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红军长征到达腊子口天险,久攻不克,苗族小战士出主意:学秦良玉的白杆兵

1935年9月10日,毛主席率领红一军、红三军及中央军委纵队共计8000余人单独备北上,进入甘肃境内。

红一方面军长征

9月12日,在甘肃南部迭部河界村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会议上,除了坚持北上抗日的正确方针之外,还将北上的红一方面军改编为中国工农红军陕甘支队。

坚持北上当然是正确的,但是,北上也意味着,陕甘支队必须打开北上进入甘肃的必经之路。而进入甘肃的第1座关卡,正是已经被国民党重兵把守的天险腊子口。

当时,红一方面军面临的形势有多严峻?

红军的北方,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天险腊子口,且有敌人重兵把守;南方是早已驻扎此处的胡宗南几十万嫡系中央军;东边陇南地区不但早有国民党重兵把守,而且环境恶劣,几乎无路可寻;向西则是红军刚刚走过的沼泽草原若尔盖。

而当时,由于毛主席带领红一方面军单独北上,当时的红一方面军总兵力只有八千余人,比之国民党几十万围追堵截的大军,相差极为悬殊。

因此,无论是东去、西进、南下都无路可寻,再加上毛主席早已制定了北上的抗日的方针。因此,摆在红一方面军的唯一选择就是:打破天险腊子口,打通红军北上的道路。

腊子口

腊子口位于甘南州迭部县境白龙江北岸腊子沟内,在县城东部约120里处。“腊子口”一词为藏汉合音,大意为“山青上的口子”。

腊子口有多险要?去爬过山的人应该都见过一线天——即两边是悬崖峭壁,中间只有很窄的通道可通过,抬头只能看到一线天的地方。腊子口就是典型的一线天,而且还是个大号的。

腊子口宽约8米,两边则是近乎90度的悬崖峭壁。而且,腊子口还格外深,这个峡谷隘口长高达300多米。可谓典型的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地。

对于腊子口的险峻,就连打过无处恶战和险仗的红军都十分惊叹。当时,担任红一军团第二师政治部主任的舒同,就认为:腊子口的险要远胜于娄山关,悬崖绝壁,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形势。

而当时,驻守腊子口、阻挡红军北上长征的国民党军队,是国民党甘南小军阀鲁大昌。根据蒋介石的命令,同时也为了保住自己的地盘和富贵,鲁大昌为了守住腊子口可谓不遗余力。

鲁大昌

早在红军没有进去甘肃之前,鲁大昌就已经布防重兵,他以麾下新编14师第2旅第5团第三营驻守在腊子口桥头阵地,同时,派第二旅第六团进驻辣子口外围多个阵地,从而牢牢把控着这个入甘的必经天险。

而到了红军进入迭部之后,鲁大昌再次增兵,命麾下第一旅旅长梁应贵率两个营增防腊子口,进一步加强腊子口的兵力。

而且,由于很早就占据了腊子口,有充分的时间,因此,鲁大昌所部驻守到腊子口后还修筑了十分完备坚固的工事。

不仅如此,鲁大昌还充分利用地形优势,布置了强大的火力。仅在腊子口桥东桥头东侧阵地上,鲁大昌所部就用四挺重机枪排列在桥头堡内,从而构成交叉火力网,彻底封锁桥头阵地。

1935年9月15日,林彪发布命令:红二师为前卫,红四团为先头团,向甘南岷县前进,限三日内夺取腊子口,扫清前进路上的阻拦之敌。

林彪

接到命令之后,红一方面军第二师第四团团长黄开湘、政委杨成武率部直插腊子口,他们一路翻山越岭,冒雨行军,并连续作战,先后将驻扎在腊子口周围的鲁大昌第6团三个营击溃,扫清了腊子口前的敌人阵地。

这时,摆在红军面前的就是最难打、也是最关键的腊子口了。对于腊子口之战内容,聂荣臻有着极为详细的回忆:

打天险腊子口是进入甘南的关键性一仗……这一仗是我们报告毛泽东同志,他亲自决定打的,并以毛泽东、我和林彪联合署名,在9月16日发了一个电报告诉彭德怀同志。电报开头就说:'顷据二师报告,腊子口之敌约一营据守未退,该处是隘路,非消灭该敌不能前进。’随后,我们一军团的几个领导干部,即根据毛泽东同志下达的决心,冒雨赶到二师去,请师长陈光、政委萧华连同四团的干部一起,一边看地形,一边研究打腊子口的部署……

然而,腊子口只有8米宽、300多米纵深,两边又是近乎直上直下的悬崖峭壁。虽然多次研究,但摆在红军面前的选择其实根本没有多少:除了以强大火力和坚强的意志正面猛攻,几乎别无选择。

腊子口

刚开始时,红四团也是这么决定的。由于当时红军踏上长征之路近一年之久,连续行军作战又没有后勤补给,因此,此时红军的武器装备十分可怜。

为了集中火力,当时,负责主攻的红6连几乎集合了全团的手榴弹。正面主攻的连队战士们将手榴弹三个捆成一捆,两个为一束,每个人几乎都挂满了全身。

很快,趁着夜色,红军发动了对腊子口的猛烈进攻。然而,红军虽然极为勇猛,腊子口的地势实在是太险要了,敌人根本不用与红军硬拼,只要躲在坚固的工事里凭借居高临下的地势,就足以将红军牢牢的阻在阵地之外。

当时,指挥这场战斗的红四团政委杨成武,记忆就十分深刻:

狡猾的敌人凭着险要的地形和坚固的炮楼,有恃无恐地躲在工事里一枪不发,等我们接近桥边时,就投下一大堆手榴弹。敌人投过来的手榴弹一个个在地上乱滚,炸裂的弹片在桥头30米以内的崖路上铺了厚厚一层,有的地方没有爆炸的,手榴弹已经堆起一层了。

腊子口敌人的碉堡

因此,虽然杨成武指挥红军多次猛烈进攻,但都没能攻克这个天险。

腊子口久攻不克,不仅意味着红军将遭遇更大的伤亡,而且,如果等追击的国民党部队围了上来,红一方面军甚至有被敌人包围的危险。

正是这样极端危机的局面之下,一个在长征路上参军的苗族小战士自告奋勇,表示能爬上腊子口两边的悬崖峭壁。

腊子口两边的悬崖峭壁完全是石质的,而且几乎成90度,更高达近百米。由于全部由石头组成,悬崖上除了山顶上长了几颗小树之外,整个石壁都是光秃秃的,连最起码的落脚地都没有。

如此险要的地势,即便走贯山路、长征数个省份的红军将士们都纷纷认为,这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然而,这个苗族小战士却坚持认为他能爬上去。如此光滑陡峭的百米悬崖,连猴子也很难爬上去,这个明显未成年的小战士又为什么能够做到呢?

腊子沟

苗族小战士进一步解释道:我小时候经常上山打柴采药,攀登陡壁不在话下,眼下的这个悬崖峭壁只要用一根长杆子,杆头绑个结实的钩子,用它勾住悬崖上的树根石嘴,一段一段的往上爬,就能爬到山顶上去。

听到这个参军不到一年的小战士如此笃定,再加上腊子口在正面战场确实很难打破,最终,红四团决定:让他试一试。

很快,这名苗族小战士拿着准备好的带铁钩的长杆和由绑腿部结成的长绳开始攀爬。只见他手拿长竿,用杆头的钩子钩住峭壁上的一颗胳膊粗细的树,确定牢固之后两手使劲握住杆子,同时用脚趾抠住石缝或石板可着力之处,一点一点的往上爬。

待爬到杆头的钩子之后,盘在歪脖子树上,继续用同样的方法往上爬。就这样,在毫无保护措施的情况之下,在漆黑的夜里,苗族小战士用长杆钩子一点一点地爬了上去。

观看爬山的红四团将士们几乎屏住呼吸,不敢发出一丝噪音,生怕打扰这名小战士。最终,经过一番艰苦的攀爬之后,这名小战士不负众望,成功的到达山顶。而这时,红四团的首长和将士们才发现,他们脖子都仰得酸痛了。

确定苗族小战士确实具备用长杆钩子攀爬悬崖峭壁的能力之后,红四团很快制定了“正面强攻吸引敌人注意,同时派部队爬悬崖峭壁,迂回到敌人后方发动进攻”的战斗方案,这一战斗方案,很快也被毛主席和军团首长批准。

方案得到批准之后,红四团负责迂回的部队趁夜出发,很快达到指定地点。这一次,又是苗族小战士拿长杆钩子和绳子率先爬到山顶将绳子放下,让战友抓着长绳一个个爬上悬崖顶部。

最终,在小战士的带领下,部队成功地到达山顶,绕到了敌人的后方。确定迂回部队到达敌人后防之后,正面进攻的红军立刻发动总攻。

攻占腊子口

就在敌人全力应对正面战场红军进攻的时候,迂回到后方的红军突然对敌人发动进攻,一举打破了敌人的工事,彻底攻占了腊子口。

这个在腊子口战役中发挥关键作用的苗族小战士,为什么拥有如此厉害的攀爬能力呢?

小战士有一个十分独特的名字:云贵川。他原本是贵州苗家人,自幼家境贫寒,父母虽然拼尽全力劳作,却连全家的基本温饱都无法解决。

也正是因为家境极为贫寒,当红军长征到达贵州,了解到红军是为穷人打天下之后,这个年仅16岁的苗族小伙就毫不犹豫地加入了红军的队伍,成为红一方面军的一个红小鬼。

由于从来没有读过书,家人也不懂,这个苗族小战士并没有自己正式的名字,再加上他一口浓重的西南方言,因此参军之后,其他红军将士给他起了一个名字:云贵川,意为云南、贵州、四川西南三省的简称。

云贵川为何能够仅凭一个长杆钩子就能够爬上百米陡崖呢?这一方面当然是与他从小跟随父亲进深山老林采药善于攀爬有关,而另一方面,则与西南地区的一致大名鼎鼎的土司部队有很大关系。

明朝末年,宵衣旰食、无比勤奋的崇祯皇帝无疑是一个大大的悲剧。不过,虽然麾下冒出了无数汉奸败类,但是,崇祯也有忠诚于自己的军队,石柱土司秦良玉率领的白杆兵,就是这样一支军队。

秦良玉的白杆兵为明朝立下了无数功勋。白杆兵曾参加平定过播州之乱,也曾北上东北与努尔哈赤的八旗军浴血奋战,更曾奉崇祯之命,多次镇压农民军。而无论在何时何地战斗,白杆军都表现出了强大的战斗力。

而且,这支由秦良玉率领的土司部队不但有着强大的战斗意志,最为独特的是,他们还极为擅长山地作战。无论是悬崖峭壁还是崇山峻岭,白杆军总是能够如履平地,令对手闻风丧胆。

而让白杆兵翻山越岭如履平地的绝招,正是他们名字的由来——白杆枪。当时,这支部队人手一支白杆枪,不过,白杆兵手中的白杆枪并不是普通的红缨枪,而是由结实的白蜡树做长竿,上配带刃的钩,下配坚硬的铁环的特殊武器。

这样的白杆枪,不但在作战时可砍可拉可锤,而且在行军过程中,白杆上带的钩子还成为他们翻山越岭的秘密武器。

上勾带刃、下勾配坚硬铁环的白杆枪在行军时,可以将白杆钩环相连,从而使部队翻山越岭如履平地。也因此,白杆军成为明朝乃至于中国封建王朝时期最擅长山地战部队之一。

而且,即便是明末时白杆军因为明朝的灭亡而消亡,但是,本身就起家于西南地区的白杆军独门武器——白杆枪还是传了下来。

白杆兵

在此后数百年,西南地区的山民们虽然无法重现白杆军的辉煌,但是,他们还是将白杆军所用的白杆枪视为翻山越岭的最好用工具。

苗族小战士云贵川在攀爬腊子口悬崖时所用的带钩子的长杆,正是来源于西南人民传承了上百年的白杆枪。

对明朝忠贞不二、为崇祯立下赫赫战功的传奇女将秦良玉大概也不会想到,时隔数百年之后,她的白杆枪再次为红军立下了战功。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上帝视角看腊子口战役,红军迎来覆灭危机,苗族小战士力挽狂澜
「印象·长征」神兵天降腊子口
名胜|甘肃·腊子口
此人辞官回家,路上遭遇抢劫,打开他包裹一看,劫匪立马下跪相送
重走长征路│腊子口战役:“神兵”天降越天险
【丰碑】长征路上红安人——张仁初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