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战俘摄影师镜头下的老北京

“战俘摄影师”镜头下的老北京

1917814日,北洋政府正式对德奥宣战,此时在中国的德国、奥匈帝国士兵沦为战俘。你能想象吗?这些战俘不但拥有人身自由,还能外出游玩,钓鱼,摄影。

以至于一名战俘后来回忆道:“我相信,这段时光必定令人终身难忘。每每回想起来,总会不由得感叹——这一切是多么美好啊!”

正在钓鱼的战俘

德国摄影师佩克哈默便是这些战俘中的一员,1914年刚加入奥地利海军一年的他便被派到中国,有意思的是他十多年的旅居生活竟有1/4是在监狱度过的。

西苑俘虏收容所的所有俘虏正在点名

生于德国一个经营照相馆的家庭,耳濡目染,佩克哈默长大以后也始终是照相机不离手,走到哪儿拍到哪儿。在北京做战俘期间,他有许多四处游玩的机会,拍摄出大量的作品,与北京结下了不解之缘。

赶骆驼的孩子

这段时间也成为佩克哈默北京摄影生涯的黄金年代。他很少待在万寿寺内,而是走遍了北京主要的寺庙,如雍和宫、潭柘寺、戒台寺、碧云寺等,拍摄寺内的建筑、寺中僧侣的生活,以及烧香拜佛的香客,他甚至还记录下了黑寺内举行的法事。

当然,万寿寺也屡屡出现在他的镜头下。可以猜想,佩克哈默的中国情缘或许正是在这时生根发芽。

万寿寺罗汉像

1920 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获释的佩克哈默选择留在了中国。也许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中这段血与火的经历,使得佩克哈默对生命之宝贵有着独特的体悟,而战争期间的战俘经历,更使得他日后将镜头对准生命、赞美生命。

他的作品诗意、朦胧,堪称画意摄影的佳作

朝阳门

在佩克哈默镜头下,琼华岛、地安门大街等北京古老的建筑具有非常鲜明的个人特色,选景与构图非常自然、规整。

佩克哈默对线条的把握为照片增添了一种美感,这些建筑在他的镜头中自成一格,处处彰显着德国人与生俱来的审美意趣和严谨风格。

热闹的街头

他善于捕捉瞬间,镜头中的京城各色人物个个都富有故事性。在一组京城驼户的照片中,可以看到驼户牵引着驼队从玉泉山取水、悉心喂骆驼的真实生活画面。

从牵引骆驼的孩子到耄耋老人,都散发出浓郁的生活气息,让人直接感受到旧京骆户的淳朴和粗豪性情。

驼队

开创了中国人体摄影的先河——《百美影》

在公共空间中展示女性的身体,进而欣赏和认可这一行为,在20世纪二三十时代的中国实现的难度太大。

首要寻找合适的模特就费尽周折,最终佩克哈默在澳门的妓院拍下了这部独特的作品——《百美影》。

每完成一些照片,佩克哈默就会想办法将它们偷运回德国,小心翼翼地保护好。这些照片后来刊登在法国的一家杂志上,1928 年在柏林集结出版。


西洋镜第26辑《北京名胜及三海风景》

德国摄影师259张柔光中的旧京风物

60张北京三海风景

本书附录部分收录了5020世纪20年代,同生照相馆(1908年在上海开业,老板为谭景棠)制作的三海的珍稀照片。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百年前德国摄影师镜头下的北京风情
万寿寺125年来首次大修,曾是慈禧行宫,战俘营,戒毒所……
柔光中的旧京风物
1928年海因茨冯佩克哈默摄北京颐和园
北平市井
上世纪二十年代,德国摄影家汉斯·冯·佩克哈默在澳门的青楼里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