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漫谈古代养生诗

漫谈古代养生诗

诗,是生活的艺术提炼;生活是诗的源泉。追求健康,是生活的一部分,养生诗是古人追求健康的物质生活、精神生活的诗化的经验总结。重视养生,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儒家,重视养心、养气,所谓“养心莫善于寡欲”,“吾善养浩然之气”,这是个人修养的陶冶。佛家,在心灵上追求“空”,在行为上追求“善”。道家,理念的“无为”与行为的“避世”形成了其保护生命的存在、重视生命的快乐的养生哲学。在漫漫的历史长河中而产生的大量的养生诗,是中华民族诗词宝库的一枝奇葩。我们着重欣赏几位历史人物的养生诗。

一. 曹操的《龟虽寿》

神龟虽寿,犹有尽时,腾蛇乘雾,终成土灰。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这是一首脍炙人口的咏志诗,也是一首养生诗。

孟德论养生,其要者有三。直面人生,看淡生死,若神龟之寿而有尽,若腾蛇之能而成灰,人焉能永寿也哉!所谓万寿无疆也者,欺人也,亦自欺也。此一也。生者,生生也。为人之生而有为者,己亦生机勃发也,故人不可无志,老者尤须怡然有为于世,方可不至于空虚、消极也。老骥伏枥四句,体现了有为于世的进取精神,次其二也。人之寿夭,固然在天,若人禀天之气而有别也,然尤宜重后天之养。何以养之?怡其心也,此其三也。孟德之养生论,儒也。

二. 白居易的养生之道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号香山居士,享年74岁,亦善养生者。其以诗论养生之作甚多,概而言之有三。一曰以心为药,坦然面对生老病死。《病中五绝句》云:“世间生老病相随,此事心中久自知。今日行年将七十,犹须惭愧病来迟。”七十之年,惭愧病来迟,其言甚为有趣。“方寸成灰鬓作丝,假如强健亦何为。家无忧累身无事,正是安闲好病时。”无事无忧,正好可以生病,对病之态度,何其放达。“李君墓上松应拱,元相池头竹尽枯。多幸乐天今始病,不知合要苦治无?(李、元皆予执友也。杓直少予八岁,即世已九年。微之少予七年,薨已八年矣。今予始病,得非幸乎。)”与已作古之友相比较,亦病中开心之法也。“目昏思寝即安眠,足软妨行便坐禅。身作医王心是药,不劳和扁到门前。”身作医,心是药,良言也。“交亲不要苦相忧,亦拟时时强出游。但有心情何用脚,陆乘肩舆水乘舟。”当然锻炼也是必要的,“强出游”,总比长卧病榻好。

《病中五绝句》是白居易68岁时的作品,这时,他得了“风痹之症”,左脚不能动,常感到肢体疼痛,头晕目眩,在病中,他写了这一组诗,表达了他对生老病死的旷达态度。首先,年老得病,是人生常态,不足为忧,年近七十而病,更是很自然的事。“惭愧病来迟”,“家无忧累身无事,正是安闲养病时。”其次,比较比自己小的好友已作古,而自己“今始病”,更觉坦然。李君,李建,字杓直,又称李十一,陇西人;元相,元稹,又称元九,皆是白居易的好友,他们经常在一起饮酒赋诗,游山玩水,情谊甚笃。元、白、李三人,是诗友,是酒友,还是棋友,而李、元都比白居易年龄小,却已死去八年了。再次,养病尤以养心为要,静以养心,“身作医王心是药”,心养比药养更为重要。他在《自觉》诗中强调了这一点:“自知年与貌,衰盛随忧乐。畏老老转迫,忧病病弥缚。不畏复不忧,是除老病药。”

2.诗酒棋琴养生

白居易以诗酒棋琴为其“四友”,其诗,自不待言,其酒豪,其棋精,其琴妙。

《梦得相过援琴命酒因弹秋思偶咏所怀》见其酒与琴:

闲居静侣偶相招,小饮初酣琴欲调。我正风前弄秋思,君应天上听云韶。时和始见陶钧力,物遂方知盛圣朝。双凤栖梧鱼在藻,飞沈随分各逍遥。

秋风飒爽、黄菊飘香的季节,白居易尽情吟歌:“处处追游虽不去,时时吟咏也无妨。霜逢旧鬓三分白,菊露新花一半黄。”(《九月八日酬皇甫十见赠》)这时的白发老翁,神情飘逸,老态顿消,狂态可掬:“白发生来三十年,而今须鬓尽皤然。歌吟终日如狂叟,衰疾多时思瘦仙。”(《白发》)见其以诗养其狂放之性。

再说棋。《孟夏思渭村旧居寄舍弟》是一首古风,原诗比较长,其中有“兴发饮数杯,闷来棋一局”两句,饮酒下棋,为其所好。《官舍闲题》:

职散优闲地,身慵老大时。送春唯有酒,销日不过棋。

禄米獐牙稻,园蔬鸭脚葵。饱餐仍晏起,余暇弄龟儿。(龟儿即小侄名。)

3.远游以养生 

白居易喜欢出游,许多名山大川、名胜古迹都留下了他的诗篇。在他出游的经历中,有一段趣事。元和四年(公元810年)某月21日,他与弟弟白行简、好友李杓直同游位于长安城附近的曲江池,当晚在李杓直舍中饮酒。酒正酣,白居易忽然停杯沉思,说:“我想元稹现在已经到了梁州了。”当时,元稹正奉命出使剑外,刚从长安走十几天。白居易离席赋诗一首《同李十一醉忆元九》:

花时同醉破春愁,醉折花枝作酒筹。

忽忆故人天际去,计程今日到梁州”。

谁也没有想到,十几天后,有信使送来一封信,信中有一首元稹的诗《梁州梦》:

梦君同绕曲江头,也向慈恩院院游。

亭使呼人排去马,忽惊身在古梁州。

元稹在诗题下自注道:“是夜宿汉川驿,梦与杓直、乐天同游曲江,兼入慈恩寺诸院,倏然而寤,则递乘及阶,邮吏已传呼报晓矣。”所署日期也是二十一日。白居易他们十分惊异世上竟有这样巧合的事。

白居易晚年肢体疼痛,腿脚不便,但仍然“时时强出游”,战胜自己因年老多病而懒散的心理,出去游玩:“交亲不要苦相扰,亦拟时时强出游。但有心情何用脚,陆乘肩舆水承舟。”(《病中绝句》)春天来了,风渐软,日渐暖,他扶着拐杖,走到户外去迎接春天的到来:“策杖人扶废病身,晴和强起去迎春。他时蹇跛纵行得,笑煞平原楼上人。”(《强起迎春戏寄思黯》)

4.日常饮食起居的调节

白居易很注意随时令的变化调节自己的起居。秋冬阳气渐衰,阴气渐盛,宜早眠迟起:“叶覆冰池雪满山,日高慵起未开关。”(《天寒晚起引酌咏杯》)

老年人尤要注意饮食调养。白居易晚年,一是戒荤,坚持素食。“每因斋戒断荤腥,渐觉尘劳染爱轻。”(《斋戒》)二是限酒,这对嗜酒一生的诗人来说是很不容易的。他写道:“卧疾来早晚,悬悬将十旬。婢能寻本草,犬不吠医人。酒瓮全生醭,歌筵半委尘。风光还欲好,争向枕前春。”他的酒坛子都生了白色的霉斑了,可见很久都不再饮酒了。当然,朋友来了,还是要陪着喝两杯的:“策杖强行过里巷,引杯闲酌伴亲宾。”(《残春晚起伴客笑谈》)

三.苏轼的《养生篇》

软蒸饭,烂煮肉。温羹汤,厚毡褥。少饮酒,猩猩宿。缓缓行,双拳曲。虚其心,实其腹。丧其耳,忘其目。久久行,金丹熟。

这是一首押入声韵的三言体古风。是苏轼养生诗的名篇。这首诗,具体而微,从日常生活中的衣食住行中提炼养生的大要。

前六句谈饮食。饭软,肉烂,汤温,褥厚,酒少。猩猩宿,猩猩,清醒的样子,切莫酩酊大醉而睡,而要清醒地入眠。后八句,行与心。行要缓,双拳微曲,养护劳宫穴,不至于内气外泄。心要虚,能纳万物,腹要实,可聚真气。丧其耳,听不见也,六十而耳顺。忘其目,所见无荡情之物也。最后两句,强调持之以恒的养生功夫。

四.陆游的养生观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浙江山阴人,诗词兼美,人言其词,纤丽处似秦观,慷慨处似苏轼。有《剑南诗稿》、《放翁词》等。陆游长寿,与其重视养生不无关系。

1. 乐观

诗人《养生》一诗的结句:“陋巷藜羹心自乐,傍观虚说傲公卿”,写自己居“陋巷”、吃菜汤,怡然自乐的情态。

昨夕风掀屋,今朝雨淋墙,虽知柴米贵,不废野歌长

风把房子掀了,雨把墙淋坏了,柴米又涨价了,这些生活中的事,不能影响他唱歌的心情。

《自怡》是一首流传较广的养生诗:

愈老愈知生有涯,此时一念不容差。

身如病鹤长停料,心似山僧已弃家。

高枕时时闻解箨,卷帘片片数飞花。

饭余解带摩便腹,自取风炉煮晚茶。

年老了,要谨慎,一念之差会给自己带来伤害,甚至带来灾难。病了,但心似山僧,已无所求。保持健康心态,快乐地生活着。高枕而眠,思量解脱人生之累,像剥去竹笋上的层层皮一样,箨,tuo,去声。卷帘时,漫数飞花。饭后摩腹,晚上亲自煮茶。保持乐观,就要有一颗童真的心,陆游像是一个顽皮的孩子,不失“老天真”。我们欣赏《书意》:

整书拂几当闲嬉,时取曾孙竹马骑。

故故小劳君会否?户枢流水即吾师。

2. 粗茶淡饭

食粥

世人个个学长年,不知长年在眼前。

我得宛丘平易法,只将食粥致神仙。

诗前有小序:“张文潜有食粥说,谓食粥可以延年。予窃爱之。”北宋诗人张耒,字文潜。从此诗的小序可知,陆游的《食粥》是秉承北宋诗人张耒的食粥说的。宛丘平易法,指张耒,张耒,苏门四学士之一,有《宛丘集》。《张耒集》卷五十所记录的“记十一首”中,有一篇“粥记赠老”,谈食粥为养生之道。全诗以明白如话的语言肯定食粥是一种长寿之道,这颇有见地。

3. 闲情逸趣

(1)抚琴。

鸟栖人不动,月照夜江深。身外都无事,舟中只有琴。

七弦为益友,两耳是知音。心静即声澹,其间无古今。

(2)吟诗

儿扶一老候溪边,来告头风久未痊。

不用更求芎芷汤,吾诗读罢自醒然。

(3)种花

陆游咏梅花“何方可化身千亿,一树梅花一放翁”流传千古。他也喜欢养花:

荟兰移取偏中林,余地何妨种玉簪。

更乞两丛香百里,老翁七十尚童心。

4. 动静结合 

七十岁的老人体力尤健,常以登山为乐。《枕上作》:

龙钟七十岂前期,短帽枯筇与老宜。

愁得酒卮如敌国,病须书卷作良医。

登山筋力虽犹健,闭户功夫自足奇。

今日快晴春睡足,卧听檐雀已多时。

出而登山,入而闭户高卧,动静结合,怡然自适。我们再看《秋怀》云:

望眼目犹明,登高脚更轻。每思游赤壁,时欲上青城。

灯下书如蚁,花前饮似鲸。古仙曾历考,强半是儒生。

诗作于宋理宗开禧二年秋,时年已八十二,体力健,视力好,兴致高,他自己也发出了儒生如仙人的自豪与欣喜感。84岁那一年,仍写诗曰:

春风桃李方漫漫,飞栈凌空又奇观。

但令身健能强饭,万里只作游山看。

5. 不辍劳作

陆游喜动不喜静,他认为这是古人传承下来的养生之法,他批评杜甫未能行此道,卧多行少,有损健康。杜甫只活到58岁(公元712年——770年),关于他的死,有多种说法,但最可信的是病死在行往岳阳的舟中,他一生贫病交加,身体是很不好的。陆游在《幽居即事》一诗中云:

古人在山林,躬自事樵汲。我虽迫耄期,勤慎亦在习。扫地拂几砚,何处力弗给。却笑杜陵翁,多卧少行立。

(1)多做善事。陆游懂医药,他经常上山采药,到乡下给贫苦百姓看病,老百姓十分感谢他,他自己也得到了快乐。《山村经行因施药》便对此做了反映。

其二

耕佣蚕妇共欣然,得见先生定有年。

扫洒门庭拂床几,瓦盆盛酒荐豚肩。

其四

驴肩每带药囊行,村巷欢欣夹道迎。

共说向来曾活我,生儿多以陆为名。

这两首诗,写村民欢迎诗人到来的场面,表现了村民对诗人的敬重和爱戴。

(2)勤于农事。这是陆游养生的重要内容,尤其是晚年。《小园》一组诗中的两首诗:

其一

小园烟草接邻家,桑柘阴阴一径斜。

卧读陶诗未终卷,又乘微雨去锄瓜。

其三

村南村北鹁鸪声,水刺新秧漫漫平。

行遍天涯千万里,却从邻父学春耕。

前一首诗,写他居家读陶渊明诗,未及终卷,又乘着小雨去锄瓜的情景;后一首诗,写他跟着邻居老人学春耕,两首诗洋溢着生命的活力。他八十岁时,依然勤于农事:《灌园》诗云:

八十身犹健,生涯学灌园。溪风吹短褐,村雨暗衡门。

眼正魔君怖,心安疾竖奔。午窗无一事,梨枣弄诸孙。

(3)多做家务事。不让身体闲着,对养生大有好处。他在《冬日斋中即事》诗中说:

一帚常在旁,有暇即扫地。既省课常奴,亦以平气血。

按摩与引导,虽善却多事。不如扫地去,延年直差易。

中国古代的养生诗存量十分丰富,是中华诗学、中华养生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学的精华,整理、继承、学习这些优秀的民族文化,对现代人的生活和健康有着重要意义。

                                       2011-4-6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8首养生诗:愿健康如约而至!
中国老年报 陆游诗中的养生经>>> 正文
读古诗学养生
养生诗18首
诗词中的养生之道
冬季养生秘笈:陆游喝粥午休 苏轼吃茶梳头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