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2.5 从对几句名言的误解看“思辨精神”的缺失

惠小强

和大学生谈创新问题永远不会过时,创新需要很多条件,有一种尤其不能缺少,那就是“思辨精神”:其本质是能思考和会论证,我们的教育对这种精神的重视和培养远远不够。举例来看:

1.  量小非君子,“度”不丈夫(度误为毒)

    这句话我测试过3届学生,99%的学生把“度”字写成“毒”,剩下的1%是以前见过这个答案。稍微分析一下,就会发现前句的“量”和后句的“毒”也对应不来啊。再者,心肠歹毒的人能算大丈夫吗,老祖宗的智商不至于低成这样吧。

2.  无商不信,无商不尖(尖误为奸)

    过去商人买米用一种叫“升子”的开口量具(和实验室的量杯功能类似),用木头做的,倒金字塔形消掉下边的尖留底,中空,装米和上口齐平时刚好一升。忠厚有远见的商人卖米时,盛满后还要给上面再加米,直到不能再尖为止,这种行为的本质是让利给客户,也是为了生意的久远。传着传着,传成了奸商,95%的大学生都这样理解,剩下的5%则是先前见过这个答案。

3. 人不己,天诛地灭。

    绝大部分把这句话理解为“自私万岁”:人不自私,天地难容。真的是这样么?其实还有三种其他理解:1)“自我个性的保持”,每个人、物都有个性特色,天地才有存在的意义;2)人不修为自己,提升道德水准,将为天地所不容,告诫大家要按天道行事;3)人不自私,天地将不约束,天道管不着(即不自私的人将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再延伸一下,人若不违法乱纪,就不会被道德和国家法律就不会约束,这些都是真正的自由。 

4. 学而时之,不亦说乎!

学到的东西能经常拿出来用,确实是一件很高兴的事情。理解为经常复习就很开心的话,确实于理不通,想想看,天天把一段话翻来覆去的背诵,会有乐趣吗?所以学习的重点在于不断应用所学的知识,发现只是很有用,当然是很开心的东西。正所谓“三分学习,七分实践”。

5. 季文子三思而后行。子闻之曰:再,斯可矣

    划线的部分,几乎没有一个学生知道。我们的教育告诉大家要三思而行,孔先生的意思是说“切,思考两次就行了”,言外之意是要赶紧行动。仔细想想,这个超有道理,有时候,想的太多,结果把人吓得不敢做了,100%的无效啊。大家都需要运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有可能做着做着,原来的阻力演变为动力。

6. 闭门造车,出门合辙。我们常用闭门造车形容那些不善交流,缺乏眼光的人,其实结合后半句来看,这是表扬匠人精湛的工艺。过去官道都是土路,马拉的硬轮车,一下雨,马车行过会压出很深的印子,天晴后太阳暴晒硬化,就形成一个标准的壕沟,马车都是同一轴距的话在沟道中走起来比较轻松,若轴距与轨道不一致,车走起来会极端困难。再比如人们总是用“天才就是99%的汗水加1%的灵感”来强调汗水的重要性,其实后边还有半句“但那1%的灵感更重要”,汗水是勤奋的最低层次,要想做出成果,还需要思考和悟性等高层次的勤奋。

到底如何培养思辨精神呢,从学生的角度就是要多思考,能从正面和反面去看,并寻找到相应的支撑材料,锻炼提问能力,注意区分事实和观点,积累缺少思辨的实例,增长见识。

作为教师,要常给学生灌输创新精神的意义和价值,鼓励和引导学生思辨,并不断提升自身的思辨精神。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我们说人都是自私的,可不正是由于他不自私吗?反而能成就自己
高考材料作文的完美攻略!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吗?
换位思考的人不自私
于钟华读解《道德经》·第七章
2015高考作文怎么写,且听“阅卷者说”——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