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丽水金汤话温泉

        说起福州文化,泡温泉总是个绕不开的话题。福州有着“龙脉金汤”的美誉,从福州被称为“中国温泉之都”这一称呼便能看出,温泉文化对于一代又一代福州人的影响有多深。

        福州被称为“生活在温泉里的城市”。福州温泉的历史悠久而丰富,素有“闽中温泉甲天下”的美誉。 《东门史话》记载:太康二年(281年),晋安太守严高建子城,在东门外开凿人工运河,民工发现了涌出地面的汤泉,用石围筑成池,供作沐浴。北宋时福州城内就已建起了“民汤”、“官汤”40多处,保留至现代的唐代之前古汤池就有“古三座”、“汤院”等7处。福州温泉开发利用至今已有1700多年的历史,一直是国内最负盛名的温泉古都之一。古时龙德汤院有 一楹联:“五凤朝阳生丽水,九龙经脉出金汤”。这“丽水金汤”汨汨流淌至今,成为了福州这座历史文化名城的重要内涵。 

        宋代梁克家编纂的《三山志》中,这样描述福州温泉:“地多燠泉,数十步辄迸一穴,或出河渠中,味甘而性和热,胜者气如硫磺,能熟蹲鸱,旱燎无增减”。最难得的是福州温泉就城区中心以及市郊。“城在温泉中,温泉在城中”,一语诠释了福州这座城与温泉的亲密关系。就城区而言,南北长约五公里多,东西宽一公里地下都埋藏着丰富的温泉资源,约占中心市区面积的三分之一,世界上还真找不到哪个城市能与之相比媲美!

       福州温泉水质纯净,无色无味,温泉水中富含硫磺、氯、钠、氟、氡等10多种有益人体健康的矿物质和微量元素,不仅对人体多种疾病有疗效,而且能提高人的机体代谢和免疫力。想要泡遍福州的所有温泉也许还真有些难度。因为福州温泉有许多特点是其他地方难以比拟的。其一就是分布广,除了城区众多的澡堂外,从市中心到郊县,泉口比比皆是,而且类型各异,各有特色。如福州周边的连江、永泰、闽清都有。汤囗与经营方式也各有特色,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和爱好去选择。

        许多老福州都有一种“汤池店”情结,泡澡散心,躺在躺椅上,泡上一壶茶,来点小食,听说书人说书,那就是传统的福州慢生活。福州方言将热水称作“汤”,洗温泉叫“洗汤”,喝汤称“吃汤”。因此,有北方人笑福州人:“汤”、“汤”不分,喝的汤怎能用作洗澡汤呢?其实,先有汤,后有热水。古时汤即指热水或专指温泉,有许多地方因有温泉而得汤字名,如南京的汤山,广东惠州的汤泉,都是有名的温泉之地。福州更不用说,如“汤门”、“汤边”、“金汤境”、“树汤路”、“汤井巷”,到处有汤。而且福州还是全国唯一一座在市中心拥有如此丰富温泉资源的城市。

         福州人把洗澡的地方,叫做“汤池”。利用这天然的热水洗涤沭浴,既能清洁,又能消除疲劳,精神振作。为使用方便,于是便用石头垒砌成池子,引入热水,这就是"汤池"最早的来历。后来,使用“汤池”的人多了,就有营业性的“汤池店”,甚至还有挑担送温泉的行当。据考,汤池店到淸末民国初已发展到70多家,随着发展,各具特色,也成就了福州有别也其它城市所特有的行当。

      儿时,我家住在东门,这一带的温泉澡堂真可谓星罗棋布,是福州城内澡堂最多最集中的地方。《闽侯县志》记载:“城东门外易俗里,晋安桥北有四五窍,石甃左右两池,一在汤门外百步,名石槽,一在汤门外河边。”不用说“汤门”,那是城里汤泉、汤井最集中的地方,四周都是澡堂,“金汤境”、“暖香泉”、“福龙泉”“醒春居”都在那里,据考,北宋时就有“温坊”,后称“汤井巷”,或汤巷,清代名汤门街,后来那一带改名为温泉路,现在就叫温泉社区居委会。我奶奶即是汤门人,小时候她背着我回她娘家汤门,冬日里到处是可见冒着热气的汤井。当地人日常几乎都是挑热水回去,用以随手舀来热水洗刷。

         家父打小就抱着我们去洗澡,去最多的是日日新澡堂和新榕澡堂,几乎每周的周末都去。当然,那时我们还只是纯粹为了洗澡。过塔头街,从晋安桥往右沿河边走,有个极陡的泥坡直冲而下,一边是用石板条树起墙,一边是低洼的河岸。那时候整条晋安河的河沿都没有石砌的河岸,河水和边上的土地连在一起,高高低低的,长满了蒲草。沿河岸约走四五十米就是“日日新”澡堂。日日新名字起得好,取自《大学》.盘铭所曰:“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非常契合洗澡的指向,洗澡是洗涤污浊而焕然一新。 还有一所叫“小沧浪”的澡堂,也很有诗意,“沧浪之水兮,可以濯我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我足”,同工异曲。

         记得日日新澡堂早先洗一次毎人五分。到文革时,巳涨到毎人八分了。一米以下小孩免票,但需大人带。进门有一个高高的柜台,柜台里坐着一位售票,购票时,售票的会撕给你一张有编码如公交车票的小票,和一小块切成如豆腐乳似的小肥皂。进入澡堂,凭票向工作人员领取毛巾,穿上厚厚的木制拖鞋(即木屐)找个竹躺椅就位。木屐福州人叫“矮罗咔”,现在很难看到了。厚底的“矮罗咔”上有一个圆形的“日日新”火烧印,穿上“矮罗咔”走起路来,敲打在水泥地面上,发出“咔哒,咔哒”的声响很是特别。旧时澡堂大都是三口大池,用长而厚的大石板条彻成。这三口大池,分别为热、较热、烫(汤头)。这一制式是学“古三座”而来。古三座可以说是福州最早的汤池店,古三座之名就是取自最初的三口大池而得名。第一口温度适宜,供大多数人入浴;当中一口较热(约42度左右),第三口为汤头,一般人是下不去的,唯嗜汤者才可入。一般都用木盆从中舀出热水,加些冷水使用。三口大池下面是相通的,有石孔用布包的圆木塞塞住,需要调节时,由工作人员拿着一把长长的大火钳似的夹子,通过水位高差和利用水的吸力来开合,调节池中水的温度。这样可以使流入汤头池的温泉,与较热、热的两口调节温度,既解决了不同人对不同温度的需求,又不浪费。在冬天,洗澡、泡温泉的人多,汤池店里热气腾腾,人满为患,热气不易飘散,使整个屋子变成白茫茫的,云里雾里,人影憧憧,难以辨认,池中人多时似“炖蛏”。“炖蛏”是一道福州菜,福州话在生活中,引申形容拥挤不堪的情形。在我记忆中,小时侯父亲带我去洗澡,先浸泡热身,最后洗头时,他总是从第三口热池中舀汤,然后兑水,让我躺在他的大腿上为我洗头发,这情景让我记忆犹新,留给我父爱如山的感觉依然在目。

        “温泉水滑洗凝脂”,但泡温泉不是洗澡。泡澡之事,贵在“泡”字。泡澡是很舒服的事,尤其是天然温泉。退尽衣物,将自己“全身心”地泡入温泉里,顿时,一股暖流漫透了你的全身。呆上一会儿,你就会大汗淋漓,待抽身出浴时,浑身如红萝卜一般。这时一身的轻松,舒服得难以言表,有的人还会喊上一句:“丫掏咖”!福州话“丫掏咖”,即太舒服啦的意思。“掏咖”直译即“透脚”,我以为福州话的“透脚”一词,一定是福州人来自泡温泉的感受。意思是,泡温泉的舒服是从头透到脚的舒服,是全身心的痛快。

         泡温泉可不是冬日专属,四季皆宜。先人以他们的大智慧,总结出了四季泡温泉的好处:“春日洗浴,升阳固脱;夏日浴泉,暑温可祛;秋日泡泉;肺润肠蠕;冬日洗池,丹田温灼。”尤其是夏季,泡澡可防止和治痱子。福州的温泉多含有硫磺,可以治疗疥疮等皮肤病。有病治病,无病爽身。泡澡即是出汗的过程,出汗即排毒,活血化淤,便是一种养身。徐霞客的《温泉》:“一了相思愿,钱唤水多情。腾腾临浴日,蒸蒸热浪生。浑身爽如酥,怯病妙如神。不慕天池鸟,甘做温泉人。”也道尽了泡温泉“的舒服与好处。

        传统福利的汤池店里,竹卧椅是不可或缺的。尤其夏天,泡完温泉,在竹卧椅躺歇更是一种享受。有了竹卧椅还那叫倍爽,全身心的放松。在那境况中,真是“宠辱皆忘”,沉浸在纯焠的享受之中。有联为证:上联:“一冲二泡几多趟都是乐事”,下联:“三皇五帝多少事俱属旧闻”。许多人泡完澡,特别是一些上了年纪的干脆躺在竹卧椅上直接进入了梦香,美美地睡上一觉,那叫赛神仙。

        汤池店还是一个聚友聊天的好地方。一边泡澡,一边喝茶是多惬意的事啊。旧时,澡堂的门外或门内,还有卖鱼丸、肉燕、扁肉面的挑夫,那挑担就好似带柜的小书桌,一头挑着木炭炉,汤锅,圆形锡制汤锅被隔成两个半月形,半边是烧开的淸水,半边是肉骨头熬制的高汤。担子的另一头是一个木柜,上边细木栏杆,摆放着虾油、香醋、味精、胡椒粉、葱花等佐料,木柜抽屉里分别装储着面条、鱼丸、馄饨等半成品。他们不高声叫卖,而是一只手托着瓷碗,指间夹着汤匙相互碰撞着,使之发出𠵇零𠵇零的悦耳声响,远远地提醒人们卖鱼丸的来了。或用一只小竹筒敲击发出“朴、朴”特有的撞击声,所以又把扁肉面叫做“朴朴面”。在汤池店里洗澡客也能听到外边这些特殊之音。如需要,你只要向外传叫一声,挑夫立马从挑担的锅里舀出鱼丸或肉燕,投些葱花,冲进高汤,送到你跟前。你看洗着澡,喝着茶,再品尝着地道的福州风味小吃,这就是有福之州人的“福”之所在。

        在澡堂里你还可以请澡堂师傅为你洗头、擦背、“搬架”(按摩)、爬耳(掏耳)、修脚,理发,一条龙服务!当然这些都是要另外收费的。只要你有闲有钱,一定会让你满意归去。那真是:“淋漓津汗长精神振衣弹冠,荡泳香汤和气脉洗心涤虑”!

        古往今来,福州温泉文化一脉相传,无数达官贵人、文人墨客来此都要休验福州温泉的魅力,留下了无数歌颂温泉的诗词歌赋,从未间断。宋嘉祐七年,当时的福州太守程师孟泡完温泉后,心情甚好,诗兴大发,大赞福州温泉:“曾看华清旧浴池,徘徊却想开元事。此泉何日落天涯,不见莲花见荔枝。”民国著名作家郁达夫1936年出任福建省公报室主任期间,对福州温泉也情有独钟。福龙泉、百合明园、乐天泉是他经常去的场所。他曾在《闽游滴沥之六》写道:“美妇人的耐久耐老,真是人生难得的最大幸福,而福建女子独得其秘,想来总也是身体健康,饮食丰盛,气候和暖,温泉时浴的结果”。他还在《饮食男女在福州》中写道:“福州女子的另一特点,是在她们皮肤的细白,生长在深闺中的宦家小姐,不见天日,白腻原也应该,最奇怪的,却是那些住在城外的工农佣妇,也一例地有看那种嫩白微红,像刚施过脂粉似的皮肤,大约日夕灌溉的温泉浴是一种关系……”,谈的是福建女子,称赞的却是福州温泉。可见,泡温泉确实是件怡然养生的事。

      温泉洗浴文化,早已根深蒂固地扎进了福州人的生活之中, 温泉在福州人心里是温暖的、幸福的!所以,才会有了“七溜八溜不离福州!”的说法。以前总不信,以为他乡好去处,“外面的世界很精彩。”年轻时,响应号召,上山下乡,后求学、工作,南来北往,西游东荡,慢慢地体会到了福州的“福”。

         福州可是一座泡在温泉中的城市。如果说曾经有一个历史的误会,让福州温泉“养在深闺人未识”,那么现在,应是她“回眸一笑百媚生”的时候了。我1989年去过日本,在山梨县还专门去体验过日本温泉。服务不错,但温泉的汤色、水质(元素含量)、规模都不及福州。所以,外地人来到福州不去泡温泉,其实是一大损失!对老福州而言,没有温泉的生活,不是真正的福州生活。没有在福州“汤池店”泡过澡的,不算是真正的福州人。我以为福州有这么好的秉赋,得天独厚,对福州温泉宣传还是永远不够。为什么人们去日本,游客就会主动冲着温泉去泡温泉?答案可想而知:宣传不够,许多外地不知。福州如能做到来福州的人,自然而然会想到,来福州不应错过去泡温泉,不去享受福泉等于没到福州!那才是福州真正的“福音”。

台湾作家蒋勋在《此时众生》一书泡汤文章中说:日本人在台湾留下了“汤”的古语,近年来民间也出现了流行语“泡汤”逐渐取代了原来“泡温泉”的说法。

台湾的温泉,几乎遍布岛屿的每一个角落。日本人有泡温泉的传统,侵占台湾的那些年规划了几个温泉区,台北附近的北投只是比较著名的一个例子。

这种说法是一个错误!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老漳州记忆17:百姓洗汤的故事
福建竟然有这么多绝美的温泉圣地,这才是秋天该去的地方!
福州文联原主席陈章汉《福州温泉赋》及墨迹
福州老澡堂的那些二三事
记忆中的福州百合澡堂
华清池是我国最早的温泉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