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在悖论中学习养生之道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健康。随着经济社会飞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改善,我国人均预期寿命有了很大提高。据统计,2015年,我国人口平均预期寿命达到76.34岁,比2000年提高了4.94岁。越来越多的人在追求长寿的同时,对提高生存质量有了更高要求。健康长寿成为一种新的时尚。如何养生以提高生存质量、实现健康长寿?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坊间的健康高论、养生秘笈不绝于耳,但也泥沙俱下,让我们学到了不少有用知识,同时也给我们带来了不少困惑,尤其是其中的一些悖论,让人莫衷一是。笔者认为,生活中处理好以下悖论,有助于我们学会选择、把握平衡、求得养生真谛。

一、求人与求己。有人主张,生死由命,富贵在天,一切都顺其自然、不管不顾、任由它去。同时,道家却强调,我命在我不在天。药王孙思邈在《枕上记》中说:寿夭休论命,修行在个人。世界卫生组织提出,如果把健康元素按照百分比划分,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部分:父母占15%;环境占17%,其中社会环境10%、自然环境7%;医生占8%;自己占60%。可见,扣除不可控因素,决定健康的主要因素还是我们自己。因此,求人与求己之间应侧重求己。

二、远与近。有人认为,养生之道高深莫测、玄而又玄。为此,求仙问道者不绝于途、代不乏人。同时,也有人认为,大道至简,养生没有那么多玄乎的东西,把握住日常、平常工作生活即是。宋代诗人陆游说:世人个个求长年,不悟长年在眼前。看,养生就是眼前的事!著名的养生专著《老老恒言》引用宋代张耒的话说:大抵养生求安乐,亦无深远难知之事,不过起居寝食之间尔。养生求安乐,没有什么深远难知的事,只不过在日常的起居饮食上留心就是了。据专家们对若干百岁老人的调查研究,发现他们健康长寿的主要原因也就那么几条,如心情愉快、生活有规律、劳逸结合等。由此看来,养生更应在近处、小处着手,从我做起,重在经常、重在日常。

三、进与出。日常生活中,大家非常重视吃好喝好,关心的方面。很多人在平时餐饮之外还会补充多种营养品。电视上补充维生素ABCD……的广告满天飞,商场里各种营养品、保健品琳琅满目。人们生病后就更加注意滋补了,人参、燕窝、养元膏等等不一而足。同时,也有人非常强调排泄等的方面。比如,谚语云:要想长生,肠中常清”“要想不死,肠中无屎,强调人排泄的重要性;医生问诊,首先了解病人的大小二便情况如何;传统中医在保健、治疗方面,既强调服食医药、改善饮食,也使用刮痧、拔罐、针砭甚至放血等泄法以求得通则不痛的效果等。可见,对两方面都应重视,尤其是对这个容易忽视的方面更不可掉以轻心。

四、快与慢(或忙与闲)。随着历史进程的推演,从农耕时代、工业时代到信息时代,人们的生活节奏不断加快。在时间就是生命,时间就是金钱的号召下,我们以数字、速度为衡量指标,加快步伐、提高效率、大干快上。忙已成为这个时代的特色,每个人似乎天天都生活在读秒中。边走路边看手机的随处可见,大家见面第一句话就问近来得如何。相对于匆匆忙忙、纷纷扰扰的快节奏生活,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发达国家开始流行慢生活。这里的,并非速度上的绝对慢,而是一种回归自然、轻松和谐的意境。慢生活家卡尔·霍诺指出,慢生活不是支持懒惰,放慢速度不是拖延时间,而是让人们在生活中找到平衡,工作当然重要,但闲暇也不能丢。”“就是因为现在的节奏太快,我们都感觉有点累了,所以才要学着放慢脚步,让自己不至于太辛苦。这样才能在工作和生活中找到平衡的支点。也就是说,我们要在快节奏的社会里有意识地让自己慢下来,找到新的平衡。虽然很多中国人目前面临着购房、上学、医疗等方面的压力和焦虑,但慢生活的理念可以也应该贯彻到人们的生活、学习和工作中。你不能慢生活,但可以慢心态、慢节奏、慢速度、慢饮食。李霖灿先生说,忙是20世纪最可怕的疾病,我们若不能消灭它,它就要来消灭我们。我们应该时常问问自己:事情真的急迫到了这种分秒必争的程度吗?如此,人生趣味何在?当然,我们也应该在放下手机之余问问:自己是否过于清闲了?

五、动与静。生命在于运动是我们耳熟能详的名句,更高更快更强的奥林匹克精神把人们对运动的重视推到了新的高度。很多人积极投身运动项目,开展各种锻炼,其中一些取得了较好成效,一些因运动过量或方法不当出现了问题。同时,也有人主张生命在于静止。诸葛亮在《教子书》中强调静以修身,主张通过静养来修养身心。有人认为,龟长寿的主要原因是静、不动,人也应学龟多静才好。一些人进行打坐、站桩等静式方法锻炼。《睡诗》则提出华山处士如相见,不觅仙方觅睡方,认为睡个好觉(静)更好。还有人强调动是微动、近乎静止,静而非静、总有动意。如太极拳讲究静中触动动犹静,大成拳主张大动不如小动,小动不如生生不已之动等。总之,动有动的道理,静有静的说法。我们应根据个体的不同生活工作情况,分别侧重在上下功夫,如长期伏案人员工作之余宜多动、从事较多体力劳动的人宜多静等,以求得动静平衡。当然,无论动、静,都要讲究科学、合理、适度。

六、早与晚。古人遵循四季变换、昼夜更迭来生产生活,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讲究睡眠养生,清代养生家李渔就提出过养生以睡眠为先。现代儿歌教导孩子们:早睡早起身体好。但是,相对于现代社会已经建立起的一天24小时、一周7天、不分白天黑夜、不眠不休的营业与生产体制,睡眠因从纷繁的世界中抽身修整、不能带来任何效益,本质上与现代社会格格不入,从而被强调生产力的现代观念所排斥,并逐渐受到侵蚀。照明技术和对利润永无止境的追求,尤其是智能手机的出现,使人类同自然相剥离,睡得越来越晚,十一二点是常事,凌晨一二点睡觉也不鲜见。由于睡眠时间减少、睡眠质量不高,现代人睡觉睡到自然醒成了一种奢望。按照传统中医理论,人在子时(晚间11-凌晨1点)、丑时(凌晨1-3点)、寅时(凌晨3-5点)应熟睡,亥时(晚上9-11点)和卯时(凌晨5-7点)也应处于睡眠中。也就是说,再晚睡也应在晚11点前睡熟(早睡当然更好),以利于体力恢复。2017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以因发现控制昼夜节律的分子机制为由授予了3位科学家。他们通过对生物钟的研究,得出了不少重要结论。有人说,这些结论最通俗、最贴切的解释就是不要熬夜

还有其他的悖论,如:饱暖与饥寒,宜遵照要想身体安,三分饥与寒的古训来做;劳与逸,应以不过为当;还有多与少、取与舍,等等。

北宋邵雍《养生诗》云:爽口物多终作疾,快心事过必为殃。知君病后能服药,不若病前能自防。它告诉我们,对待养生悖论的基本原则就是勿过、适度。

总之,养生上求人更应求己,求己重在日常,日常注意适度,慎勿刻意致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让你健康长寿的养生之道
执子养生之道,乐活长寿人生!
细节决定活百岁   许冠生
健康养生网 - 养心莫善于寡欲
长寿的完全手册
养生之道:关注健康,追求平衡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