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管理中的顺其自然

        在动物和“上帝”看来,这个世界是简单的。


        因为,动物不能感知这个世界的复杂性,“上帝”则完全掌控了这个复杂的世界。而人的麻烦是,具有一定程度的理性,能够感知世界的复杂性;却又只有有限的理性,不能完全掌控这个复杂的世界。于是,生出许多困惑和烦恼来。


        如果承认人的理性能力是介于动物和“上帝”之间的,那么,在面对这个复杂世界的时候,我们就既不能像动物一样听天由命、无所作为,也不能冒充全知全能的“上帝”试图去规划一切、掌控一切。计划经济实验最终让位给了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实行了市场经济又要进行“宏观调控”,这是不是说明,我们承认不能控制一切,但又不能放任不管?其实古人已经感悟到了这一点。老子曾告诫我们,要“辅万物之自然而弗敢为”。一个“辅”字,大有深意。


       在1971年伦敦国际园林建筑艺术研讨会上,迪斯尼乐园的路径设计获得过“世界最佳设计”奖。设计师格罗培斯却说,“其实那不是我的设计”。迪斯尼乐园主体工程完工后,格罗培斯暂停修筑乐园里的道路,并在空地上撒上草种。接下来,乐园宣布提前试开放。五个月后,乐园里绿草茵茵,草地上也被游客踏出了不少宽窄不一的小路——行人多的地方就宽,行人少的地方就窄,并且非常幽雅自然。格罗培斯根据这些行人踏出来的小路铺设的人行道,成为世界各地的园林设计大师们眼中“幽雅自然、简捷便利、个性突出”的优秀设计。


       格罗培斯的方法就体现了老子的这个“辅”字——做了自己该做的事情(撒草种),让结果自然出现(行人踏出小路)。相比之下,现代建筑的设计师们大都太“敢为”了:将一片要开发的土地推平,一切从头规划设计,可是如此设计出来的建筑和城市,再也没有像自然“生长”出来的“迪斯尼乐园路径”那样的魅力了。


        现代企业管理中,管理者们往往也爱犯这种太“敢为”的错误。公司新来一位经理,很随意地就将物流部门早上开始送货的时间从6点改为5点,理由是可以更及时的向客户供货,随后大家却发现送货差错率急剧上升。原来,过去自发形成了订单部门、生产部门、物流部门的信息交流和协调机制,早上5点到早上6点正是他们交流和协调的时间,开始送货的时间一改,就将这个交流协调时间改没了,差错率上升也就毫不奇怪了。这同随意打破自然界的生态平衡会遭到惩罚是一样的道理。对于企业内部、企业之间和市场上自发形成的“生态”机制,一定要充分尊重,在没有弄清其内在机理,找到真正的优化方案之前,是不能轻易变动的。要知道,对于一个系统来说,每一次变动都是一次涨落,这种涨落所形成的“力场”,如果能被系统吸纳,可能成为系统优化的源泉,反之就会成为多余的力,轻者使系统陷入病态,重者则导致系统崩溃。面对这种危险而不自知的职业经理人不在少数,他们到一家新企业任职时,往往急于表现自己的才能,将自认为一套“成熟”的做法生硬的“套”在新企业身上,还会说,“我在世界××强企业中都是这样做的,难道还会错”。而急于推销套装软件的管理软件供应商做的更加离谱,他们往往宣称自己的管理软件是世界上最先进的,在实施过程中将企业中任何与软件不符的流程都给改掉(美其名曰“流程再造”,恰恰违背了“流程再造”的本意)。经过一番“再造”,一个企业能够在市场竞争中得以立足的“个性”可能就被“再造”没了。


       由此想到,现代管理中的最大弊端,也许就是管理者过分执着于既定目标,并且一定要将实现目标的过程完全置于自己的掌控之下才放心,而这种全权掌控又不过是一种幻想,或者幻象。


        老子教导统治者要清心寡欲,孔子教导要“毋意、毋必、毋固、毋我”,都是要管理者“无执”——不固执己见,不专执其私;保持“虚衷”——不一定非要如何如何不可,不强为,不硬为,而是在顺其自然的情况下争取有所作为。


       很多人分不清“顺其自然”和“无所作为”的界限。西方学术界起初在翻译和介绍《老子》一书时,就往往是从字面出发来理解,从而偏离了本义。对此,英国著名科学史家李约瑟曾指出:“所有的翻译家和评注家都把‘为’字原原本本地译成‘行动’(action),于是道家最大的口号‘无为’就变成了‘没有行动’,我相信大部分的汉学家在这一点上都错了。无为在最初原始科学的道家思想中,是指‘避免反自然的行动’,即避免拂逆事物之天性,凡不合适的事不强而行之,势必失败的事不勉强去做,而应委婉以导之或因势而成之。”李约瑟对“无为”的理解,深得老子思想的要领。老子的无为,不是无所作为,而是有所为、有所不为,在不为中实现有为。以形式逻辑见长的西方人不理解老子的“无为”是毫不奇怪的。


        “虚衷”包含的智慧,实际上就是做自己应该做的事情,把应该由“上帝”(自然)去做的事情交给“上帝”,对多种可能的结果泰然接受。这就像一个农民,种下他选出的种子,然后浇水、施肥、除草、灭虫……而作物的生长是顺其自然的,农民决不会去拔苗助长。他知道“栽什么树苗结什么果,撒什么种子开什么花”,决不会用镊子在显微镜下一个细胞一个细胞的去制造出一朵花来。


         一旦放弃了掌控一切的幻想,反而可以借“上帝”之力实现自己的目标。以都江堰为例,这个历经沧桑仍然具有青春活力的伟大工程,从外表看平淡无奇。然而,它在2260年之后,仍在按照当年李冰的“设计”发挥着分水、导水、引水、排沙、泄洪的功能。李冰建设都江堰的方法可以追溯到大禹治水的思想:都江堰不过是在岷江中顺着水流建了一个分水堤,将江水分成内江和外江。内江的水经过宝瓶口流入了成都平原,外江的水顺流而下。都江堰顺流纵卧在岷江中,只以鱼嘴的尖头对着来水,不与水流正面对抗,除了要对鱼嘴部分及其它迎水部分定期修复外,并无溃决之忧。泥沙淤积是水利的大敌,都江堰则充分利用自然之力排除沙石。渠首分流处,内江处于凹岸,外江处于凸岸,弯道使表层水流向凹岸,底层水流向凸岸,随着洪水冲下来的沙石,大部分随着底层水冲向外江。水流入内江之后,北岸伸向江心的虎头岩“支水向南”,把剩下的泥沙逼向飞沙堰排走。还有部分泥沙,则依靠离堆对洪水的顶托和宝瓶口的束水作用,造成横向旋流,将泥沙旋到飞沙堰、人字堤排走。这种自我保持、自我协调、自我维系的系统,通过内部结构保持自身活力,避免了强制秩序的固有缺陷,因而具有内在生命力。


        李冰建设都江堰,仅仅作了顺水修堰,凿山引水的少量工作,其他的工作都交给“上帝”(自然)去做了(并且“上帝”勤勤恳恳的做了2260年,没要李冰发一分钱的工资)。也许有人说,都江堰也需要“岁修”,每年都要“深淘滩”。实际上,对于李冰来说,这同样是借“上帝”之力——试想,两千多年来,人们为什么会自觉自愿的对都江堰进行“岁修”,难道李冰可以“命令”或“控制”他们吗?那是都江堰灌溉万亩良田的作用吸引着人们两千多年不废“岁修”之工。


        试图依靠人的有限理性去掌控一切,何如顺其自然、借助自然之力,轻松获得成功!


来源:本文摘自《企业管理》杂志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都江堰
走近都江堰
令人慨叹的都江堰
游览都江堰景区
都江堰水利工程基本原理
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青城山和都江堰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