟头,也使自己在与人交往中,做到通过观察其一言一行就能立刻分析判断出其层次、修养和格局见识,是不是值得花时间和精力来交往的人,从而做出合理的应对。感谢生活教会了我什么叫做“明哲保身”,并且有了非常深刻的切身体会,只有懂得和运用“逢人只说三分话,切莫全抛一片心”才是生活中的真智慧、大学问。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顽石
问道 哲思:人生启示录
十三位哲学牛人的人生点拨名句,看懂者,即通透! #认知 #觉悟 #深度思考
读书|《红楼梦》批注式精读Vol.003:第一回精读③
自古文人爱顽石
解玺璋|石赋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