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今天,我们缅怀这些海洋科学大家!

有人说,他们是站在金字塔顶端的人,开风气之先,笃行报国之志。

有人说,他们是海洋事业发展奠基者,数十年艰难求索,钻研奋进。

有人说,他们是无法追逐跨越的高峰,大师远去,如座座矗立丰碑。

他们具有的共同品质是:潜心治学,孜孜不倦;开拓创新,百折不挠;奖掖后学,继往开来。

在这吹面不寒杨柳风的清明时节,我们沐一丝春雨,撷一捧春花,缅怀这些为海洋事业发展做出卓越贡献,又悄然离去的科学家们。牢记他们曾经辉煌的过往,长燃奋进之火。

(以下按姓氏笔画排序)

方宗熙(1912年~1985年)

福建云霄人,我国海藻遗传育种工作的主要开创者和奠基人。他潜心科学,治学严谨,在海带研究理论方面取得了若干重要的发现和技术突破。他教书育人,著述等身,著作《普通遗传学》为新中国高校遗传学首选教材。同时,他一生心系海洋,发起筹建中国海洋学会、中国遗传学会等学术团体,为国家海洋事业的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

毛汉礼(1919年~1988年 )

浙江诸暨人,物理海洋学家,我国物理海洋学奠基人之一。他参与领导“全国海洋综合调查(1958~1961)”和“中国海温、盐、密度跃层”“东海北部气旋型(冷)涡”“黄、东海环流”等研究。他与同事在中国首次提出浅海跃层的研究方法,对渤海、黄海、东海的水文特征和水团,对长江口和杭州湾的咸淡水混合扩散等问题有深入研究。

朱元鼎(1896年~1986年)

浙江鄞县人,鱼类学家和水产教育家,中国鱼类分类学主要奠基人。他专注中国鱼类分类与形态学研究,先后采集鱼类标本达6万多号,在东海和南海发现30多种鱼类新种。编撰首部鱼类学专著《中国鱼类索引》,为研究中国鱼类分类提供基础资料,为祖国的水产科研和教育做出杰出贡献。

朱树屏(1907年~1976年)

山东昌邑人,海洋生态学家、水产学家和教育家,是中国海洋生态学、水产学及湖沼学研究的先驱和奠基者。他创造的一系列浮游植物纯培养技术至今仍在国际上广泛应用。他率先在中国主持完成了对虾、鱼类、贝类的人工育苗与养殖技术攻关,为创建我国第一个本科水产系和全国性、综合性水产研究所做出重要奠基性工作,培育了新中国第一代水产科技人才。

刘恩兰(1905年~1986年)

山东安丘人,地理学家,我国第一位女海洋学家,中国海洋地理学的创始者之一。1940年获英国牛津自然地理学博士学位,是中国首位获得国外自然地理硕士和博士的女地理专家。著有《中国农业气象》《中国雨量变率的研究》《海岸控制与航道维护》和《青岛近海声场》等。

刘光鼎(1929年~2018年)

山东蓬莱人,海洋地质、地球物理学家。他把毕生精力投入到为中国寻找石油的事业中,为中国海洋能源开发作出了开创性贡献。完成“中国海地质构造及含油气性研究”,指导油气勘探。作为中国第一个讲授地震勘探和海洋地球物理勘探的学者,推动油储地球物理与浅层地球物理工程,为国家经济建设服务。

刘瑞玉(1922年~2012年)

河北乐亭人,海洋生物学和甲壳动物学家,中国海洋底栖生物生态学奠基人之一。首次搞清了对虾生活史和繁殖特点,推动了人工育苗和养殖研究。系统研究并总结了整个中国近海底栖生物的组成、分布、群落结构和生态学特点,推动了我国海洋生物地理学的发展。他以卓有成效的工作推动了我国海洋生物学、甲壳动物学和水产养殖事业的发展。

任美锷(1913年~2008年)

浙江宁波人,地貌学家、海洋地质学家。他提倡的“建设地理学”理论对我国经济地理学的兴起起到了积极作用;他通过对潮汐汊道的研究形成了稳定性理论,并将其推广到中小河口水道的整治,建立了港口建设可行性的地貌判据。为了表彰任美锷在海洋地貌学和岩溶地貌学研究的卓越贡献,英国皇家学会授予他国际地理学方面的最高奖章——维多利亚奖章,他成为我国获此奖项的第一人。

汪德昭(1905年~1998年)

江苏灌云人,物理学家、我国水声事业奠基人。新中国成立之初,他受命组建中国水声研究队伍,发展中国水声事业,以改变我国在海防建设上的落后状态。在他的率领下,我国国防水声科学研究工作从无到有,迅速发展壮大,不断取得重要的研究成果,为推动我国海军现代化建设、维护国家安全和海洋权益做出了重要贡献。

吴宝铃(1925年~1998年)

辽宁绥中人,海洋生物学家,第一位考察北极的中国科学家。1959年,吴宝铃乘苏联“捷留金教授”号海洋科学考察船前往北极进行考察。1986年,他成为首批中国早期考察南极的学者之一。作为我国第一个系统研究多毛类的海洋生物学家,他第一次阐明我国海域中小头虫的生态与海洋有机物污染的关系,为海洋质量评价提供了有力的佐证。

严恺(1912年~2006年)

北京人,水利学家、海岸工程学家。他致力于我国大江大河的治理和海岸带的综合开发利用,包括海岸防护、河口整治与海港建设。他从事河流和海岸泥沙问题的研究,在细颗粒泥沙运动机理方面取得重大进展。他开创了我国淤泥质海岸研究事业,为建立海岸动力学、海岸动力地貌学打下了基础。同时,他还在研究天津塘沽新港回淤难题上取得重大突破。

陈国珍(1916年~2000年)

福建厦门人,分析化学家和化学教育家。他是研制中国原子弹、氢弹和核潜艇等尖端技术的参与者,为中国的核化学事业和海洋科学技术事业做出了贡献。他致力于中外海洋科学技术合作交流事业,多次率团到美国、意大利、法国、加拿大等国参加海洋学术讨论会,并与法国国家海洋开发中心就执行海洋科学技术合作等问题进行磋商。

陈吉余(1921年~2017年)

江苏灌云人,河口海岸学家,我国河口海岸理论应用于工程实践的开拓者之一。他开拓了以动力、沉积、地貌相结合为特色的河口海岸学科体系,对河口海岸研究从定性走向定量预测,在理论上多有创新。他发展了我国河口海岸学科体系,解决了国家经济建设中许多重大工程问题,为我国海岸带开发、利用和工程建设做出了突出贡献。

张春霖(1897年~1963年)

河南开封人,鱼类学家,教育家。其科研工作的前期从事中国淡水鱼类的调查研究,发表了《南京鱼类之调查》等重要论著。后期主要从事和领导中国海产鱼类的系统调查研究,为了能给国家提供较完整的鱼类资料,他积极提倡、发起和组织有计划地调查全中国海区的鱼类。他是中国海洋鱼类研究的奠基人之一,并培养出一批鱼类学领域的人才。

张福绥(1927年~2016年)

山东昌邑人,海洋生物学家,水产养殖学专家。提出了“生态养殖与工程化养殖并举”“离岸养殖”“清洁生产”等系列新思路和新措施,基本厘清了我国巨蛎属牡蛎的种类和分布。张福绥在60多年的科研生涯中,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的奠基性和原创性成果,为推动我国海水养殖业,特别是贝类增养殖业的发展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张玺(1897年~1967年)

河南平乡人,我国贝类学的创始人和奠基者、动物学家和海洋生物学家。他编写出版的《贝类学纲要》,是我国第一部软体动物著作。他还组织领导了我国海洋无脊椎动物的海洋生态调查,摸清了我国海域蕴藏的无脊椎动物的分布,为我国的海洋科学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郑重(1911年~1993年)

江苏吴江人,海洋生物学家、中国海洋浮游生物学的开拓者。他长期致力于海洋浮游生物学的教学和研究工作,对海洋浮游甲壳类,特别是对桡足类、樱虾类和枝角类的研究,为中国海洋浮游生物学的创建和发展作出了贡献。他还对海洋污损生物的生态、海洋鱼类的食性和海洋浮游生物的生态系进行了研究,促进了中国海洋生态学的发展。

秦蕴珊(1933年~2015年)

山东莱州人,海洋地质学家,我国海洋沉积学研究的开拓者之一,我国最早从事海洋地质调查研究工作的科学家之一。他从事陆架沉积作用的研究,对中国陆架沉积物的物质组成、来源及其空间分布进行了系统的调查研究,创建和发展了我国海洋沉积学研究,在我国最早提出和建立了中国大陆架的沉积模式,并编绘了第一幅较完整的中国海陆架沉积类型分布图。

唐世凤(1903年~1971年)

江西泰和人,我国海洋科学研究及海洋科学教育事业的奠基者之一。他从上世纪30年代开始长期从事海洋调查及研究工作,学习并引进了现代海洋科学,研究范围涉及海洋生物、海洋化学、物理海洋、海洋渔业、盐业、中国海洋史等。参加了我国首次海洋调查——渤海调查,在他的倡议下,我国在福建石井设立了最早的海洋观测站。

鄂栋臣(1939年~2019年)

江西广丰人,中国南北极测绘科学研究领域的开创者和学术带头人。他从1984年参加中国首次南极考察队开始,主持了28年中国极地测绘科研重点项目,是我国极地测绘遥感科考总体方案的设计者。他7次远征南极,4次赴北极考察,是参加过我国南北两极长城站、中山站、黄河站三站创业建站工程的唯一亲历者。

童第周(1902年~1979年)

浙江鄞县人,生物学家、教育家,中国实验胚胎学的主要创始人,中国海洋科学研究的奠基人之一,开创了中国“克隆”技术之先河。童第周通过对两栖类和鱼类的研究,揭示了胚胎发育的极性现象;1963年首次完成鱼类的核移植研究,为20世纪七八十年代国内完成鱼类异种间克隆和成年鲫鱼体细胞克隆打下基础。

曾呈奎(1909年~2005年)

福建厦门人,海洋生物学家。他长期从事海藻生物学研究,先后发现了百余个新种,两个新属,一个新科,为中国海藻志的编写提供了基本资料。对经济海藻资源的开发利用和化学加工以及对紫菜、海带栽培生物学研究所取得的成果,为我国海藻栽培及化工生产事业的建立和发展奠定了基础。率先提倡海洋水产生产必须走农牧化的道路。

雷霁霖(1935年~2015年)

福建宁化人,海水鱼类养殖学家,工厂化育苗与养殖产业化的主要奠基人和学科带头人。他以工业化理念为指导,引领海水鱼类养殖产业发展。主持完成30多项国家重大科研项目,系统研究了22种海水鱼类增养殖理论与技术,其中8种实现产业化,为我国第四次海水养殖产业化浪潮的兴起和“三农”经济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赫崇本(1908年~1985年)

辽宁凤城人,物理海洋学家、海洋科学教育家、中国物理海洋科学主要奠基人。他积极推动并促成了中国海综合调查,开创了针对中国海特点的海洋调查方法的研究,开创并推进了我国对海洋学基本问题之一——“水团”的研究,开创了中国海洋科学教育事业,特别是物理海洋科学与海洋气象科学教育,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海洋人才。

以上根据《中国大百科全书(大气科学、海洋科学、水文科学)》《中国现代海洋科学人物志(第一集)》等资料整理,或有错漏,欢迎读者补正。


编辑:观沧海团队

审核:兰圣伟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清明缅怀 | 致敬一代远去的水产大师、前辈们
水产养殖连续28年位居世界第一!或将成为最赚钱行业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柳学周研究员赴海南省海洋与渔业科学院做学术报告
中国海洋大学教授董双林:论我国水产养殖业生态集约化发展 【智汇海洋No.84】
海南在历史中海洋资源的重要性(全文)
全球首次!海大人再立新功!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