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名老中医论治心肾阳虚七法

【症状】胸闷且痛,心悸盗汗,虚烦不寐,腰酸膝软,头晕耳鸣,口干便秘。

[舌脉】舌红少津,苔薄或剥,脉细数或促代。

素体阴虚,或思虑劳心过度,耗伤心阴,或火热、痰火灼伤心阴,以致心阴亏损,心失所养,则心胸灼痛;阴虚火旺,火扰心神,故见心悸怔忡,心烦不寐;虚火上炎,则头晕,面红升火;虚火迫津外泄,故盗汗;舌红少津,脉细数,皆乃阴虚内热之征。

一、方剂应用

1.  六味地黄丸

【组成】熟地黄、山茱萸、山药、泽泻、牡丹皮、茯苓。

【加减】阴虚而火旺盛者,加知母、玄参、黄柏等以加强清热降火,此谓“知柏地黄丸"。兼有脾虚气滞者,加焦白术、砂仁、陈皮等以防碍气滞脾。加枸杞子、菊花,滋肾养肝明目,主治两目昏花,视物模糊,或眼睛干涩,迎

风流泪等,此谓"杞菊地黄丸"。肺肾阴虚,见喘咳者,加麦冬、五味子,滋补肺肾。此谓“麦味地黄丸”。

【主治】滋阴补肾。主治肾阴虚证。腰膝酸软,头晕目眩,耳聋耳鸣,骨蒸潮热,消渴,盗汗,遗精,手足心热,舌燥咽痛,牙齿动摇,足跟作痛,小便淋漓,舌红少苔,脉沉细数。

【方析】本方是治疗肾阴虚证的基本方,以腰膝酸软,头晕目眩,口燥咽干,舌红少苔,脉沉细数为辨证要点。原为钱乙《小儿药证直诀》中的著名方剂,源于《金匮要略》肾气丸,因“小儿阳气甚盛,因去桂、附而创立此丸"。方中以熟地黄、山茱萸、山药滋养肾肝脾之阴,又以泽泻、牡丹皮、茯苓之泻渗湿浊,清虚热。全方六味合用,三补三泻,其中“三补“用量重于“三泻",补中寓泻,以补为主,补不留邪,滋而不腻;又以三补之品,肾肝脾三阴并补,且以补肾阴为主,故为后世补阴的基础方,众多的滋阴补肾方剂均从此方化裁而成。[《小儿药证直诀》]

2. 天王补心丹

【组成】酸枣仁、柏子仁、当归、天冬、麦冬、生地黄、人参、丹参、茯苓、五味子、远志、桔梗。

【主治】滋阴养血,补心安神。主治阴虚血少,神志不安证。心悸失眠,虚烦神疲,梦遗健忘,手足心热,舌红少苔,脉细而数。

【方析]天王补心丹主治阴虚血少,神志不安证。本方证涉及心肾两脏,其病机重在阴亏血少,心失所养,又兼心阳偏亢,虚火内扰。故方集一派滋阴养血,补心安神之品而成。

方中以滋阴清火,补心养血为主,滋肾水以济心火,补肝血以生心血。虽然方中滋阴养血与补心安神并用,但以滋阴养血为主,故为治疗阴血不足,虚火内扰所致心悸失眠,虚烦健忘的主要方剂,尤宜于阴虚血少为甚,但火旺不重者。

此外,本方用药滋腻之品居多,脾胃虚寒,纳呆食少,以及湿痰留滞者,不宜长期服用。[《摄生秘剖》]

3. 加味生脉汤

【组成】党参15g,黄芪15g,丹参30g,麦冬15g,五味子6g,瓜萎15g,薤白15g,枳壳15g,当归10g,白芍15g,红花6g,甘草6g。

【加减】若胸痛较甚者加三七6g,郁金10g,以加强活血通络止痛的作用;心悸、心烦不寐者加柏子仁10g,酸枣仁15g,养血安神;痰浊偏盛者加半夏10g,陈皮10g,理气化痰。合并高血压者加天麻10g,钩藤10g,杜仲15g;合并高脂血症者加生山楂30g;合并心律失常者加苦参10g;合并糖尿病者加岗梅30g,拔荚30g。若心绞痛严重者,临时口服硝酸甘油。

【用法】水煎,每日1剂,早晚分服。

【主治】滋阴益气,活血通络。

【应用]50例患者,显效38例,有效10例,无效2例。

王某,男,78岁,因反复发作胸前区闷痛20年,加重3天入院。入院时患者诉发作性胸前区闷痛,甚时出冷汗,气促,持续10~15分钟,每日5~6次。以前发作含服硝酸甘油即可控制,本次发病含服硝酸甘油、速效救心丸无效,伴有头昏,无力,手足心发热,口干、饮水量一般,夜寐欠安,纳食正常,二便调,舌淡红,苔薄黄,脉细。血压16/8kPa,形体中等,ECG示:V3~V5导联ST段下移O.1mV。aV1及\导联T波倒置。西医诊断:冠心病,心绞痛,心功能二级。中医诊断为胸痹(气阴两虚,胸阳不振),治以滋阴益气,活血通络,方用加味生脉汤加减:党参15g,黄芪15g,丹参30g,麦冬15g,五味子6g,瓜萎15g,薤白15g,枳壳15g,当归10g,白芍15g,红花6g,郁金10g,三七6g,甘草6g,服药7剂,心绞痛发作次数减少,胸闷、气短、乏力明显好转,守方继服 20剂,诸症消失,心电图示心肌缺血明显改善,后用上方加减治疗1月巩固疗效。复查ECG恢复正常,随访半年未复发。

[体会】冠心病心绞痛属中医"胸痹”范畴,其病机主要为本虚标实,以气阴亏虚为本,痰瘀痹阻为标,故以滋阴益气治其本,活血通络治其标。方中麦冬、五味子、白芍滋阴,党参、黄芪补气,丹参、红花、当归活血止痛,瓜萎、薤白、枳壳豁痰开结、理气止痛,甘草调和诸药。药理研究认为,党参、黄芪增加心肌收缩力,延缓心肌细胞衰老过程,减少心肌耗氧,抗疲劳;瓜萎有扩张冠状动脉的作用,能增强心肌耐缺氧能力或降低氧耗量;当归、丹参、红花具有溶栓、降脂的双重作用,能扩张冠状动脉,改善微循环。诸药合用补通结合,标本兼治,切中病机,故取得良好疗效。[颜红红加味生脉汤治疗冠心病心绞痛50例湖南中医药导报,2000,6(3):22]

4. 参芪丹麦汤

[组成】白参10g,麦冬10g,黄芪10g,丹参15g,瓜萎壳10g,红花6g。

【加减]失眠者加酸枣仁、远志;纳少腹胀者加砂仁、川厚朴;气虚偏盛、心动过缓者加附子,改白参为红参;阴虚偏盛、心动过速者改白参为太子参,加天冬、玄参;心衰水肿者加桂枝。

【用法】水煎,每日1剂,早晚分服。

[主治】益气养阴,活血通痹。

【应用]治疗组30例中,显效18例,有效10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3.3%。

【体会】冠心病归属千中医"胸痹”“真心痛"范畴,多为老年人疾患,且具有久病正虚,本虚标实的特点,冠心病气阴两虚证以气阴两虚为本,气血瘀滞为标。而人参、黄芪补气扶正,气旺则血行;麦冬养阴安神;丹参、红花活血通络止痛;瓜萎皮豁痰开结,理气止痛。诸药合用,共奏益气养阴,活血通痹之功。

药理研究表明:黄芪具有正性肌力作用。可防止缺血缺氧及再灌注时自由基对心肌的损伤;人参有增加冠状血管流量,改善心肌缺血,减少心肌耗氧量,双相调节血压等作用;红花、丹参能抑制血小板聚集,降低血液黏稠度,改善微循环,保护心肌。[彭桂阳.参芪丹麦汤治疗冠心病心绞痛30例总结湖南中医杂志,2002 18(1): 4]

5. 地黄饮子

【组成】熟地黄15g,山茱萸15g,肉苁蓉15g,巴戟天10g,制附子10g,肉桂(后下)5g,石斛15g,五味子10g,茯苓15g,麦冬 10g,石富蒲15g,远志5g。

【用法】水煎,每日1剂,早晚分服。30天为1个疗程。

【主治】滋肾阴、补肾阳、开窍化痰活血。

【应用]治疗心绞痛疗效,治疗组显效22例(44%),改善25例(50%),基本无效3例(6%),加重0例,总有效率94%。心电图缺血性ST-T改变,治疗后治疗组心电图显效16例(32%),改善20例(40%),无改变14例(28%),加重0例,总有效率为72%。

【体会】冠1病心绞痛属中医的胸痹范畴。中医认为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五脏六腑相互维系,达到脏腑调和,阴阳平衡。肾为生命之根,先天之本。肾与其他脏腑的关系至为密切,肾主纳气,气根千肾而归于肺,故有助肺之吸气和肃降;肾水上济千心,心火下交于肾,水火共济,则阴阳平衡;肾为先天之本,脾为后天之本,脾之健运,有赖千肾阳之温煦;肝肾同居下焦,肝木需赖肾水之濡养,肾精充足,则肝亦得滋养。膀胱主蓄津液,心气行水,但膀胱之气化,需肾气之蒸腾。若肾虚则造成机体一系列相互影响的劳损过程,故有“百病生于肾”之说。冠心病病位在心,病根在肾,所以,肾虚是导致动脉粥样硬化、引发冠心病的根本,痰淤内阻是标。滋肾阴、补肾阳、开窍化痰活血的地黄饮子,可阻止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与发展,从而防治冠心病。[杨焕斌.地黄饮子对冠心病心绞痛患者NO、NOS、SOD影响的临床研究中国中医药科技,2002,9(6): 326]

6. 生脉散合瓜萎薤白汤

【组成】党参15g,麦冬12g,五味子10g,生黄芪15g,瓜萎皮12g,薤白10g,桃仁10g,红花10g,炙甘草10g,丹参20g,枳壳10g,川芎10g。

【加减】兼阳虚者加桂枝10g,制附子6g;阴虚者加北沙参10g,黄精10g;高血压者加石决明20g,菊花10g,钩藤(后下)10g;兼痰湿肥胖者加半夏10g,苍术15g,薏苡仁20g,山楂15g。

【用法】水煎,每日1剂,早晚分服。

【主治]益气养阴、化瘀豁痰。

[应用]治疗组中,第1疗程显效6例,有效8例;第2疗程显效7例,有效15例;治疗组无效4例。

【体会】缺血性ST-T改变,临床中医辨证属于"胸痹”“心悸'等范畴,究其病因病机不外乎气虚、阴虚、血瘀、痰阻等,这儿个病因常夹杂出现,临床常见虚实夹杂,补虚则碍邪、祛邪则伤正,所以治疗上应标本同治,补虚与祛邪同薤。选生脉散加减,以养阴益气,使心阴不虚,心气旺盛,推动血液正常运行;选瓜萎薤白汤加减,以化痰湿、散瘀血、保证血脉畅通。两方合用,使得祛痰散瘀而不伤阴耗气,补气养阴又不碍邪。根据药理研究分析,生脉散具有增加心肌正性肌力作用,可提高心脏搏出量;瓜萎薤白汤有扩张血管,降低血管阻力、增加冠状动脉血供、降低血脂等作用。[周苇.生脉散合瓜萎殖白汤治疗缺血性ST-T改变40例浙江中医学院学才民,2001,25 (5): 36]

7 加味炙甘草汤

【组成】炙甘草12g,党参18g,黄芪30g,桂枝10g,麦冬10g,川芎10g,生姜10g,阿胶6g,生地黄30g,火麻仁15g,大枣10枚,丹参10g,赤芍10g,瓜萎10g。

【用法】水煎,每日1剂,早晚分服。

【主治】益气养血,滋阴复脉。

【应用】治疗组显效88例,其中痰瘀互结14例,气虚血瘀49例,心虚胆怯9例,阴虚火旺16例;有效12例,其中痰瘀互结10例,心虚胆怯2例;而无效的4例均为痰淤互结型。

【体会】冠心病室性早搏从其临床表现看,属中医"胸痹”“心悸"“怔忡"范畴,临床上虽有痰瘀互结、气虚血瘀、心虚胆怯、阴虚火旺等型,但其根本病机为本虚标实,本虚以心气、心血、心阴不足为根本;标实以痰瘀互结为表现。从临床观察看,冠心病室性早搏患者具有虚实夹杂,寒热错杂,病程较长的特点。患者多因先天禀赋不足,或缘千外感内伤耗气损阴。气虚而导致血瘀、痰阻;阴亏而引起热自内生,扰乱心神,致使心动悸不安。血虚则不能养

心而致心悸、心烦。而心血瘀阻,痰浊内阻可以相互影响而成痰瘀互结之证。痰瘀郁结久之可化热耗气,又可加重心虚胆怯、阴虚火旺之证。所以治疗本病时应以益心气,补心血,安心神为主,佐以祛痰化瘀。历代医家认为,炙甘草汤具有益气养血,滋阴复脉之功效,无论气虚血少,心肾阴虚均以此方为基础,加味化载。

自拟方中炙甘草甘温益气,缓急养心为主,辅以黄芪、党参、大枣益气补脾养心;生地黄、麦冬、火麻仁、阿胶滋阴养血;川芎、丹参、赤芍、瓜萎为佐使祛瘀化痰;桂枝、生姜温阳通脉,使气血通畅,则脉始复常。诸药合同,有益心气、养心血、振心阳、复血脉、祛瘀化痰之功效。上述临床观察结果显示,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对气虚血瘀、心虚胆怯、阴虚火旺型疗效显著,而无效的4例均为痰瘀互结型,是否与方中仅有瓜萎一味药化痰,全方化痰力不足有关,还有待今后进一步研究探讨。[曹晶.加味炙甘草汤治疗冠心病室性早搏104例.广西中医药,2001,24(1): 10]

8. 补肾通脉汤

[组成】枸杞子、何首乌、红花、延胡索各15g,丹参20g,山茱萸12g,川芎、三七各9g,郁金10g,降香6g。

【加减】痰湿内盛加陈皮、半夏各9g;胸闷明显加佛手、薤白各10g;心前区疼痛明显加川悚子9g,制乳香、制没药各6g。

[用法]水煎,每日1剂,早晚分服。

【主治】补肾养心,益气活血。

[应用]58例患者,显效31例,有效22例,无效5例。

【体会】冠心病属于中医学"厥心痛”“真心痛”“心痹""胸痹'等范畴。本病以饮食、情绪、寒邪为诱因,心肾肝脾功能低下为本,痰凝、气滞、血瘀为标,病位在心,而肾虚为发病的基础。心功能低下以及心阳和心阴相对平衡失调,在冠心病的病机中占重要地位。且心与肾皆属少阴,两者互为联系。肾为先天之本,为真阴真阳之所在。明代张景岳指出:"肾为五脏六腑之本,为元气之根”,“五脏之阴气非此不能滋,五脏之阳气非此不能发"。《索问.藏气法时论》云:"肾病者..…虚则胸中痛。"肾之阴阳精气之不足导致心之阴阳气血的亏虚,心阳衰微或心气不足,血液失去心力的推动,心阴虚则心脉失于濡养,而发为胸痹。另一方面,心肾气(阳)虚则“无力行舟",或心肾阴虚则“无水行舟",终致血行失畅,瘀血内阻而发为胸痹。

冠心病大多发病千40岁以后肾气渐衰之时,且多伴有不同程度的肾虚征象。可见肾气的盛衰和冠心病的发病有密切的关系。治疗上宜补肾养心为先,益气活血辅之,灵活化裁,才能提高疗效。本方采用何首乌、枸杞子、山茱萸

等补肾以治本,红花、丹参、川芎、三七等活血化淤以治标,郁金、降香、延胡索理气行滞。全方配伍,标本兼治,遂收良效。[刘静.补肾通脉汤治疗冠心病心绞痛58例疗效观察长春中医学院学报,2001,17 (2): 12]

二、分型治疗

1.   董建华治疗经验

善应变,滋阴消火,佐以温通:冠心病以心阳不振最为常见,但也有的患者由千忧思恼怒,暗耗心阴,虚火内扰,营阴瘀涩,心脉不畅,出现心前区刺痛。由于阴不敛阳,心神不宁,而出现心烦不寐,面红升火之象。此时,则予滋阴清火,巧配温通,使滋阴而不寒凝,温通而不助火。对于痰热内阻,肝火偏亢之证,亦在清热化痰,滋阴潜阳的同时,佐以温通之品,心绞痛才能尽快缓解。常用药:生地黄、天花粉、玄参、丹参、三七、广郁金、酸枣仁、檀香、赤芍等。治验:朱某,男,62岁。冠心病4年。近期心悸气短,心前区疼痛,口干,频发期前收缩,睡眠不实,烦躁,心电图T波低平,舌红少津,脉细数。此为气阴两亏,脉络阻滞。治以益气养阴,活血通络。药用:人参须3g,麦冬10g,五味子15g,生地黄、石斛、黄芪各10g,甘草6g,三七粉3g,丹参15g,广郁金10g, 珍珠母20g,沉香5g,佛手10g。上方服6剂,心悸明显好转,心绞痛发作次数减少,睡眠仍不安,原方去黄芪,加炒酸枣仁20g, 合欢皮10g,加减连服月余,以资巩固。[《中国百年百名中医临床家]

2. 吕奎杰治疗经验

除胸部憋闷、心悸、心前区时痛等症外,患者主要表现为眩晕头痛,头胀,睡眠不好,脉弦细数或弦大略数,舌黯红少苔(血压多偏高)。治宜养阴平肝,活血宁神。方用杞菊地黄汤加减:枸杞子、菊花、生地黄、生山药、泽泻、牡丹皮、丹参、川芎、珍珠母、首乌藤、桑寄生等。

热象明显者加黄芩、夏枯草;睡眠不好加酸枣仁;胸部憋闷明显、舌苔薄腻者,加瓜萎、薤白。

枸杞子、生地黄、生山药、菊花、珍珠母养阴平肝;丹参、川芎、牡丹皮、泽泻活血化瘀,清热利湿;桑寄生、首乌藤益肝肾、和络安神。[《诊余随笔》]

3. 陈乃明治疗经验

补肾调心法适用千肾元亏损型冠心病。肾为先天之本,内寄元阴、元阳。元阴、元阳为脏腑阴阳之本,心阴依赖千元阴的滋养与濡润,心阳依赖千元阳的温煦与推动。足少阴肾经有支脉"络心,注胸中"。肾亏元虚,心失濡养,心脉不畅是本型冠心病的发病基础。主要临床表现为胸闷心痛,心悸气短,劳则加剧,休息后缓解,伴有腰膝酸痛,动则喘促,夜尿频数,甚则小便失禁,肢体水肿,舌体淡胖,脉细弱,沉取无力,或潮热盗汗,颤赤咽干,舌红少苔,脉细数。治疗重在补肾培元,调心通脉。

处方:A组,肾俞、心俞、厥阴俞;B组,关元、心平、内关、太溪。其中肾俞、太溪穴为双取,心俞、厥阴俞、心平、内关穴为左取。“心平”为陈师常用的治疗冠心病的奇穴,位置在少海穴下约1寸处。心悸怔忡明显者可加通里或神门,均为左取。关元穴可与气海穴交替应用。肾俞、关元或气海穴烧山火补法,太溪穴捻转补法,其余穴位皆平补平泻。先俯卧位针A组穴,然后仰卧位针B组穴,每组穴均留针20分钟。肾俞、关元穴薤行烧山火手法以补肾培元是陈师针刺临床中常用的一种方法,广泛应用千肾元亏损的多种疾病的治疗中。针后患者多有体力增加,全身轻松的感觉。《素问·灵兰秘典论》曰:"肾者,作强之官,伎巧出焉。”补肾可使患者精气充沛而轻劲有力。

冠心病日久不愈,多阴损及阳或阳损及阴,最终导致阴阳同病,所以治疗时要“阴中求阳”“阳中求阴",阴阳并调才能取得满意疗效。腹背侧脸穴同取,阴阳经胸穴并用,是阴阳并调方法的具体运用,也是陈师临床取穴的一个特点。脏腑或经脉病证的取穴方式是单取还是双取,单取时取左侧还是右侧,则是根据该脏腑经脉的气机运行特点而决定的。心气行于左,故心俞、厥阴俞、心平、内关及通里、神门等穴多取左侧为主。[王锐陈乃明针刺治疗冠心病经验.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1999,23 (5): 354]

4. 王季儒治疗经验

阴虚阳亢型:症见头晕,心跳,失眠,胸中烦闷,心前区痛,血压高,脉弦细而数,舌质红。

辨证:脉弦细而数为阴虚之象。阴虚则热生,热能耗阴而阴不潜阳,致使肝阳上亢,故有头晕心烦等症。阴阳失调,则气血循行不利,故心前区痛。

治则:治以育阴潜阳,疏肝理气。

方药:龙牡安神汤(自拟方)。生牡蜗12g,生龙骨12g,石决明30g,杭菊花9g,白疾黎12g,桑寄生30g,丹参20g,川郁金9g,乌药9g,百合6g,枸杞子12g,生地黄12g。

加减:心悸加茯神10g,朱砂(冲)1g;胸烦加枙子9g;失眠加首乌藤30g,朱砂1g。

按语:本方以育阴潜阳为主。生龙骨、生牡蚚、石决明育阴平肝潜阳;白疾黎、菊花养肝阴而疏肝;桑寄生、枸杞子、生地黄入肾养血以柔肝,以上药味,皆有降压作用。百合、乌药同用专走上焦而理气机,丹参、郁金同用专能行血中之气。俾气血和畅而无阻闭之患,则胸闷心痛自除。[《肘后积余集》]

5. 夏翔治疗经验

冠心病属阳虚阴凝的病证,此“阴”指瘀血痰浊之阴邪,故治疗以益气通阳,化瘀祛痰为主,但顾护阴津在冠心病治疗中同样不容忽视。临床可见冠心病患者或素体阴虚,或不善摄生,如酗酒吸烟,房室不节等煎灼阴津的病理情况;另外,冠心病多合并高血压、糖尿病、或病至晚期并发心力衰竭,常有肝阳痰瘀、耗损阴津;燥热亢盛、损及气阴;或阳气欲脱、真阴欲绝等病理过程,如治疗不当,每使病情恶化。盖阴阳互根,气血互生,又津血同源,如阴亏血少,则血行愈涩;气无以生,则血运更滞。心脉既虚且瘀,焉能不危机四伏。所谓“存得一分阴液,便有一分生机”,故夏师在益气通阳治疗的同时,常选养阴药顾护阴津,如黄精、生地黄、玄参、麦冬、玉竹、枸杞子等,另外,还注意选当归、熟地黄、何首乌等阴血双补的药物。研究表明,养阴药可培滋元阴,强壮机体,且所选药大部分具有改善心肌能量代谢,增强心肌细胞的耐缺氧缺血能力,以及抗凝降脂的作用。冠心病治疗中贯穿温通及祛浊的原则,故不必虑及助阴敛邪而用药拘泥,如回阳救阴治疗中,麦冬、玉竹可用至30g。[肖燕倩夏翔治疗冠心病的经验.辽宁中医杂志,1999,26 (1): 8]

6. 查玉明治疗经验

肝肾阴虚(伴有高血压):除心胸闷痛外,出现头痛眩晕、肢体麻木、筋脉掣动,肌颤、舌绛少苔、脉弦细或弦滑(中风先兆者)等。始由肾阴不足,水不涵木,肝风内动,心营被耗,络脉失养所致。治当养阴、潜阳、熄风,常以天麻钩藤饮加减。

药用:天麻10g,钩藤50g,全蝎7.5g,石决明25g,杜仲25g,怀牛膝25g,桑寄生25g,益母草30g,枙子10g,黄芩10g,夏枯草25g,首乌藤25g,茠芩15g。方义:方中天麻、钩藤、石决明、全蝎潜阳熄风以去眩晕;杜仲、牛膝、桑寄生、益母草补肝肾、强筋骨,意在降压;枙子、黄芩、夏枯草清肝火、散郁结,具有降压作用;首乌藤、茯苓安神治不寐。[《中国百年百名中医临床家一查玉明》]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小李的BLOG--《冠心病名医方10》54-46(冠心病预防与治疗)
治冠心病,国医大师李济仁自拟方效果卓著
治冠心病单方验方
冠心病
冠心病心绞痛中医辨证论治
一味通络汤,能益气养阴,化瘀通脉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