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200余件国宝差点儿流失德国---三不老丈量北京胡同记(第六季-1)

几个不老的北京人用脚步丈量北京胡同,带您探寻、体味胡同的老故事与新生活,和您一起了解、感受京城独特的文脉、文化与文明

        人勤春来早,元宵节过后我们三不老又与大家见面了。在经历了去年底北京新冠疫情防控全面放开、感染人数爆发、全员免疫屏障建立以后,三不老团队继续我们丈量北京胡同的行走之旅。这一次主要走了金宝街以北、朝阳门内大街以南、东四南大街以东、朝阳门南小街以西这么一块地方。这一带被称为东四南历史文化街区,是京城几百年的老街区,明代属黄华坊、思诚坊,清代归镶白旗管辖。

街区里的胡同和院落很多在元明时期即已成型,受保护的院落少则十数、多至数十,如干面胡同、史家胡同、演乐胡同、礼士胡同等等,几百年来经过不断演进修缮,历史积淀愈发深厚,乃至与社会的发展也休戚相关。近些年,东四南街区开展了较大规模的保护性整修,增加了不少贴近居民的文化与休闲设施,2017年获得“中国人居环境奖”。下面,请您随着我们的脚步一起去了解感受一下。

200余件国宝差点儿流失德国

由南向北,原是打元代起就有的遂安伯胡同,现在已改造成为金宝街了。《明史功臣世表》记载:“遂安伯陈志,永乐元年五月丁亥封世袭,国亡乃绝。”陈志为追随燕王朱棣靖难之役的有功之臣,被封为遂安伯,共传袭九代,其所居住的胡同也因此得名。

入清后,一度改为岁柏胡同。《宸垣识略》记载:“一等延恩侯第在岁柏胡同。雍正二年,以明太祖十三子代简王之裔、正定府知府朱之梿为延恩侯,世袭。”此乃清朝立国后为笼络汉人,对明朝宗室后裔的袭封。据说朱之梿康熙年间考取进士,曾任亳州、正定知府,也是造福百姓的一位清官。

前次丈量东四十四条时曾给您说到,庚子之变中老肃亲王府被毁,末代肃亲王善耆曾在遂安伯胡同奎宅租住,后才在十四条胡同西口改建新府。民国之初,来华的美国社会经济学家甘博曾拍摄了不少北京城的老照片,其中就有一些遂安伯胡同普通人家的生活留影。

1918年遂安伯胡同的居民生活(甘博摄)

新中国成立后,著名地质学家李四光、开国女将军李贞、曾任人民日报总编辑的邓拓、著名漫画家华君武等都曾居住在这条胡同里。现在,遂安伯胡同只是历史长河中被淹没的一粒小石子。

向北是东、西石槽胡同,明代为石槽胡同,清代才析分为东、西两条胡同。新中国电影的奠基人之一,曾执导《红旗谱》、《骆驼祥子》、《边城》等影片的著名导演凌子风,上世纪50-70年代曾住在东石槽胡同;著名作家、翻译家,曾任文化部副部长的郑振铎住在西石槽胡同。

紧邻石槽胡同的是干面胡同,注意,不是网络流行的“干饭”的干(四声),而是“干净”的干(一声),但与武汉名吃“热干面”也没啥关系。之所以得此名,是因为胡同的东口挨着禄米仓,当年胡同里尽是川流往来的运粮车,骡马、车轮走过时暴土扬尘,老百姓戏称为“下干面”,后来干脆改叫干面胡同了。

明成化年间陆容所著《菽园杂记》里记述了一段有关干面胡同的轶事:“天顺间太监曹吉祥、忠国公石亨用事,势焰炙手可热。干面胡同一卖饼小家女,美而艳。都督石彪欲娶为妾,父母乐从之,女独不肯,乃已。未几石氏败,彪弃市。”

这是几百年前发生在胡同里的一段贫家女不畏强势的故事。曹吉祥、石亨等人因在“夺门之变”中助朱祁镇复位有功,便忘乎所以、嚣张跋扈,石亨侄子石彪也狐假虎威,想欺占民女。没想到在胡同里卖炊饼的女孩并不屈从,尽管其父母乐得攀高枝。没过多长时间,石氏叔侄就以谋反罪被诛杀。周围的胡同百姓都为这位姑娘的举动点赞,卖炊饼的生意也更加红火起来。

清代,正蓝旗护军统领署在胡同路北;《啸亭续录》记载,清太祖努尔哈赤的侄子、固山贝子务达海的府邸在干面胡同;喀喇沁王府也在胡同内。虽然胡同里大宅门不少,但是这几处府邸的具体地点都无从考证。清末大学士李鸿藻、直隶布政使凌福彭的宅邸尚有保留。

胡同里各式各样的门墩儿表明过去都是不小的宅门

民国年间,中国红十字会、华北救济总署、铁路大学、美国侨民学校等机构设立在胡同内。国民党四大元老之一、李鸿藻的三子李石曾;民国才女凌叔华等也住在胡同里。

新中国成立后,钱钟书、杨绛、顾颉刚、高士其、卞之琳、翦伯赞、茅以升、梅葆玖等众多文化艺术、科学界名人大咖也曾居住在此地。胡同里的老人讲,不定什么时候您会在胡同里与哪位大师擦肩而过。

胡同西头的61号是晚清重臣李鸿藻在京的宅第之一。此公与李鸿章乍一听好似兄弟俩,实则没有半毛钱血缘关系。李鸿藻籍贯河北保定,李鸿章生于安徽合肥,前者比后者大3岁,同为同治、光绪朝重臣。

李鸿藻走的是文人路线,曾任同治皇帝老师,官至吏部尚书、协办大学士,是晚清主战派代表人物和清流领袖。李鸿章则以军功擢升,官至直隶总督、北洋大臣和文华殿大学士,是洋务运动的主要领导之一。两人虽同朝为官,但经常意见相左。

李鸿藻在北京的宅第除此处外,另有一处位于宣武门外菜市口,现已拆除。此处院落为三进四合院带东跨院,广亮大门外八字撇山墙;进门后左拐是二进院垂花门,院内正房和东西厢房保存尚好。民国后此院由市工务局局长汪申居住。解放后成为社科院宿舍,著名历史学家顾颉刚、科普学家高士其都曾在此居住。据在院里遇到的一位老哥讲,最多时曾有40多户住在里面,拥挤不堪。

李鸿藻及其书法。61号大门及垂花门。

此院的东边有两座西式建筑,都建于民国初年。一是一幢漂亮的西班牙式别墅小楼,明黄色外墙、红瓦屋顶、带有阳台和西式玻璃窗,精巧别致,在胡同里颇为乍眼,原属广东来京办厂的吴氏家族所有。

二是靠北一幢美式红砖楼房,典型的古典主义对称形式,简洁明快、典雅大气。这是北京美国侨民学校的校舍,建于1922年。在此之前,在干面胡同西边一路之隔的甘雨胡同,曾建有服务外侨的幼儿园和小学部,此地为新增的初中、高中部,后改为男女混校的十二年制学校,并且也招收一些符合条件的中国学生。上世纪20年代,著名收藏大家王世襄就曾入读该校。少年王世襄论玩儿那是一等一的,在此学到多少东西不好说,倒是练就了一口流利的英语。

红框为61号院落,蓝框为西班牙式别墅,绿框为美式红砖楼

说到王世襄,还与胡同里发生的一件关乎国宝的大事有关。1945年抗战胜利后,王世襄受故宫博物院院长马衡、建筑学家梁思成推荐,作为国民政府教育部清理战时文物损失委员会平津区助理代表,追讨被日本、德国劫掠的中国文物。

在此期间,王世襄通过市面上古董商人打听到,德国禅臣洋行在华总经理杨宁史手中有大批中国古青铜器。此人1911年就来华工作,除从事正常贸易外,还遍游名胜古迹,大量收购古董文物,特别是河南等地出土的商周时期的青铜器。

二战结束后,杨宁史藏匿文物准备偷运出境。1945年11月王世襄找到位于干面胡同中部路北的禅臣洋行,这时期日本、德国人都被要求“呆在原地等候审查”,杨宁史被困在天津。王世襄在洋行里看见一名女职员正在打字,瞄一眼竟然是一份文物目录。王世襄想办法拿到目录,去天津找杨宁史对证。

这位德国商人先是谎称文物失窃,但何时何地被盗不能自圆其说;后又说向接管天津的国民党94军捐赠军械时文物也一并被军方拿走。王世襄特地找国民政府教育部长朱家骅开了介绍信,希望面见94军军长牟廷芳。怎奈这介绍信不好使,牟廷芳避而不见。

王世襄只好求救于老爸。其父王继增也不一般,早年留学法国,曾任张之洞的秘书,后又任北洋政府国务院秘书长。王继增请托老资格政治家朱启钤。朱启钤感到事情严重,找到时任行政院长兼外交部长的宋子文。宋子文正在北平办事,立刻专程到天津调查此事。

王世襄全家福及童年、少年留影

牟廷芳虽是军阀,可也惹不起宋子文,但一听此事也是一脸懵圈,立刻派人把杨宁史抓来,用枪指着他的脑袋逼问文物下落。没想到这家伙真像煮熟的鸭子肉烂嘴不烂,死活不说。王世襄想到他要偷运文物出境,会不会已经装船了?您猜怎么着,还真就在塘沽港德国商船的底仓里找到十几个装满文物的大木箱子。

这一下杨宁史老实了,知道文物不可能运输出境,马上转脸说要把这些宝贝捐献给故宫,但要以其名号辟专室展陈。1946年1月,在王世襄等的努力下,241件文物移交故宫博物院,其中就有稀世国宝“宴乐渔猎纹战国壶”、商代“饕餮纹大钺”和周代铜器“名蟠虺簠”。

“宴乐渔猎纹战国壶”(上)、“饕餮纹大钺”(左下)“名蟠虺簠”(右下)

两年间,这位自称“玩物丧志”、却被启功先生赞为“研物立志”的“京城第一大玩家”王世襄,为国家追回2000多件文物、100余箱古籍。

  未完待续,再见!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梁思成为何要推荐一个年轻人去追缴国宝级文物?
这个德国人私藏大量中国文物,为避免处罚竟提出了这个请求!
这条胡同有多传奇?钱钟书、梅葆玖都曾住在这里
德国盗贼偷中国文物上百件,回国前被海关查获,全是极品文物
故宫十大重宝之一,险些被不法商人偷运出境,文物高手用巧计夺回
[视频]王世襄与国宝(全2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