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上海夏日的如烟往事

今年上海的夏天特别热,两个月来,高温的天数和热度屡创新高。“宅”在空调房间里,望着窗外,不禁想起上海夏日的那些如烟往事。

文|胡伟祖

摄|陈刚毅

上海夏日的如烟往事





弄堂的夏天(摄影)陈刚毅  


20世纪六七十年代,上海的夏天好像没有现在这么热,蜗居在石库门和棚户简屋里的人们在没有空调、没有电扇的日子里,活得也是有滋有味、波澜不惊——


忙碌的早晨


晨曦微露,一声“倒马桶哦——,马桶拎出来——”的呼叫声,把人们从睡梦中惊醒。

于是,家家户户开始了新一天的忙碌:“快!快!上马桶!”家庭主妇会催促家中每一位成员,包括老人和孩子。人口多的,还要抓紧排队。等睡眼惺忪的家人都方便完了,主妇们会迅速地拎起马桶、端出痰盂出门,摆放在马路边弄堂口,等候“清洁管理站”的工人推着粪车来“倒马桶”。

一会儿,当马桶、痰盂中的污物被倒掉后,马路边弄堂口会传来一阵阵“刷马桶”的交响曲。伴随着这首交响曲,大人、孩子纷纷起床,刷牙洗脸后按照分工各自忙碌。

身强力壮的男人,拿起铅桶去给水站拎水,把家中的水缸灌满。

男孩拎出煤炉,找出废纸、柴爿和煤球或煤饼,先引火点燃纸张,再放入柴爿,最后加入煤球或煤饼,一时间,马路上弄堂里,到处烟雾腾腾……煤炉生好后,首先是烧泡饭,将昨晚未吃完的隔夜饭,放入钢盅锅子里,再将热水瓶里的开水倒入锅中,放在煤炉上烧开,就是全家的早饭了。早饭菜大多是咸菜、萝卜干,或者乳腐、什锦菜,偶尔也会买上几根油条,酱油蘸蘸……

女孩拿出面盆、搓衣板和肥皂,找出家人昨晚洗澡换下的衣裤浸入水中,擦皂、搓洗、过干。然后,找出竹竿或绳子,把一件件洗干净的衣裤晾晒出去……

主妇的任务最艰巨,得找好“票子”、拎好篮子赶快去菜场买菜。那个年代,家里是不可能有冰箱的,要每天去菜场买新鲜小菜。家家户户跑菜场,菜场里就很拥挤了。加上那时物资匮乏,许多副食品还要凭票计划供应,晚了就买不到。因此,菜场的许多摊位前会有很长的队伍。当时的菜场,为了满足需求,一般早上五点半就“开秤”供应了。为了节约时间,许多主妇往往一个人可排几个队,先在卖肉的队伍中站一会,等后面有人来了,打个招呼,摆个篮子,表示自己是排在这个队伍里的。再到买蔬菜的队伍中如法炮制,摆块砖……等到买好其他菜,再回到卖肉、买蔬菜的队伍里,可以节省不少时间。


安静的白天


早上八点后,大人上班,小孩上学,马路边弄堂内安静了。

老先生们比较潇洒,邻里隔壁,三五成群,泡杯浓茶,互相聚在一起。或讲讲古戏文,什么“穆桂英挂帅”“薛仁贵征西”“二郎神劈山救母”“孟姜女哭倒长城”,一个人主说,其他人补充,不讲究故事的完整,也不追求情节的生动,谁对人物熟悉、谁对事件清楚,谁就是“主讲”。或拿副象棋,两人对弈,众人旁观,“挺兵”“飞象”“当头炮”“马来跳”“将军抽车”“落棋无悔”,下棋者苦思冥想,旁观者参谋助阵,虽说“输赢乃兵家常事”,但不服输者常见。每天相聚一起,也会有不愉快发生,但事过境迁,老伙伴们还是会继续在一起闲聊、对弈。

老太太们比较辛苦,菜场买回来的小菜,豆要剥、菜要拣、肉要斩,还要“汏清爽”“烧熟伊”。空下来要做点针线活,补补坏衣裳、缝缝破袜子,或者织织绒线、纳纳鞋底。更有甚者,会将家人从厂里节省下来的劳防用品纱手套拆掉,为小辈们织几件纱衫纱裤,为天冷时增加一些御寒服装。当然,如果家有学龄前的孩童,看护、照料也是奶奶外婆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碰到放暑假,马路边弄堂里就要“闹猛”些。那些中小学生结束了一个学期的学习,离开了学校的管束,又没有大人的管教,到了可以真正放飞心情的时刻。上午到同学家的学习小组,做会儿暑假作业,接下来就可以自由翱翔了。

女孩们比较文雅,爱学习的看看书、看看报,爱玩的就跳跳绳子、跳跳橡皮筋,或者“丢沙包”“造房子”“穿帮帮”……男孩们就比较野了,上树捉知了、下河练狗爬、斗鸡、摔跤、滚铁环,玩得不亦乐乎。更有胆大的,跑到乡下捞鱼虫、捉蟋蟀,或溜到“上只角”逛商店、拾棒冰棍子……

午饭后,家家都会把前后门窗开大,享受自然的“穿堂风”。否则,就只能靠手摇芭蕉扇扇风驱热了。实在热得慌,就拿出盆,倒满自来水,让小孩坐在水里戏水降温。有时,也会花四分钱到“烟纸店”给孩子买一根赤豆棒冰,既解馋又降温。


喧嚣的傍晚


傍晚,太阳西斜。上学的、上班的人们陆陆续续回家了,马路边、弄堂里又热闹起来。

人们端出面盆水桶,将门前屋后的柏油路、“水门汀”浇个透湿,以降低阳光曝晒一天后的地表温度。

五六点钟,太阳落山。家家户户搬出小桌、凳椅,端出米饭、小菜,开始“吃夜饭”。大多数人家是粗茶淡饭,一、两只菜,一大锅汤,全家老少或站或坐,吃得津津有味。奢侈点的,会开瓶啤酒,买包猪头肉、油炸豆瓣……时常,张家姆妈会到王家伯伯的桌上夹一筷菜,楼上阿婆会到楼下爷叔家舀一勺汤……马路边、弄堂里,蔓延的“百家宴”,漂浮着饭菜的馨香,荡漾着生活的乐趣……

吃罢“夜饭”,家人们开始轮流洗澡,这可是一项复杂工程:拿出盆、备好冷热水,一人屋内洗澡,全家屋外等候,洗好后倒洗澡水还要请人帮忙抬出来……

七点钟后,天慢慢暗了,劳累一天的人们,开始“乘风凉”:男人一般多是赤膊上阵,搬出躺椅竹榻,拿出铺板长凳,家家门前都搭起一张张简易床铺。摇着蒲扇的男女老少,或躺着闭目养神,或坐着吹牛聊天,或逗弄小孩,或做着针线活……最“闹猛”的是公用路灯周围,喜欢静的看书看报、喜欢闹的嬉戏游戏。

谈朋友的小青年,打扮得“山清水绿”后,最好的去处是外滩。吹着和煦的江风,依着江边的围墙,面对昏暗的江水,伴着心爱的恋人,窃窃私语,情意绵绵。闻名遐迩的“情人墙”,成就了上海夏日的独特风景线。

十点后,夜渐渐深了。“乘风凉”的人们开始渐渐散去。年岁大的、要上班的,往往先行进屋睡了。年壮的、贪凉的就在家门口的简易床铺上露宿了。更有怕热的,干脆拿张席子,天当被、地当床,数着星星一觉睡到天明。

摄影家介绍


陈刚毅


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

上海摄影家协会会员、理事

2010《世博·管窥》摄影展;

2011上海美术馆《弄堂·记忆——陈刚毅上海风情纪实摄影展》,展出的50幅作品悉被上海美术馆收藏;

中华艺术宫“2020-上海-你好”迎春系列展之“曾经的印记—馆藏上海风貌摄影作品展”



夕阳下的弹格路(摄影)陈刚毅

编者按:

本栏目来源于1994年2月8日创刊的《静安报》副刊《百乐门》。在微信平台,“百乐门”将以全新形式向读者展示。隔周定期推送,换个角度阅读静安。投稿可发至 jinganbao2016@126.com

作者:胡伟祖

图片:陈刚毅

编辑:施丹妮

栏目主编:施丹妮

转载请注明来自上海静安官方微信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目前最全的上海记忆,令人泪满襟
阿拉上海人,渐行渐远的记忆
上海记忆(太全了!)
“老底子”上海人,渐行渐远的儿时记忆
#老寿带你兜马路#巨鹿路
40年来上海100万只马桶退休 弄堂倒马桶将成往事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