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爱是我们教育的根基

每周视点

爱是我们教育的根基

      爱,是一种情感,也是一种思想。在教育中,先是教师投入的爱,然后才是学生感应回馈的爱,从而是师生间与生生间的爱。

      没有爱的教育,算不上真正意义上的教育,而且这样的教育也注定是失败的。要知道,我们的教育对象是人,具有不同生活背景,不同思想性格的人。他们每个人都有一颗具有强烈自尊而又敏感脆弱的心灵。在这样的情况下,倘若我们教师没有用爱来面对我们的教育工作,那我们的教育工作必定是一件单调乏味事情。教育是一个庞大、复杂且漫长的工程,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浸染在单调乏味的庞大、复杂且漫长的工程中,对教师的身心而言,是一种折磨,更是一种伤害。爱是我们教育的根基,根基不在,教育只会沦为只有躯壳没有灵魂的“机体”,失去其意义。当然,谈其容易,践行起来很困难。教师对教育,有爱之心,更要体现在爱之行上,知行合一。在当下,我们不得不承认的是我们教育中的爱受社会多元价值观的影响,愈来愈淡,心中有了很多浮躁与功利,与教育中应有的爱是相悖的。在这样的环境中接受教育的孩子也会深受教师的影响,形成浮躁与利益之心。在教育中,教师与学生的关系就是以爱传爱,以德促德,以智培智,以美养美的关系。教师心中无爱,教出来的学生也不过如此。

     让教育充斥我们的爱是师德最起码的要求。近年来,国家非常师风师德的建设,因为它关系到我们教育的质量,尤其是关系到我们的学生的道德精神的质量。在师风师德之中,爱,始终要贯穿其中。它也是以爱为根基支撑起我们的师风师德。只有爱的这个元素存在了,才能摆正我们教师自身的教风与道德。现在,多元化价值观引起的浮躁与功利已经在慢慢渗透入我们的校园,我们教师作为校园的守护者与学生道德精神的引领者,更要注重自身师风师德的建设,而爱,始终是其最坚强的后盾,与最有力的抵抗者——抵抗浮躁与功利的侵袭。教育,是庞大的工程,复杂且漫长,具有良好的师风与师德是我们教育最根本的保证。

      我们的教育对象——学生(中小学生),他们都是未成年人,在思想上,在行为习惯上,还没有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作为其内在的核心,这就需要我们教师在教育中融入爱才能教育我们的学生。教育之难,难在我们的学生,他们每个人的心理世界都是复杂而不同,也不会轻易呈现给我们的教师看。要想教育好我们的学生,既要在外在层次上锻炼他们的身体,也要在内在层次上传授他们知识、知识技能,促进他们智力的发展和培养他们良好的道德精神,归根到底,就是要深入他们的心里世界,了解他们的心理世界,引导他们更好地锻炼自我、发展自我、完善自我与超越自我。我们在深入他们的心里世界与了解他们的心理世界的过程中,爱是必不可缺的元素,要贯穿始终,因为爱在这过程中是最好的润滑济。我们在教育中投入爱了,我们的教育行动才会让学生有心理认可的可能,进而引导他们锻炼自我、发展自我、完善自我与超越自我。多年的教育实践也证明了,一个冷漠的教师,无论他(她)有多渊博的知识与多好的教学方法,学生们在心理上都会具有抗拒的意识,不可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作为教师,对教育投入爱,也是提升我们自己教育素养一条必要、重要的渠道。投身于教育事业(尤其是教师),就是与学生组成成长、学习共同体。学生在这教育的庞大工程里锻炼自我、发展自我、完善自我与超越自我,而我们教师何况不是如此。一个不求上进的教师对学生而言就是一个精神的枯井,学生是不可能在其中汲取精神的营养。在这个师生组成的成长、学习共同体中,需要我们教师主动投入爱,才可能让学生“亲其师,信其道”,并投入爱。当师生的爱在这个成长、学习共同体中流淌的时候,其共同体才得以健康、和谐地运行。提升教师的教育素养重要的一方面就是在教育的各方面工作中投入爱,从而让自己视野、胸怀、气质、言行等得到不同程度的向好的方面上升。知识是无限的,而人内在的精神层次也是无限的。人在有限的一生,都要不断地学习,不断地去实践去磨练,提升自己的道德、文化素养。教师,虽然是平凡的一员,但却是人类进步的主要推动者,其内在的教育素养关系着人类的进步。爱,在我们教师的教育素养里,是关键元素,贯穿始终。对教育投入爱,是提升自己教育素养的必要、重要的渠道,每个教师在教育实践的过程中都应该时时刻刻反省自己,我们对教育到底投入了多少爱。

      教师对教育的爱是有层次的,分为有爱,去爱,懂爱。

       教师对教育有爱是我们教师从事教育工作的最底层次要求。然而,我们不能否认的是在当下我们不少教师对教育的爱随着教育年龄的增长在逐渐地减退。他们对教育教学只用功利性的心态去做,所以他们完全不会考虑到学生的现在与将来乃至学生一生之间的联系,也不会为学生的将来负责。这样的教师谈不上对教育的爱。对教育有爱的教师,才会想去做好这份工作,发掘自己潜能,为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奉献自己教育的力量。教师的工作热情也往往是从爱中迸发出来的,有爱,就有工作热情,就有做好教育工作的可能。我们所说的教育倦怠往往是指在教育工作中对爱的投入很少或没有,从而没有了工作热情。这对我们教师来说,是潜伏在我们精神意识里最可恶的敌人。一个有教育道德与良知的教师都应该避免这样的情况发生。

      去爱,又是更高层次的教育状态。对教育有爱,不等于对教育去爱,但是,去爱必须以有爱为前提。没有爱,是谈不上去爱的。有爱,在某种意义上来说,它是静态的,藏在教师的思想意识里。而去爱,是外化在教师的教育行动上。作为教师,对于我们教育工作,不但有爱,更要去爱。只有去爱了,才证明我们付出了教育行动,才会有收取教育果实的可能性。现在,我们有爱的教师都会去爱,只是,藏在心中爱的能量又有多少会外化在具体的行动中,这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这中间,需要勇气,也需要持之以恒的精神。很多教师因为种种原因,让心中的爱化为行动的时候,总是有所畏缩,有所保留。使得最后,总取不到良好的教育效果。其实,教师跟学生一样,在教育工作上,都会有不同的潜能点,在具体的教育工作中,不应该要求面面俱到,而是找准自己的潜能点,发挥自己的教育潜力,让心中对教育的爱最大限度地外化为具体的教育行动中。

      懂爱,这是对教育的爱最高的层次。它已经上升到艺术的层面来,对教师而言,是一个非常高的教育境界。我们每个教师投身于教育工作中,在具体的教育工作中,都应该向懂爱这个艺术高峰看齐。现在,我们绝大部分的教师都在去爱与懂爱之间徘徊。在这徘徊间又缺乏很多教育勇气——这是我们目前最可怕的教育现状。懂爱,对教育要有研究之心,创新之勇,把知己、知生、知书与大教育环境和谐地融合在一起,为提升学生体能、智能、修养而不断的努力。有时候,过程是漫长的,但应该伴随着勇气与意志,充满人性的真、善、美,充满成长的年龄色彩。研究之心,即我们教师要善于研究自己,研究学生,研究教材这个载体,这研究的力量来自于学习与实践。既从书上学,也要学生身上学,才能让知识灵活起来。其次,把这些知识用于具体的教育行动上,称之为实践。有教育实践了,我们的学生才有可能真正的成长起来、发展起来。教育还要有创新之勇,我们的教育要不断的创新,才会可能有新的突破。但创新往往需要勇气的,因为这过程是漫长而曲折的,还会遇到很多挫折与失败,没有勇气,往往会停滞不前,甚至放弃。为了更好践行对教育的爱,在研究与创新之前,我们教师对自己,对学生,对教材都应该了解掌握,使之更好地与我们教育大环境融合在一起,利用了解掌握到的知识,更好地教育好我们的学生。

一片荒草照野园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师德师风学习内容是什么
用最平凡的人生去谱写最壮丽的赞歌
幼儿教师师德师风总结
师德师风学习体会
师德师风心得体会
师德师风公开承诺书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