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诗文集编印中的姐弟情深
清代,女性作品的出版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清代士林总体上以一种居高临下的姿态表示了对女性写作的认可或赞赏。出版者以家族为主体,为自己的母亲、妻子、姐妹、女儿等刊刻诗文的男性,比比皆是。有些刊刻者会通过序跋讲一讲刊刻因由,很多女性的生平资料多见于此。此类文章大多赞美女性的品性和才气,处处可见曹大家、谢道韫等类比,往往流于俗套,写得好的很少。这其中,阳湖女性钱希的作品刊印情况比较特别。她的诗文集有数个版本,这在清代女性诗文集中极为少见。编印者钱振锽是钱希的弟弟,他所撰的序,更为特别。

钱希的生平,来自钱振锽的序和她自己的《云在轩随笔》。

云在轩诗草附随笔  1895年刊本

钱希(1872—1930),字梦龟,阳湖(今江苏常州)人。阳湖,是一个出才女的地方。钱希之前,就有张氏姐妹(张䌌英、张
英、张纶英、张纨英)、左氏姐妹(左锡璇、左锡嘉等),均是知名才媛。

钱希兄弟姐妹共五人[1]。她是家中长女,下面有三个弟弟,一个妹妹。大弟钱梦鲸(钱振锽)、二弟钱梦鲲,三弟钱梦鲤,四妹钱梦蛟。[2]

钱希59岁去世,她的一生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

25岁之前:闺中岁月,无忧无虑。
25岁-28岁:短暂的婚后时光,钱希嫁给同乡人蒋南棠,为继室,育有一子,夫妻相知,生活惬意。
28岁至去世:丧夫,丧子,依弟居,精神失常,孤独死去。
 
钱希的闺中生活,主要记述于她的《云在轩随笔》中。《云在轩随笔》刊于1895年,此年,钱希还未出嫁。《随笔》中,钱希记载了家庭生活的趣事;父女、姐弟之间的对答;自己的读书感受和人生感悟等,笔触放松,情感自然,文字中似能看到一个明艳的少女,快乐地读书,自由地思考,放松地谈论。

从她的行文中,可以看出,钱家是一个和睦的大家庭,父亲慈和,姐弟妹之间亲密友爱。家境也比较宽裕,居住了十余年的“寄园”[3]花木繁茂,园中建有数处亭、轩、阁,景色宜人:“寄园胜境有:延翠亭、快雪轩、九峰阁、望杏楼、云在轩、荷花厅、深柳读书堂、月榻。寄园八景为:乱山晴翠、古塔残阳、长河帆影、远寺钟声、春溪浴鹭、秋浦归鸦、菱溪钓月、茅舍炊烟。” [4]“寄园”显然是钱希的闺中乐园:

余家居寄园,四时风景,无一不佳,兼诸弟多才,朝夕相聚,弹棋说诗,自从堕地以来,不知人间有愁恨事。(《云在轩随笔》)[5]

在《云在轩随笔》中,着墨最多的是钱希与弟妹们在一起的生活场景。

她比大弟梦鲸(钱振锽)大三岁,两人年龄相近,时有唱和,也常在一起谈天论地,两人的见解也颇为有趣,如:

余每恨托生不善,而为女子,有科名不能求,有山水不能游,与罪囚何异耶?大弟梦鲸笑曰:“人当看破则无恨矣。如投牛犬猪羊,其受苦亦不可胜数。虽有八大家之文章,李杜之诗,孙吴兵法,安得发泄乎?”余乃笑而颔之。(《云在轩随笔》)

梦鲸阅余笔记,谓余曰:“何不及李杜耶?”余笑曰:“因见历来才人必开口李杜,闭口李杜,读之生厌,故不喜雷同。凡一字一句,总欲自得。人人言之又何用余赘述耶?” (《云在轩随笔》)

她与二弟梦鲲,会相互考较学问:

二弟梦鲲好考据,不喜吟诗。每举一二典故问余,余若不知,则笑之不已。一日,余亦将一二典故问梦鲲,梦鲲亦不能指其出处,余为之失笑。自后,梦鲸亦不时时问余,即问亦不敢笑矣。(《云在轩随笔》)

四妹梦蛟,年龄最小,钱希记其娇憨之态,颇为传神:

梦蛟[6]貌类男子,喜作男妆,憎人言其女子,尝持团扇索梦鲸书,款云:“梦蛟四妹。”梦蛟见之大怒,掷扇于地。余咏落花有句云:“小妹也知春可惜,窗前闲立骂东风。”尝于灯下教梦蛟,梦蛟又大怒,欲将余诗稿付火。梦蛟有口辨,偶与言论,家君与梦鲸不能胜也。

在四个弟妹中,钱希与三弟梦鲤的感情最为深厚。梦鲤比钱希小9岁[7],自小即十分懂事。让人伤感的是,梦鲤12岁时,患疟疾去世了。梦鲤的逝去,让钱希痛彻心扉:“余自三弟梦鲤殇,长怀悲愤。三弟生时之光景,死时之悲态,与十二年中一言一语、一啼一笑、一行一坐、一病一起、一出一入,无不历历挂于胸中,如此者已数载,终不忍书于纸上。”(《云在轩随笔》)

在《云在轩随笔》中,她记述了梦鲤的乖巧懂事,寄托自己的哀思:

梦鲤天性甚孝,家君钟爱之。一日,家君有病,谓家慈云:“如儿女有病,父母必忧,而父母有病,儿女便不解有愁。”是年,梦鲤才五岁,亦侍于榻前,乃应声答曰:“何尝不知愁耶?愁在心中,惟不言耳。”家君笑曰:“此儿真孝子。” (《云在轩随笔》)

余书法不佳,每有诗及书札,皆梦鲤为余抄之。余每自恨学书不成,梦鲤笑曰:“君有诗及书札,余尽可代抄,何恨耶?”呜呼!言犹在耳。所抄诗墨尚未干,而人不可再见,宁不肝肠寸裂哉! (《云在轩随笔》)

三弟的去世,是钱希在少女时代受到的第一次打击,她因此而写下了这样灰暗的诗句:

愁到伤心泪尽辰,眼前事事厌红尘。

始知西极仙和佛,尽是人间失意人。

钱希25岁前的闺中生活,除了三弟之殇,总体上是平静和快乐的。这种状态,大致保持到了婚后。

云在轩随笔  1895年刊本

钱希婚后至去世这段时间的情形,主要见于钱振锽的两篇序言:《云在轩诗草序》(1910年代);《云在轩诗集序》(1930年代)。

钱希25岁时,嫁给了同乡蒋南棠为继室。蒋有才名,但家贫,好在夫妻二人感情不错,育有一子[8]。不幸的是,婚后第三年,蒋南棠得病去世。又过了三年,1903年,儿子又生病死去。双重打击下,钱希痛不欲生,数次自杀未成。为排解忧闷,她开始随弟媳的娘家人学扶乩,又跟人学习道家练气之法,但因学习太过,一度生了大病。这期间,她租住了弟弟钱振锽家西邻梅家的一间小屋,屋子很小,但两家有墙相邻,他们在墙上打了一个洞,仅能过一人,钱振锽有空就穿洞过来看一看姐姐,钱希也可穿过此洞,到弟弟家看望父母,有时她也自己一个人到城里看望婆婆。这时候的钱希,不过三十来岁,头发已渐渐变白了,但仁爱宽厚的脾性未改。钱振锽嫌孩子们花钱买糖不节制,钱希就劝他,说自己午间听到卖糖的小贩敲小锣,声音凄急,孩子们买他的糖,也是帮助穷苦人呢。钱振锽不愿做官,钱希就劝弟弟,不要把做官当成恶事,做官是可以做善事的。1906年,钱希的父亲去世,钱希的精神状态开始变得不稳定。到1909年,她已神智不清,言语颠倒,产生幻听与幻觉,性情大变,“非复从前学诗清高时矣。不复读书,下笔辄不通,诗稿自忘,失辄疑人盗取,又自宝其字迹,虽纸角惟恐人盗卖之,往往愤发切齿,聒聒不已”[9]。走路时还要佩带刀箭,亲戚间议论纷纷,家人也开始容不下她了。母亲将钱希强行关到了梅屋里[10]。钱振锽觉得梅屋太小,也太乱,就用钱希的钱,租了梅家的一块空地,盖了七间屋子,让姐姐住得宽敞些,但两家不再有邻墙相通。白天,钱希到钱振锽家吃饭,夜里,她再独自回到自己的屋子,就这样过了很多年。1930年的一天,钱希一天一夜没有出门,独自在屋中离开了人世。
 
钱希著有诗集和随笔集[11],均以“云在轩”为名。其中,《云在轩诗草》《云在轩诗集》为诗集(两者内容多有重合);《云在轩随笔》[12]和《云在轩笔谈》是随笔集(两者内容部分重合)。钱希的这些诗文作品,均完成于1906年之前,即她的父亲去世之前。1906年后,钱希的精神状况出了问题,已不能写作,直至去世。

钱希的诗文集,曾在家族内部数次刊印,大都由她的弟弟钱振锽操办,现存的就有四个刊本,每次刊印,钱振锽都重新做过编辑。

钱振锽为钱希的作品写过两篇序言。一篇写于1910年代[13],钱希疯颠之后;一篇写于1930年代,钱希去世后不久。这两篇序是前后接续的关系,1930年代的序,只是在1910年代序的基础上,增加了对钱希最后时光的描述。

云在轩诗草序《阳湖钱氏家集》本  1910年代

这两篇序最值得注意的,是写序时间与写序原因。

钱振锽(1875—1944),字梦鲸,号名山,又号谪星、庸人,别署海上羞客、星影庐主人等。光绪二十九年(1903)中进士,官至刑部主事,宣统元年(1909)辞官,回到家乡常州。回乡后,他热心乡邦公益,赈灾济贫,开办书院,教授弟子,培养了很多人才,著名书法家和学者谢稚柳就是钱振锽的弟子。钱振锽是近现代颇具知名度的一位士绅,与冒鹤亭、夏承焘,陈小翠等均有交往。他一生自撰、辑录诗文集多种,晚年流寓上海,著有《名山集》[14]。钱振锽的《名山集》中,有不少诗话内容,张寅彭将之辑录为《谪星说诗》《名山诗话》两种,刊入《民国诗话丛编》。

从后人所做钱振锽年谱及相关资料中,丝毫看不出他与姐姐钱希之间的深厚情谊,但能知晓他对姐姐的才华十分佩服:

长姊天机清妙,好学尤甚,有《云在轩诗》一卷。有句云:“目有千秋难大,胸无万卷改称才?”余不禁叹服。[15](《谪星说诗》)

只有从钱希的角度,细翻她的诗文集,再对照钱振锽的资料,才会比较深切地体会到他们姐弟之间的感情,特别是钱振锽数次为姐姐编印诗文集及写序的特殊之处。
 
1906年之前,钱希虽经丈夫、儿子相继去世的打击,但在钱振锽等家人的关心下,还能正常生活,但1906年,父亲的去世,给了钱希致命一击,自此,她的精神状态越来越差,直到1909年神智迷失。1906年,因父病,钱振锽自北京任上返乡侍父,父亲去世后,钱振锽在家服丧三年,到1909年,服满返京,很快即辞官返乡。1906-1909这三年中,正是钱希状况日益变差的阶段,钱振锽在家,亲眼目睹了姐姐由清醒到糊涂,再到被乡人侧目的状貌,对姐姐的未来充满担忧。正是在此背景下,他在再次编印钱希诗文集时,第一次为之写序,在这篇序中,钱振锽对钱希生平的描述十分细致,上文所述钱希夫死子丧、扶乩、发病、劝弟、梅屋等诸多事项,均出自钱振锽笔下。清代女性诗文集中有不少叙述女性生平的序跋,但如钱振锽这样生动丰富的比较少见。而钱振锽为何要进行这样细致的描述呢?他在序文末尾,做了说明:

嗟夫!姊长我三年,姊死我前,犹可言也;我死姊前,则姊将益为人之所厌,岂有极哉。云在轩者,姊所以名诗也,姊诗数刊而无序,故为述焉。[16](《云在轩诗草序》)

钱振锽写此序时,已明白,姐姐钱希完全没有康复的可能了。他亲眼看到了周围人对姐姐的嫌弃,不由想到,如果姐姐死在他的前面,有他照顾,还不算太糟,但如果自己死在姐姐之前,以钱希的状态,不会再有人关心她,钱希只会遭到更多人的厌恶,处于极为悲惨的境地。思来想去,钱振锽为姐姐写下了这样一篇序。他用了很多笔墨,来叙述钱希婚后的不幸,她仁厚的性格,她疯颠的原因,目的是做好准备,万一自己死在姐姐前面,那么,希望人们看到这篇序后,能够理解他的姐姐,不要伤害她。

自1909年直至钱希去世,钱振锽一直待在家乡,钱希与他相邻居住。从1909至1930年,21年,钱希的神智没有再清醒过,直到59岁时去世。这期间,照顾她的主要还是弟弟钱振锽。但,1921年,钱振锽的妻子费氏去世,此后十年,钱振锽未再娶。可以想象,妻子在世时,钱希的照料会更有保障。妻子去世后,钱振锽独自一人,儿女都已成家,此时,钱希的日常照料或许会有一些困难,但依然相安无事过了十年,直到1930年四月之前的一天,钱希死去。特别巧的是,这一年的二月,钱振锽去了无锡访友,三月至四月,他又一直在离家百里之遥的马迹山救济灾民。而正是他不在家的这段时间里,钱希去世。数十年的相伴,姐姐突然离去,给了钱振锽极大的打击,同时,姐姐去世的惨状,又让他陷入了深深的自责。他再次编印了钱希的诗文集,写了第二篇序,序末,他写道:

嗟哉!振锽天性至薄,竟使吾姊死于梅屋,却食一日,断气一宿,病发吾不省视,夜来苦难,吾不知觉,孤独一室,既无亲戚,又无婢妾。呜呼,使姊如此而死,我复何必于人前谈仁义、说孝弟乎!但愿他日死于道路,不然无以见姊于地下。[17]

钱振锽说,姐姐一整天没有吃饭,在屋中整整一夜,凄凉死去,竟无一人在身旁。姐姐这样死去,我怎么还有脸面在别人面前谈论仁义孝悌!他的悲痛之情无法排遣,遂发下誓愿,希望自己日后也死在道路之旁,无人闻问,只有这样,才有面目见姐姐于地下。此段语气沉痛,不忍卒读。
1930年代的第二篇序,与1910年代的第一篇序,相隔了20年,它几乎原封不动的照搬了第一篇序文,只是增补了钱希后面的生活状况,很简略,最重要的,就是最后这段感触。如果说,第一篇序是钱振锽为了保护姐姐而作;那么,第二篇序就是为了痛责自己而写,认为自己没有尽到照顾姐姐的责任。
其实,从各种资料看,钱振锽都是极为难得的弟弟。除了照顾姐姐,为钱希编印诗文集外,钱振锽还要操心姐夫的家事。蒋南棠的前妻留有一女静芝,钱希是她的继母。静芝长成后,以钱希的状况,不可能再关心到她,是钱振锽为静芝定了婚事,操持她出嫁。[18]这样的姐弟之情,在我接触到的晚清以来的女性生活资料中,极为罕见。 
 
清代,大量女性诗文集得到刊刻和传播,这一现象,清代之前,从未有过。绝大部分的刊刻者都是男性亲人或族人,刊刻的目的多为纪念或传扬家族名声,表明自己的亲族中有才女、有孝女、有节妇。读多了,觉得不过如此。正因如此,钱振锽的编印行为及序言,才格外引我关注。关于钱希“云在轩”诸作的版本,还有不少问题待考,但其中透露出的姐弟情谊,总会出现在我脑海中,挥之不去。
钱希的写作生涯终止于34岁。从她的文本中,我们完全读不到她后半生的凄凉和伤痛,只有少女的明丽、家庭生活的愉悦、至亲的温暖。我想,钱振锽不断编印姐姐的诗文集,除了想保护姐姐和自责忏悔外,是否也在这一过程中,不断回忆起少年时姐弟相处的快乐呢?

【熊丽娟同学对本文有

重要贡献,特此感谢!】

  注释:
[1] 钱母实际生过六个儿女,在钱梦鲲和钱梦鲤之间,还有一个儿子,生于1879年,但出生后即夭折。此据蒋涌涛:《钱振锽年谱》, 《名人博览》2015年第1期。
[2] 钱希《云在轩随笔》中,称“四妹梦猿”,《钱振锽年谱》中称四妹为“钱梦蛟”。另有钱及时《我的外祖母和外祖父》一文,称“我的外祖母钱梦蛟女士“。据此,可知钱希文中之”梦猿“当误。《钱振锽年谱》和《我的外祖母和外祖父》均见 《名人博览》2015年第1期。
 [3] “寄园”是钱希之父钱向杲建造的一处园地,数年间不断修缮,盖了数处亭阁,是一处风景极佳的家庭园林:“向杲精心打造寄园,是园为宅东租之隙地二亩,种树、筑室、授徒,地强半非己业,故曰‘寄’” 。蒋涌涛:《钱振锽年谱》,《名人博览》2015年第1期。
[4]蒋涌涛:《钱振锽年谱》, 《名人博览》2015年第1期。
[5] 钱希:《云在轩诗草 附随笔》乙未(1895年)续刻本,以下均同。
[6] “梦蛟”,原文为“梦猿”,据《钱振锽年谱》及钱及时《我的外祖母和外祖父》改。
[7] “四弟杏宝,字梦鲤, 生于光绪辛巳(1881),卒于光绪壬辰(1892), 夭折。”蒋涌涛:《钱振锽年谱》 ,《名人博览》2015年第1期。
[8] 在钱振锽序中,钱希的儿子名“细树”,《钱振锽年谱》中,又有“细侯“之说,存疑,待考。
[9] 钱振锽:《云在轩诗草序》,《阳湖钱氏家集》1910年代刊本。
[10] 钱希被关入梅屋在其母在世时,据《钱振锽年谱》,他们的母亲去世于1911年,因此,钱希应是在1909-1911年间被关。
[11] 《钱振锽年谱》记载,1930年,“姐钱希卒,有《云在轩诗草》、《云在轩笔谈》、《乩诗录》。”(蒋涌涛:《钱振锽年谱》,《名人博览》2015年第1期。)查《钱氏家集》和《阳湖钱氏家集》, 《乩诗录》均署名为“钱振锽 撰”。内容实为钱希诸人在扶乩时的诗作。当是钱振锽将之辑录为一集,年谱将之归于钱希名下,是根据内容来讲。
[12] 《云在轩随笔》附于1895年刊行的《云在轩诗草》中。
[13] 钱振锽1909年自北京弃官回乡。 蒋涌涛:《钱振锽年谱》,《名人博览》2015年第1期。
[14] 张寅彭:《民国诗话丛编》(二),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2002年,第577页“编校说明”;南京师范大学古文献整理研究所编著:《江苏艺文志·常州卷》, 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1994年,第875页;蒋涌涛:《钱振锽年谱》,《名人博览》2015年第1期。
[15]张寅彭:《民国诗话丛编》(二),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2002年,第604页。
[16] 钱振锽:《云在轩诗草序》,《阳湖钱氏家集》,1910年代刊本。
[17] 钱希:《云在轩诗集》,1930年代刊本。
[18] 钱振锽:《入城访蒋氏甥女病》《伤静芝》,见钱希:《云在轩诗集附录》,1930年代刊本。

责任编辑:石慧

作者简介

陈静,山东大学文学博士。济南大学教授。研究兴趣集中于中国古代出版文化;近年来关注女性与出版问题。出版有《唐宋律诗流变研究》《图说中国文化·艺术卷》等著作。发表论文数十篇。所撰传统文化普及类作品输出版权到韩国。

出版六家

六个出版人的小家

出版六家公众号的所有内容,均为原创。

未经许可,请勿使用。

欢迎合作、转载。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止庵 : 从陆小曼说到川端康成
这位教授的文言功力 为何连钱锺书都回信叹服
【会员专列】杨瑞奇|梦已园、国泰民安赞。迎旭日,春花灿。
【当代诗人:晓风残月】随笔 晨思//主播:赵葵一中国羽墨飘香文学出品.
【第89期】鹏城风雅 | 谢良喜《希声集》叁
随笔||爸爸妈妈你在哪里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