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高彤:怀念我的姥爷梁连柱先生

先生作梁柱  堂陛方崔嵬

——怀念我的姥爷梁连柱先生

作者:高  彤

今年是我的姥爷梁连柱先生诞辰120周年,他已离开我们整整41年了,作为一名普通的京剧人,在舞台上他没有留下太多辉煌,但梨园界只要提起梁连柱,没有不由衷敬仰的,他能戏之多在京剧界是不多见的,生前被称为京剧的“活字典”、“戏包袱”。

梁连柱先生

姥爷生于清光绪二十七年农历辛丑年六月十九日(公元1901年8月3日),原名梁玉章,只因家境贫寒,9岁时,姥爷的母亲托俞振亭先生将姥爷送入喜连成(后改富连成)科班学艺,排在二科,与马连良、刘连荣、于连泉等为师兄弟。梁连柱这个名字是萧长华先生所起,萧先生说:“房梁要靠柱撑起来呀,你就叫梁连柱吧。”

入科后,姥爷先习老生,后来,萧长华先生见他长的虎头虎脑,令其改学花脸。姥爷小时候天资并不聪颖,但极其用功,一出戏不管什么角色都默默记在心里。他曾和叶龙章先生聊过自己在科班里的一件事:“当时无论你学什么行当,都登台先去跑龙套,由于我资质较差,所以跑龙套的时间较长,但师父(叶春善先生)时常对我们说:'别看你们跑龙套、当上下手,可不能只是旁边看热闹,你们学哪行的,要注意学习哪行,到时候我要检查的。’果然不出一个月,师父就问我:'你今天哪出戏有活?’我回答:'今天我是《空城计》的龙套。’师父说:'你把司马师那两句给我念念。’因师父早就嘱咐过,当时马上就念了出来,受到了师父的夸赞。一次又是《空城计》的龙套,回科班后师父又让我把司马懿的唱念给他听听,我早已背熟,一一唱念出来,师父很高兴,第二天给我加了每天两大枚铜子的点心钱,以为奖励。”

姥爷跑了两三年龙套,因为刻苦用功,逐渐演上了一些比较重要的角色,如《龙潭鲍骆》的鲍自安、《恶虎村》的武天虬、《三鞭换两锏》的尉迟恭、《八蜡庙》的费德功、金大力,《取金陵》的赤福寿等。姥爷后来常说:“在科班这几年虽然龙套、四个头的来的比较多,但自己牢记师父和萧长华先生的教诲,每出戏里的大小角色一一默记在心,所以会的戏要比专门学某一行的同学会的多,出科后搭班,主、配角都敢应,并对今后从事教学工作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1918年,姥爷出科后先后搭俞振亭、杨小楼、梅兰芳、高庆奎和马连良等先生的班,演出于北京各个剧场。1931年到了天津,搭上了李桂春(小达子)先生的班,并受邀去李家为其子少春和幼春练习基本功。一九三二年搭入唐韵笙先生的班社,同去东北演出。从东北回津后应邀到天津“稽古社”科班执教,姥爷一边演出一边教学,他在“稽古社”向徐俊华传授了《安天会》,后来张春华先生亲口对我母亲梁九荣讲:“我的这出《安天会》也是梁先生说的。”1939年姥爷来到上海,在大舞台搭班演出,1940年,他到新成立的上海戏剧学校任教,从此正式走上了戏曲教育事业的道路。

上海戏剧学校从1940年开办到1945年停办,培养出了大批京剧艺术人才,如顾正秋、张正芳、关正明、周正荣、黄正勤、王正屏、施正泉、孙正阳等先生。戏校创办之初条件异常艰苦,“正”字辈学生共有180余人,老师不过十几位,其中姥爷为学生花费的心血最多,所以不少学生回忆当年情景,都异口同声称赞姥爷是上海戏校的第一功臣。王正屏、施正泉两位先生曾感慨地说:“当年没有梁先生,也就没有我们的今天。”周正荣先生回忆说:“我们上海戏校的总教官是梁连柱先生,能掌握整本剧目、所有行当,成为我们学校排戏的主排老师,他排戏能排出流派特色。梁先生对学生尤其尽心,特别是贫苦的或天资有限的学生,他是我们最敬重的先生。”顾正秋、张正芳先生回忆说:“梁先生除了教剧目,还负责督功,他手执教鞭,有时敲桌子,有时点地,总以非常紧凑的[紧紧风]锣经节奏催促我们快跑。时而指挥跑正圆场,时而又跑反圆场,或[龙摆尾]。他边指挥还不住口地边讲要领:提气、收小肚子、肩膀放松、腰挺直撑着劲、别晃、别泄劲等等。这半小时的圆场功,梁先生念叨着比我们还累。他从不休息,一遍又一遍地反复讲解,还特别仔细地观察我们,哪一个姿势不对,他立即过来纠正,还经常身体力行插到我们行列中,以疾步如飞的圆场功,为我们作示范,带领我们练好这门功。在梁老师的言传身教下,学生们群情振奋,越练越有劲,师生们没有一天不汗流浃背的。梁先生严肃认真地教练,在同学中树立起了无比的威望,至今我们仍常感念他的教诲之恩。”

姥爷在上海戏校生、旦、净、丑全教,除了向王正屏、周正礼、施正泉、孙正琦、何正奎、刘正奎等教授了《遇后·龙袍》《连环套》《黄一刀》《嫁妹》《芦花荡》《霸王别姬》等花脸戏以外,还为老旦学生说了《钓金龟》,为老生学生说了《王英骂寨》,为武生学生说了《大名府》《截江夺斗》,为丑角学生说了《祥梅寺》《法门寺》。景正飞和陈正柱向姥爷学习了《三盗九龙杯》,“正”字辈众多女生能唱《金山寺》,都是姥爷一对一对排出来的。

在上海戏校五年的时间,姥爷负责掐总的剧目,占了戏校总演出剧目的多一半,这里包括武生戏如“八大拿”,武旦戏《取金陵》《青石山》《朝金顶》等。五年间,学生共演出了1000余场,姥爷场场必到。后来在“四维剧校”和“中国戏校”也是如此,谢锐青的《木兰从军》,袁国林的《黄一刀》,柏之毅的《铁笼山》,侯正仁的《时迁偷鸡》《五人义》,李可的《截江夺斗》,贺春泰、唐铁林的《收关胜》,我母亲梁九荣的《打焦赞》都是姥爷所教授的,姥爷所会剧目之渊博,在梨园界实为罕见。

同时,姥爷还经常参加示范演出,与俞云谷先生合演了《水淹七军》,与瑞德宝先生合演了《宁武关》《长坂坡》等剧。1941年,他参加了费穆先生导演的电影《古中国之歌》的拍摄,与瑞德宝先生合演了《朱仙镇》《水淹七军》,为后人留下了一份珍贵的艺术资料。

梁连柱先生《水淹七军》周仓剧照

1945年上海戏校宣告解散,姥爷于翌年经师兄弟李连甲先生介绍,带着孤儿侯正仁参加了国民党青年军207师所属的“四维剧校”。“四维剧校”结束上海演出乘船北上,最后以沈阳为基地,再赴北京、长春等地演出。1947年在北京成立“四维剧校三分校”,学校排演了一批新剧目如《江汉渔歌》《董小宛》《金钵记》《花木兰》《武则天》《陆文龙反正》等,姥爷参加了执排工作,为戏增色不少。尤其是一些群场子,如《江汉渔歌》的水操,经姥爷精心设计,演出后收到了强烈的舞台效果。同时他还为学生们说了《巴骆和》《大探二》《蜈蚣岭》《金山寺》等传统戏。

1949年迎来了解放,“四维三分校”由中国人民解放军接管,政府在“四维三分校”的基础上建立中国戏曲实验学校(后改为中国戏曲学校),姥爷被任命为学校的戏曲教育股股长,他热爱新中国,热爱共产党,全身心的投入了到工作之中。

1951年“抗美援朝”中,姥爷不仅亲赴前线参加慰问演出,与江新蓉合演了《宇宙锋》,下半年,还极积地参加了戏校发起的“捐献飞机义演”活动。这次活动名家荟萃,五场演出广告见报后,戏迷们奔走相告,演出意义深远。姥爷在义演中参加了两场演出,第一场是7月29日与谭小培、贯大元、郝寿臣、萧长华等先生合演的《乐毅伐齐》,他在剧中扮演乐毅。第二场是10月31日与贯大元、雷喜福、于玉蘅先生合演了《搜狐救孤》,他在剧中扮演屠岸贾在当天李桂春、郝寿臣等先生合演的大轴戏《巴骆和》中又,姥爷赶了一个花振芳。

同年,姥爷还曾带领戏校学生协助刚刚成立的戏曲改进局实验京剧团(中国京剧院前身)进行演出,参与了《江汉渔歌》《三打祝家庄》《闹天宫》等戏的排练,并在剧中担任重要角色,如在张云溪先生主演的《三打祝家庄》中扮演杨林,在张春华先生主演的《闹天宫》中扮演天王。20世纪50年代后,姥爷与侯永奎、马祥麟、高玉倩等先生还授聘于中央戏剧学院,为学生们授课。

闲暇时,姥爷也常去听评书,补充自己的历史知识。翁偶虹先生在《北京话旧》一文中写道:“解放后,戏曲演员喜听评书者,仍大有人在。我曾于天桥的书馆里,遇到中国戏校花脸教师梁连柱,时常去听马阔山说的《明英烈》。他不只一次地对我说:’干我们戏行的,听评书能知历史,对我们这行帮助太大了!’”

姥爷的记忆力惊人,他文化程度有限,识字不多,所会的戏全凭记忆。萧长华先生为学生们说《激权激瑜》《取南郡》,这些戏人物众多,场子纷乱,群众场面大,光龙套就要上八堂,姥爷作为萧先生的主要助手之一,凭着记忆力出色的完成了此戏的排练。听母亲讲,茹富兰先生在学校要说《恶虎村》,因群众角色很乱,怕说不好。姥爷对茹先生说:“师弟你放心吧,你只管说黄天霸,其余的活儿我全包了!”茹先生听了很感动。

中国戏校师生合影,前坐左二为梁连柱先生

后来,逯兴才老师也对我讲过姥爷的几件事:“我记得梁大爷(中国戏校对姥爷的尊称)给师兄钱浩梁、柏之毅、郭世华统排《铁笼山》时,前面有个很大的群众场面,称之为’大草坡',其特点是群唱、群舞,连续上八蛮兵、八蛮女、八马童,边舞边换队形,口唱曲牌,要求动作优美、整齐划一,难度很大,现在没有人能教了,这些大场面都是梁大爷亲自给排的,剧中的曲牌也是梁大爷一段一段教的,精彩异常!”还有一件事逯老师记忆深刻,他说:“当时学校要排《驱车战将》,主教老师是张玉亭先生,此剧是唐(韵笙)派剧目,在北京很少见。我被派了一个角色,叫仇牧。统排前张玉亭先生给我了一个'单头’(只有仇牧的台词),叫我琢磨琢磨,可我从来没有见过这出戏,不知如何演,心里很着急,正好碰到梁大爷,梁大爷问明情况后对我说:'你不用着急,我给你说说。’然后就把仇牧的表演,舞台调度,以及见南宫长万后被南宫长万误杀等细节都非常仔细的给我说了,在统排时张玉亭先生对我的表演很满意,当时我就想,这么'冷’的关外戏,梁大爷都了如指掌,真是令人佩服!”(原因就是姥爷曾搭过唐韵笙先生的班,这些都是搭班时所学的。)

逯老师在中国戏曲学院成立60周年的研讨会上回忆道:“梁大爷有惊人的记忆力,用今天一句话来形容,那就是一本活的京剧辞典,他对学生非常爱护,但表现的方式很有意思。我们有时候一下文化课,从教室里出来向宿舍方向走,他就会拦住我们,让我们别回宿舍了,去教室压腿。压完了左腿压右腿,然后踢腿,刚练完了,铃又响了,又得干别的去了。当时我们不明白,不是刚刚练过早功了吗?课间也不让休息,但是心里想,嘴上不敢说。他认为这样做可以帮助我们成长,帮助我们掌握更扎实的基本功。我们越大越觉得这样的老师太难得了。今天我们想一想,还有这样的“傻瓜”吗(我姑且用这样一个词,我是充满崇敬心情来说的)?没有了!我们没休息,他也没休息呀!他应该去休息的,可是他把自己所有的业余时间都奉献给了学生。梁大爷过世的时候,我站在他家的院子失声痛哭!我想,我们戏曲院校不论是中专还是高等院校,都缺这样的老师,都非常需要这样的老师,他全身心地扑在学生身上,用老话说,是跟学生'扎’上了呀!”

从左至右:梁连柱、王振濂、侯喜瑞、徐兰沅、叶盛兰、萧盛萱

1958年,我父亲高长清所在的中国京剧院四团,要调往宁夏支援边疆建设,成立了宁夏京剧团,并招收学生,极需教员。宁夏文教厅通过中央文化部和中国戏曲学校,把姥爷与母亲从中国戏校调往宁夏,姥爷二话没说,打理行装准备赴宁。临行前来到萧长华先生家辞行。姥爷向萧先生说明去意,萧先生把一套东周列国的剧本和一根拐杖送给姥爷留念。这根柺杖我小时候见过,非常精美,深棕色,上面有几行金字小楷,这根枴杖姥爷一直舍不得使,生前只用过几次。姥爷对萧先生有着深厚的感情,不仅有师徒情,更有父子情,他一辈子记着先生对他的培育之恩。姥爷经常说:“没有萧先生对我的教诲和爱护,就没有我今天的梁连柱呀!”姥爷会戏之多、对学生之爱(尤其是对贫苦和天赋不够好的学生),是深受萧先生影响的。姥爷去世时,萧盛萱先生提议把这根枴杖同姥爷一同火化,以表师徒之情!

1959年,姥爷与母亲来到了宁夏,刘连伦老师在回忆姥爷的文章中写道:“回顾梁连柱先生的一生,他总是在事业初建时期,成为第一批开拓者。从上海戏剧学校到四维三分校到中国戏曲学校,直到宁夏以后依然如此。”姥爷当时己年近六旬,一心扑在宁夏的戏曲教育事业上,姥爷除教授文武花脸、文武丑及一些较为复杂的剧目的统排工作外,还负责学生们的基本功,在宁夏姥爷教了两班学生,计100余人。他先后为学生们排演了《五人义》《三盗九龙杯》《武文华》《太行山》《扈家庄》等剧目,毎次演出姥爷都忙前忙后,从学生们的化妆、服装到道具,每一环节都尽心竭力。

1959年梁连柱先生给学生刘海生说戏

1962年,姥爷与盖玉亭先生合演了《古城会》,还应宁夏京剧团之邀,为李鸣盛先生排演了马派名剧《大红袍》和杨派戏《铁笼山》。刘连伦老师在回忆文章中写道:“其中《大红袍》一剧,梁先生已长年未参加演出,但凭着他惊人的记忆,很快使这出戏达到上演水平,对于剧团中的演员,只要有求教者,他都是刻不容缓给予回答,根据所提出的剧目,他便滔滔不绝道出戏中的场次、台词、唱段,几乎达到难不住、问不倒的地步。就这点来说,不仅戏曲界同行们为之叹服,就连著名的表演艺术家李洪春、侯喜瑞等人也为之钦佩不已。”

1960年,姥爷光荣地加入中国共产党,严格的按党员的标准要求自己。1965年邢台地区发生地震,姥爷偷偷的把自己的部分工资寄往了灾区,事后是别人告诉我母亲的。1966年退休,十年动乱中姥爷受到了迫害,但他并未因此而失去对党的信仰,他相信,共产党决不会冤枉一个好人。

1972年,姥爷随我母亲一同回到阔别已久的北京。1976年以后,上门请教的人络绎不绝,中国京剧院四团要恢复全部《霸王别姬》,杨秋玲主演,但戏的前半部有霸王坐帐等场次,人物多、场子乱,而且楚八将的扮相和脸谱也不太清楚,当时景荣庆先生让刘亮(四团演员,中国戏曲学校毕业生)去姥爷家请教,说:“梁先生肯定知道,你们问问梁先生吧。”刘亮上门请教,姥爷马上说了楚八将每一位的扮相、行当、脸谱,还告诉刘亮当时梅兰芳先生演出此剧时,每位靠将是谁演的,勾什么脸,戴什么髯口。另外,中国京剧院的刘世祥向姥爷请教过《连环套》,马崇仁先生和豫剧名家牛得草也来家里请教过。当年的学生来的就更多了,如张正芳、关正明、陈正岩、谢锐青、袁国林、范维瑾、李维坤、贺春泰等等。1979年,姥爷同侯喜瑞、李洪春、王连平先生被史若虚院长聘为中国戏曲学院四大顾问,继续发挥着余热,直至1980年去世。

梁连柱先生(前左)、关盛明先生(前右)与上海戏校学生(后自左至右)关正明、张正芳、陈正岩

回顾姥爷一生,并没有演过什么重头大戏,也没扮演过什么惊震剧坛的角色,他只是默默地做着平凡的事,但他却把平凡的事做成了不平凡,使人们都敬佩他,怀念他!最后,我想用学生们对姥爷的评价做为本文的结束语:“梁先生是一位学习京剧的有心人,是一位难得的多才多艺的京剧教师,他将自己的全部心血都放在了学生身上,他为我国的京剧教育事业,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梁先生是当之无愧的戏曲教育家,他永远活在我们心中!”

本文原载于《中国京剧》2021.05

责编:谢岩 编辑:茹涵

戏曲曲艺两门抱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深切缅怀我们敬爱的四位老校长(中)
怀念我的祖父毛世来先生
戏服千千美,数她最中国||章侠
宋德珠的戏曲人生:如何成为京剧武旦挑班第一人?
记忆中的“富连成”:令人怀念的几位老师(上)
武生泰斗王金璐:民国第一小鲜肉的传奇人生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