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胡洪侠| 那些年我们追过的港台版“书之书”|之七 “活在书堆下”

这些天扶助一万多册书陆续走进纸箱。同事问是否需要帮忙,我坚拒。收拾藏书是自己的事,岂能假手于人?

一本一本自书架上取下,翻翻,或不翻,扫一下封面,迅速考虑眼下的分类、分箱,和日后的分楼层、分房间,然后再一本一本送它们进纸箱。它们不说什么,乖乖依次进了“小黑屋”。有什么关系呢?我边捆胶带边对它们说:好好休息几天,等待“解放”的那一天吧,光明再前头,明天更美好。哈哈。不知箱中群书听了这些套话会不会大呕其吐。

唯独翻到港台“书之书”时,会稍稍停下片刻,想想是否选择这本那本加入晚间公号晒书行列。许多书早进箱了,再找无比麻烦;有些书就在眼前,可是品质不高,无法尽数出镜。就这样,选了百本左右的港台版“书之书”,和订阅我公号的书友分享一下。有一有二,再三再四,数五数六,今天到了“之七”,好了,暂告一段落吧。

刚才拍书影时,重又读了《活在书堆下》的几篇文章。每次翻这本书,心情都很沉重。

香港曾经有过一家青文书屋,卖书也出书,多年聚焦在香港本城的文学创作与评论,开业的几十年间堪称香港文学根据地、大本营。1990年代,前港三联编辑罗志华接手青文,勉力维持,且开拓出版格局,其“文化视野丛书”阵容强大,一时风头十足。无奈书店和文学,都不再是红火兴旺的生意,罗志华苦撑危局,无力回天,青文只得在2006年停业。2008年春节前的农历大年二十八,罗志华独在仓库收拾残书,谁知四周高高的书堆突然坍塌,层层叠叠砸将下来,他纵是有拳艺在身,也躲闪不及,竟无法脱身,结果以身殉书,尸体十四天后才被邻居发现。

罗志华的猝死是2008年香港书界和媒体上的一大话题,许多人撰文回忆倒掉的青文书屋和远走的罗志华。叶辉和马家辉不仅为文悼念,还策划发起编辑一本书纪念罗志华,书名是家辉起的——“活在书堆下”。

我不记得我有没有逛过青文书屋了。铜锣湾一带和旺角一带的二楼书店当年我还算熟悉,地处湾仔的天地书局我也常去,但对青文书屋印象则不深。今天再读《活在书堆下》,我感慨的是香港一帮文化人当年肯为一位经营上并不算成功的书店主理人编辑出版一本书,我觉得这是送别罗志华最好的方式了。书是2009年2月罗志华去世一周年出版的,也斯、小思、梁文道、黄碧云、陈子善、马家辉、叶辉等等都写了文章,称得上是一场“为了告别的聚会”。

像这样的“书之书”,其文献价值与年俱增,书中人事场景如今不知又变了几个回合,幸得有《活在书堆下》,可以让与书为伴甚至与书生死与共的人,长留世间,化为镜鉴,供各色世人时时自照且自省。

愿每一位爱书的人也为这世界所爱。

港台版关于书的书,先告一断落。待群书“解放”,再行出发。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这家隐世老书店开了18年
时代是书店的敌人
上海二手书店 | 这才是真·淘“宝”
倒闭的书店越来越多,爱读书的人都快成为珍稀动物了
三味书屋
读书人爱书成癖,淘书也会成瘾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