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粟裕为何对淮海战役不写、不看、不读?亲笔《沁园春》道尽一切

从1948年9月12日开始,中国人民解放军先后在东北、平津及淮海地区,与国民党主力军队进行了史无前例的战略大决战。

三大战役

这三场规模空前的战略决战,一举歼灭国民党军队154万余人,将蒋介石赖以维持其统治的军事力量基本摧毁。也因此,三大战役为中国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而这三大战役的指挥者,正是人民军队涌现出的最具军事天赋和功绩的双子星——林彪和粟裕。这其中,林彪指挥了辽沈战役和平津战役,而粟裕则是淮海战役的主要指挥员。

不过,淮海战役和辽沈、平津战役仍有不同,淮海战役是三大战役之中唯一一个以少胜多的战役。当时,发动淮海战役时,解放军两大野战军加起来也只有60万的兵力,而对手不但全部为蒋介石的嫡系中央军,而且数量还高达80万之巨。

然而,即便在如此情况之下,在粟裕等人的指挥之下,淮海战役依然取得了极为辉煌的胜利。淮海战役,人民解放军以少胜多,以弱胜强,一举歼灭国民党军队55万余人,将这场毛主席都视为十分艰难的战役,生生打成了极为漂亮的歼灭战。

淮海战役

因此,这场解放军歼敌数量最多、政治影响最大、战争样式最为复杂的战役,也成为粟裕的巅峰之战。

在此之后,粟裕虽然指挥过渡江战役、上海战役等战役,也曾奉命解放台湾。但是,由于战争形势的变化和新中国的建立,粟裕再没有机会指挥这样的庞大战役。

最令人遗憾的是,由于身体原因,粟裕还未能率领志愿军进入朝鲜战场,参加抗美援朝战争。

因此,淮海战役堪称粟裕二十多年军事革命生涯之中的巅峰之作。这场战略决战情况之复杂,战果之辉煌,意义之重大,都冠绝粟裕指挥的各项战役。

粟裕也为淮海战役的胜利付出了极大的心血。据曾担任粟裕秘书的鞠开回忆:淮海战役时,粟裕的身体已经十分糟糕,由于之前屡次重伤,还患上了极为严重的头痛和失眠。然而,即便在如此艰苦的条件下,粟裕一直以无上的毅力顽强指挥作战,最艰难时,他甚至9天9夜没怎么睡觉。

粟裕

然而奇怪的是,就是这场凝聚了粟裕诸多心血的辉煌胜利,在其日后所写的回忆录——《粟裕战争回忆录》中,却并没有写淮海战役。

新中国成立之后,一贯低调和谦逊的粟裕,刚开始其实并没有写回忆录的计划。然而,由于60年代前后对某些军事领域形而上学、唯心主义等倾向不满,粟裕才决定“总结以往的经验和教训,以事实出发”,撰写自己的战争回忆录。

因为久经沙场的粟裕知道,如果不纠正这种教条式的总结和观点,那么,“下一代打起仗来会害死人的”。

也正是因为这本从出发点就极为客观的战争回忆录,使得它成为历史最好的见证。许多同样经历战争年代的老同志看到之后,都高度肯定它的写法,表示粟裕写的实事求是,全面深刻,是一部粟裕兵书。

粟裕战争回忆录

然而,就是这样一本十分客观且具有很强教育意义的兵书和回忆录,却并没有写淮海战役。

而且,粟裕还多次向妻子楚青表示:淮海战役的文章他不写,淮海战役的书他不读,淮海战役的电影他不看。这是为什么呢?

是因为粟裕对于淮海战役的贡献并不大吗?当然不是。事实上,淮海战役本身,就是粟裕率先提出并建议举行的。

早在1948年9月24日,在一举歼敌10余万人、俘虏王耀武的济南战役刚刚结束,战场硝烟尚未散尽时,粟裕就开始考虑我军的下一步动作。经过缜密的思考,粟裕系统性的提出打淮海战役。当时,粟裕用4个A的绝密等级,将建议举行淮海战役的电报发给了毛主席。

第2天下午,毛主席的回电就过来了,接到毛主席的电报后,粟裕十分认真地看完并说道:这下好办了,毛主席同意我们举行淮海战役。摆在我面前的任务,就是如何组织如何执行的问题了。

随即,粟裕将毛主席的这封电报给陈士榘、唐亮、张震、钟期光等人传阅。

淮海战役前敌我态势

而且,在毛主席同意之后,粟裕也开始了紧锣密鼓的淮海战役筹划。当时,粟裕连春节都没有好好和家人过,始终将全部心思放在了战役的布局和策划之上。

很快,在粟裕的策划之下,淮海战役逐步成型。当然,由于淮海战役规模空前,所面对的敌人更有80万之巨,单凭粟裕指挥的华东野战军兵力远远不足。

因此,淮海战役集结了粟裕率领的华东野战军和刘伯承、邓小平率领的中原野战军。然而,两大野战军兵合一处,协同作战,就必然涉及到统一指挥的问题。

所以,在淮海战役打响之前,1948年10月31日,一贯谦虚低调、不争不抢的粟裕,向毛主席提出这样的建议:此次战役规模很大,请陈军长、邓政委统一指挥。

粟裕主动将战役的指挥权交了出去。毛主席接到粟裕的这封电报经过一番研究之后,回电表示同意。

所以,淮海战役最终是由邓小平担任书记、刘伯承、谭震林、粟裕、陈毅为委员的总前委统一负责指挥。

淮海战役总前委

不过,淮海战役粟裕虽然因为谦逊不是总前委的书记,但是,粟裕指挥的华东野战军依然立下了最大的功劳。

淮海战役分为三个阶段,第1阶段是歼灭国民党黄百韬兵团。此战,黄百韬统领的国民党第七兵团十万人全军覆没,黄百韬本人也被击毙。

第二阶段主要打黄维兵团。黄维兵团是蒋介石最嫡系的中央军,全美械装备,兵团组成部分还包括蒋介石五大王牌主力之一的第18军,可谓兵强马壮。

而淮海战役第二阶段战果更为丰硕,此战,一举消灭了国民党最精锐的十二万大军,国民党第十二兵团司令黄维也被俘虏。

淮海战役第二阶段

第3阶段的目的则是歼灭杜聿明集团。此战是淮海战役的终极一战,也是规模最大的战役,此战,一举歼灭杜聿明率领的30万国民党军队。

而在三个阶段的淮海战役中,第一阶段歼灭黄百韬兵团完全是由粟裕指挥的华东野战军完成的。而第二阶段歼灭黄维兵团,则是粟裕的华东野战军和中原野战军合力完成的。

到了第三阶段的歼灭杜聿明集团的作战之中,虽然仍是两大野战军合力完成的,但是,华东野战军仍是绝对主力。

也因此,淮海战役三大阶段中,粟裕统帅的华东野战军歼敌数量最多,战果更为丰硕。华东野战军总计歼敌超过44万余人,占据了淮海战役解放军歼敌总数的80%之强。

所以,作为淮海战役的最初策划者和发明者,作为指挥了整场战役的主要指挥员,粟裕无论是战略思想还是指挥功绩,都是毋庸置疑的。淮海战役,粟裕的功绩不容任何人抹杀。

粟裕

既然淮海战役粟裕立下这么大的功勋,为什么他反而在新中国成立之后不愿意提及呢?在回忆录中也没有写这方面的内容?

一方面,是因为粟裕一贯的谦逊和低调。粟裕大将历来以不争而著称。例如,在他大放异彩的解放战争时期,虽然战功赫赫,也远远超越其他战友,但是,粟裕却总是十分谦逊和低调,甚至多次辞让出司令高位。

比如1945年10月,当时,为了统一指挥华中的解放军部队,中央决定成立华中军区,并决定,由当时新四军第一师师长兼政委苏中军区司令员兼政委的粟裕担任华中军区司令员,张鼎丞任副司令员。

然而,接到这个任命之后,粟裕并没有立刻就职,反而向华中局和中央一再推辞,并提出自己的建议:张鼎成为司令员,自己当副司令员。最终在粟裕的一再谦让之下,中央批准粟裕的请求,张鼎丞成为司令员,粟裕则担任副职。

粟裕

而在这之后,1948年5月,华东野战军司令员兼政委陈毅被调往中原军区,因此,顺理成章的,战功卓著、军事才华横溢的粟裕,被毛主席拟定为华东野战军司令员兼政委。

应该说,毛主席的这一任命没有任何问题。粟裕无论是功绩还是资历都是绰绰有余的,然而粟裕却再三谦让,请求中央保留陈毅司令员兼政委的名义,而自己则以华东野战军代司令员代政委的名义指挥华东野战军作战。

面对中央已经任命为华中军区司令员和华东野战军司令员的高位,面对一跃成为名正言顺指挥一个方面军的诱惑,粟裕却毫不犹豫的拒绝,并屡次三番谦让,让中央收回成命。

由此可见,粟裕面对名利从来都是低调谦逊的,这样的性格也贯穿了他的整个军事革命生涯。粟裕能够推辞华中军区司令员和华东野战军司令员,那么,低调处理自己在淮海战役中的功绩,自然也没有什么好奇怪的,也符合粟裕一贯的低调作风。

粟裕

而另一方面,粟裕也发现,一段时间内,在社会上,有人总是有意无意地忽略淮海战役的真实场景,对此,亲身经历的粟裕当然有不同意见。但粟裕不想、也不愿意与他人争执,所以干脆拒绝提淮海战役。

当然,对于自己一生中指挥的规模最大的战役,粟裕并非毫不提及。事实上,粟裕去世之后,妻子楚青在整理他的遗物时,就曾在他的小本子上发现他亲笔所写的一首词——《沁园春淮海战役》。

这首词,粟裕将自己在解放战争时期指挥的豫东战役、济南战役和淮海战役都写了进去。这首词也表达了粟裕大将对于淮海战役的个人观点:

作战方针,攻城打援,首占开封。又俘区寿年,再创敌援;战局过坳,敌转防御。兖济解放,徐海动摇,横扫江淮在今朝。十月节,我大军南挥,分割包抄。

首歼碾庄百韬,看徐双瓮鳖哪里逃。笑纬国东援,损兵徒劳;双堆黄维,称蒋嫡系,覆灭于后。杜氏将军,倾巢突围也难逃。时迫矣,灭蒋家王朝,就在今宵。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1978年,粟裕说“淮海战役是我指挥的”,秘书扯他衣服:别讲了吧
饶漱石没进总前委,他对淮海战役贡献是什么?这两大功劳不可不提
“三帅一将”,我军的战力天花板
邓小平说淮海战役是毛主席交他指挥的,为何有人说是粟裕指挥的?
辽沈战役和淮海战役:我军取胜的两个关键因素
78年,原三野副政委谭震林谈淮海战役,怒道:贪天之功,无耻之尤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