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古灯发展史
1、战国

西周时“烛”是一种由易燃材料制成的火把,用于执持的已被点燃的火把,称之为烛;放在地上的用来点燃的成堆细草和树枝叫做燎,燎置于门外的称大烛,门内的则称庭燎。
中国现存最早的火把灯具出于战国,在《楚辞·招魂》中有“兰膏明烛,华镫错些”的记录,说明战国时已出现“镫”这个名称了。在周代,“镫”、“登”通用,《尔雅·释器》:“木豆谓之豆,竹豆谓之豆笾,瓦豆谓之登。” 徐铉曰:今俗别作灯,非是,晋郭璞云:礼器也。,这说明战国时已有了灯。
1、战国时期的灯具造型大致可分为仿日用器形灯、人俑灯、多枝灯三大类。
  仿日用器形灯基本上是一些生活实用器的演变,主要为仿豆、鼎和簋等较为常见的器皿,以豆形陶灯居多。
而陶豆是目前所能见到的最早的灯具,在战国的墓葬中,就可以看到一种盘底中央呈星状凸起可插灯芯的细把陶质豆,它就是当时的照明器具,也是我国古代灯具的主要形式之一。
豆是新石器时晚期至战国时期的-种陶制餐具


上面敞开浅盘,中有高柄,下面为喇叭口形圈足。
我们的祖先在豆的浅钵中置灯芯和油脂来照明,从此,这种'镫'流传数千年,成为人类光明的使者。

中国最早的灯具始于战国,大量考古资料证明,战国时期的灯具,结构完善,造型优美,主要是青铜灯具。故战国也有一些仿鼎和簋形制的青铜灯。






人俑灯是战国时期青铜灯最具代表性的器物。

湖北省江陵望山出土的人骑驼铜灯
山东省诸城发现的铜人擎双灯
河北省平山县出土的银首人俑灯
这些灯的人俑形象有男有女,多为身份卑微的当地人形象。持灯方式有的是站立两臂张开,举灯过顶;有的是跽坐,两手前伸,托灯在前。一俑所持灯盘从一至三个不等。灯盘有圆环凹槽形和盘形两种形制,前者有三个支扦,后者多为一个支扦。

战国时期的多枝灯实物较为少见。
最出名十五连盏灯。
十五枝连盏灯
战国中期。照明用具。原高82.9厘米,重13.85千克。
1977年河北平山三汲出土。现藏河北省博物馆。
器下立有圆形灯座,中心接插七节灯架,每节榫口形状各异,便于安装。支灯架呈扭弓形,其顶置浅盏十五只,除最上一节托有三只灯盏外,余为两只。盏中立有烛签。架枝上饰有鸟、猿和夔龙。全灯如同茂盛的大树,树上鸟鸣枝头,群猿玩耍,顶部有夔龙上游;树下立有家奴两人,上身袒露,下穿短裳,向上抛食戏猿。设计构思奇特,造型新颖,千姿百态,妙趣横生。

*





2、秦代青铜灯具的分析

秦朝的灯具,出土实物不多,但从一些文献记载中也可见其大貌,《西京杂记》卷三云:“高祖初入咸阳宫,周行库府,金玉珍宝,不可称言,尤其惊异者,有青玉五枝镫,高七尺五寸,作蟠螭,以口衔镫,镫燃,鳞甲皆动,焕炳若列星而盈室焉。”这说明秦代铸造的灯具也是极其华丽的。出土实物中具有代表性的是1966年在陕西省咸阳塔儿坡出土的两件相同的雁足灯,形制为一大雁之腿,股部托住一环形灯盘,上有三个支扦,可同时点燃三支烛。
1966年4月,成阳市砖瓦厂的工人在塔儿坡原边取土时发现20多件青铜器,其中有两件雁足铜灯,形制、大小相同。通高40厘米,宽26厘米。灯上部为圆环形浅盘,盘呈槽状,以盛蜡泪。槽内有3个等距离的锥形蜡钎,用以固定蜡烛。灯柄为雁腿股部,腿膝部羽毛向上翻卷,悬趾弯而下垂。足下踏四桃形踏板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孤光一点萤,说灯
古代灯具—— 追寻光明的记忆
灯笼源自2000多年前的餐具?你需要知道的,关于灯笼的演变历史
「田新法专栏」:“灯节”灯话
古代灯具的演变及油灯欣赏
中国灯具发展史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