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马斯克要让“技术重塑地球文明”

马斯克要让“技术重塑地球文明”  ——评《硅谷钢铁侠:埃隆·马斯克的冒险人生》

2016-06-25 01:45:21 来源: 上海证券报·中国证券网(上海)


(原标题:马斯克要让“技术重塑地球文明”  ——评《硅谷钢铁侠:埃隆·马斯克的冒险人生》)
⊙杨 吉

乔布斯离世之后,当有媒体发问,谁是下一个最能代表硅谷精神(创新、反叛、企图心)和值得期待的人物?候选名单从接过苹果权力大棒的蒂姆·库克到“谷歌双子”佩奇和布林,或者再看势头如日中天的杰夫·贝佐斯或努力学讲中国话以图更大市场的马克·扎克伯格,都总觉得少了一点什么。他应当是个集合了天才、野心、偏执、传奇、颠覆乃至霸气等诸多标签的企业家,他的创业故事必然涵盖了硅谷鼓励冒险、宽容失败、勇于创新的特质,也应当承载着硅谷未来(继续)引领产业、推动趋势、改变世界的愿景。对此,人们很自然地将目光锁定在一个人身上,他就是有着“硅谷钢铁侠”之称的埃隆·马斯克

“钢铁侠”托尼·斯塔克是美国两大漫画巨头之一的漫威旗下的一个超级英雄,出身军火世家,本身是个工业家和发明家。其坐拥万贯家产,生活狂放随性、风流不羁,但又秉持正义良知,热衷公共事务,心系天下苍生。这些“钢铁侠”形象元素,被用来形容马斯克,大部分是恰如其分的。埃隆·马斯克通过几次创业身家过亿,智商超群、胆识过人。他目前涉足的都是高精尖的机械设计、制造,从全电动车的Tesla(特斯拉)到超级高铁计划Hyperloop再到誓要颠覆航空业拓展人类外太空涉足疆界的SapceX项目。所以,在2007年初,当筹备拍摄电影《钢铁侠》时,片中饰演“钢铁侠”一角的罗伯特·唐尼听说有马斯克这号人物,并且已建立了属于自己的现代工业王国,便萌发了拜访之意。当然,根据该片导演的说法,马斯克确实为唐尼诠释托尼·斯塔克这个角色激发了许多灵感。这虽然多少有“场面话”的嫌疑,但对比起坊间流传的“这世界上只有美国、俄罗斯、中国和埃隆·马斯克掌握了火箭发射和回收技术”的玩笑话,则显得真诚许多。如今的马斯克今非昔比——他在PayPal的前合伙人、硅谷著名投资人和《从0到1》的作者彼得·蒂尔曾说:“考虑到这个世界依然在怀疑埃隆的程度,我觉得这说明世界疯了,而不是埃隆疯了。”事实上,随着特斯拉Model S的热销和SapceX取得利好进展,公众已开始对马斯克产生尊敬甚至崇拜。

美国著名科技记者,现就职于《彭博商业周刊》的阿什利·万斯曾是质疑马斯克阵营中的一员,在他印象中,马斯克是那种用心良苦的梦想家形象,典型的硅谷“技术乌托邦俱乐部”成员——说得不好听,其实就是嘴上冠冕堂皇,实际乏善可陈,不可捉摸、极具争议。然而,进入2012年,当像他这样的愤世嫉俗者突然发现马斯克真做出一番成就了,后者经营的项目,无论是在地上奔驰的,还是往太空遨游的,从一度陷入困境到纷纷取得史无前例的胜利时,必然会对马斯克刮目相看,需要重新评价。这就好比当年回归苹果后的乔布斯,向业界推出了一款新型的i系列数码产品和一部皮克斯动画电影,既为自己正名,也向世人澄清,这是商业世界认可的最好的“复仇”。同样道理,马斯克今天也据此跻身商业巨子之列。

这也解释了为什么阿什利·万斯执意要写一部马斯克的传记——从最早代表杂志去采写一篇关于他的封面报道到后来逐渐深入、想更多呈现马斯克这个复杂体背后更立体、真实的方面。在经历一开始遭马斯克的拒绝到以诚示人获得认可再到近距离接触马斯克本人及亲友、伙伴、员工等超300人的采访,最终便有了这本《硅谷钢铁侠:埃隆·马斯克的冒险人生》。而这本书最大卖点在于马斯克全球唯一授权,如同当年沃尔特·艾萨克森为乔布斯撰写的《史蒂夫·乔布斯传》一样,但区别在于,要博取更多的眼球和实现“弯道超车”,马斯克还有机会(自己写),而后者就无望了。

就在计划开写这本书时,马斯克对阿什利·万斯提出的合作条件是出版之前必须看过原稿,他会在上面加入注脚,并表示不会插手内容,但会标出他认为与事实不符的地方。既然是官方版本,通常便很难期待看到一本有趣、有料、或者难免有揭伤疤的成品。至少,对比马斯克本人的幽默、好玩,常常对同行出言不逊,本书则多少显得一板一眼和拘谨。根据万斯的描述,马斯克对亚马逊的杰夫·贝佐斯有些微词,马斯克说“我坚信贝佐斯梦想成为贝佐斯大帝”,“他是个工作狂,并且想要在电子商务界征服一切,但是他绝不可能成为最有趣的那一个”。此外,他喜欢说:“没人是一座孤岛,除非他胖得浮起来。”他还讲过一次在度假时感染疟疾的危险经历:“这次度假告诉我:度假会死人的。”然而,除了忠实记录或转述部分,本书其他大部分内容过于正经了。

由于近些年舆论对马斯克持续性的关注,除了各家媒体竞相报道外,马斯克的举动也时常牵动业界的神经,所以关于他的创业经历,包括像“PayPal帮”、特斯拉汽车、SpaceX火箭、超级高铁等,人们耳熟能详。有两个细节补全了公众对马斯克的认知。第一,马斯克赚的第一桶金是来自一个叫Zip2的消费互联网项目。这有点像谷歌地图和Yelp,或国内的百度地图加大众点评网的混合体。公司在1999年被康柏高价收购,马斯克赚了2200万美元。当他随后决定“仅”给自己留下了400万美元,其余投入在线金融支付创业时(也就是PayPal的前身),有人就认为他这个决定是“疯狂的冒险”。马斯克说:“当你做这样一笔交易的时候,你要么成功,要么就会变成一个穷光蛋。”事实上,冒险并不因为在2002年eBay收购Paypal而停歇,反而冒险(冒进)的步子越迈越大,从电动汽车到载人火箭到超级高铁,阿什利·万斯归纳的“冒险人生”一词倒也确切。第二,当外界很多人认为马斯克意志坚定、无坚不摧时,但万斯却披露,实际上在SpaceX 和特斯拉两个公司同时濒临倒闭的时候,马斯克有过一段时间天天做噩梦,夜里醒来趴在妻子身上哭等等。而至于磨难,马斯克的童年并不幸福,读书期间遭同学排挤,创业起初还遭同事驱逐,婚姻也经历了不少坎坷,经历过离婚、新婚、离婚再复婚。

但即便如此,马斯克终归还是幸运的。从过程来讲,他童年可自由地造火箭模型、编程、写游戏代码,到自主选择大学、专业、生活的国度。从阶段性结果来看,他正一步步地走向成功。对比乔布斯在对小寸屏幕上的不断创新突破、精益求精,马斯克的功业是要改变世人的出行和最终拓展人类生存的疆界。也就是说,前者旨在让“科技让生活更美好”,后者将有可能做到“技术重塑地球文明”。诚如阿什利·万斯在书中所总结的那样,马斯克的终极理想绝非止于名利,而是“把人类变成一种跨越行星的物种”。

按照书中所采写的马斯克下一个“十年宏图”,他希望美国人10年后可能会拥有世界上最现代化的高速公路:一个由上千座太阳能充电站和往来行驶的电动车组成的交通系统。到那时,SpaceX可能每天都在发射火箭升空,将人和货物运往几十个太空基地,为未来的火星移民做准备……格温·肖特维尔,Space X董事长和首席运营官这样描述公司的任务:“如果你仇恨人类,认为人类的灭绝无所谓,那就算了,永远别去外太空,如果你认为人类做一些风险管理,寻找第二个继续生存的地方是有意义的话,那么你应该关注这个问题并且愿意为此花一些钱。”也许一切终究会毁灭。但是马斯克不会是被指责放低了眼光或者逃避责任的那个人。正如他对万斯提到的另一个编外项目:“我认为这是一件必须要做的事,但是除了我以外不知道还有谁会去做它。”这便是马斯克的“雄心壮志”和着力打造的人类“明日世界”。

比照马斯克少时就已表现出的特立独行、天赋异禀和时下的疯狂之举,想必读完这本书的读者更会坚定以下信念:除了惊羡,难以模仿;或者,他可能真的是穿越回来的“明日战士”。

披沙录

公共供给与治理都是历史悠久的话题,公共供给关注的是公共供给的效率标准及公共选择过程,治理则强调公共供给的广泛参与,有效降低公共治理重心。上海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研究员杨宇立这本专著旨在探讨公共供给与现代治理的相关性,相关理论研究的主要演进轨迹,西欧民族国家的诞生对公共供给转型的影响,政府公共供给之于国家治理,民间自治与国家善治,国家治理进程与公民公共意识等问题。他认为现代治理之于公共供给的实质意义是,强调供给主体的多元化从而改善对多元利益诉求的回应。实现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离不开良好的民间自治能力,这种能力严重依赖国家的民间自治传统。西方的契约意识与中国的伦理取向形成了不同的关系体系维持方式,认识到这一点,对准确理解中西方国家政府与民间组织及民众在公共供给活动中的各自行为取向有重要意义。

希拉里·克林顿,2016年美国大选民主党候选人。她创造了许多美国政坛的第一:第一位竞选赢得美国参议院席位的女性、纽约第一位女参议员、第一位主要党派女性总统候选人、第一位成为国务卿的前第一夫人。希拉里的经历,是一套生动真实的领导课程。她曾经遇到巨大的个人和职业危机,但她从危机中冲杀出来,赢得了尊敬和瞩目。在当今危机四伏、风云变幻的政治经济环境下,希拉里展现了她高超的领导能力。世人不但能从她成功的故事中获取领导的重要经验,也能从她遭遇到的挫折中得到很多宝贵的教训。本书作者丽贝卡·香博(Rebecca Shambaugh)是长期关注女性领导力的培育与发展的美国香博领导力集团创始人和资深领导力培训专家。她把希拉里的非凡领导力简明归纳为坚忍力、知识力、真实力、变革力、连接力、沟通力和方向力,就此逐一展开讨论。

当你买入某只股票的时候,你是在为谁接盘?当你看涨的时候,谁在窃笑?入市很简单,交易很容易,然而几人能从中获利,又有几人知道股市真实的运作方式?1948年开始闯荡华尔街的里昂·利维,是当代最重要的投资大师之一,与“股神”沃伦·巴菲特齐名的传奇人物。50年时间,足够他详细叙述一段投资大周期的心法;50年的时间,足够他用充分的案例,讲述如何从每一次股市漩涡中提取需要的投资视角。他在本书中详解的投资指南,已深刻影响了美国投资界。在漫长的投资生涯中,他见惯了资本市场的诡谲,也证明了他所遵守的投资理念的有效。无数经验凝聚而成的智慧,让他一手创办的奥本海默基金公司成了华尔街的传奇。本书分析了种种金融乱象,解释了市场异动背后隐藏的动力。作者所详尽描述的利维家族独特的投资秘方,就是奥本海默基金公司纵横资本市场的投资逻辑。

本书既是全球最具影响力的天才酿酒师罗兰的个人自传,回忆传奇经历,也展现了四十多年来波尔多葡萄酒的发展历程,是葡萄种植业及制酒流程进入现代化的一段珍贵见证史。在酿酒被视为乏味重复劳动的时代,青年罗兰就已怀着伟大梦想。从进入葡萄酒学校求学,到做实验室分析员、咨询师,他都以狂热的态度去学习每个细节,并逐渐意识到传统酿酒的种种缺陷。他曾见酿酒的葡萄汁好似巫婆的怪汤:蜘蛛、蜥蜴、田鼠、金属钉竟都一起与葡萄浸泡着!罗兰决心改变一切。他从精心对待果实做起,大力推广绿色采收、超长浸渍等新理念,从田间到酿酒厂建立起一整套规范流程,极大提高了酒的质量和稳定性。改变酒界旧习后,嘲笑和诋毁随之而来,酒庄解约、工人辞职、媒体抹黑……罗兰顽强前行,探索未知,终于形成风格独具的种植及酿酒理念,引领了全球葡萄酒的现代化革命。

他们永远是砥砺我们

前行的精神动力

——读《高墙深院里的科学大腕》

⊙陈华文

中国科学院作为我国最高的科研机构,汇聚着一大批爱国敬业、学术成绩卓著的精英人士,他们作为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对于推动社会发展与进步,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他们和平常人一样,有着各自的喜怒哀乐、悲欢离合。在《高墙深院里的科学大腕》中,著名作家萨苏以京味十足的语言和诙谐有趣的风格,还原了众多科学精英过往的人生传奇,呈现出老一辈知识分子谦逊、要强、勤奋、宽厚以及可贵的家国情怀。

萨苏生于北京,上世纪初大学毕业后,曾在美国、日本从事计算机研发,后改行专心写作,曾出版《国破山河在》、《尊严不是无代价的》、《京味九侃》、《动物奇案》等作品。萨苏自幼在中科院数学研究所大院内长大,与众多科学大腕为邻。而他的父亲,生前曾是数学所研究员,也是中国计算机研发的开拓性人物。正是由于在科学的氛围中成长生活,他内心一直都有着科学家情结。从2005年起,萨苏便根据自己的童年经历,在网上陆陆续续记录科学家们的故事。这些文章汇编成册,就是《高墙深院里的科学大腕》。书中所讲述的故事和人物,一部分是萨苏亲眼所见,而有一些则是从父亲那里听来的。

从事科学研究,勤奋精神是首要的,可还需要一股子“呆”劲。本书以《记忆中的陈景润》开篇。陈景润(1933—1996)是中外公认的对哥德巴赫猜想研究作出重大贡献的人。在萨苏幼年的印象中,他体弱多病、少言寡语,是个十足的书呆子。即便在夏天,他还穿着棉袄,整日整夜在一个由厕所改建的房间里捣腾“哥德巴赫猜想”。对人情世故,陈景润几乎没有常识可言。俗话说,不管千里马能跑多快,没有伯乐也不成。

陈景润的成功,与数学家闵嗣鹤(1913—1973)的鼎力相助密不可分。陈景润有关哥德巴赫猜想的学术论文写得深奥晦涩,无人能懂。闵嗣鹤应他之邀,拖着病躯,花了三个月时间审稿,提出了不少修改意见。闵嗣鹤自叹这三个月要少活三年。1973年第二期的《中国科学》杂志,发表了陈景润关于解析数论的论文后在学界引起轰动。而闵嗣鹤在审稿中由于耗费了极大心血,加上疾病的折磨,同年10月离逝。闵嗣鹤如果考虑到自己的健康,完全可以拒绝,但他义无反顾地付出了,并且以生命为代价。

在上世纪80年代中期之前,中国科学院的工作生活条件还比较艰苦。多数科研人员收入低,住的是狭窄的平房,家庭生活负担普遍沉重。一些有名望的科学家经常蹬三轮车到菜场排队买大白菜。然而,他们没有怨言,兢兢业业地做科研。在日常生活中,他们经常是不修边幅的,夏天穿着背心,在树荫下探讨学术。

在萨苏笔下,科学精英们是诚朴、率真而可爱的。钟家庆(1937—1987)致力于多复变函数与微分几何的研究,是响当当的数学家。他和其他研究员一样,一些生活琐事也亲力亲为。一年夏天,他满头大汗用板车去拉整箱的橘子回家,晒得像个卖炭老头,而此时一个欲报考他研究生的女学生,问他谁是钟家庆。因为在报刊上,他都是西装革履的形象示人,为了不破坏自己在青年人中的形象,他支支吾吾地说不是,然后赶紧快步走开。后来这女学生虽然没有考上研究生,但他在信中还是极尽耐心地予以辅导。

从事科学研究的人,工作时专心致志,而离开了专业,他们都有鲜明的个性,很多人还特别接地气。萨苏近乎“调皮”地写道:“我所接触过的科学院一些老大就颇有些生活能力超越常人的家伙。比如搞信息论的杨辉文先生,分筋错骨手内外兼修,等闲武打影星未必是他的对手;人称中国硬件大王的万家雷先生,火车上一幅扑克玩得骗子几乎乌江上吊……”

勤俭节约是科学工作者的本色,他们也善于累中作乐。出生于1930年的王元,在解析数论领域颇有建树。萨苏回忆,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期,身为中科院数学所所长的王元,腰包并不鼓,他陪着妻子买西瓜,因为一元钱和妻子争执不休,他还以数学中容积、面积、平方等术语论理,使得妻子不厌其烦地说:“头疼,我不买算了。”而数学所里很多研究员,为了缓解工作压力,在自家附近“开荒种菜”。当然,这些知识分子种菜,除了想节省菜钱,还想为自己和家人解解馋。也许有人不可思议,可要知道在上世纪80年代上半期,城市里若能天天吃上新鲜蔬菜,是一种奢望。

科学大腕们廉洁、严于律己。华罗庚(1910—1985)作为科学界的领军人物,他的“小气”也出了名。他从来不轻易下馆子,也不请别人下馆子。若别人请他,他往往没有好脸色。如果非得他请客,也从不动用公款,总是自掏腰包,并且在小饭馆。物理学家黄昆(1919—2005)是个有“火眼金睛”的人。当时,上海某高校自称研发出世界先进水平的集成电路芯片,但黄昆表示质疑,于是要求对其复查。最终证明,这项研究成果涉嫌造假。现在很多专家学者,在评鉴同行的科研成果时,碍于情面,蜻蜓点水地提意见,充当老好人。如果科学界都坚守求真务实的作风,我国的科研创新之路才会走得更远。

书中提到的科学名家,不少人都风度翩翩、仪表堂堂,如叶企孙、吴有训、严济慈、周培源、钱学森、钱三强、邓稼先等等,他们的魅力不仅仅是学术成就,关键是都把知识和智慧,毫无保留地献给了祖国,他们都有着知识分子的铮铮铁骨。尤其邓稼先等人,长期隐姓埋名,毫无怨言地献身国防科技事业。汪德熙(1913—2006)是著名高分子化学家,我国核化学化工实业的奠基人,萨苏讲述他早年科学报国的义举令人感慨。年轻的汪德熙,曾冒着生命危险辗转来到共产党八路军领导的冀中抗日根据地,发挥化学专业优势,从日制肥田粉中提取硫酸钾研制炸药。在突袭日军军火列车中,他还亲自引爆……

或许更值得我们尊崇的是那些至今还鲜为人知的科学工作者。如密码算法专家章照止,曾为密码情报研究作出了重要贡献,被人称作“中国的眼睛”,可他视力残障,几乎在失明的状态下从事研究;又如我国第一位计算机女程序员张绮霞,上世纪50年代以匠人般的精神在稿纸上编程;数学家龙瑞麟身患肺癌,在医院病床紧张的情况下主动回家休养,为了不影响妻儿,到屋外去计算,直至生命烛光熄灭。当然,在我国默默无闻献身科学的人远不止书中提到的这些,去年获得诺贝尔医学奖的屠呦呦就是生动的例证。

老一辈科学精英虽然与当今时代渐行渐远,但不论是过去、现在还是将来,他们身上彰显出的家国情怀和奉献品质,永远是我们这个民族砥砺前行的精神动力。

 本文来源:上海证券报·中国证券网 责任编辑:王晓易_NE0011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智商、情商与胆商: 硅谷“钢铁侠”马斯克是怎样炼成的?
丁坤总是万斯箱
马斯克坐拥两大风口:特斯拉和星舰,下一个风口在哪里?
PayPal创始人马斯克为何能成功?前妻最知道(图)
马斯克:既然必须穿越地狱,那就走下去吧
北师大校长董奇:如何提供有质量的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服务?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