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杨振宁的“感情过滤器”是什么?(下)

上接杨振宁的“感情过滤器”是什么?(上)

六、杨振宁感情过滤器特征之六----杨对于浪漫的爱情非常渴望

前面我们已经探讨了杨振宁关于爱的感情过滤器的5个要点,就是他喜欢的女人应该具备必要条件是:(1)气质上象前任夫人(2)应该是学生,或者说还保留学生纯洁的气质(3)懂得欣赏艺术或者具备艺术气质(4)受过中西方文化的浸染 (5)出生于南方海滨城市。其实,能够满足杨振宁“感情过滤器”的女人在中国有几个?

打个比方,我们研究水99度在正常大气压下还不会沸腾,但是只要稍微再给一度就可以让它沸腾,液态就变成了气态了!杨振宁所说的“上帝恩赐的最后礼物。”“上帝”就是这最后一度。就是那么这最后一度指的是什么?就是所谓的爱的浪漫。

6.杨对于浪漫的爱情非常渴望。

从杨跟第一任夫人杜致礼的认识过程来看,虽然充满了浪漫,但是浪漫也是有客观理由的。我们分析如下:

当时,能够去美国的中国人无非是两种人,一是家庭很有钱,很有势力,一是公派留学生。这两类人在中国都是少数的,当时美国也还没有成为人间的“天堂”,自然中国人在美国也是极少的,那么服务于中国人的中餐厅自然成了“珍稀动物”了。在这种情况下,作为海外学子,杨振宁在他求学的普林斯顿维瑟思旁街惟一的一家中国餐馆“茶园餐馆”吃饭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每逢佳节倍思亲”,人在节日前后最容易发生感情的故事。

那天正好是圣诞节假期的一天,跟杨振宁发生感情故事的女主角该是谁呢?如果是公派女留学生,那么只是一般的打招呼,不会发生杨振宁所渴望的浪漫故事的。

我们再来看,杜致礼为什么这时候要出现呢?虽然她是国民党著名将领杜聿明的女儿,此时是1949年,国民党风雨飘摇,父亲在1949年1月就成了人民解放军的俘虏。那么原来杜致礼想要去美国贵族学校“卫斯里女子学院”就变成了一句空话,家庭的巨变,让她只好改变主意,改上纽约一所不出名的圣文森学院完成自己的学业。普林斯顿就在纽约旁边。这么一分析,她是一定有机会去纽约附近的这唯一的中餐馆的。

这就好比说,一个新疆人来北京,他是有意向去北京的“新疆村”看看的。

作为家道衰败的杜致礼这时候肯定有种欲望跟中餐馆的中国人认识的。两个不同身份的年轻人就在仅有的这家中餐馆碰头了。

那么恋情又是怎么发生的呢?

这里不能不说到,杨振宁赴美之前的一段故事。

杨振宁在考取赴美留学生资格之后,暂时不能留美,为了贴补家用,就在当时的西南联大附中教书,同时教高中一年级和二年级的数学课。他没有想到的是,他们班上有个名叫杜致礼的女生,竟然是国民党高级将领杜聿明的爱女。

当时杜聿明率远征军刚从缅甸作战归来,担任第五集团军总司令兼昆明防守总司令。杜致礼也跟着家人来到了昆明。总司令的女儿就在自己的班上,加之靓丽可人的杜致礼从来没有官小姐的架子,且聪颖过人,自然引起杨振宁的格外注意。那时的杨振宁和杜致礼虽然互有好感,但除了课堂上外,两人私下却接触甚少。只是有一次看电影,给杜致礼留下的印象很深。杨振宁为了引导和激励学生学好数学,当着全班同学的面说,凡数学季度测验考到前三名的,他就私人请他们看电影。在他执教的第一次测验中,杜致礼就进入了前三名,有幸获得了一次奖励机会。那晚,杨振宁陪三个学生看电影,坐在杨振宁身边的杜致礼第一次和自己尊敬爱慕的老师距离这么接近,抑制不住心头怦怦跳动。而杨振宁则正襟危坐,目不斜视,严格保持着和女学生的间距。这就是当时杨杜的第一次“亲密接触”。

前面的分析让我们有理由相信,他们的相见是有充分的根据的,这就是,每逢佳节倍思亲,这两位漂泊在美国的正处于青春期的年轻中国人,在节假日在两个城市之间唯一中餐馆中见面的概率是很大的,只不过,他们之前就认识而已。

杜致礼见到杨振宁时一句轻轻的问候:“杨老师,你还记得我是你的学生杜致礼么?”让两个年轻人很快坠入爱河。和杨振宁相爱的那些日子,杜致礼感到无比的甜蜜和幸福。但当激情过后,静下心来想着他们的爱情时,她的心头又隐隐不安。原来1949年1月,她的父亲杜聿明在淮海战役中被解放军俘虏,成为一名战犯。她的奶奶和母亲以及弟妹们都被蒋介石“安排”到台湾去了。父亲被俘之后,家中中断了她的资金供给,她从一个花钱如流水的将军的女儿转眼变成了身无分文的囚徒之女。

杜致礼的冷漠杨振宁很快就觉察出来了。他不想错过这份美好的情缘,更想知道杜致礼时冷时热的真实原因。因而,当他一次约杜致礼共进晚餐而杜致礼又没有赴约时,他忍不住打电话询问原因。杜致礼强忍泪水,幽幽地说:“我还是写给你看吧。”不久,杨振宁就收到了杜致礼的来信,只见信中写道:“你父亲是新中国的大学教授,而我父亲却是共产党的囚犯,在北京功德林监狱改造;你是博士文凭的大学讲师,而我只是一名穷学生。政治、经济上的分界和差别,在我们面前横上了一道难以逾越的鸿沟,为你和你的家庭着想,我们还是分手吧……”

杨振宁信还没有读完,心就止不住地疼痛起来。他当即冒雨前往杜致礼居住的城市,夜间11点钟,他出人意料地出现在她面前。看着淋得像落汤鸡的杨振宁,杜致礼的心里又漾起了无限爱意。“爱情是两个人的事,除非我们自己拆散自己,任何外界的力量都是拆不散的。”一见面,杨振宁的这句爱情表白,像火一样滚烫。正是在这个春寒料峭的雨夜里,爱情的温暖彻底驱散了杜致礼心头的寒冷。

1950年8月26日,杨振宁和杜致礼这对情投意合的年轻人终于在普林斯顿举行了简朴的婚礼。这年,杨振宁28岁,杜致礼21岁。

从这段浪漫故事来看,他们之间从重逢到结婚经历了求爱――对方冷漠――熔化冷漠――结婚的曲折过程。

那么我们再看杨翁之恋,其实也充满了类似的那点浪漫。

据报道,杨振宁夫妇1995年夏天到汕头大学参加一项国际物理学家会议时遇到翁帆,当时她还是大一学生,负责接待杨振宁夫妇等人。翁帆当时是英文系学生,英文说得极好,加上漂亮、活泼、体贴而且没有心机,杨振宁夫妇非常喜欢。杨振宁夫妇离开汕头后,和翁帆偶有联络。翁帆大学毕业就结婚,不久离婚,几年后进入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翻译系硕士班就读,目前还是在校学生。这种情况有点类似于杜致礼曾经是杨的学生,为他们今后发生感情故事打下了基础。

杨振宁和翁帆曾有好几年时间没有联络,翁帆2004年2月寄了一封信到纽约大学石溪分校给杨振宁,但杨振宁当时在香港,信转到香港给他。假如这封信是直接交到杨振宁手上,而没有曲折的话,可能少了点浪漫吧?彼时杨的夫人已经仙逝近一年,从感情上来说,他的感情正处于“真空”阶段,也是容易发生感情故事的时期。

之后几个月时间,杨振宁与翁帆有了密切联络,两人逐渐熟识。

正如我们前面分析的是杨振宁的“感情过滤器”必然地让他向翁帆求爱。两人82/28年岁相差54岁数不可能不让翁帆产生犹豫。 “翁帆”2004年9月1日曾写下一首英文诗寄给杨振宁,称“无悔我爱,惟余欣喜,有意逃出,心已陷入……触汝额发,气息拂手,无声胜有。”这首诗恰恰说明翁帆那种为情所困的窘境,毕竟这种“爷孙之恋”更多的让翁帆要承受巨大的心理压力。作为一个已经离过婚的女人,毕竟没有在外国生活过,思想还没开化到杨一开口,翁就答应。在长久的思考之后,在杨振宁的强大攻势之下,最终翁帆通过电话跟杨振宁决定了这门亲事。

从杨振宁跟翁帆的感情故事过程来说,他们之间也经历了求爱――犹豫(冷漠)――热情熔化犹豫――结婚。如果杨振宁一开始求爱就赢得翁帆的爱情,那么杨振宁恐怕也不会说:“翁帆是上帝给自己的最后礼物。”是的,翁帆给了杨振宁最好的礼物。只不过并不是上帝给的。

小结

我们之所以研究杨振宁的“感情过滤器”,是为了说明他一直无意识爱的就是象翁帆这样的一类人,知道了他的感情过滤器,就知道他为什么一定要“找”翁帆。这种必然性来自于杨振宁的生活阅历。

这正如我们在研究克林顿莱温斯基恋情说看到的那样,有某种必然性在里面。

我们当初研究克林顿为什么跟莱温斯基有那么一段惊天动地的爱情故事要发生,一开始自然地想从克林顿角度出发去研究。在克林顿自传体《我的一生》书中,我们找不到任何他们发生感情故事的必然理由,按照克林顿的辩解一切都是纯粹偶然发生的,毕竟克林顿属于政治高人,他是不肯透露一点关于那方面的细节的,但是令人惊讶的是,当我们反过来研读《莱温斯基自传――告诉你一个真实的自我》之后,我们得出一个结论,就是莱温斯基的“感情过滤器”是一定要让美国的总统“下水”的,克林顿只是她的“感情过滤器”实践的一个实例而已,也就是说不用研究克林顿而只研究莱温斯基就知道,为什么他们之间一定要发生感情故事的!简单地说,她的感情故事主角从画家到心理学家到议员再到总统,她的感情曲线是连续的,只不过克林顿是她的感情曲线的最高峰同时也是转折点而已。在这里限于篇幅,我们不做详细论述了。

同时,我们这么研究杨振宁的感情过滤器,也是为了说明杨振宁所说的“上帝”是不存在的,也让有些不太理解这件事情的人,请你们留点口德,毕竟这个世界自己不理解的事情还有很多。浪漫爱情自有其原因。通过我们的这么分析,杨振宁所谓的“上帝”被赶出了人类最后一块圣地:感情的圣地!虽然残酷了点,但是那是事实。正如当我们古人类不懂闪电是怎么回事时,往往把闪电当作“天公”在惩罚人类一样,我们人类盲目地崇拜“天公”,直到有一天,富兰克林用一个风筝捕捉到“天公”,人们才恍然大悟,原来“天公”(上帝)是不存在的,只是一种自然现象而已。

我们真心地希望大家能够对我们每个人的感情世界多一份了解,对别人感情世界的一份理解。

参考资料:

1.《杨振宁传》杨建邺著,长春出版社2004年8月出版

2.《杨振宁文录――一位科学大师看人与这个世界》杨振宁著,选编者:杨建邺,海南出版社,2002年8月出版

3.《人格心理学》,郑雪主编,暨南大学出版社

4.《莱温斯基自传――告诉你一个真实的自我》,莫妮卡. 莱温斯基 口述,安德鲁.莫顿整理,贵州人民出版社

5.网络上大量有据可查的资料(包括平面媒体电子版)。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杨振宁两任妻子翁帆、杜致礼罕见合影曝光
翁帆终于道出: 14年前为何与82岁杨振宁结婚原因! 却没人相信?
41岁翁帆坚守13年得回报,终于知道杨振宁为什么选择她了
头条热点
当你了解28岁的翁帆遭遇过什么, 就能理解她为什么嫁给82岁的杨振宁
96岁杨振宁越活越精神,翁帆转眼却已成42岁的中年妇女!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