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李孝萱城市绘画题材的变化

李孝萱城市绘画题材的变化

  
  对于中国本土文化,李孝萱始终带着崇拜心理对待它,但同时也发现了一些问题。譬如李孝萱关注一群人的时候,注意的是文化秩序,往往忽略了个人生命价值的存在,在一种文化秩序下就是一种规范,它使人有身份区别。但个人生命的孤独与痛苦去找寻什么,好像李孝萱就没有这样一种传统。原因是我们的文化里缺少或没有一种原罪的反省,就像西方人走出伊甸园那样带有一种宗教式的反省精神,李孝萱的做法是把自我埋藏起来,埋的越深越好。所以当李孝萱一下子提倡自我的时候,大家就会很盲目。在特定的历史环境下承受着思想的重负和外在的压力,李孝萱也不例外。但李孝萱有一种性格,一种心态在支撑着,不管人们怎么说,怎么看,李孝萱都会很正常的按自己的思路走下去。

  李孝萱说当时中国还少有或没有以水墨的方式表达城市、表达人类苦难与心灵创伤以及城市背景下人的情感变异的创作。李孝萱认为十九世纪后,人类在科学技术与文化精神上更多大的革命大都发生在城市,由于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一切以科学为尺度,包括人的生存以及情感表达都要以科学来维系,这无疑给人的精神上造成了极大的困惑与迷失,所以导致了政治运动、文化革命,艺术思潮屡见不鲜,十九世纪也就成了一个特定的符号。这样的精神背景延续至二十世纪,城市下的人类环境,人与人之间交流渠道的障碍,人在情感上的冲撞以及情感距离得加大,孤独、无聊、玩世不恭等等人自身的问题所导致人性的病因和种种社会现象,以上这些很自然的进入了李孝萱的创作视角。它使李孝萱无奈甚至令他恐惧,常常有一种逃避之感。作为画家,这些思想上的冲突与矛盾和无序当需要解答的时候,对李孝萱来说也只有落在笔端和纸间来诉诸他的追问。

  或许是接近西方人的那种"追问"的态度,李孝萱说这种追问是区别于西方那种思辨方式的,也并非是他们那样的逻辑和分析的方式,李孝萱的追问和疑问是带有归本的,在李孝萱的创作中所释放的情绪透露着李孝萱的生命态度和人生标准。所以李孝萱始终也放弃不了用中国语言的方式去关注西方,就文化本身而言任何一种文化都不是尽善尽美的,都有它的局限性和糟粕。当年教李孝萱中国画的老师自然会把中国的说的完美无缺,教西画的老师会把西方的说的比中国的更先进,这都不是客观的态度。这样一来人的毛病就来了,理智上承认了,情感上接受不了;感情上接受了,理智上又不安,这就是矛盾,但如果人们宏观的看,就能排除这些干扰,会更清晰的认识自己,更客观的看待别人。

lixiaoxuan.jpg (39.78 KB)

 

李孝萱近照

 
-
回复 引用 关注 提醒楼主

报告

  《艺术沙龙》在对李孝萱进行提问的时候,问到关于将把李孝萱的创作归入"现实主义"这个范畴这个问题。李孝萱说所谓"现实"即客观存在的事物,合乎客观的具体状况,或者说是"现在""此刻"发生在我们身边的现象。从这一点讲把李孝萱的创作归纳到现实主义这个范畴是可以接受的。但就李孝萱的创作而言必须强调它与人们以往和现在普遍大众认同的在现象上描述的真实和仅停留在世俗标准和世俗声名上的所谓现实主义截然不同,李孝萱的创作在于现象的真实及对现代人生存状态的一种干预性的批判,如果更准确地说我的创作叫"批判现实主义"更为恰当。

  《艺术沙龙》问李孝萱创作中的写实手法和现实主义精神有怎样的联系时,李孝萱说虽然他有一定的写实能力,但在创作中李孝萱尽可能消解它,既不能成为炫耀能力的资本,更不能成为精神飞扬的障碍。至于创作中的写实手法李孝萱必须作用于情感的状态中才有意义。比如当李孝萱需要某个细节具体展开的时候,李孝萱就得具备这种能力。写实手法和写实精神并不矛盾,当现实的东西撞击了人的思绪,它就变成了一种"映像",表现手段便随之跟在后面。这就是生机,也就是现实背后的精神所在。不然手法生于现实的映像之先,方法就会苍白。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暖 阳:心的独白——李传真中国画作品
在现实主义中缔造自然与时代精神——李晓峰油画艺术品鉴
新写实小说
写意在现实主义油画中的应用,赏世界著名油画里的乡村田园生活!
黑白木刻世界的精神游历
时代人物 | 冯远:苍穹之下,表象之上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