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论文: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改变中国 命运的决定性因素

内容题要

1840年鸦片战争开始,中国从落后的封建集权国家逐步坠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深渊,从经济总量世界第一沦为世界上最贫穷的国家,一个在世界上独占鳌头上千年的优秀民族变成列强肆意践踏和侮辱的国家。长达一百多年的时间,中国和中华民族在历史的深渊中苦苦挣扎,无数的仁人志士在艰难的探索着国家和民族的出路。经过一百多年的优胜略汰和反复比较,最终历史和人民选择了中国共产党。

关键词:鸦片战争 洋务运动 戊戌变法 辛亥革命 中国共产党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改变中国

命运的决定性因素

1840年鸦片战争开始,中国从落后的封建集权国家逐步坠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深渊,从经济总量世界第一沦为世界上最贫穷的国家,一个在世界上独占鳌头上千年的优秀民族变成列强肆意践踏和侮辱的国家。长达一百多年的时间,中国和中华民族在历史的深渊中苦苦挣扎,无数的仁人志士在艰难的探索着国家和民族的出路。经过一百多年的优胜略汰和反复比较,最终历史和人民选择了中国共产党。

一、悲惨的命运

1892年,英王乔治三世为了打通与东方第一强国-大清的经贸往来,派遣特使马格尔尼出使大清。为了这次出使英国人进行了一番精心的准备,马格尔尼带着当时英国先进的火器、天文仪器等工业制品和一份乔治三世的亲笔信满怀希望的到达大清,本以为可以打开这个世界上最庞大的市场,为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立下不世功勋。但是愚蠢傲慢的大清乾隆皇帝因为马格尔尼不肯向他双膝下跪而心中不悦,在之后的觐见中对英国先进的火器、天文仪器等工业制品颇为不屑,认为这些奇技淫巧之物只能用于娱乐,根本排不上大的用场。对英王要求通商往来的信件也以一句大清物产丰富不需要外夷的物资为由回绝。一个本来可以改变国家和民族命运的机会就这样被一个目光短浅、夜郎自大、愚昧无知的封建皇帝轻易的抛弃了。

失败而归的马格尔尼没有直接坐船离开,而是一路走着细心的打探大清的虚实。当时的大清名义上是康乾盛世,实际上朝政腐败、百姓赤贫、危机四伏。马格尔尼回到英国后宣扬大清根本不堪一击,主张通过武力打开中国的大门。从此英国政府积极进行战争准备,并指使东印度公司将鸦片源源不断的输入中国,一场决定国家命运的战争在大清毫无察觉的情况下悄然开始了。

鸦片的输入毒害了中国人民,导致白银大量外流,军队精神萎靡、毫无战力,满清政府启用林则徐在广州查禁鸦片。林则徐将查获的鸦片在虎门当众销毁,并法办了违规售卖鸦片的商贩。这时蓄谋已久的英国政府打着“保护英商合法权益,维护鸦片贸易”的幌子发动侵略战争,大清装备落后的水师根本不是英军坚船利炮的对手,英军沿途攻占广东很多重要地区,最终满清政府被迫和英国人签订割地赔款、丧权辱国的《南京条约》,我们的历史教科书上把这场1840年因鸦片发生的战争称为第一次中英战争或者鸦片战争。

英国的胜利和晚清的虚弱刺激了西方列强,法国、德国、俄国、美国、日本、意大利跟着英国的脚步相继强迫清政府签订不平等条约,夺取在华的各项权益。一百多年的时间,大清由一个封建独立的国家被强行纳入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成为西方工业国家的原料产地和商品市场。经济总量世界第一的国家变成世界上最贫穷的国家。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家已然定型,外国人在中国作威作福,中国人成了自己国家的二等公民,过着朝不保夕、食不果腹的日子。

整整一百多年的时间,中国在内忧外患中苦苦挣扎,无数的仁人志士在亡国灭种的灾难时刻奋力抗争。四亿中国人悲惨问道,到底中国的出路在何方?

二、敢问路在何方

1,洋务运动

1840年鸦片战争的惨败让一些有见识的士大夫从天朝上国的迷梦中惊醒,痛感满清的落后和愚昧,主张引进西方先进的工业设备改进大清落后的装备,达到师夷长技以制夷的目的。从1860年开始到1895年结束,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等一批有见识、有魄力的晚清官员力主建设了一大批中国近代工业企业,开启了中国的第一场现代化。

虽然晚清出现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但是不改变落后的封建制度,只依靠器物层面的改革终究不能成功。很多的企业用落后的衙门式管理,很快就变成了封建官僚的私人财产。西方的列强也不愿意看到一个全新的大清和自己并驾齐驱,于是极力怂恿和暗中支持日本挑战大清。经过明治维新的日本也迫切的希望打败大清,夺取大清丰富的物产和统治东亚的地位。

1894年,日本舰队偷袭大清运兵船,甲午战争爆发。日本兵分两路,在陆路上从朝鲜一直打到东北,占领满清的发源地;在海陆上全歼北洋舰队,攻占旅顺等山东地区,威胁平津。晚清政府被迫投降,签订《马关条约》,赔款2亿两,割让辽东半岛和台湾,开放沙市、重庆、苏州和杭州,容许外国人在中国内陆开设工厂。

甲午战争的惨败标志着洋务运动的彻底失败,不改变制度只改变器物的洋务派从此退出中国历史舞台,中国的第一次现代化进程就被这样无情的打断了。

2,维新变法

甲午战争的失败激起了全国人民的愤慨,各地读书人纷纷上书光绪皇帝,希望废除条约、迁离帝都、继续一战。这时痛感晚清封建集权制度落后,希望建立资本主义君主立宪制的维新派登上了历史的舞台。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等人纷纷著书立说,宣传维新思想,开启了中国第一场思想解放运动。但是维新变法主张发展资本主义道路的政策深深触动了以慈禧太后为代表的顽固派的利益,维新变法仅仅维持了103天就宣告失败,参与变法的光绪皇帝被囚禁,戊戌六君子遭遇不测。

一场旨在挽救晚清国运和民族危亡的变法以如此惨烈的方式结束,留下了无尽的遗憾和反思。

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告诉我们新的事物拥有旧事物无法比拟的优越性,新事物代替旧事物是历史发展的必然,但是旧事物是不会轻易退出的,新事物代替旧事物是一个曲折、反复的过程。

毛泽东思想告诉我们,枪杆子里出政权。虽然维新派发展资本主义挽救民族危亡的目的是好的,但是他们把希望寄托在一个没有任何实权的封建皇帝身上,从一开始就注定了失败的命运。如果想要夺取政权实行自己的政治主张和利民措施就必须要控制军队或者首先夺取军权,然后铲除所有阻挡改革的顽固势力,推行变法自强。

3,辛亥革命

1895年甲午战败后,一个叫孙文的读书人上书李鸿章希望发展资本主义拯救民族危亡,结果石沉大海。之后,晚清政府推行的皇族内阁和虚伪改革让所有人看清了满清顽固派的嘴脸,洋务派、维新派都站在了革命派一边,主张通过革命手段推翻满清的统治。

从此,各地起义风起云涌,晚清政府的统治摇摇欲坠。晚清政府将四川铁路非法转让给外国人,激起四川民众的强烈不满,保路运动爆发。晚清政府调集湖北地区的军队前往镇压,湖北新军中的革命派趁机发动起义,并迅速占领武汉三地。1911年武昌起义成功之后,全国各地纷纷响应,满清统治土崩瓦解。

辛亥革命的成功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发展资本主义的政策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全国各地万象更新。可惜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导致革命的果实被满清旧军阀袁世凯轻易地夺取,一片大好的形势就此葬送。看见黎明曙光的中国再次跌入军阀混战、民不聊生的悲惨境地。

马克思主义告诉我们,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前途是光明的,但道路是曲折的。

从封建士大夫领导的洋务运动、资产阶级改良派领导的维新变法到资产阶级革命派领导的辛亥革命,这三种政治道路的失败明确无误的告诉中国人民,封建集权道路和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根本走不通,顽固愚昧的封建士大夫和软弱无力的资产阶级根本没有能力领导中国革命走向胜利,根本没有能力担负起挽救民族危亡和实现民族复兴的历史重任。

三、历史和人民的选择

北洋政府和国民政府时期,军阀混战、民不聊生。全国人民迫切希望结束这种悲惨的境遇,过上安稳、幸福的生活;国家经过将近一百年的战争和灾乱也迫切需要休养生息和恢复发展。什么是民心?谁让老百姓过上安稳幸福的生活,谁让国家结束战乱、恢复发展,谁就顺应民心,谁就能获取天下,因为得民心者得天下。

1915年开始,一批文化精英宣传新思想,鼓吹民主和科学,批判封建思想,希望唤醒国民改变中国落后、残破、动荡的状况。1919年巴黎和会中国外交的失败,引起全国人民的强烈不满,爱国青年发起五四运动,主张外争国权、内惩国贼,这一事件标志着知识分子迫切希望改变国家积贫积弱的状况。

1917年,北方俄国爆发了十月革命,布尔什维克带领工人和士兵推翻了软弱无力的资产阶级政府,这一胜利的喜讯鼓舞了艰难探索中的中国知识分子和民众。陈独秀、李大钊等有识之士向民众宣传马克思主义,希望中国走上俄国的革命道路,以此挽救国家危亡和实现民族复兴。在先进的马克思主义思想的影响下,一批社会精英冒着被抓捕坐牢的风险,于1921年成立中国共产党。

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

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就积极的组织和领导各种民主运动,比如为争取工人合法权利,反对资本家不合理的工作制度而组织工人罢工;为解救被捕的学生而组织学生罢课;为反对地主压榨农民而组织农民运动;等等。通过一系列组织和活动增了中国共产党在群众的影响力和号召力,增了和群众的感情。1925年国民大革命兴起后,中国共产党积极配合国民党开办黄埔军校,组建国民革命军,打败吴佩孚、孙传芳和张作霖三个军阀,将民主革命的火焰从南方引燃到北方。1927年,正在革命形势一片大好的时刻,以蒋介石和汪精卫为首的国民党反动派叛变革命,突然袭击残酷杀害共产党员和进步人士。周恩来、贺龙等共产党员没有被敌人吓退,毅然决然的发动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之后,毛泽东领导秋收起义,在井冈山和朱德率领的起义军胜利会师,成功开辟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共产党员在全国各地纷纷领导起义,星星之火成为燎原之势。

十年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军民成功打败了敌人的四次围剿。第五次反围剿失利后,毛泽东、周恩来带领军民进行了艰苦的两万五千里长征,成功到达陕北革命根据地,和刘志丹、习仲勋领导的革命队伍胜利会师。

1931年日本侵略军发动“九一八”事变,迅速占领了东三省地区,将其打造成为南下可以侵略中国,北上可以攻击苏联的战略基地。这时的蒋介石全然不顾日本大兵压境国家处于生死存亡时刻,在全国人民的指责声中继续错误的“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独夫民贼的倒行逆施引起爱国将领张学良和杨虎城的强烈不满,1936年12月12日,这两位将领发动兵谏,扣押蒋介石,逼迫他采纳“停止内战,一致对外”的正确策略。1937年7月“卢沟桥事变”爆发,日本侵略者开始全面攻击中国,妄图在三个月灭亡中国,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国共实现第二次合作,共同打击日本侵略者。经过八年艰苦卓绝的抗战,中国最终打败日本侵略者,捍卫了国家的完整和民族的独立。

抗战结束后,全国人民热切盼望能过上安稳幸福的生活,国家也需要恢复和发展,但是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反动派全然不顾人民的反对,坚持发动内战妄图消灭共产党领导的武装力量。经过抗战洗礼的中国共产党为了减轻人民的苦难,为了减少国家的损失,在粉碎敌人的全面进攻和局部进攻后,连续发动辽沈、平津和淮海三大战役,奠定了民主革命胜利的基础,然后发动渡江战役彻底推翻了国民党反动派在大陆的独裁统治。

在中国共产党的带领下,经过整整28年艰苦卓绝的努力,付出了2000多万革命烈士的生命,最终建立了一个民主、富强、独立的新中国。

胜利的果实来之不易,我们要倍加珍惜。历史和人民在优胜劣汰和反复比较中选择了中国共产党,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挽救了国家的危亡,必将实现民族的复兴。可以毫不犹豫地说,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改变中国命运的决定性因素。

马克思主义告诉我们,新事物代替旧事物是历史发展的必然,事物发展的形态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道路是曲折的,但是前途是光明的。

附注:蒋延黼著《中国近代史》 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有限责任公司;

      王桧林主编《中国现代史》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张建华主编《世界现代史》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执政党
《中国近代史纲要》复习资料 (简答/论述题)
庆祝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之——拯救民族危亡(平水韵)
中国探索道路的历程
精准把握中国式现代化本质特征
救亡图存 中国近代化的开端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