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大埔游记】客家南迁铺香岫 洲瑞赤水涌墨斓

 大埔虎山中学深圳校友会  

邱汉章 / 图文

梅州是世界客都,客家文化堆积层深厚,史称“人文秀区”。梅州作为客家腹地,境内各县区即便是偏僻的小山村,风物无不客味浓郁,其文翰铺陈之久远和厚重,着实叹为观止。距梅州市区上百里之遥的大埔县,是一个被称为“山中山”的纯客县。众所周知的原因,客家南迁史与“山”字是分不开的,所以这个特别“山”的大埔县,客家文化几乎占尽了山头水尾。

大埔县境内的洲瑞镇,距大埔县城五十余里远,可谓是大埔县的“山中山”。洲瑞镇赤水村辖区的南村村麒麟山,有一天然巨石兀立山麓,巨石上镌刻着“回头是岸”四个大字,笔划雄健,苍劲有力。相传清朝粤东才子宋湘赴潮州赶考,途经洲瑞麒麟山时,忽闻韩江码头的船已开走,即在大石上挥笔狂书“回头是岸”四个大字。古人云:“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此“回头是岸”石刻,让麒麟山得以藻饰,人文层次因借重宋湘手迹而直接飙升至客家文化的巅峰。

宋湘(1756~1826年),梅州市梅县区白渡镇象湖村人,是'梅州八贤'之一。宋湘先后考中解元、进士,在京时被嘉庆皇帝封为“岭南第一才子”,《清史稿·列传》中称“粤诗惟湘为巨”。宋湘文采风流,诗书双绝。其著作颇丰,诗作尤为出类拔萃,是清代中叶岭南三大诗家之一。同时,宋湘还善书法,曾在其任教的惠州丰湖书院书撰楹联:“人文古邹鲁,山水小蓬瀛”。宋湘历任翰林院编修、云南曲靖知府和湖北督粮道等职,一生为官清廉,两袖清风,体恤民间疾苦,所得薪俸多用于为民谋福利,身后家徒四壁,存银无几,惟诗文墨宝甚多。宋湘是清代中叶著名的诗人、书法家、教育家,政声廉明的清官,其人品、官品和文品堪称一流,是客家文化顶峰人物。

“回头是岸”石刻旁边是改革开放后重修的灵岩寺殿堂。据《大埔县志》记载,灵岩寺建于唐代,清康熙四十九年(一七一O年),有位名叫清照的高僧,四方募化,重修了此庙。相传佛祖金身里,藏有惭愧祖师的佛骨。其时,庙宇屋顶龙凤呈祥,顶梁柱上古钟高悬,两柱悬有对联一副:“道济南乡一体幽明开觉路;地邻西笠万家香火结灵岩”。另《大埔县志》金石志云:灵岩寺“钟高二尺一寸,阔一尺九寸”,为元代所铸。当地老人说,灵岩寺原有弥勒佛、如来佛、观音坐莲、十手八脚的慈悲娘娘和吉祥菩萨等几十尊神座,神像雕刻得栩栩如生,尤其是惭愧祖师像,雕刻精致,而且心脏是纯银制成的“银心”。它身穿黄袍,头戴佛帽,满面红光,笑容可掬,令人仰敬。它身怀潘了拳和尚佛骨,若扭动机关,能站能坐,据说那佛像是与今梅县灵光寺的祖师同一名师所雕。解放前,旱灾虫害时有发生,每遇此事,四方的善男信女自会要求乡贤士绅,集资捐款,请出惭愧祖师巡游全乡,求雨解旱,消除灾害。那时,灵岩寺盛名远扬,梅县松口、丙村、三乡,丰顺潭江、砂田,星马泰华侨、港澳同胞接踵而来虔诚膜拜。观音莲座,罗汉金刚,烛火荧荧。毎逢节日,革鼓响冬冬,木鱼敲觉觉。僧侣念经膜拜,香客添油焚香,虔诚祈祷,热闹非凡。可惜,原来的灵岩寺庙宇在破四旧的特殊岁月里,早已遭劫损毁,仅留残垣断壁。

麒麟山也称灵岩山,因山腰有灵岩古刹而得名。灵岩寺为土木结构建筑,距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是大埔县较有名气的古刹之一。宋湘手迹“回头是岸”石刻位于灵岩寺左侧,游览灵岩寺,必从石刻前经过。凡到过此寺的人,无不对宋湘手迹留下深刻印象。我第一次伫立石刻前,怀着对“岭南第一才子”宋湘和麒麟山的敬畏之心,仰视宋湘手迹“回头是岸”良久,头脑里浮现出清朝粤东才子宋湘风餐露宿上京赶考的画面。画面里,宋湘赴潮州途经洲瑞麒麟山时,忽闻韩江码头的船已开走,只好停下歇息。心想也许是上天安排,麒麟山便因此而留住才子宋湘,故有寺侧旁巨石“回头是岸”四个大字,增添了禅林古刹的文翰光辉。当我移步游览寺庙和攀登麒麟石山时,有一种自己也觉得奇怪的想法。我想,单就凭此宋湘手迹“回头是岸”四字,麒麟山及其古刹亦足以遐尔闻名了。然而,从麒麟山下来又经过石刻前时,我的想法又进了一层,觉得此山此寺对得起宋湘手迹,可谓之相得益彰。也许是沾了名人名山的灵气,我的性情渐渐地与山水交融而进入“相看敬亭山”的意境,这就是客家文化具有提升人的境界的魅力了。

麒麟山是大埔县洲瑞镇南村(即赤水村)南岽山的雅称。《礼记·礼运第九》云:“麟、凤、龟、龙,谓之四灵”,可见麒麟与龙同等。南岽山有“麒麟”之名,肯定是一座灵山。当伫立、仰望“回头是岸”巨石时,我内心平静的水面涌起了一圈圈涟漪。随着目光慢慢往山上移动,一座由大大小小乌黑石头构成的瑰丽险峰,又让我内心浪花叠起。与其说涟漪和浪花是我内心不平静的表现,倒不如说是平静的升级改造。随着涟漪和浪花的冲击和清洗,更高层次的平静意境已曙光初现。

在“回头是岸”石刻前站了很久,脚步仿佛生了根一样。“回头是岸”是佛教用语,其描绘和表述人生起落跌宕、峰回路转的场景,是那样形象和精辟,让人无不震撼而荡气回肠。记得,小学时常听大人念“苦海无边,回头是岸。放下屠刀,立地成佛”的话语。后来,读了点书,得知“苦海无边,回头是岸”在宋·朱熹《朱子语类》卷五十九里有,其云:“知得心放,此心便在这里,更何用求?适见道人题壁云:'苦海无边,回头是岸。’说得极好。” 而“放下屠刀,立地成佛”,则出自《大般涅盘经梵行品》。我还记得,在元曲里不止一次地读过此类佛家语,可见其是内涵丰富的戏剧性词语。不知为什么,这“回头是岸”四字,牵出了我积存在大脑里的一些发黄的词汇,如浪子回头、迷途知返、改邪归正、苦海无边、悬崖勒马等等,但我明白,“回头是岸”绝不仅仅是“回头”,也绝不仅仅是还有“岸”,里头有人生代代探究不尽的深不可测的哲学世界。

宋湘手迹“回头是岸”石刻的装点,若如名山古刹披上了一层客家文化光辉。宋湘在此留迹之前二百多年,明朝遗臣罗万杰亦曾诗咏麒麟山。明末清初,原籍丰顺、结庐大埔湖寮双髺山盘湖庵的罗万杰(1613—1680)畅游灵岩寺后曾写下《偕盘湖和尚游赤水灵岩寺》,诗云:“携筇选胜到巅岑,几片云封苔径深。花发寒岩飘异馥,鸟啼空谷逗清音。忘机自爱青峰远,应影偏宜磐树森。赤水元珠谁拾得,却教象网细追寻。”罗万杰这首七律诗的最后两句,用典可谓之极为巧妙。第七句诗中“赤水”两字,既是麒麟山所在的洲瑞镇赤水村地名,又是明朝庄元臣《叔苴子·外篇》和战国庄周《庄子·天地》文中的“赤水”。“赤水元珠”典故出自《叔苴子·外篇》:“昔人闻赤水中有元珠也,相与泳而探之。维时有探得螺者,有探得蚌者,有探得石卵与瓦砾者,各自喜为获元珠也。象罔闻之,掩口失声而笑。人攻象罔,象罔逃匿皇帝所,三年不敢出。”第八句诗中“象网”即是“象罔”,原是《庄子》寓言中的人物。《庄子·天地》:“黄帝游乎赤水之北,登乎崑崙之丘而南望,还归,遗其玄珠。使知索之而不得,使离朱索之而不得,使喫詬索之而不得也。乃使象罔,象罔得之。”罗万杰进士出身,饱读诗书,满腹经纶,人称其诗“不假藻绘,和平温雅”。由此可见,罗万杰的“庄生晓梦迷蝴蝶”般诗句,使劲黼黻了麒麟山。关于罗万杰在大埔湖寮双髺山盘湖庵之事,《民国大埔县志》卷四地理志胜迹载曰:“罗万杰,明吏部员外,明亡废家产勒兵,勤王不成,痛哭入山,结庐于此。与同里被难诸生,祝发称语山者,相与酬唱,诗歌于烟岚竹树中。三十年绝口不谈世事,足不履城市,虽家人父子邈如隔世。清康煕间简求遗逸当道,敦劝出山,以诗却之。”其间大埔县知县陈其文、翰林大学士李士淳、钦命挂印总兵官加少傅吴六奇、兴宁县知县张联第、赐进士萧翱材、举人夏光天及孙耀祖、檀越信官蓝蓬等官员及名士先后至庵拜会罗万杰,并参与扩建盘湖庵,置僧田。清康熙五年(1666)罗万杰亲撰《盘湖庵创建佛殿并置僧田记略》以记其事,此碑仍嵌存于盘湖庵下殿墙壁。

宋湘在此留迹一百多年后,清末大埔女诗人范荑香(1805—1886)亦写下《游灵岩寺》诗:“甘泉一带漫成湖,亲见法师异法乎。我亦清济求度化,可能顽石点头无?”范荑香诗中的“顽石点头”,与早她三百年前到此地的罗万杰在盘湖庵隐居时所撰写的禅院门联“盘湖非旧仍严正,大石虽顽也点头”的下联相似。可能是范荑香借用了罗万杰的联句,或许范荑香根本没读过罗万杰这副对联,只是对自然山水与罗万杰有相同的感受。这个“相同感受”,我有深刻的体会。记得1998年,我写了首标题为《回归梓里》的现代诗,发表于当年广东省《粤海同心》杂志第11期。后来,我偶尔把这首现代诗发到某论坛上,竟然有人(可能是中学生)指责我偷抄余光中的《乡愁》。那时,我却还未读过余光中的《乡愁》,因为我主要读中国古诗词,现代诗则主要读国外歌德、雪莱和普希金等的中文翻译作品。此后,我专门去读了余光中的《乡愁》,发现我诗中也用了几个“头”字作韵脚,但诗的内容和文字完全不同,可惜未能相似到“顽石点头”。

客家南迁铺香岫,洲瑞赤水涌墨斓。由罗万杰的“赤水元珠”,到宋湘的“回头是岸”,到范荑香的“顽石点头”,麒麟山铺陈的文翰可谓太奢侈了些。麒麟山的最大特色就是千姿百态的大大小小的乌黑石头构垒起的一座神奇山峰,据统计有十大奇景、十二怪、十四奇观等36处自然石头景观。十大奇景有乌猪三阵、悬石祖殿、神秘天书、洞天福地、金龟亲吻、天马饮泉、金龟驼印、仙桃献寿、雄狮摆尾、世事洞明等;十二怪有天上仙泉、乌猪石、仙龟石、蟾蜍石、金元宝石、试剑石、孔道清泉、舟石、阴元石、鲨鱼石、豹子石、磨肚石等;十四奇观有玉皇大帝、石上莲花、无字经书、一线天、远眺南村、铜墙铁壁、玉墨石、鳄鱼朝天、古榕盘石、卧佛观音、鸳鸯树、玉笋峰、回头是岸、天然墨砚等。而且,麒麟山古树参差,石洞岩泉众多,其“岩庭交杂树,石濑泻鸣泉”美景,可联想到《楚辞·九歌》诗句:'石濑兮浅浅,飞龙兮翩翩。'

自古麒麟山有二寺,一是灵岩寺,一是灵岩寺邻近有西竺寺,都是建于唐朝的古寺。西竺寺亦多自然石头景观,如“神笔写天书”。此景观位于西竺寺背山腰上的一块半个篮球场宽大的巨石上。巨石背部规则地“写”满字符,似笔画又似图形,或圆或方或成梯形或为三角,深刻于石上,让人惊叹不已。相传,几千年前,当地流传着麒麟山石洞埋有金、银各一缸,于是村民竞相上山挖掘寻找,日复一日,不料惊醒了昏睡千年的麒麟仙公,他探得民意后,引村民来到西竺寺后的这块巨石上,用手挥写了几个字,并口占一偈:“麒麟山上西竺寺,西竺寺后隐麒麟;有缘破解其中谜,方为有福得金人。”据说至今仍然无人能破解其中之谜,但两缸金、银的传说世代相传。

这满山的乌黑石头还有神话传说。话说当年潮州建湘子桥需要大量的石头,韩湘子使法力深夜把远处的石头点化成乌猪,赶往潮州。乌猪经过麒麟山时,吵吵嚷嚷,还拉屎撒尿,惊动了麒麟山土地神。土地神便学起了鸡叫,唤起了全村的鸡一同齐鸣,致使韩湘子法力无法再施展,乌猪也就变回了石头,堆满麒麟山。有此神话传说,仿佛让麒麟山石头散发出抹抹灵秀。

灵岩寺殿堂背面散落着无数乌黑石头,整座山也全是横竖斜叠堆积的乌黑石头。半山腰有一个天然石屋,叫祖师殿。殿的西南北三面竖立着三个大石壁,上有一个巨大的平底“悬石”,嵌盖在三面石壁之上。石屋方方正正,约十余平方米。上有一摩崖石刻,镌“南无阿弥陀佛”六个斗大金字,“南”、“佛”两字为阴刻,其余四字为阳刻。石屋入口处有一巨石,上刻“如是观”三个大字。相传灵岩寺的开山和尚修该寺时,曾邀请惭愧祖师亲临示教,惭愧祖师在此石屋住了九九八十一天。此石屋传说是惭愧祖师点石成屋,用作修持诵经之所。此地满山乌黑石头及祖师殿等传说,让人联想到客家先民的宗教信仰风俗内容丰富、源远流长,可见客家文化异彩纷呈之一斑。

古诗云:“心地调和倚石头”。祖师殿侧旁,沿“铜墙铁壁”石壁斜径拾级而上,攀踏错落重迭的石头,突显一个石洞叫“岩谷洞天”。沿石洞抓爬而上,穿出洞口,登上南岽之巅,举目冈峦迤逦,丘壑参差,襟袖嶙峋烟微浮香岫,云霄峰头摇树影。远眺高陂桃花峰之尖耸丰顺铜鼓障之雄浑,感受奇峰峻朵磅礴,感慨大自然造化钟灵,心地得以调和而平静,心胸得以扩宽而虚空,心旷神怡而宠辱皆忘。倚石俯瞰赤水南村之辐辏人烟,旁瞻万里云霞,仿佛秀岭芳壑间回响着客家先民筚路蓝缕、扶老携幼向南迁徙的车轱辘声声。

离开麒麟山的路上,我心里涌动着无尽的感慨:此麒麟山名及二座古寺,此“回头是岸”石刻及满山奇石,还有山巅浮云及山下南村人家,其传说、典故、佚事缀满古石、古树、古檐瓦,举目所及皆铺陈着厚厚的历史文化,可见客家先民南迁到此落脚之久,开基创业功绩之伟,可谓“蓝缕箪路启山林,寸寸山村尽化金”。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客家大埔美食:算盘子
泊心云舍•山里客家(大埔)[洞仙歌]
第八批国保--古建筑(21)
罗万化
潮 汕 工 夫 茶(309)—— 择 水
数一数大埔美食,真是令人眼花缭乱!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