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不再“先来后到”!5月起,北京这些大医院急诊有重要变化

很快,北京市医院急诊科将打破过去患者“先来后到”的看病顺序,而是按病情轻重缓急将患者分为四级,以确保病情危重的患者优先得到救治,而病情不太紧急的患者,挂急诊号很可能会等待很长的时间。记者从北京市医院管理局获悉,今年5月1日起,20家提供急诊服务的北京市属三级医院,将统一实施急诊预检分诊分级就诊(简称“急诊分级”)。

大医院“急诊不急”成常态

医院急诊科是抢救急危重症患者的场所,承担着24小时不间断的紧急医疗救治任务。近年来,随着我国急诊医学进入快速发展时期,三级医院急诊量逐年增长。目前,本市市属三级医院的年急诊量已达235万人次。而造成就医人数攀升、环境拥挤的原因之一,就是大量的非急诊患者占用了有限的急诊资源。有调查显示:在急诊就诊的患者中,非急症患者比例大约占到30%到50%,甚至有个别的医疗机构高达80%。

北京市医管局医疗护理处相关负责人表示,每一个前往急诊的患者,都希望自己第一时间得到救治,也因此导致大医院“急诊不急”的现象较为普遍。这一现状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急危重症患者的抢救。“这就像高速路上的应急车道,被抢时间的私家车占用,当真的出现紧急状况时,这条生命之路可能已经被堵死。”

“当前,医院亟待提高急诊的‘准入门槛’,实行‘分级而定’的科学甄别和合理区分,并最终达到有效分流患者的目的。”该负责人说,“我们希望把有限的急诊医疗资源最大限度地用在急危重症患者的抢救上,进一步提高急诊救治效率。”

(资料图)图片来源:北晚新视觉网

按病情分四级 急重症优先看

急诊预检分诊是根据患者的症状和体征,区分病情的轻重缓急及隶属专科,进行初步诊断、安排救治的过程。急诊预检分诊是急诊就诊的首要环节,安全有效的急诊预检分诊可准确识别急危重症患者,确保患者安全,提高急诊运行效率。

(资料图)图片来源:北晚新视觉网

市医管局此次明确提出,在本市提供急诊服务的20家市属三级医院,统一开展急诊预检分诊分级就诊,并将患者分为“濒危危重急症非急症”1-4级分级管理,遵循从重到轻、从病情迅速变化到相对稳定的原则,合理安排患者就诊顺序,优先处理较重病人。有条件的医院应尽量安排各级别患者的就诊通道和救治区域互不干扰、分区管理。

其中,

1级患者病情濒危、随时可能危及生命,如出现心跳呼吸骤停、休克、明确的心肌梗死、癫痫持续状态等症状,将即刻进入复苏室或抢救室进行抢救;

2级患者病情危重或迅速恶化、存在生命危险,如严重呼吸困难、昏睡、急性脑卒中、ECG提示急性心肌梗死、活动性或严重失血等,一般会在10分钟内进入抢救室进行救治;

3级患者病情急、存在潜在的生命威胁,如急性哮喘、吸入异物、吞咽困难、持续呕吐、胸腹痛、轻中度外伤、轻中度出血等,将先于4级非急症患者优先诊治,候诊时间大约30分钟左右;

4级患者为非急症,病情程度一般,如无危险特征的轻微疼痛、不需要缝合的小的擦伤、稳定恢复期患者复诊、仅开具医疗证明等情况。这类患者将根据指引顺序就诊,等候时间较长。

急诊科最重要的环节就是预检分诊。”朝阳医院急诊科主任郭树彬称,朝阳医院每天的急诊量在500—600人次,高峰时高达700人次。如果医院不能将患者有效分诊,那么患者在等候就诊过程中就会有可能发生生命危险。“进入不同区域候诊,抢救的及时性就会有所不同,这将直接影响着患者的预后情况。”

专人动态评估候诊者病情

急诊科实行“急诊分级”就诊,很多患者可能会心存疑问:医院如何保证分级的科学、公平和安全?

对此,市医管局推出了“三重保障”以确保每位患者的利益。

第一重保障为经验丰富的专业分诊医务人员,各医院急诊科将分别安排经验丰富的人员从事急诊预检分诊工作,并组织急诊相关的所有医务人员,进行了全员专项培训;

第二重保障是专业仪器采集生命体征,具体包括心率、血压、血氧饱和度等,同时医务人员会结合患者的病史、症状、体征,做出最终科学的分级及隶属专科。

第三重保障则是专业人员监测候诊区患者病情。对于3级、4级患者,在候诊区等候时,会有专门的医务人员定期进行巡视,对候诊患者的病情及潜在的危险动态评估,可根据最新的评估情况再次调整分级,保证患者生命安全。患者如有突发不适,也请及时告知医务人员,以便及时采取相应的医疗护理措施。

那么,被分配到绿区的4级急诊患者究竟要等待多长时间?

市医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尽管各医院分诊台的护士会根据当时患者的候诊情况进行大致估算,但绿区患者的等候时间确实并不太容易确定,等候两三个小时甚至更长时间也是有可能的。因为各医院的具体情况不同,且每一天接诊患者的情况也有所不同,而儿科则因医生紧缺等原因,等候时间可能会更长。原则上,我们还是希望得到社会大众的支持和理解,建议非急症患者尽量选择到门诊就诊,把有限的急诊资源留给真正有需要的急危重症患者。

现场探访:

“分”与“不分” 急诊科现场两重天

宣武医院:急诊“不急”变“挤诊”

上周四,虽然已到中午时分,宣武医院急诊大厅却仍很忙碌。

分诊台前,站着十多位患者,旁边的墙上的叫号显示屏,信息迟迟没有更新,一些人等得不耐烦就堵在了诊室里。一间不大的诊室里除了两张轮床,还同时容纳了十几位患者和家属,几乎没有下脚的地方,空气非常不好。

宣武医院。图片来自宣武医院官网

采访中,记者发现,如此人满为患的急诊科,大多数患者的病情却似乎并没有那么急,有的患者甚至把急诊当作看病快的普通门诊。

在当天中午来就诊的20余名患者中,有些是伤后几天才来就诊,有的只是普通的感冒发烧来开药,还有的老人因便秘需要灌肠,基本上都不属于非常紧急的病症。

“我这是趁着午休时间来开点药,一会还得赶回去上班。”一位患者说,“白天大人上班,孩子上学,等晚上来医院门诊早就下班了,只能挂急诊。”

还有一些外地来京的患者,由于在北京停留的时间较短,有的科室门诊号又挂不上,就只好选择先看急诊。

北京儿童医院:危重患者第一时间得到救治

上周五上午,记者来到已开展“急诊分级”诊疗多年的北京儿童医院。在北京儿童医院急救中心,大厅分诊台前贴着一张很醒目的通知:22:30前,发烧、感冒、呕吐、腹泻全部在门诊内科……同时并特别标注要带着孩子来挂号。

在北京儿童医院急诊抢救室,夜班医生正在为高烧患儿诊治。方非摄 (资料图)

“北京儿童医院急诊分级诊疗标准”已上墙,将急诊患者分为了四级,其中1、2的分诊区域为急诊红区,分别针对濒危患者和危重患者,可直接进入急诊抢救室救治,等候就诊时间分别是即刻和10分钟以内;3级的分诊区域是急诊黄区,面向急症患者,等候就诊时间在30分钟以内;4级的分诊区域是急诊绿区,主要针对病情稳定、症状轻微,等候就诊时间在2到3小时。

“我们家孩子8个多月大,当时高烧惊厥,已经出现窒息症状了,是坐着120救护车过来的……”在急诊抢救中心一层大厅,家长陈女士告诉记者,“当时在急诊分的几级我不记得了,但是到了这边孩子立刻就被送进抢救室急救了,时间上一点没耽误。”目前这名小患儿已经转危为安,顺利从ICU转到了普通病房。

在现场,也陆续有几位带着发烧的患儿来医院急诊挂号的家长,因为生命体征平稳、病情稳定,都被分诊护士建议去门诊大厅挂号了。晚上10:30前,门诊内科是不限号的。在这个时段之后再来看病的患儿,就需要到急诊科就诊了。

谈及急诊分级诊疗,儿童医院急诊科主任王荃表示,在医院内科大夜急诊绿区,平时大约有70%以上的患儿只是简单的感冒发烧,其实没有必要非得连夜赶过来看病。夜里患儿多、等候时间会比较长。这样既折腾孩子,还容易交叉感染。对于病情并不严重的患儿,倒不如让孩子踏实在家睡一觉,第二天白天再到门诊看病。

她透露,去过几年,儿童医院主要是以分诊护士的主观判断作为急诊分级诊疗的依据,直到去年,医院开始将急诊分诊标准做到系统里,目前还在进一步完善中。

1.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

2.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

3.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

4.北京积水潭医院

5.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

6.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

7.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

8.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9.北京清华长庚医院

10.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

11.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

12.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

13.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

14.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胸科医院

15.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口腔医院

16.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

17.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

18.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定医院

19.北京回龙观医院

20.北京老年医院

北京日报客户端记者 刘欢 实习生 马君宁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抢救时最遥远的距离是什么?” “是抢救室和CT室的距离!”
“先来后到”成历史!北京这些大医院的急诊将有大变化
急诊科医生总结了这10类病情,来势急又危险,需要立即去急诊看
心梗发作,这个选择比自己去医院更好!
急诊不是夜间门诊和方便门诊!你占用的资源,可能正是别人的生命
如何看急诊?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