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腾讯专访周成刚:强势的CEO,不强势的父亲

在大部分新东方人眼中,周成刚老师有很多标签: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CEO、新东方留学教父、狂热摄影发烧友。他做事总是强势、果断、雷厉风行,他说话的时候,总是语速很快、逻辑清晰。

但他还有一个不太常被人提起的角色——一个平凡的父亲。

几天前,在接受腾讯《100分父母》的采访时,他谈及自己对父子关系的理解,他说道:

“两代人,外在或者内心,总是有一方渴望靠近,有一方渐行渐远,从依赖到独立,从独立到依赖,这样的传承,大概才是人生的真相。

/01/

作为一个父亲的遗憾

1995 年,俞敏洪的新东方开始冉冉升起,马云辞掉老师的工作创办了中国黄页,有钱人手里拿着“时髦”的大哥大炫富,姑娘穿短裤在街上走被热烈的目光注视;那一年,世贸组织 WTO正式成立,克林顿正在美国的政坛上意气风发,而神一般的乔布斯正处于人生的最低潮。

越来越多的外界信息涌入中国,渐渐将外面的世界描绘出了一个清晰的模样,而一心想出去看看的周成刚,也终于在那一年辞掉了苏州大学教书的工作,前往澳洲麦考瑞大学开启留学生活。

周成刚在澳洲留学时期

那个时候,他的儿子只有四岁半,被带到人生地不熟的澳洲上学前班,面对儿子对环境的不适应,周成刚“自我安慰”道:语言,要从娃娃抓起。

澳洲毕业之际,在和几百个竞争者比拼的过程中,周成刚以口试笔试两个第一名的成绩成为澳洲唯一被BBC录取的记者。为了工作,他不得不把刚刚适应澳洲生活的儿子带到了另一个陌生的国家——英国。

周成刚在BBC工作期间

本以为一切已经安定,一家人也在计划着去加拿大定居生活,直到2000年的某一天,曾经高中复读班的班长俞敏洪给他打了一个电话,想邀请他回国加入新东方,这打乱了他的所有计划,但考虑良久之后,他还是决定回国加入俞敏洪的团队。为了不放弃海外的教育机会,妻子孤身一人带着儿子去了温哥华。

“每每回想到那几年,都会觉得对不住他们,毕竟,在海外的独立生活还是很辛苦的。”

一年之后,工作忙碌的周成刚眼看已基本没有去加拿大的可能,就又把妻儿接回国。

连年的折腾,几乎一两年就换学校,让儿子始终生活在一种比较动荡的环境中,他需要不停地适应新生活,这给他的成长带来了很多不确定性。

“如果还有机会重新再来一次,我想我会尽我最大的努力给他更多的陪伴,让他感受到更多的父亲的爱。”

/02/

曾经也是个“中国式焦虑”的父亲

很多中国家长深陷教育焦虑,他们希望孩子比自己更成功,所以就会在两个方面表现极端:第一,强迫孩子去完成自己没做到的事;第二,总是为了给孩子找到最好最正确的路而各种折腾。

曾经的周成刚,也不例外。

“和大部分的中国家长一样,我也会把对自己的期待加在孩子身上,我过去就是因为读书读不好,受过一些苦,考大学考了两三年才考取。”当年高考的阴差阳错,没能让周成刚读上理想的大学,他内心一直燃着名校梦,希望儿子能帮自己圆梦,所以,从小就为孩子筹谋最优教育解决方案。

但儿子上大学的时候,只申请到了一所美国50名左右的学校。

面对这个消息时,周成刚心里是有点复杂的,毕竟自己身边的同事,像俞敏洪的女儿是沃顿毕业,王强的孩子上的是耶鲁,其他不乏牛津、剑桥这样的顶级名校,他心心念念的名校。

周成刚儿子的毕业典礼

“当时会很纠结,但突然有一天,我想明白了,所谓父子母女之间,是不同特质、成长路径的个体。每个人都是独特的,有的智商高,有的情商高,有的动手能力强…当这些问题想明白了以后,我觉得我就释然了,也不再过分追求了。”

这段有点杂乱的旁白,是周成刚和父亲角色的一次内心剖白式对话。他把这段体会记录在了新书《由东向西看教育》里,“别人的孩子上哈佛、耶鲁我会由衷祝贺,我的孩子上差一点的学校就帮着他慢慢走。”

所谓,顺势而为,渐入佳境。

周成刚参加儿子的毕业典礼

有一次澳洲政府给澳洲毕业生授奖,作为杰出企业家的他回到母校麦考瑞大学,专门看了一下自己当时读研的成绩单,几乎一个A都没有,全是B和C。他笑了笑,“哦,我原来也不是个学霸。既然我自己不是学霸,为什么要求孩子一定要成为学霸呢?我觉得这本身也不公平,是不是?”

所以“学习的成功与否不是衡量一个人未来的唯一标准”,尊重他,爱护他,陪伴他,让他在对世界的好奇中自己决定前进路线。

/03/

学会放手

18岁的儿子孤身一人去美国读书,那是他第一次独立生活。周成刚回想起当时的情形,觉得有点好笑,

“美国家长送孩子,把孩子的东西搬进宿舍就走,拜拜,你自己照顾好自己。

中国家长舍不得走。

我和我太太第一天、第二天、第三天,每天都到学校里面去看看他。直到有一天,孩子突然回过头来跟我们说一句,你们该走了吧。我们才意识到,应该放手了。

儿子毕业的时候,没有听周成刚的建议继续读研,而是坚持回国工作,还找了一家规模不大的公司,天天上下班挤地铁,搞得大汗淋漓。周成刚的司机看不下去,就跟他说,'周老师,你家里有车,不让孩子开个车去上班吗?'

他也心软,问儿子要不要开车去上班。儿子很坚决“不要”:一是城里停车费很贵,二是路上堵车时间不能控制。

“挺好,这就是生活的开始。”周成刚想。

男孩的成长,是努力证明自己有独当一面的能力,可以担当家庭的责任,可以为社会做贡献,证明有一天自己是可以离开父母的。

儿子工作之后,自己承担生活费,生活过得很节俭。

周成刚一边为儿子点赞,一边会告诫他“钱不是省下来的,更多地是创造钱,创造财富。有这个劲儿,才能不断进取。”

在他的观念里,所谓父子,是两个成年人之间对等的关系,中国的家长总是希望用自己的思想去影响孩子,但周成刚会帮儿子分析利弊,然后放手让他自己做选择。因为他要对自己的生活负责。

/04/

“我一直希望他比较快乐。”

访谈的过程中,有太多太多和儿子相关的记忆被唤醒:

刚去澳洲时,儿子晚上想妈妈想到流眼泪;

回国加入新东方时,妻儿在加拿大拨回来的那几通越洋电话;

一家人终于在北京团聚时吃的那顿家常饭;

送儿子去美国读书的飞机上,父子俩第一次敞开心扉的谈话;

唯一一次探访儿子在美国的宿舍,被混乱到不可思议的场面震惊;

第一次听说儿子纹身,从最初的难以接受到最后的理解;

以及,毕业典礼上儿子走上主席台时,他和妻子忍不住地起身鼓掌,为他骄傲......

太多太多。

如果不是刻意去回想,可能都没意识到,原来自己和孩子之间,其实是充满了那么多的故事与回忆。

周成刚在自己的新书里写了一个关于儿子的故事,故事配了一张照片,拍的是北卡图书馆明黄色的楼梯:

一个孩子从楼梯走过,在镜头里留下一个恍惚的背影。

画面很美。

“在这个世界上,孩子都是一个人慢慢去成长,一个人去攀登,一个人走向社会。”

而看着孩子渐行渐远的背影,周成刚特别真挚地在书中写下:

“我一直希望他比较快乐。”

▂▂▂▂▂

The End

本文素材来源于腾讯育儿(ID:tengxunyuer)专访稿件《100分父母丨总裁父亲周成刚:从中国式焦虑家长修炼成佛系老爸》,原文作者:林清欢。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广东】周梓烨《身教》指导老师:孟凡启
父母如何与子女沟通
网瘾少年休学之后 04
清早出门快走,遇到一对父子,因为速度差不...
父亲,是一个越活越卑微的职业
父子之间不责善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