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适应创新组织模式的“五化”趋势 需要发展知识经济时代的管理学

科技创新管理是现代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适应创新组织模式的“五化”趋势,需要发展知识经济时代的管理学。

管理学是一门研究人类社会管理活动中各种现象及规律的学科,是科学组织和配置人、财、物资源,提高劳动生产力的学问。管理学的产生和发展是工业经济时代的产物,反映了大生产、标准化、工程化、集中式生产活动的规律和要求。目前,在科研管理中,广为诟病的直接套用一般工程类项目管理方式的一些做法、重物轻人、见物不见人等问题,实际上是工业经济时代管理理念作用的结果。

人类社会正在从工业经济时代向知识经济时代迈进。在新科技革命兴起的今天,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现代技术大大改变了以往的资源配置方式、生产组织方式和价值创造方式,推动研发、设计、制造、管理模式变革,也带来创新组织模式的广泛深刻变化。新型创新组织模式正加速涌现,激发了群体的创新动力,盘活了全社会的创新资源,促进了跨组织、跨行业的融合发展。如何适应知识经济时代以人为中心、以知识资本为主要对象的创新、创造活动的管理要求,是现代管理学面临的重大课题。

发展知识经济时代的管理学,就要充分认识创新组织模式的新变化新趋势新特点。

创新组织模式正在发生根本性的、不可逆转的、遍及世界的变革,不断突破传统创新组织模式的痛点,展现出巨大的发展潜力。具体表现为五化特征:

一是创新参与主体的大众化

在工业经济时代,创新是少数精英的“专利”,由训练有素的科学家和工程师专职从事创新工作。随着受教育群体的极大扩展,可进行知识创造的场所大大增加,专业的知识流、商品流、数据流和资金流更加容易被调动,创新越来越少地作为独立的活动而存在。全社会各方面、各领域、各层面的人都能参与到创新过程之中,打破参与主体的身份限制,协调了中小企业甚至创客、用户等非企业主体参与创新过程。出现不少围绕兴趣、利益等共同要素,基于互联网快速集结的创新共同体,在网络社区集成智慧,是一种自组织、集众智、跨区域的创新组织,活用了全社会的创新资源。小米、海尔等新产品开发中的创意很多直接来自与数十万在线社区用户的互动,快速捕捉用户对产品的共性需求,并对接全球的专家,这彻底改变了传统“单打独斗”的创新方式,形成了“群体创新”的新面貌。

二是创新组织机构的开放化

在工业经济时代,创新在组织内部闭环进行。组织结构是垂直宝塔式的,信息从上至下单向流动,创新价值链不畅通。传统的企业创新理念和组织架构“眼睛向内”,组织创新资源相对封闭,缺什么就建什么,创新成本、效率和效益主要通过一体化整合的模式从组织内部追求,不仅浪费资源、增加成本,而且把大量社会创新资源堵在了门外。随着创新的复杂性、艰巨性和不确定性增加,科研院所、高校、大中小企业等任何单一主体都很难单打包办所有的创新环节。创新组织从垂直整合转向横向聚合,“眼睛向外”对所有与之链接的外部资源开放,朝着“扁平网状”的开放格局发展,依靠外部化、网络化,从组织外部谋求创新发展新路径。组织壁垒被打破,对接外部一切的知识、技术、人力资源“为我所用”。突破组织自身能力、规模和速度的边界,各个环节都来参与创新过程,全方位互动,合作范围从有限向极大甚至无限拓展延伸。

三是创新行业领域的跨界化

在工业经济时代,主要按照行业门类来组织创新过程,人为设置理、工、农、医等学科专业,区分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等产业类型,行业之间边界清晰,“井水不犯河水”。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如同架起了一座可以畅通于任何行业的桥梁,组织边界、地域边界、技术边界、行业边界日益模糊,成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跨界融合共同体。汽车行业表现的就很明显。传统汽车制造商都可以归到制造业的范畴。但随着互联网巨头的进入,汽车的概念已经发生变化。无人驾驶的电动汽车看起来就是一个新型的数据终端,金属壳里面有电池、无数的传感器、一系列微芯片等,只不过比一般的手机、电脑要大,而且会移动而已。跨界融合打破创新的壁垒和鸿沟,价值链的各个环节不断协同共鸣,整体产生聚变效应。跨界融合释放乘数效应,带来指数级增长,出其不意颠覆在位企业甚至一个行业。

四是创新链接机制的平台化

在工业经济时代,创新过程组织主要遵循“管道”思维,创新价值链一端的输入经过多个过程变成另一端的产出。创新过程就是从基础研究到应用研究再到产业发展的线性过程。由于缺乏循环的、双向的反馈过程,容易导致信息沟通不畅、链条相互脱节,存在不少创新孤岛。随着万物互联的速度加快,创新平台成为链接创新资源要素、对接生产者与消费者的关键枢纽,创新逐渐由“管道”思维转向“平台”思维。例如,苹果公司通过搭建应用市场平台,吸引全世界的应用开发人才来设计满足各类用户个性化需求的应用。谷歌、Facebook、亚马逊、百度、阿里巴巴、腾讯在内的全球前15大互联网公司,以及Uber、滴滴出行、Airbnb等“独角兽”企业均以平台形式存在和运营。随着互联范围从信息互联、人人互联,走向物物互联,工业互联网平台、物联网平台、人工智能平台大行其道,平台的影响力将从网络空间扩展到现实世界,重组整个物理世界的关系,乃至人、机、物之间的联系。平台重构传统创新“管道”为创新交互空间,推动了创新活动要素的密切持续联系,增进了外部生产者与消费者的互动,实现了整个创新生态系统价值的最大化。

五是创新资金来源的多元化

在工业经济时代,大企业主导建立企业实验室,政府主导建立国家实验室,创新资金的进入与退出门槛都很高。目前来看,仍然是以政府/企业支持创新资金为主要方式,但是创新资金在向多元化的方向发展。全社会的资源、资本和力量支持创新的新态势正在形成。美国洛克菲勒基金会、卡内基基金会长期支持“私人科学”的发展,直接资助科研人员或组建科研团队开展一些对政府和产业界来说风险过高、争议过大的科研项目,多位诺贝尔生物学奖获得者受过资助。基于互联网的科研众筹成为科研人员争取资金的新渠道,实验网(www.experiment.com)在网上为科研项目众筹资金,广泛筹集社会研究资金,搭建网络交往社区,实现科研项目与资金市场的高效对接。政府支持创新的方式也在发生变化,除了传统的固定拨款、研究基金等方式外,越来越重视采用公私合作、科技悬赏、创新券、众包众筹等更为灵活有效的方式。

概括而言,在农业经济时代,是一种“无组织”的创新组织模式,呈现“非中心化”的发展格局。创新主体单一、创新资源分散、创新活动充满偶然性,创新效率极低。在工业经济时代,是一种“有组织”的创新组织模式,呈现“中心化”的发展格局。创新资源能力集中,创新权力被高度垄断,创新体制机制容易僵化。在新时代,是一种“外组织”的创新组织模式,呈现“半中心化”的发展格局,既有“中心化”的特征,又有“去中心化”的特征,相辅相成,共同构成充满活力的创新发展新格局。

新时代下,“半中心化”的创新组织模式正在大行其道。国家实验室、研究型大学、大型企业等战略科技力量在创新生态系统中仍然扮演重要核心角色,并不断突破组织边界的束缚向外部开放各类资源能力。大量的分布式、弥散式创新单元,例如新型研发机构、中小微企业,甚至创客、产消者等非企业主体成为创新活动的重要参与者。“中心化”的战略科技力量与“去中心化”的大量分散创新单元相互之间形成群体参与、扁平网状、跨界融通的创新生态系统。

我们应当深入研究创新组织模式“五化”下的创新活动管理规律,不断加深对知识经济时代管理的理念、功能、组织、方法的认识,更加重视知识资源可复制、可共享、可增殖的特性,更加重视以人为本的创新服务,更加重视创新主体的自组织,更加重视创新平台的互联协同,更加重视开放创新生态系统的构建,发展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特征的管理学,为创新管理和治理提供理论、方法和工具支撑。

(作者潘教峰系中国科学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院长)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商业模式创新亟待加强平台经济治理
潘教峰:构建新型组织模式释放创新动力
如何推进分享经济发展的进程:最赚钱的模式!别说我没告诉你
前沿 | 世界级企业伟大的真相
六个维度构建世界级企业经管模式
承认吧,直播答题和学知识没有半毛钱关系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