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月亮和六便士》:棱镜映射下的多面世相

棱镜映射下的多面世相

《月亮和六便士》是本热度很高的书。这本书常年居于当当畅销榜榜单上,即使不怎么看书的人,也会对“满地都是六便士,他却抬头看见了月亮”这句话感到熟悉。

在这种热度之下,很多人习惯性地把这本书看成是一本励志书。确实,这个故事就像是现实版的“生活除了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书中的主人公斯特里克兰,原本作为一个证券交易所的经纪人,生活安定,有温柔的妻子和两个可爱的孩子,为了画画,却在40岁的时候抛弃了这一切。

看过这本书后,也有人从道德角度来审判这本书的价值观。人们认为尽管里面的主人公创作了伟大的画作,实现了自己的理想,但他打破社会规则、抛家弃子的行为却不可原谅。

这些说法中,无论从哪个角度出发,都离不开“理想”这个主题,仿佛追梦就是这本书的主旋律。但我想,这本书之所以成畅销书,甚至比一般畅销书更伟大,原因不止在于励志。甚至我认为“理想”只是这本书的一个侧面,这本书就像一个棱镜,能折射出关于个人乃至社会的多面世相。而这些,就隐藏在作者的创作动机、创作手法,以及故事结构中

在故事之外,你该看懂作者的用意

这本书在通俗读物之列,但刚开始看时却发现,它可能不如想象中的易读。原因在于,在这本总共58节的书中,前两节作者都在说这本书的创作动机,以及自己的创作立场,直到第6节,这本书的主角斯特里克兰才短暂露面。

作者不仅没有开门见山地讲故事,在讲故事的过程中,对主角的笔墨也并不是很多。全书可以分为三部分,我们可以以故事发生的地点以及故事焦点为划分标准:第一部分,忽略开始的两节,直到第17节都是我在伦敦生活时了解到的斯特里克兰,这时候的焦点在于斯特里克兰的家庭;第二部分,包括第1844节,这时候地点转移到了巴黎,焦点在于斯特里克兰的朋友;第三部分,包括第45节至结束,围绕着斯特里克兰最后的驻足地塔希提岛叙述,焦点落于斯特里克兰个人。

除了故事中心的这些人,“我”作为这本书的作者,一位与斯特里克兰还算交好的旁观者,在书中的存在感也非常强。“我”是矛盾的,多元的,身上杂糅着接受和反叛。我对他的谴责,符合社会道德准则;我对他行为的反感,又远不如对其起因的好奇那般强烈,我更关心的是了解而非评判。

本书作者毛姆作为全世界最会讲故事的人”,野心自然不会限制于追梦这个主题。而这样的结构设置,足以显示作者复杂的创作动机。这一点,恰恰是我们很容易忽略的。以下,我们不妨简单的从几个点出发,去解读这本书丰富的意蕴。

复杂而幽微的人性

作者写道:那时,我还没弄懂人性是如何矛盾。我不知道真诚中有多少做作,高贵中有多少卑鄙,或者,邪恶里有多少善良。”显然,书中复杂的人性令作者充满兴趣。作用于人的因素,往往来自于三个方面:家庭、朋友以及自身,这也是作者分析人性的三个立足点。

人与人之间充满了隔阂和不理解,即使在家人之间也是如此。斯特里克兰相伴17年的妻子曾这么评价自己的丈夫:“你知道,他根本没有文学修养。”斯特里克兰的姐夫说:“我还以为他一直都过得十分幸福。”直到收到斯特里克兰突然离开的消息,他们才意识到自己是多么不了解这个人。

在斯特里克兰的衬托下,一心帮助他的迪尔克·施特勒夫则显得平庸、荒诞且悲哀。作者形容迪尔克·施特勒夫这个人:“他真心实意地钟情于平庸,他笔下描绘的是理想,低劣、平庸而陈腐。”然而他又有敏锐的艺术嗅觉,在没有任何人认可斯特里克兰的时候,就能言之凿凿“他是个了不起的画家。”这种崇拜和仰望到了一种让人难以理解的程度,以致于为此付出了家破人亡的代价后,迪尔克·施特勒夫还能说出那句“我这个人无关紧要”。

这本书的主角斯特里克兰很难定义,“我”在描述这个人时都充满了矛盾:“斯特里克兰是个可憎的人,不过我仍然认为他乃是非凡之人。”至于如何呈现斯特里克兰,直到本书临近尾声“我”仍在迷惑:“我从他的作为中见出豪迈壮丽,认为他的心灵充满大无畏的精神。我想如此这般以希望为基调结束。这看起来强调了人不可征服的精神。可我就是做不到。不知为何就是无法进入故事。”

被社会机器吞噬掉的个人

看这本书时,我们时常会有一阵阵刺痛感。因为书中有这样一群面目模糊,又让我们异常熟悉的面孔。

定位到个人身上:“他就是个忠厚老实、索然无味的普通人。别人会称赞他的优秀品质,却避免与之共处。他是个没有个性的人。他多半算得上是一个社会的称职人员,一个优秀的丈夫和父亲,一个可靠的经纪人,但是却没有理由在他身上浪费时间。

聚焦到群体之中:“他们本来就是这么模模糊糊的。你会在有些人身上看见这种模糊的特质,他们的生活是社会有机体的一部分,所以他们只能存在于其中,也只能依靠它存在。他们犹如体内的细胞,不可或缺,不过,只要他们是健康的,就会被吞没在庞大的整体。”

无论是个人还是群体中,我们都不能看到真正的“个人”,我们只能看到一群“社会人”。社会机器吞噬掉了个人,我们又反过来成为机器的一部分,去配合它的运转。正如作者所言:“人们对同伴认同的渴望是如此强烈,对同伴职责的畏惧是如此深刻。”“它迫使人们把社会利益置身于自身利益之上。它是将个人系于整体的极为坚固的链条。”

向着自由出发

到这儿,我们就可以问出这句:你为什么没能成为自己想成为的人?我想,我的答案是我们不曾追求自由。我们安于生存在社会的庇佑下,尽管我们也在为它所制约。

那自由是什么?作者借斯特里克兰不同的生命阶段给出了我们答案。

自由是做你自己。斯特里克兰对于置身其间的环境漠然视之,甚至对个人的看法、群体的看法也毫不在意。他给人以着魔者的印象,嘴里反复念叨着的“我得画画,我身不由己”就是咒语。这种身不由己的冲动被作者描述为:“他在竭尽全力得挣脱某种束缚他的力量。”

自由是身处自由之地。塔希提岛是斯特里克兰最后的落脚点,这里没有社会的条条框框,有的是一种原始的力量:“也许,岛上的居民都懂得,人不是自己想要做的人,而是自己必须要做的人。在英国和法国,斯特里克兰是圆卯中的方榫头;然而在这里,卯眼各式各样,任何榫头都能各得其所。”

自由是毁灭,是希望。我想我们都记得那场大火,大火熊熊燃烧,烧掉了斯特里克兰居住的那栋小木屋,以及四面墙壁上满满的绘画。房子就只剩余烬,一件伟大的画作也灰飞烟灭,然而自由的火种却根植了下来,他画作中那种给人以困惑不安的因素也随之揭示出来,那是对生命的全部理解、对世界的所有探究,而你在其间看到了自己。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艺术的真正之美,从未为世人所见——读《月亮和六便士》
《月亮与六便士》| 你是在谋生还是在生活
读书笔记 | 《月亮与六便士》:生活不是一场比赛,而是一次旅行
《月亮与六便士》开篇 | 关于梦想与爱情的一场思辨
《月亮和六便士》:置身其中 ——我的生命以及不是我的生命
我还是不喜欢《月亮与六便士》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