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抗疫古方今用之二——一升一降泻肺热


麻杏甘石汤与宣白承气汤同为泻肺热而被推荐治疗新冠肺炎的代表性方剂,但侧重点有所不同,泻热通路也有较大差别。麻杏甘石汤中用麻黄,旨在宣肺开郁,宣白承气汤用大黄、瓜蒌皮,旨在通腑泄热、降气化痰;二者一升一降,一宣一泻。临床上可单独使用,也可以合方使用,宣肺开郁与攻下泻热同用常获良效。

麻杏甘石汤

麻杏甘石汤源自东汉张仲景《伤寒论》,由麻黄、杏仁、炙甘草、生石膏组成,有清宣肺热、止咳平喘的作用。《伤寒论》原用本方治疗太阳病发汗未愈,风寒入里化热“汗出而喘”者;后世多于治疗外感表证未尽,邪热壅肺,所谓“寒包火”者,临床以发热、咳喘、口渴、苔薄黄、脉浮数为辨证要点。现代用作汤剂,可用麻黄9克、杏仁9克、炙甘草6克、生石膏18克,水煎服。风寒咳喘或水饮内停咳喘者不宜使用。

方药解析:方中麻黄辛温散寒,宣肺平喘;生石膏辛甘大寒,清肺热以生津。二药一温一寒,俱能辛散透邪,共为君药。杏仁味苦,宣降肺气,协同麻黄以宣肺平喘,帮助石膏以清肃降气,为臣药。炙甘草益气和中,调和诸药,又与生石膏相合而生津止渴,为佐使药。四药合用,共奏清宣肺热、止咳平喘之功。

抗疫应用:本方是现代常用于治疗肺炎的通用方,也是新冠肺炎诊治方案及专家意见中推荐率最高的方剂,轻型、普通型和重型皆可以此方为基本方加减使用。原方中生石膏的用量(半斤,在汉代即八两)是麻黄(四两)两倍,全方重在清热,不在发汗。民国善用石膏的著名医家张锡纯认为此方治疗“温病之汗出无大热者”,如果遇到热重者,“石膏又可多用”。国医大师熊继柏在谈到应用本方治疗新冠肺炎经验时说:“对于这种高热、气喘、病毒性的肺炎,如果石膏只用到麻黄的两倍,那是解决不了热邪的。我本人的经验是,石膏最少要用到麻黄的4倍或者5倍,就是说麻黄用5克,石膏要用到20克~25克,更甚的可以用到30克。”

本方与大青龙汤的基本病机大同小异,后者重用麻黄(六两),并加桂枝(二两),重在发散风寒,开郁之力更强,可治“身疼痛,不汗出”,通过清泄郁热以除“烦躁”。麻杏甘石汤则重在宣肺清热以平喘,正如黄元御《伤寒悬解》言其治疗“大青龙证之轻者”。

宣白承气汤

宣白承气汤源自清代吴鞠通所著《温病条辨》,谓此方治“阳明温病,下之不通,喘促不宁,痰诞滞,右寸实大,肺气不降者”。肺在五行属金,五色中与白色相应,“宣白”,指宣通肺气;“承气”,指通腑泻下,承顺腑气,故方名“宣白承气”。此方由生石膏、生大黄、杏仁粉、瓜蒌皮组成,有宣肺化痰、泻下热结的作用,主治痰热肺、热结肠腑者,临床以发热、便秘、咳喘不宁、痰涎壅滞、舌苔黄厚腻为辨证要点。现代用作汤剂,可用生石膏15克、生大黄9克、杏仁6克、瓜蒌皮5克,水煎服。风寒咳喘及寒湿内蕴者不宜使用。

方药解析:方中生石膏辛甘大寒,清肺热以生津,辛散宣肺而透邪,为君药;生大黄味苦性寒,通腑泄热,为臣药;杏仁味苦微温,降气平喘,润肠通便,为佐药;瓜蒌皮味甘性寒,清化热痰,利气宽胸,为使药。诸药同用,脏腑合治,共奏宣肺化痰、泻下热结之功。

抗疫应用:本方现代常用于治疗肺炎、支气管哮喘、支气管炎等呼吸系统疾病,在新冠肺炎诊治方案及专家意见中推荐频率仅次于麻杏石甘汤。轻型、普通型和重型等各型新冠肺炎凡见“发热、便秘、咳喘”三症,皆可以此方为基本方加减使用。

版权声明:本文作者彭鑫、胡镜清,摘选自《健康报》2020年3月4日第11209期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麻黄、石膏
麻杏甘石汤——经方治疗肺炎第一方,小儿肺炎反复发作,老人支气管炎哮喘老是断不了根,鼻炎,痔疮还可以用...
当代名老中医运用麻杏石甘汤治疗小儿咳嗽经验
麻杏石甘汤证
刘弼臣教授临床应用麻杏石甘汤的经验
麻杏石甘汤名医验案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