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太极桩功六要、走架六法与三种状态

展现太极文化的价值与力量

 近日有拳友致电,因号码生疏,犹豫许久才接,原来是多年前在工作中认识的陈先生来电,算来那是七八年前的事了。陈先生练某式太极拳多年,当时我去湖北检查工作,陈先生是业主的朋友,在吃饭时相识。闲聊时知道我也练习太极拳,于是话题转到拳上。那时陈先生虽已练拳多年,但他对拳中一些基本的规矩、要求很感兴趣。这次他来电,一个劲儿地表示感谢——说他这几年按照当年我在酒桌上讲解的站桩六要走架六要练习他的太极拳,效果非常好,他的类风湿、神经衰弱等病症现已基本痊愈,精神状态尤好。他来电是告诉我,他准备寄些礼物给我,问我邮寄地址。
 记得当年与陈先生见面时,陈先生已经60 多岁,算来现在已经年过7旬了。听到陈先生的感谢,我深感惭愧,因为我这人从来就不讲究养生。一个性情中人,如何养生?加上工作性质,应酬颇多,常常一天就要有几场大酒。在拳术上,我所关注的是技击,而且是无限制格斗技击,对推手这类技术,一是没有一起练习的伴,二是兴趣不大。结果一个全然不讲究养生的人,酒桌上讲了几条练拳入门时的要领,竟然对他人产生了意想不到的养生效果,不能不说这是拳的功劳,而非我的功劳。所以我对陈先生讲,你应该感谢你自己坚持练拳,感谢拳的效力。我骨子里是个好勇斗狠之人,练拳又少,也不讲究养生,当年所言几点不过是无心插柳。
近来又有一些人通过电话和微信问起一些练拳中的问题,这些问题属于在练拳入门的最初阶段就应该了解的问题,然而这些练拳入门阶段就应该掌握的初级要求,在一些多年练拳者中仍然存在着种种误识,反映出太极拳乃至传统武术在教学方面存在的弊端相当突出。如果今天的人连太极拳以及传统武术研修的门径在哪里还不清楚呢,那么也就先不要谈太极拳及传统武术能不能打,咱们先踏踏实实的把门径找到,再说后面的话。
就站桩来说,孙氏太极拳有两种基本桩法,一个是无极式,一个是三体式,当然拳式中的任何定式也可以作为桩法来练。由于孙氏三体式中已含有浑圆一气之意,且其体式合于技击,因此懂孙氏三体式之意者是不站浑圆桩的。
无论站何种桩功,入手要点有六:顶塌、对榫、松垂、散开、放下、不住
顶塌,腰胯肩要松塌、尾闾要上提、大椎要顶起、命门要拉直。
对榫,由三体式规定的三尖相照及外三合使身架形成拱效应。
松垂,身体重量通过肩、胯、肘沿着身体中线向下自然松垂,如衣服挂在衣架上。
散开,站桩身形不能僵固,而是要有周身意气由身体中线向四面八方舒散之意。散开的同时还要对应成浑圆。
放下,站桩的第一要务是把心放下。站桩时心能不能放下,不仅跟站桩时的心态有关,还跟不练拳时日常的心态有关。把心放下,是明心见性的必要条件。明心见性才能人拳合一。
不住,即心不住相,所谓不住相,不仅是指不住于站桩时的种种感觉(幻象),而且不住于站桩时的一切法相、境地。心不住相不仅体现在心法层面,而且涉及到修为的各个层面。心不住相既是把心放下的条件,也是把心放下后入于明心见性——虚空清净自性的阶梯。桩站到这一步才算进入桩功的门径。
所以,对于一般人而言,站桩没有一定的时间是站不出究竟的。站多少时间?因人而异,即使是同一人也因其在此时此地的状态而异。故没有统一标准。
作为练习太极拳走架,在开始入手阶段也有六个要点:平衡、舒展、和顺、对应、主从、清净。
平衡,太极拳的平衡有三个层次,三种状态。
三个层次:
身体的力学平衡→心态平衡→气血平衡。
三种状态:
静态平衡→运动平衡→自主平衡。
开始练习时,先从身体的力学平衡入手,从静态平衡练起。具体的方式就是无极式,如何站无极式?已讲过多次。
很遗憾,很多人自以为自己懂得如何站无极式了,可实际上,他们并不懂,一站即错。这个看上去类似立正一样的动作,怎么很多人掌握不了呢?
关键就是很多人不理解我多次强调的,站无极式时要身体内外全无着落。
从身体平衡的力学角度,你的身体如同浮在水中,身体哪一处都不要作为支点,哪一处都不能有着落。寻求身体的平衡,身上不能较着一丝劲,而是要顺其自然,即使身体出现不由自主的摇晃也要顺其势而不加不减。
从心意的角度,心中不能着落任何意想,包括“不能着落”这个意思也不能有。心意如何做到没有着落?即来者不拒,驻者不留,去者不追。通过这“三不”法门,逐渐使心意进入到虚无的状态。
通过无极式进入上述这种身体内外全无着落的状态,则身心内外产生静态平衡的状态才能逐步建立起来,渐臻静中生动。
因此,身体静态平衡状态的获得就是一个从身体的力学平衡→心态平衡→气血的平衡的过程。由此产生养生之效。
若要使养生的效果更显著,只通过站无极式获取平衡是不够的,还需通过行拳走架子进入到运动平衡的状态,使平衡态深化。
身体内外进入运动平衡的状态,就开始触及动中求静的次第,同样要经过一个身体的力学平衡→心态平衡→气血平衡的过程。在行拳中如何产生动中求静?首先要使身体进入运动的力学平衡,要点有三:顺逆互寓、重心平动、动静自然——合之为中正平稳。
其次是要在行拳时心态平衡,这个平衡有一个从有意到无意的过程。有意是有意于行拳的规矩,如16句诀。通过练习,逐渐使行拳的规矩成为本能,于是进入到内心虚无的状态,行拳不用意亦合乎规矩。以后进一步将这种平衡的心态转化为智慧,逐步启迪人的认知和格局。心态的转变是养生之枢。
为了使平衡更进一步深化,还需要将运动平衡状态发展为自主平衡能力
所谓自主平衡能力,就是即使身体在失去力学平衡的条件下,仍能完成你的动作目的。最初一步就是在身体失去力学平衡时,心气依然平稳,身体各处仍能处于放松、自如的状态。作为心身气血机能,就是使身体自动调节平衡的这种能力不断提高,从身体自主平衡的自动调节能力逐渐拓展到身体气血的平衡能力,进而提高身体免疫力。这种能力不仅是内劲的机制,是构筑技击能力的核心基础,也直接作用于养生。
以上粗浅地对太极拳的平衡做了一个简介。
舒展练太极拳要动作舒展。太极拳的拳架结构以紧凑为上,否则不合于技击,但在行拳时动作要舒展。
从哪里入手呢?
两个十字——脊椎及肩、胯。
每个动作都要在合乎行拳规矩的前提下极尽伸展之能事,所谓极尽伸展,不是硬拉,而是使做这个动作时周身相关的关节均匀地沿着脊背十字节节松开。
所谓行拳规矩,即三害、九要、六合及16句要诀等。
练习太极拳不能有任何周身不舒展的状态出现,这也是检验自己拳架子是否正确的一个参照。
舒展是有关窍的,关窍是行拳时要两个十字的走劲与动作的开合、气息的起落三者相合。
如果不懂如何通过两个十字走劲、不懂动作的开合为何即是同时存在又有承接转换、不懂调息以及调息与开合的关系,则在行拳时舒展就做不到位。舒展不能做到位,行拳时气血贯通全身的效果就差。此外,舒展与对应要一体,否则身心失去浑圆一气之意的基础,开合不能同在,即不能成拳。养生的效果就要大打折扣。所以舒展是有学问的。当代一些太极拳名家,练拳几十年,舒展仍做不到位,甚至不知道拳中的舒展是种什么状态,故虽名为“太极拳大师”,实则不知太极拳之味。
和顺,练习太极拳气要和,劲要顺。
气要和,需懂得行拳时调息与动作的起落、开合之间的关系。这是老师在教拳时要交待清楚的。有人练拳多年,一提调息,就以为是什么“顺腹式呼吸”还是“逆腹式呼吸”,其实,调息与什么“顺腹式”、“逆腹式”没有关系,无论是站桩还是走架,调息不是这么个调法。如何调?需要结合行拳的具体动作来讲。泛泛而论,容易产生歧义。
劲要顺,需要了解行拳时每一动作的劲路。各派太极拳的每一式有每一式的劲路,这个老师教拳时要交代清楚。这是不能保留的。否则,学者将无所适从,形同盲人骑马。
对应,行拳走架时,不仅外部形态架构与动作之间有相互的对应点,内外之间也有对应点。这个对应点,因各派拳式所蕴含的功效目的不同,对于每一式各家各派不同,无法泛泛而言。但这也是老师教拳时,要给学员交待清楚的。合格的拳师在讲拳时,要对每一式重要的对应点给学员交待清楚。
主从,走架时,每个动作都有主从关系,不能泛泛讲什么“脚……、背……、腰……、手指……”等,而是要把每一动作的主从关系的劲路交待清楚。这个不讲,架子走出来别别扭扭,而且容易造成伤害。
松净,松净有三个层次:
身体、身劲、身心。
对应有三修
修形、修劲、修心。
身体松净的关注点有三:重心的落位、松开的状态、动作运行的模式。
泛而言之:
第一先体感到自己身体的,从站立中体感到身体的中轴,再过渡到行拳时体感到自己身体的中轴,重心落位要准确,这个很有讲究。体感身体中轴是进入松净的最初状态的基础。
第二是体感到自己身体的,利用站立时身体受重力的影响,身体有自然顺遂的体感,从呼吸到躯干到四肢。行拳时也是一样,不仅顺遂,而且在起落伸缩运转时,身体及两臂要有悬吊垂沉的关窍和体感。
第三是体证到自己身体的,无论是静止站立还是在行拳时,周身内外融合一气,即以身体的中轴为枢,周身和顺一体。
以上三者在行拳时同时做到,身体才算进入到了松净的门口。
这三点都需要结合具体的拳式来讲,以文字阐释,难免挂一漏万。
身劲的松净,其要点是桩式、拳架的架构要真,在这个基础上动力定型,在这个动力定型的过程中要全身松开、松透,身劲通过对拳式中劲路、劲意、劲势的掌握化为虚无的气势,如此才算身劲达到松净,身劲不能存一丝乖力。
至于如何动力定型?又回到行拳规矩上,把后天之规矩化入先天之本能,即知规矩、守规矩、脱规矩又合规矩。
心的松净——修心,对于养生,这个最关键。
何以修心?
恬淡虚无
《黄帝内经·素问》“上古天真论”云:“恬淡虚无,真气从之。
恬淡虚无这四个字说说容易,但要真正做到并非易事,尤其对于两种人,一种是饥不果腹的人,基本生活都难以保障,你叫他如何恬淡?对这类人确实难。但这类人在当今社会练太极拳者中几乎见不到。另一种是在名利面前欲望不断膨胀的人,这种人在太极拳界,尤其是在一些所谓的名家中并不少见。金钱、名利、美女,当年还有大烟,很多太极拳师就倒在这上面。
看当代一些习拳多年的太极拳名家行拳,其拳中无物——毫无真气流行那种虚无的气势,其原因之一大概是在恬淡虚无上做不到,或根本没想这样做,因此,谈何真气从之?行拳时没有真气从之,打太极拳就失去了内在依据,更出不来太极拳的真功夫。即使曾经有过恬淡虚无,曾练出过太极拳的真功夫,然而一旦失去了恬淡虚无的心态,到时候老天爷还会把这功夫收回去。
孙剑云老师说:练太极拳要恬淡虚无,静修渐悟。这是真正进入太极拳修心的门径。换言之,安于恬淡,才能逐步消解种种欲念,才能逐渐体悟到虚无空静的作用,如此行拳时才可能真气从之,入得门径。所以这不是一蹴而就的事。对于练习太极拳者而言,这是一种生活态度,一种人生修养,是一种自觉。所以,修为孙氏拳有真实造诣者多是一些隐修之人。他们不是为隐修而隐修,而是他们的心性修到此境,隐修是他们本心的选择,故能安于恬淡。当其心境进入空静的状态,就形成一种虚无的气势,由此造就的风骨、高艺超脱凡俗,近乎神,非世俗拳师所能及,更是当代人望尘莫及。
当然,对于今天练习太极拳的大众,不可能都做这种要求,而且这也是要求不来的,但需了解什么才是修为太极拳正确的方向。至少要知道以下5点:
1、心放下,若心不能放下,练太极拳不会有效果。
2、理要明,练习太极拳如果没有一个追求其理的心思,就练不好太极拳。太极拳的特色之一就是这是一个非常讲道理的拳。
3、气度宏阔,一个气度小的人是练不好太极拳的。太极拳练对了的标志就是越练越想得开、放得下,体现在气度大。
4、谦和,练太极拳练出功夫的另一个标志就是谦和。为人低调,这是练习太极拳有造诣的一个特征,一个喜欢自我吹嘘的人在太极拳上是不会有真实造诣的。
5、性情纯真,练习太极拳达到一定的造诣,性情如清水一般纯净,太极拳功臻上乘的表征,就是使一个人的气质越来越纯粹,诚中形外。
练太极拳之所以能够养生,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太极拳有助于培养上述五个方面的气质。
这五条是正确练习太极拳在心境上应该注意的要点,也是判别一个人在太极拳上是否有真实造诣的五项标准。
最后,心的松净在行拳中呈现出来的是:
体中正,身松开,势虚无,意浑圆,气和顺。
以上所述站桩、走架各自需关照的六个要义,行拳时要同时呈现。如是,才算练拳。
在太极拳修为上有真实造诣者,其言谈举止谦和、从容,而傲骨铮铮。周仲英先生技高一时,无论散手、推手,与外人动手时,常常两个手指一搭对方手臂,对方身体就不能自主,完全受他控制,对方全无抵抗之机。周先生待人谦和如无所能者。这是当今某些只有虚名而无实学的所谓“名家”们根本无法企及的境界和风神。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太极拳的养生之匙
孙氏太极拳行拳要义简介(之三)
太极拳已经可以有现代科学解释了
[太极拳教程]太极拳教程 只要做此运动3分钟让你健步如飞
太极拳中看不中用?那是你没有掌握这四点
太极拳与万有引力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