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伟大变革|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融合发展绘新篇

这是“只见机器动,不闻人语声”的新时代——

5G﹢无人驾驶集装箱卡车作业港口、厂区内驰骋的无人驾驶物流车,炼钢转炉前能代人识别温度和火焰颜色的“智慧之眼”……一项项令人瞩目的产业“新动能”,都是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在制造业中深度应用所取得的丰硕成果。

这是“山河起宏图,春风尽从容”的新征程——

工业互联网示范区、智能制造产业园、“双跨”工业互联网平台加速建设,5G全连接工厂、数字化车间如雨后春笋层出不穷,企业上云、数字化转型如火如荼……随着两化融合向纵深推进,跨行业、跨领域的互联互通不断取得新进展,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融合发展的新篇章正徐徐展开。

筑基:顶层设计高位推进

推进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发展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一项长期性、系统性、战略性部署,是推进制造强国和网络强国建设的扣合点,是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的集中体现。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抓住新一代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的历史机遇,持续深入做好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这篇大文章,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

来之不易的成绩,饱含着珍贵的发展智慧,更依托于日益健全的融合发展政策体系。

从党的十六大明确“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新型工业化的道路”,首次提出“两化融合”,到党的十九大提出“加快建设制造强国,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关于深化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关于深化“互联网﹢先进制造业”发展工业互联网的指导意见》《关于深化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等系列文件出台,融合发展的战略部署愈加全面深化。

在规划方面,工信部围绕两化融合、大数据产业、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等重要领域制定发布了“十三五”“十四五”规划并组织实施了一系列专项规划。此外,在工业互联网、数字化转型、工业电子商务、工业APP培育、制造业“双创”平台建设等领域,工信部制定了系列行动计划和实施方案,各地方、各部门也因地制宜出台一批支持融合发展的政策措施。

在顶层设计指导下,创新、发展、转型成为融合推进的关键词。

聚力:融合基础不断夯实

与时俱进的思想,凝聚砥砺奋进的伟力。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我国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融合发展取得长足进展,与各行业各领域的融合深度和广度不断拓展,融合发展水平迈上新台阶。

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提速换挡。5G基站建设超过155万个,规模居全球第一,5G终端连接数在全球占比超过80%,建成全球最大规模光纤和移动通信网络;工业互联网总体布局步入全球前列,网络基础设施持续升级,标识解析体系基本建成,注册总量突破千亿,具有一定区域和行业影响力的工业互联网平台超过150家,国家、省、企业三级协同联动的技术监测服务体系基本建成。

技术产业基础日益坚实。2021年,规模以上电子信息制造业实现营业收入14.12万亿元,软件业务收入达到9.499万亿元,分别是2012年的2倍、3.8倍。截至2021年年底,制造业重点领域关键工序数控化率、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普及率分别达70.9%和74.7%,比2012年分别提高46.3个和25.9个百分点。

企业创新活力显著增强。数据显示,2021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究与试验发展机构总数、研发经费支出均比2012年翻了一番,有效发明专利申请数增长了两倍多。2021年世界500强企业中中国上榜143家,位列世界第一,独角兽企业达到176家,占全世界的18%。中小企业专业化水平持续提升,已培育4万多家“专精特新”企业、4700多家“小巨人”企业、近600家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

重点行业数字化发展走深向实。工业互联网、智能制造工厂已延伸到40个国民经济大类,涉及原材料、装备、消费品、电子等制造业各大领域,逐步形成产品质量追溯、无人智能巡检、供应链管理和全生命周期管理等典型应用场景。

新产品新业态新模式竞相涌现。5G、AR/VR、人工智能等新技术与制造业加速融合,工业级无人机、可穿戴智能装备以及协同研发设计、数字工厂、智慧矿山、共享制造等新产品、新业态、新模式蓬勃兴起。

蓄能:新兴动能加速成长

推进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我国蹄疾步稳开新局。

企业智能制造水平显著提升。随着《“十四五”智能制造发展规划》《智能制造工程实施指南(2016-2020)》等政策出台,智能制造试点示范、综合标准化与新模式应用等项目先后实施,世界智能制造大会和智能制造国际会议等活动陆续开展,“政策、项目、活动”共同联动引导社会各界积极参与智能制造发展;国家标准发布数量超过300项,基础共性和关键技术国家标准覆盖率达到97.5%;工业机器人、数控机床、增材制造装备、智能检测装备、工业软件等智能制造新兴产业不断发展壮大。

工业互联网制造新范式逐渐显现。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行动计划,工业互联网网络、平台、安全建设指南发布,工业互联网专项工作组部际机制形成;“5G﹢工业互联网”512工程深入实施,发布“5G﹢工业互联网”典型应用场景20个,引导全国“5G﹢工业互联网”在建项目超过2000个;标识解析高质量外网建设和企业内网加速改造,“云-网-边-端”协同网络体系加速形成;15家跨行业跨领域工业互联网平台、104家行业和区域特色平台及28家技术专业型平台形成,国家级-省级联动的国家工业互联网大数据中心体系建成。

融合发展支撑服务能力明显增强。大数据产业方面,围绕国家数字经济发展战略,大数据关键技术产品研发和产业化进程加速,大数据应用解决方案及服务体系和大数据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数据管理能力成熟度评估模型》贯标积极推进,《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关于印发企业数据管理国家标准贯标工作方案的通知》正式印发;北京、上海成立数据交易所,建立数据确权、定价、交易、流通等标准制度的探索进程加快。信息技术服务业方面,云计算向各领域全面融合渗透,企业由规模上云开始向深度用云转变。信息技术服务标准体系持续优化,全国区块链和分布式记账技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TC590)成立、“区块链﹢制造”国家应用创新试点加快建设。信息消费示范城市建设、示范项目遴选,全国工业APP和信息消费大赛等举措有效促进信息消费扩大升级。

制造业新模式试点示范成效初显。近年来,工信部通过组织开展国家级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试点企业遴选,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融合发展试点示范等方式,累计培育贯标试点企业2009家、贯标示范企业151家,遴选融合发展创新示范项目660个、工业互联网APP优秀解决方案346个、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300余个。在工业互联网平台方面,累计遴选近400个试点示范项目,形成一批数字化转型样板标杆。同时,上海、北京、武汉、深圳、苏州、佛山、重庆、沈阳等地8个工业互联网产业示范基地相继建设,长三角、山东、广东、成渝、京津冀地区工业互联网示范区先试先行,产业集聚水平不断提升。

一个个落地的新项目,孕育着一个个新的经济增长点;一处处产业的新布局,积蓄着新的发展动能和蓬勃力量。

* * *

新时代新任务,新征程新作为。在深化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融合发展的道路上,我国一路砥砺奋进,增强了一起向未来的信心和底气。向着更高目标进发,更需要我们踔厉奋发、笃行不怠。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搞懂几个概念:智能制造、工业互联网、产业互联网和数字化转型等
谭勇:坚持以智能制造引领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详解丨智能制造的三个基本范式
芮明杰:“工业4.0”:新一代智能化生产方式
周济院士:以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 加快“5G 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
如何利用工业互联网重塑制造基因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