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学点旧体诗
去年初试旧体诗,当时车过贺兰山有感,作了一首不伦不类的五律,如今看来谬误甚多——无好句、无平仄、无对仗、无境界。
旧体诗规矩甚多,今人学习多有迷惑。就一个入音问题就不好把握,更不用说当年的平水韵今天看来让人更为不解。举例如:为何东、冬分为二韵?江和阳的分韵又是为何?其余的韵类划分也和今天的普通话颇为不同,可以想见在古代这些读音一定有音声的不同。悠悠千年,古韵今音已经表达的不是一个嗓音。
有人说,在客家话以及粤语、上海话、闽南话中还能听到唐宋话语的遗韵。就像李白的《静夜思》,今人咏诵的调子是和唐人不同,但拿闽南语、沪语读来,还是颇为顺耳。我自己在朗诵杜少府诗集时,用现代的语言去读,经常发现有诗句不押韵,就是这个道理。当然杜甫不仅是写格律的高手,写古体古风也是第一等绝妙。《尚书·舜典》云:“诗言志,歌永言。”用诗来言志、来阐幽、来思古、来悱恻,来解放思想,千古都是一样。
诗和歌在《文心雕龙·乐府》中被形容为诗、歌本为一体,读出来是诗,唱出来是歌。或者说,其文字是诗,其曲调是歌。但诗歌的本质是情感的抒发,欧阳修说:“人生自是有情痴,此恨不关风与月”。“情”何人没有?爱情、亲情、友情、私情、奸情、绝情,可谓情多矣!情为个人思绪之外延,但用情到“痴”的境界,世人就少有了。“痴”是一种对于事物、对象、现象的迷恋,用情至深时就像《天龙八部》中的段誉,对于“神仙姐姐”炙热的思量;就像英皇爱德华弃了江山也要去娶离了婚,相貌很是普通的辛普森夫人。可见人“痴”的时候才能爆发出绝大的能量。
所以,作文写诗也是同理。人有思再有情就能写出逻辑通顺,文才华美的文章,只是逻辑和修饰是感动不了更多听众。真正传颂千古、奉为圭臬的佳篇一定是读来让人思绪联翩,引人慷慨悲咽或者忧思难忘,就像李商隐的《锦瑟》:“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就像李后主的《乌夜啼》:“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这就不仅是用情,而是到了情痴的地步了。
当然我想写诗的动因绝不仅仅只是想把情感表达出来,这只是动机之一。更重要的是我从事策划和设计工作,确实有把一个空间、一个项目用最浓缩化的语言、文字高度概括出来的工作需要。而无论是旧体诗还是新体诗,都在构建一种语境、一种主观意识、一种模糊边界的时空认知,一种对于某种假想体的陌生感提炼,一种绝无仅有的、排他的、多维度的思维联想,这是写诗给我在工作中最大的启发。
诗是有灵性的一种直观表达,就像江弱水在他的《诗的八堂课》一书中所说:“不是诗人在用语言表达自己,而是语言蜂拥麋集到诗人身上寻找出口。诗人只是消极的容器,是试管,是核反应堆,让语言的各种元素在其中碰撞,化合成新的东西。”很多时候写诗对我来说也是有如此的体验,这种感觉很奇妙,文字出现在脑海中竟然不受个人支配,是自然地涌了出来。
很多事情是需要一个人拥有特殊的才华以及绝对的热情在里面,才能做出大成绩。这就是佛家讲的学佛的“根器”、基督教讲“灵智”一样。没有这些特殊的哪怕只占百分之一的微妙在里面,一个人绝难做到横空出世卓尔不凡。我们都熟悉爱迪生的那句话:“成功等于百分之一的灵感加百分之九十九的勤奋,但起关键作用的是那百分之一。”爱迪生话里的成功是人生的大成功,如果你一定要说自己靠着拼命的努力获得了什么成就,我相信这也是小范围的成绩。
绝大多数领域里,那一点微不足道的灵感或者叫做超能量,才是你出类拔萃的原动力。世人都崇拜天才,李白就是天才,于是《蜀道难》横空出世,恣肆狂扬,极尽想象;于是“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从独酌到三人——花、月、影子。影子和月也成了可以主观交流的对象,自然是“我舞影零乱”了。
这样就解释了为什么唐宋以来可谓诗人很多,能经常被人记诵的又有几个?说起魏晋南北朝我好像就记得二陆、谢灵运、鲍照、庾信,这是人的惯常意识。只会找脑海里记忆最深的那几个来脱口而出,余下的就可以在旧纸堆里细细去数,只要你有时间。这也是做人的可悲,努力了一生,却没有那点运气让你走出成功学的桎梏。在这里,运气也等同与那点不多的“根器”。
我自忖在写诗上,我是没有特殊才华的。写诗不仅需要广泛的阅历、阅读,也需要对于文字的高度想象,最后还有对于情感所形成的意境氛围的灵感式把握。诗写的越好越能打动听众,越是需要绝妙的“天赋”在里面。
做为普通人,既然想学点旧体诗,那就先学习一下旧体诗的规矩。其实今人对于旧体诗在当代写作的问题,也早就放开了戒律。语言学家王力就说过,韵脚对了,大可以不必遵循古人的韵法来作。《红楼梦》里林黛玉教人作诗时说:“若是果真有了奇句,连平仄虚实不对都使得的。”于是我斗胆就引申开,就是格律中的平仄、孤平,额联、颈联需对偶是不是也可以放开手脚来创作?只要是平仄读来顿挫有力,可否能去掉这些旧体诗中的繁琐规则?
读夏传才先生的《诗词入门》他说“诗以意为主,当对仗和诗意不能两全时,李白、杜甫这样的大诗人为了保全诗意,在对仗上就不严格讲究了”。他以崔颢的《黄鹤楼》举例来说,这首诗前四句并不合律诗规范,但以立意为主,不以词害意。故沈德潜说'意得象先,神行语外,纵笔写去,遂擅千古奇’。
于是,对于诗人写作律诗就放开了一条小径,称之为“古风式律诗”,也就是带有很多律诗的要求,押平水韵,也可以有宽对,也可以不严格要求平仄,带有三平尾、三仄尾这样明显古体风格的也是可以。如此说来,我的很多旧体诗就是这样的“古风式律诗”了。
我不是语言文字学家,更不是专业的诗人,只是凭着仅有的一点愚“痴”闲情来赋点文:感怀旧恩,对镜悲发,三月春暖,寄人情思而已,如此,大可不必严格要求于我。当然那些古代写“古风式律诗”的大诗人每一个都是格律诗功底深厚的行家,他们偶尔为之戏作文字,只为抒情放意,文字对于他们就是表达的工具,犹如庖丁解牛,闭着眼睛都能游刃有余。
而这些与我来说,真的是怡养心性的自我主张,试想有一天能退居山林,垂钓耕耘,面对青山绿水,胸有激情吟咏一番,让心灵与自然共鸣,那也是陶渊明式的自在不凡。
还是在夏传才先生的《诗词入门》中我看到一段话,他认为写诗是要“打腹稿”的,要在写诗前充分酝酿,从立意到表意都思虑成熟。我不这样认为,长时间思忖如何动笔写诗,激情都会消磨完。诗是一种“陌生感”的创作,是突然的灵感袭来,是在写的过程中随物应类,甚至诗的主题和感知是在写的过程中迸发出来,自然流淌出来,又奇峰突出,又合情合理,这才是诗的创作。当然,这是“大创作”,寻常人是学不来的。
诗在今天可以被分为两类,第一就是当代流行的新体诗,也叫作“自由体诗”。那清末白话文运动开始之前的漫长数千年中国人也是大量写诗的,这个阶段又被分为两个时期,从先秦到唐初,这是古体诗也或者叫古风诗盛行的时代,这时候没有那么多的作诗文字上的规矩,大家写的真情实意。如《诗经》上的很多篇章,汉代的古诗十九首,南北朝谢灵运和鲍照的诗,这个时候的诗就是诗史上的少年时期,可谓“思无邪”,一派纯真自然,清新优美。
再一个时期就是南朝沈约审定音韵,特标“四声八病”,这是律诗诞生的滥觞。这种从原始自然艺术的自由体诗歌到人为艺术诗歌的转变,代表着社会规范和伦理约束的加深,这是重要的社会思潮转变时代。唐初以后,沈佺期、宋之问对于格律诗成型影响很大,再加上科举考试对于诗文的文字游戏要求更多,于是律诗出现,这等于是给诗文套上了枷锁。
我很奇怪的是,被套上文字格律枷锁的唐代诗人却创作出了中国诗词史的顶峰时代。唐代诗人名家如过江之鲫,不胜枚举。《全唐诗》中华书局版厚厚的二十五册,很难逐篇读诵下来。这难道是正应了越是在困境、逆境中人的潜力会发挥的更大吗?在被枷锁捆绑的结结实实的格律诗时代,诗人对于文字,对于用文字来阐发社会理解,雄心壮志,离愁别绪,人间恨事更有帮助?这是一个庞大的课题,好像今人还没有深入研究过。
正是唐代诗人自己给自己定下了规矩,又在努力地打破规矩的制约,这是基于他们首先文字功夫厉害,同时一个真正包容的社会所给与的诗人们充沛的创作激情,让他们将格律诗引领到高维时空,从而穿越了时间、民族、人种,成为人类社会的泛文化现象。
并且格律的出现正是在配合诗成为歌,所有的格律都在要求一首诗音节、吐字、快慢、阴阳顿挫的变化,格律诗让文字成为或者吟唱或者诵读的绝佳载体,这是更高水平的诗歌艺术,一个字就是一个音节,一段话呈现节奏变化,最后旋律反复,辗转反侧,渐入佳境,这是美学的最好享受。
古诗又被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唐以后创作古体或者古风的也大有人在,但是在风格和创作上还是受到格律诗的影响。我很喜欢陆游所作《三月十七日夜醉中作》一首古体,用韵自由随意,平仄韵脚交替使用,格调恣肆狂扬,大抒胸中块垒。录两句以和千年前陆游共鸣:“今年摧颓最堪笑,华发苍颜羞自照。谁知得酒尚能狂,脱帽向人时大叫……”
格律诗又因为语言的不断变迁,今天的普通话和古音也大不相同,如果再用已经没有了“入声”的普通话要求写者严守《广韵》《平水韵》《佩文诗韵》等古韵列表来创作,无疑更难。于是新韵陆续出现,比如《中华通韵》《中华新韵》等,拓宽了写诗中平仄的分类,对于旧体诗在今天的推广起到了作用。
今天的科技发达,还有诸如“律诗校验”一类的网络软件可以用来写诗自检,输入进去文字,五言七言,点击检校就会出结果。无论平仄、拗救、孤平都可以检出结果,甚至还能在你遍思不得之际,还有文字不当处自动提示,用很多组词帮你定夺。唯有对偶是软件解决不了的问题,这属于创作一类,就相当于旧体诗你可以写的合乎律诗要求,但是诗意、境界、结构、想象力与独创性这就是诗人自己的体验了,这是天赋的一种。没有,就写打油诗吧。
在今天人文科学被忽视的时代,写诗也就变成了闲事,做官仕宦也不像古代需要高明的文学水平才能胜任。好像自民国鲁迅以后再难出旧体诗上出类拔萃的文人,在大环境影响下,新体诗逐渐成为诗坛主流。无论是旧体诗还是新体诗,绝大多数写作者很难据此养家糊口,诗的复兴还有待时日。把写诗当一种人生爱好去做,行有余力而为之,也就足矣。
附上几首旧作小诗,以作人生之喟叹!

暮游大觉寺

日落含山气,松微寺隐声;

晨昏亲觉者,动静一观清;

石径缘霜陌,心澄复铁铮;

千时分万引,何论毁无生?

2010.10.5 北京

听雷

夜晚雷鸣阵阵,凭窗远眺,大霈如烟。

雷奔凝人息,涤荡浊时流。

银电横千里,错珠倾亿幽。

众殊群变色,半试尽荒畴。

一聩惊尘物,再铮伤冷丘。

三声天作志,逐浪近神州。

2012.4.18 北京

黄山遇大雾欲辨不能古风

翠掩黄山起沆宕,冷松伸臂划天界。

我谋轩辕欲留丹,再向长峰解关隘。

玄女何时驾彩鸾,万潮涌动驱精怪。

吐吞江海只须臾,风卷云幡除旧派。

2012.11.24黄山
崂山期仙

不遇崂山初见仙,蓬莱只在一书宽。

侑觞身乏心神往,可把烟云也炼丹。

2018.4.26青岛

观东海

河伯奔浪终见海,夸父竞日做尘埃。

一呼化霓云生变,两翼作龙天欲颓。

大块只言磅礴气,百年虚度草灰催。

清风袭我千山去,仙域美人尤可来。

2020.8.21 嵛山岛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我的诗词观
【怎样写现在的律诗】
[转载]诗词写作六十日速成大法
“居秋思春”——对诗友旧体诗的评价修改回复
诗词联基本知识18讲[四】
浅谈诗词创作的意境、独创、情感与诗味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