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形意拳的三节与三合

 欲明“形意拳”须明“三节”。三节是指人的整体或局部,均分为上、中、下(或梢、中、根)三节。若以全身而言,则头部为上节,头顶至咽喉之间,即梢节;胸部为中节,咽喉至下丹田之间,即中节;腿部为下节,自大腿根至两脚趾之间 ,即根节。若以腿部而言,跨为根节,膝为中节,脚为梢节。若以中部而言,则胸为上节,腹为中节,丹田为下节。若以臂而言,则肩为根节,肘为中节,手为梢节。若以手而言,则腕为根节,掌为中节,指为梢节。若以头部而言,则额为上节,鼻为中节,口为下节。所以整个人体,从头至脚,无处不以三节而分。这也要求在演练时必须知道周身各个部位的生理特征,并在演练过程中去遵循。《拳经》中讲到“上节不明,无衣无踪;中节不明,满腹是空;下节不明,颠覆必生”, 阑述的就是“明三节”的重要意义,演练时千万不可忽视。

      三节既明演练时还必须掌握“三合”。

      一:在第一明劲阶段训练,演练时要注意到外三合,即手与脚合,肘与膝合,肩与胯合。并要求在演练时以左手与右脚相合,右手与左脚相合;左肘与右膝相合,右肘与左膝相合;左肩与右胯相合,右肩与左胯相合。与此同时,还要注意头与手相合,手与身相合,身与步相合。这都属于外三合的范畴。掌握外三合在这一阶段的练习中作用十分重大,它可以保证演练者在所学习的拳术招势动作的正确性。这个阶段的主要任务就是让在演练时熟悉拳术动作。初学动作的正确性很重要的,古训中有这么一句话叫“学拳容易、改拳难”一旦在演练时将自己所练的错误动作形成习惯,就很难再改正了。若顺其自然一直错下去,一则收不到健体、技击及锻炼的预期效果,二则还会损伤演练者的身体。所以演练时通过掌握外三合,学习正确的拳术招势,持久地练习,再进行猛打、猛起、猛落的训练,可以更快地催其僵劲、舒展筋骨、促进血液循环,加速毛细血管及静脉血管的扩张和畅通,使身肢放长,松活肌肤。才达到真正的健体、技击为的目的形意拳。

二:在第二暗劲阶段训练,演练时要注意到内三合。所谓内三合,即心与意合,意与气合,气与力合。演练者在明白内三合之时,自然会做到心与目合,肝与筋合,脾与肉合,肺与身合,肾与骨合。这样方可达到一静而无有不静,一动百骸皆随的境界。

当演练者弄清了身体三节的含义、掌握了内外三合的基本原理之后,注意力要集中于演练过程中的身法、步法、手法与眼法的具体变化上来。从而使两肩与两跨,两肘与两膝,两手与两脚上下对齐,松而合,合而开,不先不后,齐进齐退,以保证演练形意拳时身法正确、上下相随、以意领气、一气贯通。经过艰苦的训练之后,逐渐克服了初期阶段所存在的弊端,体中之内劲十分充足,无论是意、气、身、手、足等变化也自然灵活,周身各个部位攻防机敏,进可以攻人,退可以防己,其劲隐于内而不显于外,开合虚实随人之动而动。达到以气催形、形气结合、内外兼修的效果。

       三:在第三化劲阶段训练,演练时达到内外相合;内外相合是指外形动作与内气运动互相一致,密切配合。形意拳运动之所以要求内外相合,原因在于它是一项以意运气。练拳以练意为先,意为主帅,意到气到,以气运形,身体上下、内外才高度一致。

       若要开,不但手开、足开,心中意念随之也开;若要合,不但手合足合,心中意念也与之俱合。这样方可做到上欲动而下自随之,下欲动而上领之,上下动而中部应之,中部动而上下合之。意在拳先,人不知我,我独知人,动作渐小,落点愈准,威力更大,化劲容易,发劲利落。一旦与他人交手,身体稍动,即可发人于外,自己却截然站立不动,重心稳如铁塔,牢不可撼。内外相连,前后相需,虚实开合,浑然一气,则发力自然会迅猛而刚劲。内外相合的基础是上下相随。也只有达内外相合的,上下相随,以意念运动为主,加强意念上的开合运动,进一步领悟拳式中的阴阳变化。才能使形意拳的动作得到最完美地表达出来。达到形归无迹、形神兼备、出神入化、浑然天成的自由境界。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转] 李老能形意拳谱(上)
形意拳《九要论》阐幽录
武学经典:李洛能《形意拳拳谱》一【赵冀龙武学分享】
【真法】三体重生万物昌——读道家《悟真篇》,学练三体式
形意拳
李洛能,著名武术家,近代形意拳宗师,生于河北省深县,名飞羽,字能然,当年世称老能先生。由于武艺高强,又有神拳李之威名,著有《形意拳谱》。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