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再读《封神演义》
   明代天启年间(1621年—1627年)出现的《封神演义》将众多神魔故事组织在武王伐纣历史框架内,人物别致,想像奇特,富有韵味,在中国古代小说中桂枝一芳,数百年来受到喜爱,并成为脍炙人口的视屏形象。蓝天野、傅艺伟版的《封神榜》至今让人津津乐道、难以忘怀。
   《封神演义》是积累成书,姜子牙斩将封神之说,早就传闻于说词者之口,元刊《武王伐纣平话》约三万五千字,伐纣斩将故事已具雏形。从《武王伐纣平话》到《封神演义》有个中间环节:明万历年间余邵鱼遍集的《列国志传》,采用大量民间传说,对故事做了进一步推演、扩大。《武王伐纣平话》和《列国志传》为《封神演义》提供了情节总构架和部分人物形象、情节单元。许仲琳、李云翔在前人创作、民间传说基础上写定《封神演义》,现存版本以日本内阁文库藏钟伯敬(惺)批二十卷一百回最早。“钟伯敬先生批阅”则是假托。
   《封神演义》以武王伐纣、商周易帜的历史为线索,写天上神仙分成两派参与争斗,支持纣王者为截教,支持武王者为阐教。双方祭宝斗法,各显其能。最终纣王失败自焚,姜子牙将双方战死的要人一一封神。神魔皆正果,三教同合一。(关于截教、阐教历来有研究家认为同属道教的两个分支正一道和全真道,《封神演义》中另有西方教即释教。与《西游记》尊佛不同的是,《封神演义》是尊道!《封神演义》之中,许多佛家人物居然在书中成了道家人物。
   武王位列“尧舜禹汤文武”上古圣君之内,但武王伐纣却属于孟子所谓以下犯上、“臣弑其君”。《封神演义》的思想框架是在“成汤气数已尽,周室天命当兴”宿命论前提下的“仁政”,是以仁易暴,以有道取代无道。是既同情忠君(包括忠于暴君),又赞许顺应“天数”、反抗暴君。这,都属于封建社会常规思想。商周时代的人不可能按封建社会的主导思想行动。商周人的真实思想,渺渺难考,支撑小说的主导思想,实际是大大晚于商周的孟子甚至董仲舒的思想,小说中姜子牙说出“天下者,非一人之天下,乃天下人之天下”。哪吒忍无可忍,追杀父亲李靖,对“父要子亡,子不亡是不孝”的封建道德挑战,这些带民主色彩的思想,又与晚明政治腐败,儒释道合一的社会现实,张扬个性,尊重人性的社会思潮有关。
   提到《封神演义》,我们最先想到的便是历史上大名鼎鼎的姜子牙,有句歇后语,人们都耳熟能详,那就是“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姜子牙,亦称姜尚,他是中国著名历史人物,商末周初人。姜姓,吕氏,名尚,一名望,字子牙,或单呼牙,别号飞熊,因其先祖辅佐大禹平水土有功被封于吕,故以吕为氏,也称吕尚。
   相传姜子牙72岁时在渭水之滨的磻溪垂钓,遇到了求贤若渴的周文王,被封为“太师”(武官名),称“太公望”,俗称太公,被周武王尊为“师尚父”。姜子牙辅佐武王伐纣建立了周朝,是齐国的缔造者,周文王倾商,武王克纣的首席智囊、最高军事统帅与西周的开国元勋,齐文化的创始人,亦是中国古代的一位影响久远的杰出的韬略家、军事家与政治家。武能安邦、文能治国的贤才。周文王、周武王在姜子牙的辅佐下顺应天意民心讨伐荒淫无道、暴虐残忍的商纣王,为灭商盛周,立下了汗马功劳。他的政治与军事思想以及杰出的韬略对后世影响深远。司马迁说“后世之言兵及周之阴权皆宗太公为本谋”,绝对是兵家鼻祖。姜子牙先后辅佐了六位周王,活了139岁,在当时的经济条件和环境下,算是真正的高寿啊。
   姜子牙还是齐国的创立者,他的治国方略伟奇,为齐国的日益强大奠定了深厚的经济、政治和军事基础,后来齐国成为纵横天下的“五霸之首”。司马迁言点评:“太公至国,脩政,因其俗,简其礼,通商工之业,便鱼盐之利,而人民多归齐,齐为大国。”中国历代一些典籍中皆记载,儒、道、法、兵、纵横诸家皆认姜子牙为本家人物,被尊为“百家宗师”历史地位崇高吧。有句话叫“太公在此,百无禁忌”这是他亲笔书写的,现在一些地方也有这个习俗,将“姜太公在此,百无禁忌”的字条在屋内和门上贴着,以避穷神和忌讳。这种风俗也是纪念和景仰姜子牙的另一种美好的方式吧。
   姜子牙的一生具有浓厚的传奇色彩,他的先祖曾帮助大禹治过水,功勋卓著,被封在吕地,所以姜子牙名字也叫吕尚。他的名字总共有十几个,神奇吧,各有说头和曲故,尤其以姜太公、姜子牙之名闻名于世,那真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啊!很多成功人士都是这样,起初家境寒微、姜子牙也不例外,初时怀才不遇,据说为了生计做过小买卖,这个地儿卖牛肉、那个地儿卖酒,但由于他勤奋好学,胸怀抱负,潜心观察时局风云,在七十多岁时,以“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方式,得遇明主,周文王遂以礼相聘,封姜子牙太师,辅佐姬昌,灭商建周,成就一番伟业!大家想想,姜子牙以这种奇怪的方式——直钩钓鱼,来吸引明君,以后终成大业,是否也是一种智慧呢。
   在历史上,姜子牙所著之《六韬》有言“利天下者,天下启之;害天下者,天下闭之。”、“赏罚如加于身,赋敛如取已物,此爱民之道也。”所言皆治国爱民之事。姜子牙的军事谋略和思想,对后世的影响深远。他满腹韬略、智谋绝伦,很多之后的著名军事家如孙武、诸葛亮等都把姜子牙的《六韬》当作必读之书,学习吸收其中的精华再与自己的军事理论和实践相结合,运用于军事斗争之中,使中国的军事理论得到进一步创新和发展。一些海内外人士也把《六韬》一书当作经济管理、市场管理和公司管理等领域的宝典,加以学习、研究和借鉴。姜子牙堪称是功勋著华夏,风骨照千秋!毛泽东主席曾在1939年7月7日的华北联大举行开学典礼上做演讲,演讲中,他引用《封神演义》中有关姜子牙的神话故事,“当年姜子牙下昆仑山,元始天尊赠了他杏黄旗、四不象和打神鞭三样法宝”的故事情节,十分精炼地引发出,中国革命取得成功的“三件法宝——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给了即将奔赴前线战斗和奋勇杀敌,迎接全国解放和人民当家作主的广大师生以深刻启发和巨大的力量。足见毛泽东主席为国为民的伟大情怀和斗争精神。非常欣佩毛泽东主席的演讲艺术,也可见到他对《封神演义》的精熟和对中国传统文化和典籍的重视与热爱。
   现在有关姜子牙的传说很多很多,一些地方为了发展经济旅游事业,给城市和景区增加文化内涵和弘扬传统文化而设立别有情趣的景点,还有一些景点一直流传保留至今。在黄山风景区的玉屏楼俯视,可以看到一处有趣的风景:“姜太公钓鱼”。风景有两块奇妙之石,上下各一,状如老叟端坐,持杆垂钓,栩栩如生啊。
   此外,《封神演义》还为古代小说艺术画廊增添了一批别具风采的人物形象。纣王是古代小说最成功的暴君形象,被称为“东方的尼罗王”。他昏聩平庸,残暴不仁,沉溺女色,诛妻杀子,重用奸佞,炮烙忠臣,酒池肉林,断胫醢(音hǎi:古代的一种酷刑,把人杀死后剁成肉酱。)尸,剖孕妇之腹,挖比干之心,劣迹昭著,令人发指。武王兵临城下,纣王“自服衮冕,手执碧圭,佩满身珠玉,端坐楼中”,在烈火中,在殉葬者哭拜中,一代枭雄带几分庄严、几分滑稽辞世。“纣王”成为暴君代指,“助纣为虐”成为成语。狐狸精化身的妲己既淫荡、狡猾、残忍,又妩媚、俏皮、工于心计,充满享乐欲和虐待欲,坏出花样,坏出水平,却百般娇媚、万种软款,美得令刽子手都心醉不忍执刀,妲己使“狐狸精”成了中国人对坏女人的统称,是古代小说中不可多得的“恶之花”,和褒姒、杨玉环一起,成为“红颜祸水论”的典范例证。臂套金镯、肚围红兜的光屁股娃娃哪吒,是中国最有名、最可爱的小淘气,是古代文学最有光彩的少年英雄形象。哪吒打死凶恶的龙王三太子,为不连累父亲而自杀,其父李靖一再对他的魂魄无理追逼,哪吒忍无可忍,得到莲花化身成形,下山报仇,把李靖追得大败而逃。哪吒后来不得不在燃灯道人的玲珑宝塔下屈服并尊父,但哪吒闹海、剔骨还肉,从天真可爱的儿童成长为敢闯敢斗的勇士,脚踏风火轮、三头六臂、顽皮活泼而刚烈勇敢的哪吒,在人民群众心目中成为可与孙悟空相媲美的美好形象。小说还刻画了许多有性格的人物,雄才大略的姜子牙,正气凛然的闻太师,俊美仁孝的伯邑考,英武刚烈的黄飞虎,暴躁如火的黄天化,慈爱多智的周文王,剜心尽忠的王叔比干,勇猛善战的二郎神,脸朝着脊梁的申公豹,英勇又好色的土行孙,反复无常的小人费仲……在中国,《封神演义》的人物形象可谓家喻户晓、妇孺皆知。
   殷军伐西岐,周兵攻朝歌,兵来将挡,水来土掩,一个悬念引起下一个悬念,一个高潮预示下一个高潮。每个大将都有一件法宝,一样绝技,一种战术,每段故事常有花样翻新的场面,百回长篇时有相对独立的人物小传。你会感受到书中的神仙们法力高超,但却深蕴着这样一个道理:就是人外有人、天外有天啊!《封神演义》在历史大框架中纵横想象的长篇叙事方式,有人称为“拟史诗”,《中国科学技术史》作者李约瑟则称为“降魔史诗”。《封神演义》虽有一定史诗风格,却主要以奇特瑰丽的想象取胜。神仙妖魔,奇人异貌绝活儿,踢天弄井,腾挪变化。诸神的功力和法术如“搬山移海”、“腾云驾雾”、“撒豆成兵”,当是气势磅礴、叱咤风云;土遁来、水遁去、火遁走,风号雷势、别有天地。雷震子生肉翅可飞,土行孙眨眼间地遁无踪,纣王麾下的孔宣“曾见开天辟地,又见出日月星辰”,背后有五道光,将其一抖,多高明的武器都陷落进去,姜子牙的神鞭也给刷到他的光里……吕岳将瘟丹撒到西岐井中,让西岐军民染瘟疫,姜子牙冰冻岐山,用气象战给对方制造恶劣生存环境……你方唱罢我登场,斗智斗勇斗法力,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光怪陆离,令人眼花缭乱。胡适先生称赞小说的神魔描写,“其章法之波澜起伏,实胜于《西游记》”。
   在《封神演义》的瑰丽世界里,你必痛批纣王耽于荒淫享乐之思想、暴虐残忍之行为、一意、孤行之脾性。赞比干冒死进谏之忠,颂姬昌积善行仁之功,学太公之多谋与壮心之志,爱顽皮可爱、敢作敢当的哪吒自古英雄出少年。你会从每一个人物或神仙的思想与行为中获得启迪和滋养,遇挫折当屡败屡战、自立自强,为信念要百折不挠,决不退缩。你可以在书中静赏天地之美,深察众生之苦,慢慢自悟从而欣赏涓涓韬略之壮美清净自己美丽的心灵与雄志,正如别林斯基所言:“美都是从灵魂深处发出的。”书中也有无穷的智慧与宝藏等待你去汲取和发现,只等你用心体悟和倾听。众神法术了得,花样层出不穷,让你拍手称叹、热血沸腾!但书中自有内在的精神内核,美德与善良,侠义和崇高,正义终将战胜邪恶……常看此书,身上自然散发出风流儒雅之气质,坚韧不拔之志向,不畏风刀霜剑,也不心猿意马,修身心,练意志,自有谈笑风生;任凭电闪雷鸣,你不心惊肉跳,彰高义,养浩气,自当临危不惧。
   那么为什么这样一部堪称中国古代小说园林长青树的宏伟著作不能进入四大古典小说之列呢?甚至在明代小说中也屈居《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金瓶梅》之后呢?有道是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究其原因最主要的一点就是《封神演义》借鉴甚至是抄袭了《西游记》其中的段落。这里仅举一例:
   初登上界,乍见天堂;金光万道吐红霓,瑞气千条喷紫雾。只见那南天门,碧沉沉琉璃造就,明晃晃宝殿妆成。两边有四根大柱,柱上盘绕的,是兴云布雾赤须龙;正中有二座玉桥,桥上站立的,是彩羽凌空丹顶凤。明霞灿烂映天光,碧雾朦胧遮斗日。天上有叁十叁座仙宫:遗云宫,毗波宫,紫霄宫,太阳宫,太阴宫,化乐宫,一宫宫,脊吞金獬豸;又有七十重宝殿:乃朝会殿,凌虚殿,宝光殿,聚光殿,聚仙殿,传奏殿,一殿殿柱列。玉麒麟,寿星台,福禄台,禄星台,台下有千千年不卸奇花;丹炉,八卦炉,水火炉,炉中有万万载常青秀草。朝圣殿中,绛纱衣,金霞灿烂;彤廷阶下,芙蓉冠,金碧辉煌。灵霄宝殿,金龙攒玉户;集圣楼前,彩凤舞珠门。复道回廊,处处玲珑剔透;叁拥四簇;层层龙爪翱翔。上面有紫巍巍,明晃晃,圆丢丢,光灼灼,亮铮铮的葫芦;顶左右是紧簇簇,密层层,响叮叮,滴溜溜,明朗朗的玉佩声。正是:“天官兴物般般有,世上如他件件希。”金阙银銮并紫府,奇花异草满瑶天。朝王玉免坛边过,参圣金乌着底飞;若人有福来天境,不堕人间免污泥。——出自《封神演义》第十二回
   初登上界,乍入天堂。金光万道滚红霓,瑞气千条喷紫雾。只见那南天门,碧沉沉琉璃造就,明幌幌宝玉妆成。两边摆数十员镇天元帅,一员员顶梁靠柱,持铣拥旄;四下列十数个金甲神人,一个个执戟悬鞭,持刀仗剑。外厢犹可,入内惊人:里壁厢有几根大柱,柱上缠绕着金鳞耀日赤须龙;又有几座长桥,桥上盘旋着彩羽凌空丹顶凤。明霞幌幌映天光,碧雾蒙蒙遮斗口。这天上有三十三座天宫,乃遣云宫、毗沙宫、五明宫、太阳宫、化乐宫……一宫宫脊吞金稳兽;又有七十二重宝殿,乃朝会殿、凌虚殿、宝光殿、天王殿、灵官殿……一殿殿柱列玉麒麟。寿星台上,有千千年不卸的名花;炼药炉边,有万万载常青的瑞草。又至那朝圣楼前,绛纱衣星辰灿烂,芙蓉冠金璧辉煌。玉簪珠履,紫绶金章。金钟撞动,三曹神表进丹墀;天鼓鸣时,万圣朝王参玉帝。又至那灵霄宝殿,金钉攒玉户,彩凤舞朱门。复道回廊,处处玲珑剔透;三檐四簇,层层龙凤翱翔。上面有个紫巍巍,明幌幌,圆丢丢,亮灼灼,大金葫芦顶;下面有天妃悬掌扇,玉女捧仙巾。恶狠狠掌朝的天将,气昂昂护驾的仙卿。正中间,琉璃盘内,放许多重重迭迭太乙丹;玛瑙瓶中,插几枝弯弯曲曲珊瑚树。正是天宫异物般般有,世上如他件件无。金阙银銮并紫府,琪花瑶草暨琼葩。朝王玉兔坛边过,参圣金乌着底飞。猴王有分来天境,不堕人间点污泥。——出自《西游记》第四回
   在《西游记》中孙悟空初次随太白金星上天界进入南天门的一段细致生动的描写竟然在《封神演义》中被偷梁换柱用到了小哪吒的身上。过对照《西游记》和《封神演义》共有三十二首诗词是相同的,通篇相同之处如此之多不可能是偶然为之,只能是其中一部书抄袭另一部。经过考证《西游记》比《封神演义》成书更早。
   我们先来看看两部小说的作者吧:《封神演义》作者许仲琳,《西游记》作者吴承恩。
   吴承恩(1504—1582),字汝忠,号射阳山人,江苏淮安人。明隆庆元年(1567年)任蕲州荆王府经善(掌讲授之事,相当现在秘书一职)。任职期间,吴承恩长期到蕲州民间采风,广泛搜集素材,从而著就四大古典名著之一的《西游记》。
  许仲琳(约1567—1620),亦作陈仲琳,号钟山逸叟,应天府(今江苏南京市)人,明朝小说家。著有《封神演义》。活动于于隆庆、万历年间。生平事迹不详。
  目前,已知最早刊本为日本内阁文库所藏《新刻钟伯敬先生批评封神演义》( 即明天启舒冲甫刊本)天启为明熹宗朱由校的年号(1621年-1627年),也就是说,《封神演义》的成书年代一定晚于《西游记》,不早于公元1592。《西游记》的创作时间是16世纪中叶,吴承恩五六十岁才开始写西游记,中间还中断过写作,吴承恩开始写书的时候许仲琳才刚出生,所以,应该是《西游记》更早。
   再看两部小说也有很多相似之处:
  《西游记》是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是由明代小说家吴承恩整理创作的中国古代第一部浪漫主义的长篇神魔小说,又名《西游释厄传》、《西游证道书》。主要描写了孙悟空、猪八戒、沙僧三人保护唐僧西行取经,唐僧从投胎到取经归来共遇到八十一难,一路降妖伏魔,化险为夷,最后到达西天、取得真经的故事。取材于《大唐三藏取经诗话》和民间传说、元杂剧。
  《封神演义》一般俗称《封神榜》,又名《商周列国全传》、《武王伐纣外史》、《封神传》,亦是一部中国古代的神魔小说。为明代许仲琳(一说是陈仲琳)所著,约成书于隆庆、万历年间。全书共一百回。《封神演义》的原型最早可追溯至南宋的《武王伐纣平话》,可能还参考了《商周演绎》、《昆仑八仙东游记》,以姜子牙辅佐周室(周文王、周武王)讨伐商纣的历史为背景,描写了阐教、截教诸仙斗智斗勇、破阵斩将封神的故事。包含了大量民间传说和神话。有姜子牙、哪吒、杨戬等生动、鲜明的人物形象,最后以姜子牙封诸神和周武王封诸侯结尾。
   两部书中很多人物重叠,其中最广为人知的就是哪吒和二郎神杨戬,而脍炙人口的哪吒闹海和二郎神收服梅山七圣的经典故事更是《封神演义》的再生创作。并且深刻地影响了《西游记》的创作,我们看看杨戬和梅山七怪的斗法变化是不是可以看到齐天大圣和二郎神的影子?而梅山七圣的老大袁洪也是一只猿猴。还有慈航道人(观世音菩萨)、接引道人(如来佛祖)、准提道人(菩提祖师)、老子(太上老君)等等。只不过两部书的历史年代有很大差别,一个是唐代、一个上溯到商周。可是道教在武王伐纣时候还没有呢,道教的老子和佛教的释迦牟尼和孔子差不多一个时代,他们都在武王伐纣的五百年后才诞生。所以要记住,《封神演义》描写的宗教情形绝不是历史的摹写,而只能是作者那个时代的现实的投影。我们只要怀抱着纯粹欣赏的角度就可以了,否则对号入座就会觉得《封神演义》彻头彻尾的不伦不类!皆因为《封神演义》从《西游记》中确实取经了很多内容。以至于让人产生年代的误解。其实《封神演义》还借鉴了《三国演义》中刘备三顾茅庐与关云长过五关斩六将的描写安插到文王寻访姜子牙和武成王黄飞虎过五关的故事中。可见《封神演义》确实借鉴了不少文章。但是借鉴归借鉴,大篇幅的抄袭就有失厚道了!这些相同的文字是后期修饰作品的文人或说书人擅自加入,还是作者随手抄袭不得而知?或者,我们是不是可以更加大胆地假设:两本书的作者可能是一个人!如果是后者,这将颠覆我们对于这两本名著的全面印象!虽然在我看来,这种可能性又非常之低。(至今对《封神演义》的作者属谁仍有疑问。比如说:书中卷二第六回回前题作“钟山逸叟许仲琳编辑”,为什么不是卷首。为什么其他卷皆没有。所以还有一种说法是认为作者是另有其人。无论如何,两者之间是“互相影响,不是片面的单向关系”。)综上所述,抄袭之说虽然不可避免地影响到《封神演义》的经典地位,但无可否认的是《封神演义》还是一部与《西游记》异曲同工、并驾齐驱的伟大的神魔小说!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小探封神演义角色原型
常明:《封神演义》文本的形成(《封神演义源流考》之二)
封神演义
《封神演义》及其它的神魔小说
封神演义,杨戬被雌雄金鞭击中,安然无恙,闻仲大赞10个字
封神演义与西游记的里都有哪吒,那么这两个哪吒有何不同?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