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羽时学院】细说缠论之二——基于均线系统的两类买卖点

在实际操作股票时,投资者必须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如资金、操作水平、性格等,设置相应的分类评价系统,对所有可能的情况设置一套对应的操作程序。这里的操作,指的是买、卖和持有。在分类完全的程序指导下,投资者需要做的只是一旦出现某种情况,就进行相应的操作。但事实上,许多投资者是在没有这样一套程序的情况下,或听消息,或跟风炒作,头脑一热就扎进了市场,没有考虑过盈利止损点或者退出条件,挣钱的时候总是觉得还能再涨,亏损的时候又幻想着等回本或回到前期高点再卖。如此毫无章法地在股市里摸爬滚打,亏损只是时间的问题。

能产生盈利的操作程序数不胜数,投资者需要做的就是找到适合自己的一套方法,然后恪守交易纪律,严格按照程序操作。之前提到过,可以基于技术分析建立操作程序,技术分析的核心思想是分类,任何技术指标都把市场所有可能的走势进行完全的分类,将技术指标单纯的用于分类,可以发挥其最大的威力。但任何技术指标发出的买卖信号都不能保证百分百的反映在之后的实际走势中,盲目信奉指标发出的买卖信号进行操作成功率不高。

下面,我们介绍缠论中的一个买卖程序,它是基于最简单又最实用的指标系统——均线系统。之所以需要使用代表长短期走势的均线构成的技术评价系统,是因为仅仅按升破和跌破某条均线进行买卖,存在太多骗线的情况,成功率不高。

展开剩余81%

由短期和长期均线组成的均线系统的可能出现以下几种情况:

1. 弱收敛:在上涨或下跌的趋势中,短期均线略微走平,后按原来趋势继续下去。弱收敛出现,说明趋势特别强烈,一般不可能太长久,往往伴随着震荡;

2. 强收敛:短期均线靠近长期均线但不破,然后按原来趋势继续下去。需要指出的是,在空头模式下,一旦出现强收敛,反弹基本结束。多头模式下,也大概率会出现短暂调整;需要需要提防的是强收敛变成交叉缠绕;

3. 交叉缠绕:短期均线跌破或升破长期均线,甚至出现反复缠绕。一般出现在趋势之后的较大调整或转折中。

要注意的是,上述的多头模式和空头模式,分别指短期均线长期运行在长期均线上方或下方,其中的“长期”,以日线为例,一般至少要40个交易日。

基于均线系统的第一二三类买卖点

利用均线构成的买卖系统,有三类买卖点(参附图,为方便阅读,图片贴了两次)。

先说买点,

第一类买点(1买):在空头模式最后一次缠绕后背弛构成的空头陷阱;

第二类买点(2买):在进入多头模式后第一次缠绕形成的低位;

第三类买点(3买):价格突破中枢上涨,然后回调,但是价格在中枢之上止跌形成的底部。比较容易理解的说法是回踩类买点。

反之,

第一类卖点(1卖):在多头模式最后一次缠绕后出现的多头陷阱;

第二类卖点(2卖):在进入空头模式后第一次缠绕形成的高位(不创新高);

第三类卖点(3卖):价格跌破中枢下跌,然后反弹,但是价格在中枢之下止涨形成的顶部。

对于第一和第二类买点,它们分别是下跌趋势的转折和上涨趋势的中继,卖点则是上涨趋势的转折和下跌趋势的中继。按照上述方法交易时,由于对买卖点的判断具有主观性和不确定性,存在一定的风险。以买点为例,对于第一个买点,可能把中继误判成转折,或者背弛判断错了;对于第二个买点,可能把转折错以为中继。

那么,如何判断某一次缠绕是中继还是转折呢?一般来说,多头模式下的第1次缠绕是中继的可能性极大,如果是第3、4次缠绕,成为转折的可能性就会加大;另外,如果出现第1次缠绕前,5日均线的走势十分有力,这样的缠绕极有可能是中继,之后至少会有一次上升的过程出现。而最为有力的工具还是趋势的背驰制造出的多头或空头陷阱。

那么,如何判断是否形成背驰?在缠论中,走势的定义分为趋势和盘整,而趋势又分上涨和下跌,背驰是在趋势基础上定义的。将前一缠绕的结束位置和后一缠绕的起始位置之间,由短期均线与长期均线相交所形成的面积定义为趋势力度,前后两个方向相同的趋势中,后一次的趋势力度比前一次弱,就形成了背驰。可以想见,按照这个定义使用趋势力度作为指标判断背驰,有一定的滞后性。实际应用中,为简单起见,一种替代的方法是使用MACD指标判断。以上涨为例,如果在新一轮上涨趋势中,MACD最高的红柱子相比于上一轮上涨缩短,而股价继续创出新高,说明出现背驰,上涨趋势很可能将要结束。

附图:海康威视2013/6/28-2013/10/10的上涨趋势中出现了明显的顶背驰,随后大跌

需要说明的是,稳妥起见,使用上述方法操作的时候,买入最好在第二类买点,第一类买点本质上是左侧交易,买对了相当于成功抄底,风险更高难度更大;而第二类买点则是上涨趋势初步确立后的第一次下探,相对更稳健。卖出则最好在第一类卖点,即使背驰判断错了也有相当水平的盈利。

对愿意实践以上方法的投资者,羽时炼金术建议先模拟运行:当发现某只股票出现第一类买点或卖点之后,记录下来,跟踪观察对买点的判断是否正确,如果错误,尝试找到判断错误的原因;如果正确,等待卖点出现,同样加以记录并跟踪总结。如此模拟直到正确率足够高,便可以尝试运用到实战中去了。

这里有——

最奇葩的玩股吐槽

最赚钱的炒股妙招

最有趣的炒股教学

欢迎关注羽时炼金术

一个最轻松有趣的炒股新媒体!

本文部分内容及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发送信息至微信号后台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处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缠师语录:一吻何能销魂
缠论均线技术
510战法:波段选股,趋势持股,准确率高
鼎砥投资网-感悟缠论(6)——均线缠绕的规律性及买卖点
K反转折交易法
MACD选股实际应用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