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南昌起义为什么成为人民军队的光辉起点?
userphoto

2023.08.01 江苏

关注

1927年8月1日的南昌起义是中国共产党直接领导的带有全局意义的武装暴动,此次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标志着中共独立创建人民军队和领导革命战争的开始。1933年7月11日,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决定8月1日为中国工农红军成立纪念日,从此8月1日成为工农红军和后来的人民解放军的建军节。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南昌起义是我军起点——无论从那个光辉的日子流逝多少岁月,这一历史定论都不容置疑!然而,南昌起义之前客观存在中共组织的多次武装起义,现有研究成果对南昌起义起点唯一性的论证并不透彻,笔者在认同对待年代久远的重大历史事件必须坚持“亲历为实、首创为准、当时定论”原则的同时,认为有必要通过学术研究探讨历史排除其他而选择南昌起义作为起点的内因。

一、南昌起义前中共组织的武装起义缺乏作为起点的必要条件

金一南少将在其著作《苦难辉煌》中指出:“为了反抗国民党的屠杀政策,从1927年4月中旬的海陆丰农民起义开始,中国共产党人先后发动了八十余次武装起义。”由此不难推断,中共在南昌起义前组织过武装起义。通过进一步查阅史料,可以发现甚至早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之前中共即有组织武装起义的实践。现试举几例早期反抗国民党的武装起义:

海陆丰第一次起义。为反击国民党血腥屠杀,中共东江特委于1927年4、5月间在广东省海陆丰地区组织当地农民武装举行的起义,因敌众我寡,起义人员大部牺牲。

◆海陆丰革命根据地发展示意图。

饶平暴动。为反击国民党血腥屠杀,中共广东省饶平县党组织于1927年5—10月在当地组织的农民武装暴动,暴动在10月得到进入广东境内的南昌起义部队支援。

四望山暴动。为反抗当地土豪劣绅和国民党统治,中共河南省委和豫南特委于1927年7—11月在河南省信阳县境内发动和领导的农民暴动。暴动胜利后建立豫南革命委员会,成立豫南工农革命军,开创了以四望山为中心纵横数百里的苏区。

以上为具有代表性的南昌起义前发动的武装起义,其共性在于不同时具备两个关键要素——依托正规军以及在起义后保留具有坚定革命信念的正规武装力量火种,这是不能成为一支日后威震天下的庞大武装力量起点的直接原因。截至1927年8月,完美地集独立领导、正规武装、保留火种、全局意义于一体的军事斗争,唯有南昌起义。

二、首次具备四大要素使南昌起义成为历史的不二选择

南昌起义被历史选中为我军起点绝非偶然,其为中共党史上首次具备党独立领导、依托正规军、保留武装力量火种、影响斗争全局四大要素——亦为特征的武装起义。其中,独立领导是灵魂,正规武装是根基,保留火种是实质,全局意义是后果。

(一)独立领导

◆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雕塑《石破天惊》。

南昌起义是1927年7月国共合作彻底破裂后,中共在血腥屠杀面前主动采取的武装反抗行动。“七一五”反革命政变即将发生前的7月14日晚间,周恩来到武昌军委机关传达说:“国共分裂了,我们没有别的办法,只有起义。中央会议做了决定,指定我为前敌委员会书记。”李立三、谭平山、邓中夏等人于20日在九江举行会议,指出“在军事上赶快集中南昌,运动二十军与我们一致,实行在南昌暴动……”这是发动南昌起义的最早建议。会后李立三、邓中夏立即上庐山向鲍罗廷、瞿秋白、张太雷汇报,瞿、张表示完全赞成。24日李立三组织第二次九江会议,决定叶挺、贺龙部队于28日前集中南昌,28日晚举行暴动,然后再次电请中央从速指示。25日周恩来召集第三次九江会议,会上同意了李立三在南昌而不是在南浔举行暴动的意见。同日晚间,叶剑英约叶、贺、廖乾吾、高语罕在甘棠湖召开“小划子”会议,迅速做出叶、贺不上庐山,不接受张发奎调遣,以叶挺部队先行、贺龙部队随后顺序向南昌开拔的决定。27日正式组成以周恩来为书记的前敌委员会,次日成立以贺龙为总指挥、叶挺为前敌总指挥、刘伯承为参谋长的起义总指挥部。30日前敌委员会在南昌召开紧急会议,排除了张国焘推迟起义的干扰,将起义时间定于8月1日凌晨。

纵览筹划、组织、指挥南昌起义的人员,除暂编第20军军长贺龙之外,其余在当时均为共产党员,而贺龙在起义前已铁心向党。他于7月28日见到前敌委员会书记周恩来,当周就起义计划询问他的意见时,贺表示:“我完全听共产党的命令,党要我怎么干就怎么干。”后来当起义军南下抵达江西瑞金时,贺龙由周逸群、谭平山介绍入党。因此,南昌起义是中共在险恶局势下,以高度的历史自觉独立领导的军事行动。

(二)正规武装

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此处“武装”为狭义,即特指义勇队、赤卫队等准军事力量之外的正规军。中共所掌握、运用的骨干力量是编制、番号明确的正规军。参加了8月1日凌晨南昌城内作战的部队包括张发奎第2方面军建制内的第11军第10、24师、暂编第20军,以及朱培德第5方面军建制内的第3军军官教育团,另有少量警察武装。未能参加1日战斗,由南昌以北马回岭地区出发于2日抵达南昌的起义部队包括第2方面军建制内的第4军第25师第73团全部、74团1个连和75团3个营。

◆担任黄埔军校政治部主任的周恩来。

此外,当时中国军队的近代化已推进30年,普遍采用西方军制,日后成长为人民解放军高级将领的起义参与者早在起义之前便已经受正规军事管理。为进一步说明起义武装的正规性,此处不妨列举主要将领经历、职级等方面信息:周恩来,1924年11月出任黄埔军校政治部主任,1926年1月授中将,时任国民革命军第1军副党代表兼政治部主任;贺龙,曾任川军暂编第9混成旅少将旅长,1927年6月15日授陆军中将加上将衔,并出任国民革命军暂编第20军军长;叶挺,北伐中因战功卓著由上校团长破格提拔为少将团长、副师长,1927年授中将,时任国民革命军第11军第24师师长;朱德,曾任护国军上校团长,1917年升任滇军少将旅长,1926年10月15日授国民革命军陆军中将加上将衔;刘伯承,1926年12月31日授陆军中将加上将衔,并出任国民革命军新编第15军军长。

◆1924年任四川陆军暂编第9混成旅少将旅长的贺龙。

(三)保留火种

南昌起义部队在南下途中虽损失惨重,但最终未被彻底消灭或打散,而是保留了仍以正规军为成分的火种,这是有别于之前历次起义的显著特点。从8月3日开始起义部队2万余人逐步撤离南昌,不久蔡廷锴的第10师叛逃,25日—9月2日在江西瑞金、会昌地区击破国民党军钱大钧、黄绍竑等部拦阻,歼敌6000余人,自身伤亡近2000人。起义部队进入广东时,仅余1.1万人。9月20日,前委在广东省大埔县做出分兵决议,由朱德率领第11军25师和第9军教导团(均为起义后整编番号)留守三河坝担负阻击任务,主力约8000人南下潮汕地区发展。南下潮汕部队经艰苦奋战,除少数突围与朱德所部会合之外,其余大部牺牲或失散。

◆位于广东省大埔县的三河坝战役烈士纪念碑。

留守三河坝部队在朱德、周士第指挥下于10月初顽强阻击国民党军钱大钧部3昼夜,在伤亡惨重的情况下被迫转移,7日在广东饶平与从潮汕溃退的第20军3师200余人会合,方知悉主力失败,前委和革委已解散。当部队于21日走到江西安远的天心圩时,总兵力仅剩约800人,团以上干部只有朱德、陈毅、王尔琢3人。面对这支士气低落到极点、行将溃散的队伍,朱德力挽狂澜,以铿锵有力的话语表达了共产主义必胜、革命必须自愿的坚定立场,将信心和激情传播给九死一生的官兵。军心稳定后,部队被改编为1个纵队,朱德任纵队司令,陈毅任政治指导员,王尔琢任参谋长,下编1个士兵支队、1个特务大队、1个机炮大队和1个教导队。这支800人的队伍就是南昌起义后保留的火种,他们追随朱德等人移师粤北,参加湘南暴动,后于1928年4月28日在井冈山与毛泽东领导的秋收起义部队胜利会师。

(四)全局意义

南昌起义对斗争局势的全局性影响是其他3个要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这种影响不是无关根本的局部袭扰,而是日后将使国民党统治集团切实感受到的被颠覆的巨大威胁。起义之后中共拥有了独立领导的武装力量,从此走上与国民党分庭抗礼、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当22年后蒋家王朝势力被驱逐到孤岛上的时候,它所面对的500万解放大军便是那800个火种燎原的结果。

三、南昌起义蕴含的精神是历史选择背后的重要推手

历史选择南昌起义为我军起点除天时、地利等方面客观条件之外,不应忽视部分参与人员中蕴含的巨大精神力量,如果没有这种力量,星火迟早熄灭,断不会有燎原潜能。一支军队在任何情况下——特别是在困境中都需要百折不回、勇往直前的精神,否则被削弱直至消亡是必然。从南昌城响起枪声的那一刻起,起义部队中便存在忠诚于理想信念的精神力量,正是这种力量转化为顽强的凝聚力,在损失惨重、离队逃亡不断的险恶环境中发挥了淘沙存金的作用。

◆1916年驻防泸州任护国军上校团长的朱德。

起义后朱德任整编后的第9军副军长,这个军实际是个空架子,基本没有野战兵力,因此在一段时间内没人听朱德指示,只是把他作为老同志尊重。然而在三河坝阻击战之后,朱德坚定的领导能力开始发挥出来。他坚决反对解散队伍,提出隐蔽北上,穿山西进,向湘南开进。到了天心圩,形势发展到谷底,面对随时可能崩溃的局面,朱德又一次站出来向大家讲明,黑暗是暂时的,只要保存实力,革命就有办法。没能赶上8月1日暴动的陈毅原为第2方面军教导团特务连准尉文书,他所在的教导团由汉口乘船东进到九江后被张发奎缴械,陈毅就此脱离教导团南下追赶起义军,终于10日在江西抚州赶上。在“谷底”天心圩,陈毅也向队伍讲了话。他说,一个真正的革命者,不仅经得起胜利的考验,能做胜利时的英雄,也经得起失败的考验,能做失败时的英雄。陈毅坚决不去找什么“出路”,而是留在队伍里践行自己“只要拿武装我就干”的决心。在朱德、陈毅等人精神的感召下,火种得以保留,从此再未熄灭。当我们今天回首过往,在认同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唯物史观的同时,应该承认杰出人物的历史自觉为校正时代航向所发挥的关键作用。

时光荏苒,白云苍狗,今天距军旗在南昌城头升起已飘逝90余年,那时义无反顾选择历史也被历史选择的伟人均已作古,但他们在危难时为这支军队注入的灵魂赓续绵延至今。从天心圩留队的800人走来,我军已成长为具备洲际作战、精确打击、空天一体、跨海远征、信息集成能力的全球最强大军队之一。然而无论科技如何发展,起义精神永远在一代代军人的血脉中流淌,那是自信有我无敌的底气以及逐梦强军的不竭动力!




编辑|侯梦玮
责编|王媛媛
编审|项东民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南昌起义打出了哪几位新中国开国元帅
蒋建农 刘潍豪||铸造人民军队:南昌起义军两支余部的发展历程
湘南起义、桑植起义和平江起义
​“南昌起义”中最闪亮的那颗星
南京十年 | (三)共产党发动武装斗争
八一建军节的由来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