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中国山水画中,烟雨江南的烟从何而来?

​像往年一样,江南的梅雨季节在6、7月如期而至。说起江南的雨,它似乎独具情绪,它多愁、哀婉,写满离思。与此同时,江南的雨也被艺术史定格为具体的可想象的画面,它可以“轻烟漠漠雨疏疏”,也可“人在空蒙烟雨间”,如果细看,在文人诗画中,江南的雨总笼着一层烟。那么是什么时候,烟雨江南开始出现在山水画中,并成为此后文人墨客心向往之的意象呢?

烟雨江南中的烟雨,实际上由烟与雨两部分组成,烟为云气之美,雨为雾中之雨。而这一烟雨江南的意象,也并非发生在我们熟知的梅雨季的江南,一般更多是在春寒中发生,诗画家对这种自然现象进行了雅意提升,使之成为一个重要的气候意象。

现存的大多文人山水画和诗文中,出现有江南烟雨的意象基本集中在宋元时期。过去往往把这一现象的出现归结为经济重心南移,对江南的开发力度的加大,使得江南文化的发展超越其他地区,其中也包括山水画等艺术领域。但事实上,单论烟雨景观的出现,更多则是与当时长时段的气候转向相关。

我国著名气象学家竺可桢先生认为,在中国五千年的气候变化过程中,唐末五代以后气候开始转冷,宋元时期气候转冷进一步加剧。

竺可桢

春季,长江下游为北方冷空气控制,气温较低。冷暖空气经常在长江下游,特别是江南一带交汇,形成持续的阴雨。宋元之际气候变冷,天气转暖时,会有更多冷空气南下,更容易形成雾气濛濛,因而形成烟雨江南的朦胧之美。

江南烟雨的意象最开始表现在江南诗画艺术中,从五代时期董源的山水画中可考。董源的江南山水画平淡天真,格调高远,画中峰峦出没,云雾显晦,是烟云最开始的表达。

董源《烟岚重溪图》

到了宋代米芾父子,米芾的山水画会特意强调山水之间的烟雨朦胧之美,其子米有仁《潇湘奇观图》,更是把烟雨与山峦之美的结合发挥到了极致。后人认为米家父子是云山变幻作品的首创者。董其昌就曾说过:“云山不始米元章,盖自唐时王洽泼墨便已有其意。董北苑好作烟景。烟云变没,即米画也。”

米芾作品

米有仁《潇湘奇观图》

元代冷空气增多,在乍暖还冷的季节里,江南出现大量的烟雨景观。元代王蒙最有名的画作之一《溪山风雨图》也正是通过溪山烟雨的意境将雨对草木的影响力表现于无形,相同题材的作品也能在元代文人画中经常见到。

王蒙《溪山风雨图》

江南的烟雨朦胧之美在绘画作品中流行时,郭熙称之为“烟岚”,并对烟岚的各种状态有所研究。其中就有提到“春山烟雨联绵,人欣欣”的意象,在春景的不同时列,描绘烟雨之色都有独特的技法。

郭熙《早春图》

江南烟雨的意象时常表现在江南诗画艺术中,它之所以作为极其重要的题材反复出现,正因为烟雨中的朦胧美感,与古代文人想要表述的婉约情意不谋而合,因此借由烟雨的朦胧意象,创造出了宋元山水画中独特的审美创造和审美体验。而在这种审美创造的背后,历史时期的气候转折正是极其重要的推手。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若说烟雨
江南烟柳【精美音画】
【转】梦幻烟雨江南
江南烟雨
浅唱。江南
半城烟雨,半锁楼台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