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60岁的老人被“活埋”,瓦罐坟了解一下

"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父母给了子女生命并且养育成人,子女要给父母养老送终,这是人之情理。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是以孔孟的儒家之道作为传承,"亲孝"二字绝对是最为重要的,被历朝历代的统治者作为治国之本,朝堂之上大力推行"丁忧"。已经推崇了几千年的"孝道"文化下,"瓦罐坟"、"自死窑"等枉顾人伦的习俗也依然存在。

"瓦罐坟"下的悲哀

孝顺父母,为父母养老送终,是中华民族一直以来的传统美德,但是在云贵偏远地区,有一种残忍的习俗一直流传至今,那就是"瓦罐坟"。"瓦罐坟"顾名思义,就是修建的如同瓦罐一样的坟墓,却不是人死后再埋葬进去,而是活着的时候就要被送进去,最为残忍的是,要将年过六十的老人送进去等死。

瓦罐坟的洞口一开始并不是封死的,子女将老人送进去后,依然要去给老人送饭,每送一次饭就要带一块砖砌在洞口。直到洞口被封死,父母再也出不来,只能在里面等死。这种时候,往往能看出一个人到底是不是真的是孝子。

不可否认,这种习俗是很残忍,有的人,舍不得父母,一次送好几天的食物,这样就能好几天才放一块砖;有的人巴不得早点摆脱父母的,恨不得一天送好几次饭。古人的寿命都不长,能活到六十岁就已经算高寿了

古人讲究多子多福,但是老人一旦上了年纪,就不能出去劳动,意味着家里就要多养一位"闲人",会给子女带来负担。如果碰上收成不好的灾年,家里的生活状况只会更糟糕。为了不给子女添麻烦,老人们往往都是自愿住进这样的"瓦罐坟"等死。"瓦罐坟"这样残忍的习俗反而成为了当时最为合理的存在。

传承千年的"孝道","孝治"却是最大的讽刺

历史上第一个记载的有关"孝道"的故事是舜的故事。舜是中国古代的第一位帝王,年纪轻轻就因为孝行闻名天下,然而屡次被继母和弟弟陷害。舜登上帝位后,依然不计前嫌,孝顺父亲和继母,还给弟弟封为诸侯。可见孝顺是中华民族骨子里带来的优良传统。

从"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开始,儒家的宗法制度和宗法思想正式进入中华民族的统治中。个人组成小家,小家组成大家,而儒家思想正是以家庭为本,以伦理为中心,主张"仁治","法先王,顺人情",影响着中国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法律等方方面面。其中最为有名的要数"丁忧"制度了。

父母或者亲近的长辈去世,子女必须服丧三年,不得形婚嫁娶,不得举办或者参加任何庆典;无论官职大小,任何官吏必须离职回家守孝。然而纵观"孝"的历史发展,从最初的祭祀祖先的宗教伦理,到小家的家庭伦理,再到国家层面的政治伦理。

"孝道"沦为统治者的工具。春秋战国时期的儒家主张"仁政","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到了汉代,"察举制"便开始注重"孝廉",为官者,必是忠孝之人。从西汉开始,一直到封建王朝结束,"孝道"都不曾改变过。

从董仲舒提出以孔孟之道治理天下开始,一直到三国统一后,晋朝的司马氏才提出"以孝治天下","孝治"的国策正式登上历史舞台。李密的《陈情表》中写道:"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凡在故老,犹蒙矜育,况臣孤苦,特为尤甚"。

在司马氏提出这个观点前,统治者们都是以"忠"来治理天下,而司马氏却从曹家幼主手中抢过政权,为了堵住悠悠之口,提出"孝治"的统治思想。大力推崇"孝治"的晋朝,确实出现了很多孝子,《晋书·孝友传》就记载了十四人,而各种列传里记载的更是超过了《孝友传》的三倍之多,就连"二十四孝"之一的王祥,也是晋朝的开国元老。但是后期八王之乱,兄弟相残,祖孙相杀,则是对"孝治"最大的嘲讽。

永远不值得考验的人性

小孩初生,三年内离不开母亲的照料,父母死后,自然要为父母守孝三年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孝"是每个人都应该做到的的事,也基本都有条件能做到的事,这不仅仅是孝道的约束,更是对人性的考验,父母养育子女的恩情最为重大,一个人如果连父母的养育之恩都忘了,还谈什么道德呢?如何去爱别人、爱社会、爱国家呢?

可是历朝历代的统治者为了王权,弑父弑兄抢夺王位的事屡见不鲜;当官者为了不放弃手中的权力,用"夺情"代替"丁忧",丝毫不顾及父母的生死的事更是数不胜数。在金钱权力面前,亲情一文不值。国家的统治阶级尚且如此,更何况是平民百姓呢?

都说"久病床前无孝子","孝"看似简单,做起来却很难。农耕社会,父母上了年纪,什么也做不了,子女农耕劳作得来的粮食,既要养活自己和孩子们,又要赡养老人。父母一天天老去,身体和智力不断的衰退,子女要承受身体、精神、财力的多重压力

长期以往,子女的耐心和孝心很有可能被消磨的一干二净,甚至可能会出现殴打老人,不给老人饭吃,强迫老人出去劳动等及其不孝的行为,被世人唾弃。到不如将60岁的父母送到已经挖好的坟墓里,每次送饭加一块砖,等到洞口完全堵住了,也意味着父母的生命走到尽头了,意思为"养老送终"

从另一方面看,"瓦罐坟"也是另一种意义上的"孝道",毕竟古代能活到60岁的老人本来就少之又少。但是现代社会,这样的陋习依然存在就有些太过残忍了。时代在发展,人的寿命也随之增长,社会在养老这一方面也做了足够的保障,"瓦罐坟"的存在就成了真正的不孝。


点“阅读全文”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瓦罐坟”有多残忍?一顿饭一块砖,子女亲手“活埋”亲生父母
葬礼“瓦罐坟”有多残忍,把活人关进坟墓,送一顿饭加一块砖
古代“瓦罐坟”真的存在吗?儿子每送碗饭就加块砖,直到坟口封死
葬礼“瓦罐坟”有多残忍?儿子亲送60老母入坟,每送一餐砌一块砖
伪慈假善,人面兽心。
农村村外发现石头、砖砌垒的古墓,看看是啥样子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