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那些年,在赵家的客厅

·朱小棣·

赵如兰与父亲赵元任

被书中的语气和故事吸引

  我是1987年秋天在作者杨步伟的大女儿赵如兰女士家里读到《一个中国女人的自传》这部书的。说来也真是凑巧,那一年我只身自费赴美攻读硕士,有一天在就读的麻省大学波士顿校园内遇见一位出生于美国的华裔学生。对方听说我来自中国,问我听说过赵元任没有,想不想见一见他的女儿。于是,他热心地把我领到哈佛大学音乐系拜见赵如兰教授。如兰女士嘱咐我提前到哈佛燕京图书馆门前等候,有人会安排车辆接送。当晚我如约前往,由燕京图书馆工作人员张凤女士安排车辆送去赵府。张凤来自中国台湾,十分热情,她按照传统习俗,称呼麻省理工学院教授卞学鐄的妻子为卞赵如兰教授。

  当晚跨进如兰女士家中那间宽大的客厅,只见一面墙排满了线装古籍的书架,对面墙跟前有个半人高的小书架。我初来乍到,便挑了小书架旁边的座位入座,把中间一圈沙发座椅让给资深宾客。后来,才知道他们这样的聚会每月一次,每次一位主讲人,随后大家即席发言,自由讨论。就在等待开讲的时候,我随手从书架上抽出一本书来翻阅,不意刚巧正是杨步伟女士的《一个中国女人的自传》,一上手便被书中的语气和故事吸引,完全忘记了身边正在进行的沙龙活动。

  自由讨论结束后离开赵家时,我手握书本依依不舍,趋前与如兰女士攀谈。我对她说起,就在当年春天,我曾携女友去北京旅行结婚,特地去父亲的老友赵朴初先生家里送喜糖,当他听说我正在申请赴美留学深造,便与我说起他自己1979年访问美国时曾在赵元任夫妇家里住过一晚,年过90的杨步伟女士还亲自下厨做了一碗菠菜请他这个未满70的小老头品尝,感怀故人,记忆犹新。如兰女士闻听喜出望外,要我下次一定再来,我便开口向她借阅其母自传,即刻获允。

“剑桥新语”

  一个月后我去还书,兴奋地告诉她从书里得知金陵刻经处的创始人竟是作者的祖父杨仁山,于是提及一件1970年代初期的往事。当时我父亲(朱启銮,中共隐蔽战线工作者)每月回家一次,他曾特地请来一位老部下、原南京市宗教事务处史正鉴处长一起骑车去金陵刻经处查看“文革”中的损毁状况,写信详细告知赵朴初先生。

  如兰女士问我这是发生在1973年周恩来总理在人民大会堂接见她父母之后还是之前,还说赵老当时也陪同会见。我说我还真是记不清了,我父亲不是没有可能主动去做此事,但受赵朴初委托的可能性更大。赵老不是那种高调声张的人,绝不会打着总理招牌去号令地方官员,而让我父亲暗自查访的可能性极大。“七七”卢沟桥事变后,我父亲就曾受党指派,协助赵老在上海租界开办过几十所难民营。

  后来,我每月都去赵府,听说这个聚会还有一个正式名称,叫作“剑桥新语”,从20世纪上半叶就开始举办了。大家每次都要签到,如兰女士还曾当众展示过当年胡适等人签到的笔迹。我去参加的那些年里,活动分别轮流在赵府以及杨联陞的弟子陆惠风先生家里举行。赵家总是煮一锅八宝红粥待客,陆先生则熬一锅八宝白粥酬宾。那时,我在赵府见过的主讲人包括余英时、季羡林、李慎之、叶嘉莹、杜维明等,我还在陆家见过王蒙。

  虽说我是那样熟悉赵府的客厅,却发现如兰女士完全不是“交际花”类型的女人。每次开讲前她几乎从不在客厅露面,多半由张凤女士张罗招呼客人与嘉宾,介绍大家相互认识,卞学鐄教授也是等到差不多快要开讲了才在客厅落座,认认真真地听讲。只有到了自由发言时,二人才会插话提问。

  再后来,参加聚会的人越来越多,客厅已经容纳不下,便改在哈佛大学燕京图书馆的会议室举行。1998年,我的英文回忆录Thirty Years in a Red House由麻省大学出版社出版后,我也荣幸应邀主讲一回,由如兰女士亲自主持。做事一向认真的她还特地收集各种书评集萃(包括韩素音女士给我的私人贺信摘要),打印出来分发给大家。如今这纸介绍业已被香港中文大学图书馆作为卞赵如兰特藏保存。

始终有主见的精干女子

  虽然如兰女士曾亲口对我说过她母亲还另著有《杂记赵家》一书,英文书名The Family of Chaos,系由罗素先生在她本人出生时所起,Chaos在英文里同时兼有杂乱与赵姓的意思,直到30多年后的今天我才拜读中文版本。除了记得曾在《一个中国女人的自传》里介绍过的一个故事以外,大都是闻所未闻的情节。

  那则老故事是说,有一次作者二女儿患重症发高烧,虽请了医生来家里打针,仍然十分危险。几个小时之后医生再来看时,发现杨步伟正在家中不紧不慢地剔螃蟹肉,诧异她为何如此镇定。她对医生说,越是这样紧张的时刻,越是要找一件不相干的事情来做,才能打发时间,不乱阵脚。

  我在《杂记赵家》一书中屡屡看到的正是这样一个临危不乱、始终都有主见的精干女子。赵元任先生一生不愿担任行政职务,每每推脱,另荐他人,甚至不惜避而远走他乡,客居国外。自从有中央研究院起,杨杏佛就答应赵元任不任行政职务,傅斯年也知赵的心意,不让他做总干事。所以,后来只是由陈寅恪挂帅历史组,赵元任担纲语言组,李济领导考古组,许多行政杂务还是由赵太太一手包办,尤其是在抗战期间迁往西南后方的途中。该书最有意思的片段就发生于此,让我们充分看清当年那批形形色色的知识分子。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给书找个家 | 书架大赏
在家里拥有一个小型图书馆是什么感受?也太让人惊讶了吧!
给书找个家[书架]
读《一个女人的自传》
品味|如何在家里营造一个舒适的读书角落?
网购来的家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