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叔本华是如何看待生命的永恒性的,远超常人理解!

叔本华作为一个悲观哲学家,曾开创了生命认识上的很多之最,其中他对生命意志永恒的说法应该是最骇人听闻的,为何这么说呢?一起看完下面他关系生命意志的论述后,估计你就心知肚明了。

1.个体的生命死亡飞逝,而种族的共同理念却永远传续

哗哗飞溅的瀑布,像闪电一般迅速地转变,但横架于飞瀑之间的彩虹,却始终确定不动。同样,一切的理念——即一切动物的种族,亦无视于个体不间断的转变。求生意志原本扎根于此、表现于此,所以,对意志而言,真正重要的只是理念(种族)的持续,生物的生生死死,正像飞溅的瀑布,而理念的形态,正如横架飞瀑之上牢固不动的彩虹。所以,柏拉图看出,只有理念(种族)才是真正的存在,个体只是不断的生灭。惟其能深深意识到本身的不灭,不管动物或人类,才能平心静气、心安理得地面对不知何时降临的个体毁灭,所以,两眼之中呈现着不受死亡的影响及其侵犯的种族的安详。若说人类会具有这种安详的话,该不是由于不明确而易变的教条吧!正如以上所述,我们不论观察任何动物,都可了解死亡并不妨碍“生命核心”——意志的发现;这或许是因为一切动物都蕴藏某种难以测度的神秘吧!

诸位且试观察你所饲养的狗,它们活得多么安详!多么有生气!这只狗的先世,必已经历数千只狗的死亡,但这几千只狗的死,并不影响狗的理念,它的理念,也不因它们的死,而有丝毫的紊乱。所以,这只狗就像不知有末日来临似的,生气蓬勃地生存着,它的两眼,散发出不灭的真理——原型的光辉,这只狗死了,另外一只几乎和它一样的狗又降生了,种族生命的意志就这样延续了下去,万年不变。那么,数千年以来死亡的是什么呢?那不是狗,狗仍丝毫无损地呈现在眼前,死去的仅是它的影子;出现在被时间所束缚的我们的认识中的,不过是它的影像而已。我们怎可相信,时时都生存着、填满一切时间的东西,竟会消灭呢?——当然,这些事情也可由经验方面来说明,也就是说死亡若是个体的毁灭的话,一个由生殖产生的另一个个体便会代之而生。

2.永恒是一种超越时间的生存

康德以他主观的见解,认为时间的形成先于我们的理解,所以不属于物自体,此虽带消极性,却也是一项伟大的真理。如今,我再以客观的方法,努力寻求以显示它积极的一面。要物自体只有和时间结合,才能显示出来它无关乎生灭;再者,如果时间的生灭现象,没有永恒的核心的话,恐怕也无从周而复始、生生灭灭了。永恒是不以任何直观为基础的概念,它意指超越时间的生存。

但正如普罗提诺说“时间是永恒性的复制品",时间只是永恒的影像。同理,我们的生存也只是本质的影像。因为时间是我们认识的一种形式,所以这个本质一定存在于永恒之中,但也由于这个形式,我们才认为我们的本质及一切事物的本质是无常的、有限的、会破灭的。

3.一切动物及人类的最内在的本质,乃是在于种族中,在于集体的求生意志中

作为物自体的意志,最充分的客观化是其各阶段中的柏拉图式的理念。然而,本质的诸种理念,只有在特别优惠的条件下,即无上智慧的关照中才偶尔呈现。反之,对于个体的认识而言,在时间中,理念是采取种族的形式而表现。理念在时间之洪流中变成对全种族的关照。种族是物自体(则求生意志)最直接的客观化,一切动物以及人类最内在的本质,乃是在于种族中。求生意志强烈活动的根源也在于种族中,而绝不是在个体内。相反的,直接的意识,则只存在于个体中,因而,个体总以为自己与种族相异。为此,我们才会恐惧死亡。

求生意志所表现的关系于个体的是饥饿和死亡的忧虑;关系于子孙的则是性欲以及对于子孙的爱护之情。同时,造化并未具有个体所特有的妄想,她只密切注意种族的维持,对个体的破灭,则表冷淡,上帝从不会关注于某个人的死亡,祂只关注整个人类的大命运。因为对造化而言,个体仅为手段,种族才是目的。为此,造化所加诸于个体的恩赐,只是尽力而已。再者,它们的生存极短暂(一般人能活到80岁左右就不错了),且不断地遭遇被动,当此际,它们就似乎以不可解的方法求其节约,加诸于种族的,则为大量浪费,其间差距极为显著。

为了更好的说明这点,我们可以举些大自然中的例子,如树木、鱼、虾、白蚁等每一个体年均可产生数百万以上的胚种或受精卵,而对于它们自身的力量或器官,则往往不甚周全,只有经过不断努力,才勉能维持它的生存,因此,某些动物一旦残废或衰老,通常只有死去一条路。有时,如果在缺少了一种器官的场合下又将如何呢?如果可以节约的话,有的会变态,有的甚至免掉该器官,例如,许多幼虫没有眼睛,就是如此。那些可怜的动物,在树叶中摸索着,因为没有触角,在触到物体之前,四分之三的身体总是在空中晃来晃去的,经常连身侧的食物也错过了。然而,这就是自然界的节约法则。我们很可以在“大自然从不制造任何无益或多余的东西"的语句下,另加一句:“大自然从不浪费任何东西。”——与此相同的自然倾向,表现在以下诸点:个体的年龄如愈适合生殖,则他的自然治愈力愈强,创伤和疾病较易康复,这种治愈力随着生殖力的衰弱而减退,生殖力消失后,则极微弱。因为,在自然的眼中看来,此时的个体已毫无用处了。

试回顾从水螅以至人类的各阶段生物,以及伴随他们的意识等级,我们诚然可发现这可惊的金字塔,由于个体不断的死亡,的确是在动摇着,但由于生殖的维系,通过无限的时间,种族仍可持续不坠,延续。所以,正如前面所说明,虽然客观的种族表现着不灭,但其主观仅是生物的自我意识而已。再者,它们的生存极短暂,且不断地遭遇破坏,但每当此际,它们就似乎以不可解的方法,再从无中生出有来,生出新的个体。

4.主观性和观念性的东西才是最本质的

归根结底,一切客观性的东西(即外在的存续)不外是主观性(即内在)的不灭表现,同时,前者若不是借自于后者,必将一无所有。其中道理至为明显,因为客观性必须借助于主观性的表现,才能存在;主观性是本质,而客观性是现象。以上秩序绝不能颠倒错置,因为一切事物的根源,必是为了事物的本身,且必定存在于主观性的东西中,而不存在于客观性的东西中,即不是为他物、不存在于他者的意识中。因而,哲学的出发点,是本质性、必然性、主观性,即观念性的东西。反之,若从客观性的东西出发,则流于唯物论了!(哲学诗画认为叔本华在这里首次肯定了人的主观性和观念性,直接道出了哲学的本质特征。喜欢的请接着往下看,精彩的都在后面呢)

我们常会涌起这样的感觉:一切实在的根源,在于我们的内部中。而佛教也教导我们,要明心见性,学会内观。换句话说,凡人都有着“本质不灭”的意识,这种不会因死亡而破坏的深刻信念,也可由人们在临死时无法避免的良心自责证明出,任何人的心灵深处无不具备它。这种信念完全是以我们的根源性和永恒性的意识为基础的。所以,斯宾诺莎说过这么一句话:“我们能感觉着、经验着我们是永恒的。”

总之,凡是有理性的人,只要不认为本身是起源,而能超越时间去思索,就会了解自己是不灭的。反之,认为自己是从无中产生出来的人,势必也要以为自己会再回到乌有或虚空之中去。

5.关于人类的起点和终点问题

有几句古代格言,实可作为生物不灭说最确实的根据。“万物并不是从无中所产生,同时,也不是复归于乌有。”所以,瑞士科学家巴拉塞斯曾说过一句很确切的话:“我们的灵魂是从某物所产生,因此不会回归于乌有——就因为他是从某物所产生的!”他已隐约指出真实的根据。但对于那些认为人类的出生是“绝对”起点的人而言,就无法不认为死亡是人类绝对的终结了,于是两者意味相同。

因此只有认为自己不是从“有”中出生的人,才会认为自己不死。东方的老子算是一个,因为老子认为万物源于无,最终还要复归于无。所谓出生,若按其本质及涵义言之,实亦包括死亡,那是向两个方向伸出的同一条线。如果前者是从真正的无所发生,那么后者也是真正的灭亡。但实际上,惟其我们的真正本质是永恒的,我们才可以承认它的不灭,所谓不灭,并不是时间性的。如果假定人类乃是从无中所产生,当然也只有假定死亡是它绝对的终结了。这一种观点,和旧约所持的理论完全相符。因为,万物是从无中所创出来的理论,与不灭说大相径庭。新约的基督教也有不灭说,认为人的灵魂是不灭的,但它的精神是属于印度化的,也许它的起源也来自印度,而以埃及为媒介在历史的变迁中注入了基督教。但是那种印度的智慧,虽接上了迦南之地的犹太支干,但与不灭说并不调和。这正如意志自由论之不调和于意志决定论一样。

6.洞察时间与历史,发现人类存续的秘密

不是根本的、独创性的东西,或者,不是由同一块木料所做成的家具,它总是显得有点别扭。——反之,婆罗门教或佛教的论点就能够与不灭说前后衔接,脉络一贯。他们认为,死后的持续也连带着生前的生存,生物是为偿还前世的罪孽而有生命。在哥鲁·布尔克的《印度哲学史》中的一节写道:昆耶婆虽认为婆伽麓派的一部分稍涉异端,但他所强调反对的是,如果灵魂是“产生”出来的话——亦即有“开始”的话,那就非永远的了,就不会不灭了。乌布哈姆在《佛教教义》中更有如下的叙述:“堕于地狱者,是受最重惩罚的人,因为他们不信任佛陀的证言,而皈依‘一切生物始于母胎,而止于死亡’的异端教义。”

把自己的生存解释为偶然现象的人,当然不免对因死亡而丧失生存、最终死去而感到无比的恐惧;反之,若能洞察大体和历史的人,尚可了解其中心有某种根源必然性,而不相信我们的生存只限于短暂的一刹那。试想,在我们“实存”的过去,既已经有过无限的时间,发生过无限的变化,在我们的背后,亦有着无限的时间,无限的变化,以此推测,我们不能不说,我们实是生存于所有的时间中——现在、过去和未来。因为,若“时间”的力量能引导我们的“实存”走向破灭,我们应早已破灭,人类将早已不复存在。我们更可说,“实存"是一种固有的本质,一旦形成这种状态,即永远屹立不坠,不受破坏。

人类的存续正如阳光,虽在黑夜消失,或偶受云雨、暴风的遮挡,但黑夜过去,阳光复现,云破雨霁,阳光仍普照大地,它是永恒的,不可能归之于乌有。基督教告诉人们“万物复归”,基督复活;印度人认为嵋于梵天不断地反复而创造世界,达到万世轮回;希腊哲学家亦有类似的说法。这些教训都可显示出存在与非存在的巨大秘密,即它在客观构成了无限的时间,主观方面形成一个“点”——不能分割、经常现存的现在。康德的不灭说亦曾明白说明:时间是观念性的,是主观性的,物自体才是惟一的实在性。但在这个芜杂的尘世,有几人能真正了解此中的道理和深意呢?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叔本华:爱情、女人和死亡
谢平:叔本华——生命为何如此仓促?
叔本华:爱与生的苦恼.中
叔本华的人生痛苦观
浅论叔本华的意志哲学与生命观
叔本华的“意志哲学”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