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宋代哥窑瓷器鉴定特征及真品图片

哥窑,是中国陶瓷史上一个神秘而有趣的话题,关于其窑址历来存在着很多争论,且后代文献常是一鳞半爪。虽然数十年来与哥窑相关的考古实物资料不断增多,但由这些实物资料得出的结论往往与文献记述无法对应,有些甚至南辕北辙,因此哥窑至今依然迷雾重重

宋代哥窑瓷器真品图片

吕军介绍,哥窑的窑址有三说:一是浙江龙泉,曾在龙泉出土一批黑胎青瓷,与文献记载的哥窑特征相符;二是杭州,明代的高在《遵生八笺》中认为在此;三是景德镇,传世哥窑的成分与同时期景德镇瓷器的成分相同。考古发掘南宋内司官窑时,在元代地层出土一些瓷器残片,它们的特征与哥窑瓷器接近,因而有观点认为,传世哥窑有可能是后代仿制哥窑的产品。

沈岳明认为,南宋内司官窑元代地层的发现,就是元末新烧的哥窑。他介绍,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在考古发掘龙泉溪口窑址时,发现那里的出土瓷器与文献中哥窑瓷器的特征一致,因此认为此地即为哥窑窑口。但后来研究又发现,此处瓷器的特征与被称为哥窑的传世瓷器的特征又有区别。于是就将前者称为龙泉哥窑,后者称为传世哥窑。

宋代哥窑的主要特征

一、金丝铁线

前人论宋代五大名窑:“雨过天青话汝窑,如冰似玉品官窑,金丝铁线论哥窑,夕阳紫翠赏钧窑,洁白无瑕鉴定窑。”“金丝铁线”是哥窑的标志性特征。哥窑釉面有网状开片,或重叠犹如冰裂纹,或成细密小开片(“俗成百圾碎”或“龟子纹”),以“金丝铁线”为典型,即较粗琉的黑色裂纹交织着细密的红、黄色裂纹。明代《格古要论》中有这样的描述:"哥窑纹取冰裂、鳝血为上,梅花片墨纹次之。细碎纹,纹之下也。"

二、无光釉

哥窑釉属无光釉,犹如“酥油”般的光泽,色调丰富多彩,有米黄、粉青、奶白诸色。

三、紫口铁足

哥窑器坯体大都是紫黑色或棕黄色,器皿口部口边缘釉薄处由于隐纹露出胎色而呈黄褐色,同时在底足未挂釉处呈现铁黑色,由此,可以 概括出故有“紫口铁足”之说,这也是区别真假哥窑器的传统方法之一。

四、攒珠聚球

哥窑器通常釉层很厚,最厚处甚至与胎的厚度相等,釉内含有气泡,如珠隐现,犹如“聚沫攒珠”般的美韵,这是辨别真假哥窑器的一个传统的方法。陶瓷界先辈孙瀛洲在其《元明清瓷器的鉴定》一文中说,官、哥釉气泡密集似"攒珠",是指哥窑釉内气泡细密像颗颗小水珠一样,满布在器表上。这类特征不易模仿。

哥窑瓷器非常珍贵,据统计,全世界大约仅有100余件,以至于个别哥窑瓷器破损的残片也被视为至宝,哥窑瓷器之名贵,由此可见一斑。由于哥窑的窑址至今尚未发现,目前仍无法揭开其神秘面纱,可以说,哥窑瓷器是宋代五大名窑中最为神秘的……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宋代哥窑瓷器鉴定技巧几大要点
宋代哥窑瓷器鉴定&收藏的注意点.
古玩鉴定 宣德仿哥釉瓷鉴定技巧
哥窑瓷器:尽显“金丝铁线”的破碎之美
哥瓷的“聚沫攒珠”探讨
国博-宋瓷 II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