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曾宪柱‖红色文化助推乡村振兴的调研


文/曾宪柱  图/严立平
2023年5月13日天气晴朗,风和日丽,梅州市红色文化研究会在黄水泉副会长带领下,一行四人,来到梅县区梅南镇轩外村调研考察,座谈交流。同时到来的还有大埔县原党校校长何松华同志、原大埔县党校副校长彭尚婿同志、虎山中学饶超然老师等一行6人,来到轩外村学习交流,并赠送该村一批红色文化书籍。 

轩外村位于九龙嶂革命根据地西侧,是梅县区南部的一个客家村落。这里梅江长流,水美田肥,物产丰富,山清水秀,是一块红色热土,革命老区。我们在梅南镇政府干部谢部长和村支书雷书记陪同下,参观考察了该村的乡村文化和红色文化。 

我们参观了红军渡口码头。1929年10月下旬,朱德军长率红四军由福建经松源来到梅州,于10月25日下午突袭攻克梅县城,随即接管梅县政权,张贴布告,安抚居民,宣传革命思想。10月26日下午,朱德军长在梅城孔庙作演讲后,因敌人增援部队回攻梅城,为保存实力,遂率部队撤出梅城,由程江经大沙横岗村后,兵分澄坑和轩坑龙润窝,两路人马共计六千多人,至轩坑渡口汇合。
10月27日,红军大部分进入九龙嶂,在九龙嶂下的顺里、南坑、马图休整了几天,因传来粤东军阀内战结束,有回头围剿红军的企图,朱德军长遂又率红四军沿原路过轩坑渡口,在第二次攻打梅城后,向平远赣南方向移。
朱德军长率领红四军二次经过轩坑,在红军发展史上写下二渡梅江轩坑段的光辉篇章,后人为纪念这一史实,将轩坑渡口的码头称为红军渡口码头。 

我们参观了梅南区苏维埃政府旧址——黄氏祖屋,红色保垒户——瑾昌庐,轩坑农会补习学校——振华学校,梅县苏区县委委李思绮、红四十六团李义门烈士的故居。

我们还参观了瑞光庐。瑞光庐,位于广东省梅州市梅南镇罗田下村,由旅港嘉应商会第四任会长朱锡珊兴建于民国初期,是一座占地3800平方米的客家特色悬山式三堂围龙屋。瑞光庐曾是中央苏区红军作战指挥点(朱德司令曾率领红四军在瑞光庐驻地,部署作战计划),并留存了大量红军标语(红十二军在1932年11月7日执行作战任务,驻留瑞光庐四天所写)。墙上一句句红色标语彰显出浓郁的红色气氛。 

座谈会上,雷书记介绍了轩外村的基本情况,以及以红色文化为引领,客家山水为载体,乡村产业为支撑,“红”“绿”结合,用“红色”感召市场,用“绿色”拓展市场,讲好红色故事,增强文化内涵,创新发展形式,促进业态融合,成为推动红色旅游高质量发展,建设红色研学基地的设想。

黄水泉副会长,介绍了当年梅州评为中央苏区的情况,建议充分利用红色资源,充分利用乡贤筹集资金,强化红色品牌,擦亮生态名片的建议。
梅县区老促会副会长、梅州市红色文化研究会理事王继伟同志介绍了他长期致力于红色文化研究,挖掘松源镇红色资源的经验,希望轩外村有所借鉴。
大埔来的同志谈了参观学习的感受,表示要向轩外村学习,充分利用乡贤捐资,不断充实完善红色资料,做好规划,以红色主题为背景,以生态自然为基础,加强基础建设,做好红色纪念地文字介绍具体化,把轩外村打造成具有独特的红色文化村落的美丽乡村。
文/曾宪柱
作者简介:曾宪柱,高校教师,广东梅州客家人。长期从事中国文学史、岭南文化教学研究,有诗文散见于各媒体,主持编著《中国近代文学》一书,诗作收录《中国当代诗人大典》,《国际华文微诗选粹》,《经典诗人诗选》,《客家诗人年鉴》,《远程教育》,《江畔》并由出版社出版。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中共梅县松江区委机关驻地(松茂楼)
梅州这座漂亮的古民居,竟是闽粤边区红军医院,住过150多名伤员
咱大梅州12张红色文化名片,张张都按靓【客都推荐】
平远仁居|边界古镇曾是省会,还有红色“密码”等你来解!
迎七一|追寻长征路上好风光,走进丙安古镇|红色旅游|竹海
红四军到达五里坪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