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从警察到世纪第一毒枭,中国版“绝命毒师”,他到底经历了什么
掌上历史
三千年读史,不外功名利禄;九万里悟道;终归诗酒田园。
5篇原创内容
公众号
一个高中肄业的普通人却通过自学掌握了世界独一份的制毒技术;

一个法警却变成世界上制造冰毒最多的大毒枭;

一个被通缉的毒贩却大摇大摆上电视,开讲座,成为政商人士座上贵宾;

制造出几十吨冰毒戕害世界人民,他却说,从来不害中国人……

在世界第一毒枭刘招华的身上发生了什么?中国版“绝命毒师”是怎样炼成的?

01

1965年,刘招华出生在福建省福安市赛岐镇,他家共有兄弟姊妹五个人,母亲瘫痪在床,只能靠着父亲起早贪黑卖豆腐维持生计。
 
在他12岁那年,父亲去世了,家里唯一的顶梁柱坍塌了,日子更是捉襟见肘,他从小就吃够了没钱的苦头。
 
他学习成绩很好,尤其擅长化学,家里堆满了化学书籍,他没事就捧着看。
 
省里举办化学竞赛,还在读初中的他跑去参加,得了省里二等奖。
 
之后他还考上了福安最好的高中,只是高中没读完,他就跑去当了兵。

贫困的家境让他的学业难以为继,他也觉得,书没意思,以后一定要有钱。
 
应征时,他的年龄还不够,通过谎报年龄才得以成功入伍,在武警福州边防支队服役。
 
在服役期间,他获得了去武警福州指挥学校学习后勤专业的机会。

毕业后,他被提升为干部,任武警福州边防支队平潭县大队正排助理员。一年后,又去边防派出所当了正排职干事。
 
这样看来,他在部队里也算的上是有所作为,前途一片光明。
 
但是他在部队有一次行政记过,还吃了一个严重警告。

刘招华手底下的战士出差,他故意多报了145.15元钱的旅费,自己私吞了。
 
或许是小时候困顿的生活让他对金钱十分渴望,他并不在意前程,觉得眼前能抓住的利益才是最重要的。

贪婪,成了他人生的底色。
 
02
 
刘招华第一次尝试“制毒”,是源于出任务时与一个台湾商人的接触。
 
因为他所在的部队在福建东部,和台湾海峡距离很近,有许多商人往来两地间经商。
 
这些台商也很乐意结交军人,如果遇到什么事,军人或许能够行个方便。
 
刘招华性格外向,做事豪爽,很快就结识了不少台湾商人,看着商人手上的钱滚滚而来,他眼红了,经商赚钱的心思在他心里生了根发了芽。
 
1988年,台湾有人偷渡到平潭县,投靠大陆,组织上包下了福州东湖宾馆7号楼第四层8个房间,安排刘招华保护他。
 
台湾人与刘招华聊天,聊到了抗日时期,日军士兵为了给自己提神,会服用安非他明兴奋剂。

刘招华对化学相关的东西都很感兴趣,于是台湾人给了他100克麻黄素,让他可以尝试着制点出来。
 
当时法律上并没有冰毒的概念,麻黄素只是被定性为一种受到管控的减肥药,还有书籍上记载着麻黄素制药的工艺流程。


刘招华去书店买了几本相关书籍,《有机精细化学》、《大学有机化学》等,就开始研究制作麻黄素。
 
他根据书上学到的知识,买了原料和器皿,在宾馆的卫生间里就成功合成了药品。
 
而且他这一次,制作的还不是安非他命,是甲基安非他明,也就是后来所称的“冰毒”。
 
刘招华对化学很有研究,他知道自己制造出了毒品。被抓捕后,他回忆起这件事,很有成就感地说:“这次的试制是我制毒生涯的第一次,一次性就成功。”
 
对于这次制毒,刘招华很骄傲,但是并不满足。
 
他根据书上的方法,用了醋酸作为中间体,味道刺鼻,他觉得很不满意,于是下定决心要找出其他中间体替代醋酸。
 
这是他和毒品的第一次接触,很大程度上是出于兴趣,并没有进入这个行业,他把制出的毒品都给了那个台湾人,然后日子照常过
 
03
 
1989年底,刘招华转业到福安人民法院当法警,在这期间,他被评为“先进工作者”,还获得过三等功。
 
如果他在这条路上好好干下去,以他的聪明才智和灵活头脑,是很有前途的。
 
但是他并不安分,不满足于拿着死工资过活,眼睛总是盯着发财致富的路子滴溜溜转。
 
1991年,刘招华遇到了梦寐以求的机会,领导觉得他头脑灵活,性格外向,把他调去进行招商引资的工作。
 
在这份工作上,他如鱼得水,积累起了自己的第一笔财富。
 
招商引资这个工作,让他得以和世界各地的商人打交道,他利用职务之便,走私龙骨酒等商品,从中间赚了一笔。
 
刘招华利用这笔钱当做启动资金,回到家乡镇上,租了13亩土地,盖起了厂房,开了一家塑胶有限公司。
 
台湾商人还出资在厂房旁边给他盖了一幢三层别墅,占地一亩之大,里面还有游泳池,玻璃装的琉璃瓦。
 
房子建成后,他还大摆筵席,请当地有头有脸的人物来捧场。此时的他在家乡小镇上风光无限。
 
04
 
1994年,刘招华辞掉了法院的工作,专心他的生意。
 
如果他此后专心商业,说不上大富大贵,至少生活无虞,在当地作为一个小富豪能够富足平稳的过完下半辈子。
 
但是平静的生活不是刘招华想要的,命运似乎也不会允许他平静。
 
1995年下半年,有人叫陈阿章的人找上了门,他是刘招华当兵时认识的。
 
刘招华一直在钻研化学,也成功研制过冰毒,陈阿章得知此事,就一直请求刘招华合成冰毒,两人一起赚钱。
 
刘招华答应试一试。

当时市场上合成冰毒都是通过麻黄素。但是麻黄素管控十分严格,很难弄到,刘招华就想不通过麻黄素,直接合成冰毒。
 
他的确成功了,合成了20-30公斤的冰毒,但是对于自己的作品,刘招华并不满意,目前的纯度和外观都不是他想要的,他还要继续研究,提高纯度。
 
为了进一步精进技术,他还去西安交通大学拜访一位化学方面的教授。
 
他跟教授说,自己在研制一种减肥药,只是在结晶环节上还不清楚。
 
老教授给他提了一个建议,可以用盐酸盐替代醋酸作为中间体。这一点给了刘招华启示,他回去之后,通过反复试验,提炼出了纯度95%的冰毒。
 
刘招华成功了,不用麻黄素就可以制成冰毒,这是全世界毒贩都渴望的技术。
 
他的制毒方法,在反应机理上并非独家首创,但是他在催化剂的选择,以及合成和结晶的工艺上来说是顶尖水平,在世界范围内恐怕是第一人。
 
有了“金刚钻”之后,刘召华开始正式涉足制毒业。他定制出大型的反应锅,开始扩大规模。
 
05
 
不过刘招华的贩毒之路开始并不顺利。
 
当年五月,他将制出的一公斤冰毒交给陈阿章,并且交代陈阿章不能在大陆贩卖。
 
这是刘招华的原则,事后被审问时刘招华说:“我的毒品不给国内人消费,只给国外人消费,人家曾经用毒品打开中国的大门,我也可以用冰毒打开他们的大门。”
 


不过事与愿违,陈阿章直接就把冰毒卖给了一名福建长乐人。
 
在此之后,刘招华的其他合作伙伴也并没有按照他的意愿办事,继续将冰毒在国内贩卖,刘招华对此是否知情,不得而知,或许所谓的不害中国人,只是他自欺欺人的说法。
 
第一次顺利交易后,刘招华把剩下的冰毒也交给了陈阿章,陈阿章再次联系那个长乐人,那个人在偷渡过程中,被警方控制住了。
 
警方要求这个人向陈阿章要更多的货,想要趁机钓出上游供货源,一网打尽。
 
而这次刘招华和陈阿章一起去了福州,这是刘招华初涉制毒业遭遇的最大危机,如果就这么被抓住,一代大毒枭也就夭折在了起跑线上。
 
但似乎是命运般的安排,刘招华的侄子在汽车修理厂游泳池溺水身亡,他的大哥给他打来电话,他赶紧回家去料理后事。
 
而陈阿章独自一人去交易毒品,随即就被警察逮捕,人赃并获。
 
刘招华躲过了一劫。
 
他很自信陈阿章不会供出他,因为他手里有陈阿章的把柄,陈阿章供出他后必死无疑。他有恃无恐,还去旁听席上围观陈阿章的案件审判,一脸淡定
 
后来陈阿章被判了死刑,刘招华知道他对陈阿章的威胁不管用了,反正都是死,陈阿章很有可能会供出他来,于是他赶紧跑了。
 
警察在他逃跑后找到了刘招华的制毒工厂,也看到他的别墅里大量制作冰毒的痕迹。

但是人去楼空,警察没能逮捕他,让他有了机会成为日后“雄霸一方”的毒枭。
 
06
 
刘招华在外逃亡,最后在广东普宁落了脚,在这里,他结识了陈炳锡。

陈炳锡是“大名鼎鼎”的“普宁毒王”,从事贩毒已经很多年,基本上控制了东南亚的海洛因。
 
虽然是海洛因贩毒大王,随着冰毒在市场上的火爆,陈炳锡也及时开拓了“新业务

他为了增加利润,降低风险,一直想要把制毒环节也控制在自己手里,苦于一直没有找到会制冰毒的人。
 
听说刘招华可以不用麻黄素制作冰毒,陈炳锡喜出望外,决定将这个“制毒”天才纳入麾下,两人很快就开始了合作。
 
陈炳锡将自己大舅子的工厂改为制毒场所,让刘招华大施拳脚。刘招华不仅仅是自己生产,他配备好原料与设备,招来很多工人,进行规模化生产,只是骗工人说,是在生产香料。
 
当时工厂的生产量非常大,刘招华的野心更大,他想每天生产10吨,这是个什么概念呢?要知道,那时候全世界一年缴获的毒品数量,总计5—6吨左右。
 
高纯度的冰毒每天源源不断的运输出去,一时之间,工厂在毒贩圈声名鹊起,很多有名的大毒枭都来参观,包括“运毒大王”张启升,“缅北毒王”谭晓林等人。
 
刘招华制作的这种冰毒还“环保”,其污染物排量比现在的某些制药厂排放的都少,可见刘招华制毒工艺的高超。
 
只不过他可没有什么保护环境的责任心,而是因为工厂之前发生过一起事故。

生产废液泄露到工厂旁边的池塘里,毒死了池塘里的鱼,鱼塘主人大闹一通,陈炳锡和刘招华花了不少钱才平息下去。

如果污染严重,闹事、举报的人多了,制毒恐怕就无法进行下去了……
 
刘招华在普宁没待多久,陈炳锡的大舅子和他不对付,那家伙总是捣乱。
 
于是刘招华就带着他的家伙什和原班人马跑到宁夏去了。他在银川找了个一千多平的大厂房,进一步扩大生产规模,直接进行量产,成本更低,产量更大。
 
刘招华甚至把他在银川的制毒工艺流程用摄像机录了下来,他说是为了把自己的光辉历程记录下来,还声称想要自己生产的冰毒占领全世界,制造一个属于他自己的“冰世界”。

可见刘招华是多么的自负。
 
07
 
可惜,刘招华制造“冰”世界的“宏图壮志”并没能实现。
 
“运毒大王”张启升购买了108.85公斤海洛因,要发货到大陆,张启升找到陈炳锡,让他帮忙找个地方寄存。
 
陈炳锡答应了这个要求,准备将这批海洛因运到自己的仓库,殊不知这一批毒品已经被警方盯上了。
 
而此时,刘招华、陈炳锡、张启升三人还在广州总统酒店打麻将。

刘招华还给他们展示了刚研制出一种“恶魔级毒品”,叫做“7号海洛因”,质地奇特,涂在皮肤上很快就能像护手霜一样渗进皮肤里,而且药性极强,是吗啡的10000倍,是海洛因的5000倍,连刘招华自己都害怕了,“这个物质危害性太大了。”
 
警察跟踪运毒品的货车,在仓库里将所有运毒的人一举抓获,还在仓库里找到了刘招华、陈炳锡储存的冰毒。
 
这些冰毒总重量达11.08吨,装毒的纸箱堆满了一整个操场。
 
要知道,贩卖冰毒、海洛因50克以上最高就可判处死刑,而涉案数量如此巨大的制毒贩毒大案令人震惊。


警察立刻开始着手抓捕这几个大毒枭,他们几个人也得到了消息开始逃亡。
 
陈炳锡跑到了国外,刘招华觉得那样更危险,拒绝了和陈炳锡一起走的提议。两人各奔东西。
 
此时广州警方已经在各个关卡布下警力,刘招华很难脱身,很多交通工具都有可能暴露他的身份。
 
于是他在酒店附近买了一辆自行车,假扮是出城的市民,脸不红心不跳,优哉游哉的骑过了各个关卡,就这样他骑了三个小时的自行车出了城,然后打车离开了广州。
 
刘招华的制毒生涯基本上就结束了,虽然没能创造所谓的他自己的“冰”世界,但是他也已经制造出30多吨冰毒销往欧美,加上查获的11多吨,他成为世界上制造冰毒最多的毒贩。

幸好警方此时出手,要不然等他的恶魔级毒品生产出来,不知道多少人要遭殃。
 
08
 
然而刘招华的故事并没有到此结束,逃出广州后十多天后,他一路辗转跑到青岛。

因为他的踪迹从没在青岛出现过,他赌警察想不到他会逃往青岛,他的确赌对了,警察一时半会儿找不到他,他过了一段很是自由的生活。
 
他改名为李森青,租了一套民房,买了10台彩票机,开始经营彩票。经营之余他自己也会偶尔买一些,还中过100万的奖金。
 


刘招华的彩票站设计新颖,青岛很多商家在他的站点进行现场开奖活动,他甚至接受过好几次山东卫视的采访。
 
他听说海洋大学在进行海洋生活药用物质提取的研究,捐赠了40万支持研究,中间还给大学生上过课。

一个大毒枭,竟然敢在电视上抛头露面,让人觉得不可思议。

刘招华后来承认,他心理素质极好,十分自信自己不会被抓,他觉得自己也没有再次犯罪,被逮捕的可能性很小。
 
2000年,他看到了国家西部大开发的政策,离开青岛到了桂林,摇身一变,成了投资商人。
 
他利用自己制毒贩毒留下的钱,在桂林创办了投资公司,大手笔的进行投资,与当地社会各界频繁接触,成为当地县乡领导的座上宾。
 
刘招华还声称自己是个化学专家,时常飞往中国各地和一些教授、专家开研讨会,他还特别不见外,经常在会上发言,一讲就是半个多小时。
 
他的专家身份以及大手笔的投资,再加上他早年干招商引资工作时练就的好口才,使得当地的商人很是相信他的能力。
 
他趁机集敛了不少资产,出逃时他手里只有494万元,而在桂林他得到了真金白银的投资1700多万。

他用这些钱获得了3万亩荒地的七十年使用权,用于红豆杉种植,这是全世界最大的红豆杉林场。


当地人民对他非常感激,觉得他是带领自己脱贫致富的大善人。
 
不过由于资金混乱,项目很快就落得个虎头蛇尾,不了了之,他也欠下投资的商人很多钱。
 
09
 
2003年年底,刘招华的“合作伙伴”陈炳锡在泰国被抓获,很快就移交到了广州省公安厅。

陈炳锡被判了死刑,警方也掌握了刘招华更多信息,召开新闻发布会,悬赏20万元通缉刘招华。对于这个绝世大毒枭的收网行动要开始了。
 
通缉令播出的那天,刘招华正在饭店里吃饭,看到电视上自己的通缉令,他还在想“哟,厉害”。


 他还笑着问饭店老板:“你看,那个人像不像我?”店主说:“不像,开玩笑,哪会像。
 


优哉游哉的吃完饭,他才开始自己的逃跑计划。

他本来准备通过云南去缅甸,转念一想这种地方肯定严防死守,他想到五通镇上有个山洞,于是躲进了山洞。

他还让小弟开车到桂林火车站和长途汽车站中间,把车丢在那里,伪造出自己已经逃离桂林的假象。
 
在山洞里,刘招华又担心警察会逆着车子的行迹找过来,于是又徒步逃走了,等警察找到这个山洞的时候,山洞门口赫然写着“李森青(刘招华化名)到此一游。”
 
他又是多地辗转,想在老家躲一阵子然后偷渡去菲律宾,这个时候警察已经锁定了他的地址,即刻准备开展抓捕,因为他所有的化名都有“木”字,所以警察的收网行动就叫做“啄木”行动。
 
58名特警全副武装,包围了刘招华的住处,他并不惊慌,还对身边已经吓呆了的小弟开玩笑,“抓咱们的来了”


 刘招华坐在荷枪实弹的武警中,笑嘻嘻说道:“你们想知道什么事情,列一个清单,如果想以智慧来战胜我呢,不可能。”

就这样,大毒枭刘招华落网了。

10

他的案子因为涉及到太多的制毒机密,所以并没有进行公开审判。
 
披露的资料显示,只要一涉及到化学知识,刘招华就带着其特有的笑容,在法庭上不紧不慢的侃侃而谈,似乎庭审变成了的他的化学课讲座。
 


大量的犯罪事实摆在面前,最终,刘招华被判处死刑,2009年8月15日,刘招华被押赴刑场,结束了他的一生。
 
刘招华这个世纪毒王身上非常具有话题性,他无疑是聪明的,无论是在部队里、做法警、经商时、还是在制毒上,都很快掌握其中规律,得心应手。

尤其是对于化学知识,他甚至没有受过系统的训练,通过自学就能在制毒上有突破性的研究。

但是他这个人又及其不安分、有野心,不能接受正常途径下财富积累的缓慢进程,再加上他道德感极低,这些结合在一起就很容易走向歪路。

而且刘招华的犯罪是典型的高精尖知识性犯罪,比那些愚昧型犯罪危害性大的多。

他的律师为他辩护称,因为他对化学物品的研究造诣深厚,所以希望法庭为他网开一面,用其所长,让他多做一些对医药研究有益的贡献。

他早干什么去了!

以他在化学领域的水平,如果一开始就从事对医学有帮助的制药研究,他现在说不定已经成为一位真正的化学界专家,享誉世界。

诚然刘招华天赋异禀,可是他把聪明才智用到了邪门歪道上,他背后,是无数个被毒品毁掉的人生,无数个被毒品撕裂的家庭,无数个为缉毒牺牲的警察……

将功就能“赎罪他们不会答应

归根到底,他就是将自己的成就感、将自己的财富积累建立在毒害别人的基础上,对于这样的人,赏他一颗枪子儿都算是最仁慈的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大毒枭众生相(三)自产自销的大毒枭刘招华
2005年,“毒王”刘招华落网,一年制毒31吨,称:不卖给中国人
世纪毒枭刘招华今日受审 制造冰毒数量全球最多
化学天才刘招华:亲手制毒31吨,狂赚3100万!墨西哥毒贩重金聘请
制毒高手刘招华有多牛?9年狂赚3100万!墨西哥毒贩欲花重金聘请
毒枭称只卖毒品给外国人,平安北京:难道要表扬你?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