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没事别老找师母
打开凤凰新闻,查看更多高清图片

2020098

警告或牢骚

流传至今的经典书法作品中,很大一部分或为“偶成”——它们不是精心准备的创作,而是一封好友之间的书信,一回病中牢骚,甚至是一次忍了很久的警告。

比如我们最为熟悉的《快雪时晴帖》,就是王羲之写给友人的一封简短信件。

快雪时晴帖 王羲之

全贴共 28 个字,是远离官场的王羲之随意写成的一封问候信,内容为:

羲之顿首快雪时晴佳想安善未果为结力不次王羲之顿首山阴张侯

关于它的断句方式,历来争论不休,考虑到魏晋时期的诗歌流行四言,所以四字断句的形式最为合理——羲之顿首。快雪时晴。佳想安善。未果为结力不次。王羲之顿首。山阴张侯。

断句的异同,只关乎阅读节奏,并不影响含义,这封信的字面意思是:一场快雪之后,天空转晴,王羲之想将这份喜悦分享给朋友张侯,同时为之前的事略表歉意。

可以看出,这是一封相对轻松的友人信件。除此之外,王羲之也写过不少发牢骚的文字,《干呕帖》(又名《如常帖》)即是最有意思的一封。

干呕帖(临摹本) 王羲之

此贴全文 4 行 36 个字,主要说了一件事:我非常不舒服...贴文如下:

足下各如常。昨还殊顿。胸中淡闷,干呕转剧,食不可强,疾高难下治,乃甚忧之。力不具。王羲之。

从历史资料看,晚年的王羲之身体确实不好,这或许与魏晋时期盛行的“服食”有关。服食是一种以长生为目的修炼方式,主要服用“五石散”,此药性热,服后需要吃冷饭、洗冷水浴,在寒冷处休息,所以也叫寒食散。

早些时候,五石散以治病为主,因服后禁忌太多且有并发症,所以使用时大多十分谨慎。但至魏晋时代,它却被当作了“健身药”,长期服食,王羲之的健康状况便出现了大问题。

与他同病相怜,宋代书法家蔡襄的身体也有不适,于是写了《脚气贴》...

脚气贴 蔡襄

四大书家中,三位以行草、行楷见长,蔡襄是个例外,书法大多为正楷,但《脚气贴》别开生面,为行草书,也许确与“脚气”带来的不适有关...贴文内容为:

仆自四月以来,辄得脚气发肿,入秋乃减,所以不辞北行,然于湖山佳致未忘耳。三衢蒙书,无便,不时还答,惭惕惭惕。此月四日交印,望日当行,襄又上。

大意是四月以来,腿脚发肿,秋天好了许多,所以还是可以北上。需要注意的是,这里的脚气非今脚气。古人所说的“脚”多数情况下指的是腿,而非足。那时的“脚气”,是由于缺乏维生素 B1 引起的腿足肿胀。

另有一种说法是,此病与服丹食药(与王羲之相似)有关,长期服食丹砂、制炼水银导致中毒而引起的神经性炎症,也会带来腿部肿痛。

与王羲之、蔡襄相比,唐代书法家张旭的病痛可能更为难以忍受。

肚痛帖(北宋摹刻) 张旭

《肚痛帖》中,开头的三个字,写得比较规正,字与字之间并不相连接。从第四个字开始,他便改为了每行一笔到底,上下映带,越写越快,越写越狂,越写越奇,意象迭出,颠味十足。

偶然的一次肚子疼,张旭将心路历程记录了下来:

忽肚痛不可堪。不知是冷热所致。欲服大黄汤。冷热俱有益。如何为计。非临床。

内容很简单:不知怎么滴,肚子疼得不行了,是冷或是热的原因?咱也不知道,咱也不敢问。喝大黄汤应该会有好处,冷的热的都行。哎,疼死了!我可没靠在床上...

张旭的习惯是醉后书字,所以世称“颠张”,唐代甚至将张旭狂草、李白诗歌和裴旻剑舞并称“三绝”。《肚痛帖》显然不是酒后完成的文字,但也足见“颠张”的气势。有意思的是,疼痛中的张旭仍为自己辩解“非临床”,可见,“张颠”的名号可不是闹着玩的。

除去书信,还有一类文字也被保留至今成为了书法作品,它就是门条。

门条 齐白石

齐白石的门条掷地有声,如下:

凡我门客,喜寻师母请安问好者,请莫再来。

意思一目了然——凡是来我家喜欢找师母的,以后就别来了...当时到访齐宅的人,大都是提着各式小礼品直接去找师母,有时,甚至连齐白石的面都不见。据记载,因为师母更加通情达理,而且齐白石忙于创作,一般都会听她夫人的安排,久而久之,就出现了这种现象。再加上 1937 年 7 月,北平沦陷,白石老人心情悲愤,更是轻易不见客。

至于这个门条有没有其他意思,我们就不太好揣测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会发牢骚吗?
王羲之行草书《追寻帖》拓本四种
王羲之十七帖之六:服食帖
真伪莫辨,赏书圣王羲之行草书《追寻帖》
王羲之《腹痛帖》PK张旭《肚痛帖》,谁的草书更摄人心魂
王羲之草书《大热帖》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