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不参加全球项目不能毕业?来看港大本科生课程的正确打开方式

o 如何订阅我们?

o 搜微信号“diyijiaoyu”或公众号“第一教育”

-------------?-----------

小编的话

如今,大学本科课程改革浪潮正席卷国内外各大高校。课程改革改什么?怎么改?成为教育工作者不断思索探寻的问题。


香港大学荣休教授程介明在此文中呈现了香港大学本科生的课程改革样本,看似眼花缭乱,让本科生穷于应付的种种课程,教给学生的不仅是有形的专科知识,更是“学会学习”的能力,引领他们在人生的未来,迎接更多元、更深刻、更困难的学习。


这也为教育工作者带来启示:正规课程,只是学生经历学习的一个小部分。大部分主动的、生动的、有效的学习,却是在正规课程以外的经历中取得的。如何让学生掌握好正规课程和其他学习经历之间的平衡,或许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不断探索的。本文选自《上海教育》2015年09月A刊,原文标题《学海无涯,教也有涯》。


文丨程介明(香港大学荣休教授)



在港大举办的高等教育夏令学苑(Summer Institute),学员是来自蒙古、缅甸、柬埔寨、老挝等国家主要大学的领导。他们不同程度地都在改革本科课程;但是我们的介绍让他们动心的,是“课程”两个字,被赋予了全新的意义。

 

港大现在的本科生,面对的学习包括:


正规课程——本专业课程、非本专业课程、通识课程; 学习活动包括:传统的听课、导修、实验、网上活动、个人和集体作业、体验学习(experiential learning,如实习、实地体验);


校内课外的学习——不计学分的通识项目、舍堂生活、学生组织的活动(体育、艺术、学术、宗教、服务),还有最近热起来的创业学习;


校外的学习——包括师友计划(社会领袖与学生一对一配对)、本地服务学习(弱势社群)和社区服务;


本港以外学习——外地服务学习(去中国内陆农村以及柬埔寨、肯尼亚等国家),学术交流以及海外大学交换学习等。


这里一口气写下来,学生一定说我还有遗漏。因为这里还没有包括与大学没有直接关系的休学、旅游、政治、健身、艺术、投资等活动,而且学生参与的不是少数。社会科学院有两个要求,每一名学生必须曾经参加过一个服务社会的项目(Social Innovation),必须曾经参加过一个有全球意义的项目(Global Citizenship);达不到的不能毕业。


对此,笔者有以下的观察:


第一

学习是人类的天性;教育却不是。教育是成年人为下一代设计的系统的学习。学习的天地是无限的,教育可以做的却是有限的。


第二

上述数之不尽的学习机会和经历,初进大学的学生会觉得眼花缭乱,穷于应付。到他们毕业的时候,许多人反而觉得意犹未尽。大学的生活,锻炼了他们的学习能量。人的学习能量,本来就是可以不断伸展的,没有尽头。


第三

上述学生的学习,虽然非常丰富,还只能是属于“学会学习”,是人生学习旅程的开头。


他们学习的,包括有形的专科知识、宽广的知识基础(两者合起来就是最近常有人提的 T 型知识,横的是广博的知识基础,竖的是在一门钻深)、可转移的通用能力(如探索、分析、综合、提问、解题、计算、应变、自学、自卫、投资)、态度和基本素质(如耐性、合群、诚信、兼容、坚韧、谦虚、好学)、基本价值观(如平等、民主、和平、公义)等。


也有不少学生在大学时期接触到政治、灵性、情感方面的学习和磨炼。这些学习,可以引领他们在人生的未来,迎接更多元、更深刻、更困难的学习。因此,我们说“学海无涯”,不是什么宏伟的理想,而是现实的需要。


第四

在正规课程以外的学习,反而最符合学习科学所建立起来的原理:学生是自愿、主动的学习者。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学习目标、内容、过程和收获。学习的过程,重于学习的成果。而且课堂以外的学习,大部分是在团队、群体里面发生的。这是人类学习的最大特点。


这里有一个很重要的启示:“学”没有止境,“教”却只能够是有限度的。学校只是让我们“学会学习”,学校不能为我们设计未来的学习。学校可以让青年人获得进入社会的入场券,但是不能保证他们的前途。


更重要的是,从学生长远的前途来看,正规课程,只是让他们经历学习的一个小部分。大部分主动的、生动的、有效的学习,却是在正规课程以外的经历中取得的。

 

当然,在正规的“教”底下的“学”,非常重要。系统的知识的构成,不能纯粹靠第一手的经历;需要教师的传承,也靠教师(作为学习的长者)的带领。再现实一点,只有正规的课程学习,才能得到承认,才会取得进入社会的入场券。

 

但是必须要研究的是,如何不让正规课程的学习,占去了学生的全部时间和精力,因而排斥了其他的学习经历;如何避免把原来是无穷尽的学习天地,缩窄成为仅仅是学习正规的知识,甚至缩窄成为准备考试。


* 小编个人微信号:1662428293,对“第一教育”内容感兴趣的朋友,欢迎私信深入交流哦~


关注“第一教育”

分享至朋友圈惊喜更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2016年港大内地本科生入学计划网上申请系统已开通
【高招】港大6月15至18日京沪增设面试点
大一新生大学规划范文
留法三年,人生蜕变,入职高校,落户北京!
山东大学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纪实
看专业看就业看学费 选港校比什么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