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形体消瘦,汗出气短,心烦欲呕,原来是因为这些原因

竹叶石膏汤出自《伤寒论》,具有清热和胃,益气生津的功效。本方在《伤寒论》中主治证为:“伤寒解后,虚羸少气,气逆欲呕”。热病后期,余热未清,气津两伤,胃气不和所致。

“伤寒解后”,说明病邪已解,大病已愈,形气当复,今“虚羸少气”,为形气皆弱,病后消瘦,动则乏力短气,乃气阴两伤的原因。“虚羸”,是说其形体受伤。大病之后,精血津液受损,不足以滋润形体,乃导致虚弱消瘦,“少气”,是说其中气受伤,气伤,不足以息,故呼吸少气。由于气阴两虚,虚热内生,胃失和降,故“气逆欲呕”。故此方证的病机为余热未清。除上述主症之外,还应有发热,心烦,口渴欲饮,少寐,脉数,舌红少苔等症。

对于此证的治疗,若只清热而不生津,则气液难复,若只益气生津而不清热,有会有余热复燃的可能,气分余热宜清,气津两伤宜补。正如叶天士所说:“炉烟虽息,灰中有火”。故不可不防,只有益气生津与清热和胃并施,清补并行,方为两全之法,故治用竹叶石膏汤。此方剂的原方组成为竹叶两把,石膏一斤,半夏半升,人参二两,炙甘草二两,麦冬一升,粳米半升。上七味,以水一斗,煮取六升,去滓,内粳米,煮米熟汤成,去米,温服一升,日三服。

本方由白虎汤化裁而来。白虎汤证为热盛而正不虚,本证为热势已衰,余热未尽而气津两伤。热既衰且胃气不和,故去苦寒质润的知母,加人参、麦冬益气生津,竹叶除烦,半夏和胃。其中半夏虽温,但配入清热生津药中,则温燥之性去而降逆的用存,且有助于输转津液,使人参、麦冬补而不滞。竹叶配石膏清透气分余热,除烦止渴为君。人参配麦冬补气养阴生津为臣。半夏降道和胃以止呕逆为佐。甘草、粳米和脾养胃以为使。本方祛邪扶正兼顾,清而不寒,补而不滞。正如《医宗金鉴》说:“以大寒之剂,易为清补之方。”汪昂在《医方集解·泻火之剂》说:“此手太阴、足阳明药也。竹叶、石膏辛寒以散余热;人参、甘草、麦冬、粳米之甘平以益肺安胃,补虚生津;半夏之辛温以豁痰止呕,故去热而不损其真,导逆而能益其气也”。

本方在实际运用中,凡热病过程中见气津已伤、身热有汗不退、胃失和降等均可使用。对于暑温病发热气津已伤者,尤为适合。临床应用以身热多汗,气逆欲呕,烦渴喜饮,舌红少津,脉虚数为辨证要点。若胃阴不足,胃火上逆,口舌糜烂,舌红而干,可加石斛、天花粉等以清热养阴生津;胃火炽盛,消谷善饥,舌红脉数者,可加知母、天花粉以增强清热生津之效;气分热犹盛,可加知母、黄连,增强清热之力。现代医学常用于流脑后期、夏季热、中暑等属余热未清,气津两伤者。糖尿病的干渴多饮属胃热阴伤者,也可应用。若内有痰湿,或阳虚发热,应以忌用。

热病后身热,多呈低热,体温一般在37.5℃〜38℃,见于竹叶石膏汤证、小柴胡汤证等,小柴胡汤证属邪热有余,多为热退后复热。其证属枢机不利、表里不和,故重在和解退热。竹叶石膏汤证属津液损伤、热邪未净,故重在滋阴清热。另外,白虎加人参汤也可清热补虚,治疗烦渴。但白虎加人参汤证热邪重而津伤轻。竹叶石膏汤证,热势轻而津伤较重。

总之,本方的主要功效在于清热生津,益气和胃,是一首疗效非常好的消补之剂,既有清,也有补,扶正祛邪,重在调和。张仲景虽然论述较简,但其含义较深,在实际应用中,可扩大其应用范围,只要证机相同,均可随症加减使用。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竹叶石膏汤(《伤寒论》)
竹叶石膏汤《中医治法与方剂》
新冠转阴后,经方解决少气乏力纳差
每日一药——淡竹叶
论竹叶石膏汤方证
读经典用经方:竹叶石膏汤(治肺炎、乙型脑炎等)附类方鉴别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