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多国专家热议丝绸之路经济带生态环境与可持续发展

http://gb.cri.cn/44571/2014/06/17/3005s4579597.htm
2014-06-17 09:31:34   |   来源:国际在线   |   编辑:付希娟

  国际在线:丝绸之路经济带生态环境与可持续发展国际研讨会6月15日至16日在北京举行,其宗旨是推动丝绸之路经济带生态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探索丝绸之路可持续发展国际合作新模式,促进丝绸之路地区国际合作平台建设。

  本次大会参会专家200余人,主要来自国内外著名科研院所、高校、国际友好组织和重要政府部门。大会以“丝绸之路经济带生态环境与可持续发展”为主题,丝绸之路沿线地区13个国家的40位国际知名专家做了大会主旨报告。

  大会主席、中国科学院原常务副院长孙鸿烈院士在开幕式上表示,丝绸之路也是科技交流之路,丝路复兴仍然面临全球变化、生态恶化、资源危机、贫困等一系列重大难题,需要科技界行动起来,积极开展跟踪研究,为丝绸之路复兴提供思想库支撑和决策服务。

  丝绸之路沿线的生态环境问题如何解决?我们应该采取什么样的建设模式和措施来防范这些生态环境风险?大会发起人之一、中国工程院孙九林院士则倡议成立丝绸之路经济带国际科学家联盟,因为这些科学问题需要联合丝路沿线各国科学家来共同解决。

  大会副主席兼秘书长、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董锁成研究员介绍,近年来,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各国科学家合作交流更加频繁,合作领域更加广泛,合作研究更加深入,中外科学家已经探索出很好的合作研究模式,这表明,由中国科学家牵头,建立丝绸之路经济带国际科学家联盟条件已经成熟,在此基础上建设国家丝绸之路思想库,将获事半功倍之效。

  大会共同主席、俄罗斯联邦议会议员兼议长助理杜勒霍诺夫(Arnold K. Tulokhonov)院士认为,全球化背景下,大丝绸之路的建立连接了欧亚非各个国家的政治、经济和社会利益,正如中国话所说“要想富先修路”,我们应该重视并修好这条路。希望科学家们借此次会议共享研究成果,创造我们更美好的未来。

  而俄罗斯自然科学院院士左恩(Igor.S.Zonn)则提出,随着全球能源资源的日益短缺,伟大的丝绸之路正在转变为伟大的油气贸易之路,丝绸之路经济带内部能源资源与技术的互补性使这一转变成为现实。

  哈萨克斯坦国家地理研究所所长阿克梅特卡尔(Medeu Akhmetkal)在发言中表示,哈萨克斯坦成为欧亚贸易枢纽不仅需要为基础设施改建提供技术条件,而且需要创造产生贸易流的经济政治环境。

  据了解,“丝绸之路经济带”区域跨越亚、欧、非三洲,面积约5500万平方千米,占全球的43%的面积,人口达到46.7亿人,占全世界的66.9%。
 
13国百位专家在京研讨丝绸之路经济带可持续发展
2014-06-17 18:39:48 来源: 中国网
丝绸之路经济带生态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讨会开幕
近16位院士与会
13国百位专家在京研讨丝绸之路经济带可持续发展
中国网北京6月17日消息(记者韩琳) 由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主办的“丝绸之路经济带生态环境与可持续发展国际研讨会”于15日在此间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举行。丝绸之路沿线地区13个国家的200多位专家与会,其中包括近10位中国两院院士和外籍的6位院士、1位科学院院长和10余位研究所所长。
本次研讨会会期两天,会议宗旨是推动丝绸之路经济带生态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探索丝绸之路可持续发展国际合作新模式,促进丝绸之路地区国际合作平台建设。大会由主会场大会主旨报告和圆桌会议组成,专家们将围绕丝绸之路历史变迁、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资源环境承载力、丝绸之路经济带可持续发展模式创新、气候变化对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影响及其响应、丝绸之路资源环境科学数据共享国际合作模式等科学问题展开充分讨论,40位国际知名专家做大会主旨报告。
大会发起人之一,中国工程院孙九林院士在谈到举办本次大会的初衷时指出,丝绸之路沿线地区生态脆弱,环境相对恶劣,在自然和人类活动的双重作用下,历史上生态危机时有发生,是影响丝路文明延续的重要因素。当前,在全球气候变化的背景下,我国西部、中亚、中东等地区荒漠化、水资源危机加剧,成为制约区域发展的重要生态环境问题。在丝绸之路复兴的进程中,伴随沿线地区人类活动的加剧,人地关系将更趋紧张,其生态环境风险必将明显加大。
“丝绸之路经济带的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如何?能够承载多大的人类开发强度?沿线工业化、城镇化和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对当地生态安全将产生何种影响?全球气候变化将带来哪些新的生态环境问题?我们应该采取什么样的建设模式和措施来防范这些生态环境风险?”面对记者,孙九林院士连续提出5个问题。他表示,这些科学问题需要联合丝路沿线各国科学家共同解决,通过大会我们将倡议成立丝绸之路经济带国际科学家联盟” 。
大会主席、中国科学院原常务副院长孙鸿烈院士在开幕式致辞中说:“丝绸之路也是科技交流之路,丝路复兴仍然面临全球变化、生态恶化、资源危机、贫困等一系列重大难题,需要科技界行动起来,积极开展跟踪研究,为丝绸之路复兴提供思想库支撑和决策服务。”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董锁成首席研究员做了“丝绸之路经济带资源、环境、经济格局与可持续发展模式”的报告,认为该区域跨越亚、欧和非三洲,面积约5500万平方千米,占全球的43%的面积,人口达到46.7亿人,占全世界的66.9%。“丝绸之路经济带”自然地理环境复杂多样,资源富集,自然因素和人类活动相互作用,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发展需要强调资源、环境与社会经济的协调,制定创新性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在生态文明的指导下,推进区域经济一体化,促进跨国共建生态环境,建设国际丝绸之路文化旅游带,针对丝绸之路经济带资源、环境和可持续发展的八大科学问题,必须加强国际科技交流与合作,为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提供坚实的科技支持,实现各国合作共赢和经济带的可持续发展。
本次国际学术研讨会得到了中国科学院支持,由国家地球系统科学数据共享平台、国家科技基础性工作专项重点项目——中国北方及其毗邻地区综合科学考察,会同宁夏回族自治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科学技术厅、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盟行政公署、中国科学院新疆分院等单位联合主办,俄罗斯科学院西伯利亚分院、俄罗斯科学院远东分院、蒙古科学院、哈萨克斯坦科学院、塔吉克斯坦科学院等合办。
据悉,长期以来,中国科学院高度重视丝绸之路区域的科学研究工作,与沿线各国的科技交流频繁,特别是2005年以来已在中亚地区组织过7次综合科学考察,与中亚五国10多个科研机构建立了密切的学术联系和合作关系。依托国家科技基础专项重大项目“中国北方及其毗邻地区综合科学考察”和“大香格里拉与湄公河流域综合科学考察”,由中科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牵头,2005年以来在俄罗斯和蒙古组织过10余次综合科学考察和多次学术交流活动,2010年以来对南亚和东南亚地区展开了多次科学考察。通过以上国际学术活动,中科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已经收集了大量有关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区域的极具价值的生态环境本底资料。这些资料都已汇集到国家地球系统科学数据共享平台中。该平台对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建设可以提供海量数据和基础资料。
中科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还围绕该区域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建立了“东北亚、中亚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国际论坛”等国际学术交流平台、东北亚资源环境综合科学考察数据库平台、东北亚科研信息化研究网络、兴都库什—喜马拉雅地区数据共享网络等科技基础设施。以上基础工作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跨国合作研究与交流提供了坚实的基础保障和支撑。
netease 本文来源:中国网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文化旅游资源开发与可持续发展研究
城市群建设需有一体化统筹机制
聚力科技创新 助推农业绿色发展
龚巧玉院士出席2021第五届中国海绵城市国际交流大会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推动农业绿色发展
专家学者探讨冰冻圈可持续发展与服务功能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