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从烧窑厂到京城文化第一街,琉璃厂是如何转型的?丨专栏【咂摸京味】
刘一达

老北京人,笔名达城,著名京味儿作家,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北京作家协会第四届理事。

“能咂摸出味儿来的文章才是好文章。”

作者介绍

本文刊载于《北京纪事》7月刊
原标题《 琉璃厂的老古玩商》

01

古玩有雅玩和俗玩之说,雅玩,也就是现在人们说的艺术品收藏,种类主要有书画、瓷器、玉器、佛像、古代的青铜器、古籍善本、碑帖、陶器、景泰蓝、绣品、唐卡、文房四宝(笔墨纸砚)、名人信札、竹器(竹雕)、木器(明清家具)、名石等。

这些古玩主要来自两个渠道:一是家传的,二是出土的。当然,还有朋友馈赠的,自己购买的等等。在中国的历史上,古玩很长一段时间,是达官显贵和文人墨客的专利,所以玩的人很少。

清代以前,北京没有正儿八经的,像后来出现的那种古玩店。那会儿,古玩的买卖主要是在“挂货屋”。这种“挂货屋”类似旧货店,就是把收购上来的东西,加价出售,从中获利。

光绪晚期北京的古玩店

由于这类店铺没有存货的仓库,所以收上来的东西,马上摆出来或者挂在墙上,“挂货”便是由此得名。

正因为如此,那会儿的古玩还没有后来的那些分类,“挂货铺”的东西比较杂。

老北京的这种“挂货铺”,多集中在前门外大街、东四、“鼓楼前”、崇文门大街、珠市口等繁华的商业街。

02

“挂货铺”的这种交易方式,到了清代中期发生了变化,而这种变化是因为北京有了琉璃厂文化街的缘故。

北京的琉璃厂家喻户晓,谁都知道这是中外闻名的古玩古籍字画一条街。但是在元代,这里却是专门烧琉璃瓦和琉璃物件的窑厂,而且规模还不小,是工部的“五大窑厂”之一。

您看元代和明代的北京地图,就会发现,当时的琉璃厂规模不小,它东到延寿寺街,西到南柳巷,南到前孙公孙园、赵家桥,北到和平门的护城河边,您瞧,琉璃窑厂的面积有多大吧。

明代诗人吴伟业,有一首专门写琉璃厂的诗:“琉璃窑厂虎坊西,月斧修成五色泥;遍插御花安凤吻,绛绳扶上广寒梯。”

如今的琉璃厂西街

一直到清代,这里还是烧琉璃的窑厂,一天到晚烟熏火燎,空气污染非常严重。那会儿的人虽然还没环保意识,但每天浓烟滚滚,也感到呛得慌。所以到了康熙末年,有大臣上书要求琉璃厂迁走。

没想到这个建议受到了皇上的重视,您想琉璃厂北边不远就是紫禁城和西苑(中南海),赶上西南风,窑厂的烟也会让皇上嗅到,皇上闻了也不好受呀,于是一道谕旨下来,让琉璃厂搬家走人。

搬哪儿去呢?城里肯定没戏,选来选去,迁到了门头沟,这就是现在离门头沟城子的琉璃渠。这个琉璃厂到现在还在烧制琉璃。

和平门外的琉璃厂没了窑厂,但地名留下了。

03

离琉璃厂不远的菜市口一带,号称“宣南地区”,是明清两代京城会馆比较集中的地方。

由于琉璃厂的窑厂迁走了,这里的环境得到了改善,很快被“宣南”的文化人看中,于是文人墨客纷纷在此建室筑园,昔日的窑厂成了雅士们的情幽之地,这里的名园有十余处,如朱彝尊的“古藤书屋”、李笠翁的“芥子园”、纪晓岚的“阅微草堂”等。

住在这儿的文人多了,开始有了书市,到乾隆年间,纪晓岚挂帅修订《四库全书》,带动了这里书店业的发展。史料显示,到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琉璃厂有名的书店,达到了30多家。

老北京人公认《四库全书》的修成,得益于琉璃厂的书店,反过来又促进了它的发展。当然,琉璃厂后来的发展,也得益于每年正月厂甸庙会聚拢的人气儿。

老照片:曾经的琉璃厂书摊

前后经历了一百多年的时间,到光绪初年,琉璃厂的书店达到了220多家。

书店跟古玩店像是亲哥儿俩,因为那时候的书店还叫“书肆”,以买古籍善本为主。

书店的繁荣自然会催生古玩业的发展,一方面人们从古籍的研究中,对古玩的价值有所认识;另一方面,卖书的人又从买书的人那里获取了对古玩的认知,包括古玩的鉴赏和鉴定。

老北京的书店,跟后来的书店是不一样的。那会儿书店的店主,跟买书的顾客不是一般的卖与买的关系,而是座上宾的朋友交情。再没文化,跟这些有学问的人整天泡着,耳濡目染,潜移默化,也会长知识。

店主跟顾客关系莫逆了。您想买什么书,只要跟店主言语一声,店里没有,他也会想办法给您淘换去。

当然,时间长了,店主也会知道您想看哪类的书,新版书出来,不用跟他打招呼,他会主动把书送到您家里。

04

由此及彼,后来琉璃厂的古玩店,也是这种经营的路数。您想卖古董的经常跟这些书画和金石大家打交道,能不增长学问,提高眼力吗?

《四库全书》修成以后,又经过20多年的发展,到乾隆年的后期,琉璃厂的古玩铺逐渐多了起来。

北京人做买卖历来讲究扎堆儿,一家店铺的生意火了,很快会有第二家、第三家,由此形成了带有文化味道的“商业圈”,而且随着名声鹊起,越来越火。

当时的北京人,手里有古玩要出手,拿到一般的“挂货铺”,掌柜的如果断不出年代或真假,人们会马上想到去琉璃厂,找那儿的古玩店去“掌眼”。

到乾隆年间,琉璃厂的古玩店在京城,已经形成气候,跟书肆平分秋色,成为京城有名的古玩古籍一条街。

可以说琉璃厂的古玩店,是用国学典籍给熏陶出来的,它的商脉里有着浓厚的文化血液。所以它跟经营其他商品截然不同,带有很深的文化烙印。当然,就古玩本身来说也是文化,您说哪一件古董,不是历史文化的载体呢?

因此,琉璃厂古玩店的经营方式,跟之前的“挂货铺”有了本质上的变化。

原来的“挂货铺”经营古玩,主要是:“一等”,即等卖古董的主儿直接找上门来,卖自己的物件。“二叫”,即靠“打小鼓”的走街串巷,去“叫”货。“三抓”,即到“小市”或“窜货场”去现抓货,这多少有点儿撞大运的成分。

琉璃厂的古玩店则不同,首先,他们有相对固定的客户,老北京管这也叫“主顾”。而且几乎每个古玩店都依附于几个,甚至更多有权有势的人。他们本身也是玩主儿,又懂眼又有钱。

有这样的主顾托底,做古玩买卖自然就容易放手,比如一件名贵的古瓷,卖主开价比较高,但只要古玩店前去“封货”的人相中了,他就敢把它买下来,因为有玩主儿给他托底,他准知道这东西不会“砸”自己手里。

古玩店掌柜的和伙计,对这些有权有势的“主顾”,不但平时相敬如宾,而且到了节假日,都要拎着厚礼到家里贺节,保持亲密关系。

电视剧《琉璃厂传奇》

其次,琉璃厂的古玩商通常不在店里看货,而是直接到主顾的家里掌眼,所以平时他们之间会互通信息。

京城的收藏圈相互之间都熟,哪个王爷的后代手里有什么存货,哪个店铺新近从外阜进了什么货,哪个大宅门的老人去世了,手里的东西急于出手,他们都门儿清。

得到信息,各古玩店便会派人出面,到这些有藏品的主儿家里,直接“封货”。

当然,这里头有个捷足先登的问题。古玩行的规矩特别多,通常的原则是先到先得,比如五个古玩商都得到一个信息,某王爷有两件宝贝想出手,那么就看谁的动作快了。

一旦有人出手了,那四个古玩商就不能再争了。当然,第一个出手的人,虽然看到了货,但是没看上,他也可以让另外四位选择。

与以往的“挂货铺”最大的不同是,古玩店的古玩商是主动出击,收货也好,出货也好,古玩商往往亲自登门,看货、验货、议价,都在家里。

这样保持了古玩交易的私密性,也使卖主儿或买主儿减去了来回搬动的劳顿与周折。在老北京,这种直接登门做生意的,只有琉璃厂的古玩行和旧书业。

05

由于古玩行经营上的特殊性,在老北京,这个行当最讲究“人头儿”。“人头儿”是老北京土话,说白了就是一个人的信誉。

因为这一行接触的都是上流社会的达官显贵,不讲信誉,简直说没法在这行里混。

其次,与其他行“同行是冤家”不同,古玩行讲究的是同行是朋友,同行之间谁主营什么,谁手里有什么货,都心里有数。

顾主到您家来了,要买一件明清的粉彩瓷瓶,您手里没有,但知道另一个店里有,您尽可放心大胆地去那家店“拿”货。卖得了钱,您可以从中提取点佣金,但绝对不能加价或降低价。

光绪时期的收藏家

古玩行有“古玩无定价”之说,这是对外行说的,其实古玩行内部还是有一定价位的,比如吴昌硕或齐白石的画儿,多少平尺是什么价位,他们心里都有数。所以他们轻易不会抬高价位,也不会轻易降低价位。

老北京的古玩行比较忌讳讨价还价,因为您一家降了价,等于砸其他店铺的买卖。所以古玩行里的古玩商们,会经常在一起议论行情,当然,什么物品一旦价位定下来,轻易不会有太出格的变动。

老北京人说,“买卖地里”最精明的当数古玩商,虽然有行规管束,有信誉约束,但是在做生意时,古玩商玩的一些猫腻,一般人是难以察觉的。

古玩行有许多隐语外行人往往不明就里,比如“砸浆”“打眼”“捡漏儿”,这三个词儿是什么意思呢?

举个例子,姓李的古玩商,手里有一个清光绪的官窑瓷碗,本来值500大洋,但姓王的却花800大洋,把它买走了,姓李的这叫“砸浆”,姓王的这就叫“打眼”。

假如这个本来值500大洋的瓷碗,姓李的却卖400块大洋,姓王的古玩商又还了还价,最后花350大洋把这瓷碗买走了,这叫“捡漏儿”。

您从这些术语当中,便知道这行的水有多深了。

……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闲来逛逛琉璃厂
琉璃厂旧书店的店章
家住书坊边 林海音
雅玩廊|赵汝珍:《古玩指南全编》之古玩商
闻香琉璃厂--阵雨
鲁迅淘宝琉璃厂  书商主动抱书给他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