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天津美院李迅:玉雕艺术创新的可能性探讨

全文共4238字,阅读约需12分钟

此文是“独山玉设计创新——小件·品质与市场研究"发言嘉宾李迅的发言稿,由天津美院李迅教授提供。


本文首发于玉石铺子新媒体, 欢迎交流。

智慧独山玉:

刘晓强:独山玉小件创作应有大作为

王志戈:正视存在,忠实于内心 ——设计创新与原材料

陈鹏旭:新形势下,独山玉产业的振兴与发展

张克钊:独山玉创新与工艺质量

回忆激情的岁月:归去来兮独山玉

孙书强:新时代,独山玉小件风景独好的逻辑

陈安定:独山玉小件创作通用性要求与个性化的凸现

姚丛伟:独山玉小件的文化挖掘与市场展示定位

孙书强:新时代,独山玉小件风景独好的逻辑

独山玉美文品读:仰视独山仰视佛

面对困境之殇,中国独山玉行业未来到底会怎样?

独山玉困顿之殇,还好有他们,共谋独山玉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

李迅

天津美术学院副教授

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

天美·环境与建筑艺术学院公共艺术专业负责

我国的玉雕艺术历史悠久,并在发展过程中注入了丰富的文化内涵,成为中国文化的一种呈现形式。当然,艺术的传承,倾注了更多创作者自身的情感创新及其所处的时代痕迹。当今社会日新月异,玉雕艺术的发展速度较之稍显不符,题材也略显老旧。无疑,创新是玉雕艺术得以延续和发展的最大原动力。我们需要探索创新,让这一传统文化特征浓厚的艺术形式能够与时俱进,焕发新的艺术生机,继续传承下去,而不是止步于原有艺术特点和表现形式的复制,甚至在一个封闭的空间中孤芳自赏。

但是,在传统玉雕文化熏陶中成长起来的玉雕创作者们,一方面那些继承下来的各种“清规戒律”在给他们创作支撑的同时也给他们带上了无形的枷锁;另一方面很多创作者不够重视自身文化和审美素养的提高,只知道“埋头拉车”不知道“抬头看路”,故步自封,不敢跳出去,不敢越雷池半步,使得玉雕艺术缺乏艺术个性和时代特色。综上所述,创新对于我们玉雕行业而言已无法回避。那么创新的可能性何在?我们从以下几方面和大家探讨。

一、文化支撑

众所周知,现如今玉雕艺术在规模、材料、题材等方面的发展,已远超以往的任何时代。说到创新,我们多指现当代审美及其影响下雕刻题材的作品。对于当代题材,创新的作品似乎没有市场,大家还是喜欢佛、仿古等系列的题材。许多行业人给出的理由是这些作品,没有底蕴、没有内涵。俗话说“雕必有意,意比吉祥”,这是传统文化给玉雕的一顶帽子,大多数的玉雕作品很大程度上受制于传统文化,题材和内容相对固化。但未必说我雕刻个阴阳八卦在上面,就代表这是周易的思想,而是把它的内涵具体化,把要说明的问题艺术地表达出来。

《蛙声十里出山泉》,齐白石作品

我在这里举一个例子,《蛙声十里出山泉》是齐白石老人的一幅重要作品。这幅画的创作非同一般。它是一个文学家和一个书画家在艺术领域对高层次艺术理论的共同探讨。一次,老舍先生到齐白石先生家做客,他从案头拿起一本书,随手翻到清代诗人查慎行一首诗,有意从诗中选取一句“蛙声十里出山泉”,想请齐白石先生用画去表现听觉器官感受到的东西。这确实有一定难度,是一个难题。据说齐白石经过几天的认真思考,可见白石老人已经领悟这不是一般的课题,而是让他去触及艺术领域中更深层的东西,是一个严峻的考验。白石老人凭借几十年的艺术修养,以及对艺术的真知灼见,经过深思熟虑,终于完成了任务,把“蛙声”这一可闻而不可视的特定现象,通过酣畅的笔墨表现出来。当老舍先生打开齐白石的画看完之后,高兴得拍案叫绝。只见老人用简略的笔墨在远山的映衬下,从山涧乱石中泻出一道急流,六只蝌蚪在急流中摇曳着小尾巴顺流而下,它们不知道已离开了青蛙妈妈,还活泼地戏水玩耍。人们仿佛可以从那稚嫩的蝌蚪联想到画外的青蛙妈妈,因为失去孩子们在大声鸣叫。虽然画面上不见一只青蛙,都使人隐隐如闻远处的蛙声正和着奔腾的泉水声,演奏出一首悦耳的乐章白石老人以诗人的素养、画家的天才、文人的气质创造了如此优美的意境,把诗情画意融为一体,准确地表现了诗中的内涵,达到了中国画“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境界。(还有一种说法是:画青蛙,只画几只蝌蚪逆水而游,旁边山石据说这是老舍出题,有好多画家参与,最后公认齐白石的最好。

为什么呢? 因为,欣赏艺术作品(包括文学作品,特别是诗歌),都离不开鉴赏者的生活经验,人们依据作品所寄托的意象,也就是画面的形象,唤起生活积累,展开联想和想像,从中就会感受到一种艺术美,将画面还原成生活现实。具体来说,由画面上那几只蝌蚪,我们就会想到,蝌蚪是青蛙的孩子们,青蛙在交配前都有一段谈情说爱的日子,他们不停鸣叫,这就是“听取蛙声一片”。所以由蝌蚪就自然而然地联想到青蛙。可见,一幅画作所承载的作者的文化修养的支撑是多么重要。

再比如西方的星座文化。古希腊天文学家对巴比伦的星座进行了补充和发展,编制出了古希腊星座表。公元2世纪,古希腊天文学家托勒玫综合了当时的天文成就,编制了48个星座。中世纪以后,欧洲资本主义兴起,需要向外扩张,航海事业得到了很大的发展。船舶在大海上航行,随时需要导航,星星就是最好的坐标。而星座的形状比较特殊,最容易观测,因此受到了普遍关注。16世纪麦哲伦环球航行时,不仅利用星座导航定向,而且还对星座进行了研究。1922年,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大会决定将天空划分为88个星座,其名称基本依照历史上的名称。1928年,国际天文联合会正式公布了88个星座的名称。这88个星座分成3个天区,北半球29个,南半球47个,黄道附近12个。而我们平时所讲的星座也就是黄道上的12星座。它们各有关于自己的神话传说试想如果对其相关的文化和历史背景不了解,仅仅是照猫画虎,怎么可能有在创作中创新的可能性?

二、设计的构成理论引入

“设计元素”,即着力于艺术的创造,追求创意的巧妙、风格的独特。一件好的玉雕作品并不是以用料的好坏和用了多少工来衡量其价值,而是作品能否给观赏者带来深沉的思考和内心的共鸣。

经常看到一些玉雕作品原材料虽不出色,但创意和构思巧妙,往往能受到市场好评,并让欣赏者对玉雕创作者记忆深刻。这就是艺术创作给作品和创作者带来的社会价值。所以说玉雕创作者的创新精神和艺术追求决定玉雕作品的价值体现。我们之前的设计基本上都是沿用中国传统的设计思想和语言形式,以中国画为例,当代中国山水画艺术是随着20世纪初的一系列社会和思想的变革,而逐渐放弃了明清以来的程式化画面图式处理,特别是西方文明的影响,中国山水画吸取了西方绘画尤其是后现代主义之后的一些绘画思想及平面构成设计理论,使山水画在图式和语言符号的构成性方面取得极大的突破。由此,当代中国山水画放弃了对真实空间的表现正逐渐走向平面化构成图式的发展中,画面效果运用构成法则又不抛弃传统的笔墨技法,使山水画具有平面构成性而更富有视觉冲击力,也更具当代性。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一切艺术之美在于形式”。可见形式对于艺术的重要性。形式即内容的外在表现,相同的内容可以通过多种形式来表现,而不同的内容也可以通过一种形式去体现。探讨形式美构成法则几乎是所有艺术学科都要面临的课题,各门学科都可以用自己的形式语言来表达思想和内容,形式就成了最为根本、更为深奥的因素。当代艺术家由于经济地位、地域环境、文化素养、思想观念、生活习俗、价值理想等都存在很大差异,就造成审美追求的不同,艺术呈现因此也各有千秋、个性鲜明。对于美或丑的感觉,大多数人都存在着一种共识,它的依据就是客观存在的美的形式法则,在西方自古希腊时代就有一些学者与艺术家提出了美的形式法则的理论。例如,毕达哥拉斯在长期的实践探索中就从数的量度中发现了一种美的存在法则,即“黄金分割比律”。这一法则在以后长期被应用于一切艺术作品中,时至今日美的形式法则在绘画领域和构成设计学科中都具有重要的地位。

中国艺术家自古以来就追求的形式法是遵循“知其白,守其黑”,辨证地认识所创造的画中虚境,黑白的构成形式是中国画长期以来的形式,也是中国水墨画存在的依据,与艺术家遵循“少则得,多则惑”的辨证认识,选择最必须的绘画主体所产生的画外虚境,使两者相得益彰,造成了中国传统绘画艺术或虚或实的奇特艺术境界,这是中国绘画所特有的。追求形式感的图式构成在中国画开创时就已具有,所以,正如李可染所说:艺术一定要讲究形式,有人怕讲形式,以为讲形式会成为形式主义,这是一种有害的误解。我们要把讲究形式与形式主义区别分开来,为表达和突出主题而讲究形式,完全不同于那种为艺术而艺术的形式主义。

任何架上绘画的形式,都是在平面上作画,来表现空间关系。绘画作品是以平面的形式出现而非立体的三维形式出现的,完成的作品与原来参照的对象也不存在一个等同关系,甚至作品与现实生活没有直接联系,纯粹是在平面画纸上作抽象的图像,是用绘画自己的语言形式来表现物象的,因此在平面的纸上作画就有了一个画面的构成关系,就有了一整套符合构成关系的行为法则,有了一整套对画面的审美要求。对于山水画来讲,就是要用笔墨形式语言在平面介质上利用点、线、面等基本元素运用虚实、对比、平衡、节奏、和谐等一系列构成法则来表达所反映主观抽象的和平面化的内容,这种形式就是画面的构成图式,这样画面的平面构成性也相应而生。构成尤其是画面的平面化构成成为现当代绘画的一个特征,探索平面化绘画是当代艺术家们共同的目标,评判绘画是否具有现代性,平面化是一个关键因素。对于那些充满着形式感的图式,画家们更是备加关注,当代艺术家要充分发扬个性,体现其艺术性,就要创造出图式化构成的新风格。回到玉雕创作中来也是一样,将西方的平面构成形式运用到玉雕的创作中去,使我们走向创新的又一个支撑。

三、观念的突破

玉雕艺术的风格应多元化,在玉雕题材和雕琢手法上均可“古为今用”、“洋为中用”。随着科技的进步,玉雕工具也在不断革新,新技术在给玉雕工匠们带来便利的同时,也给雕琢手法上的创新带来了可能。现在的玉雕设计在题材和雕琢手法上可以大胆汲取西方雕塑作品的精华,使现代的玉雕作品在中国传统玉雕夸张和生动的造型上添加西方雕塑的体积感和张力。而在题材方面,中华古代传统文化的主要经验和积累给了现代玉雕充足的养分,因此也可以结合古意适当加入一点现代元素。

如何“古为今用”、“洋为中用”?这就需要我们玉雕匠人多观察、多借鉴了。在琢玉时要吸取中国传统书画等传统文化的长处,又在发展中保持着独特的风格,切忌不能一味地将设计思路带入对外国风格的盲目临摹。玉雕作品的创作要与当今的时代特征相结合,才能创作出兼文化气息和深远意境的作品。中国古典纹饰与现代时尚造型相结合,借鉴原始玉器造型简洁而富有装饰感的艺术处理手法,在原始的造型和纹饰的基础上加以创新,创作出古韵与时尚完美结合的玉雕作品。

玉雕作品要加入玉雕匠人自身的独特思维,切忌一味制作仿制品。现代玉雕作品的价值扶摇直上,将玉文化带入又一个繁荣时期,但其传统文化气息却越来越淡薄。现代玉雕设计在某种程度上是一种对传统文化的拆装、拼凑和重组,离真正的创新却非常遥远,甚至许多作品只是一味地互相抄袭。每当一件具有新思路的作品问世,不过一月,便会有众多仿制品出现在大街小巷,新思路便成为了“烂大街”。对未来玉器设计的思路进行分析,不难发现传承和演变仍是设计中的重点工作,设计者不仅要继承中国玉器经典文化,发扬中国玉器经典文化,更要懂得在设计过程中进行技术的提炼和创新,要学会联想创作,即在别人思路的基础上,融入了属于自己的新思维,这是区别于抄袭的一种创作形式。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戴士和油画(静物、人物、风景)作品珍藏版【国内名家推荐】
玉雕界的“齐白石”
【转载】[转帖]李可染山水画技法解析
画家刘波
图式构成与形式美法则研究
齐良迟绘画作品欣赏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